第12章 任是無情也動人(14)
- 不如歸去
- 潛霞
- 962字
- 2013-05-03 17:06:59
“啊!”
“‘啊’是驚喜之意嗎?”
“為什么要去那?”
“怎么,你不想去?好些人這輩子可是只在夢里才有機會見到京都呢!”
賀蘭容的詫異不言而喻,原以為就算見不到她歡蹦亂跳的模樣,至少也該喜形于色,無論如何不當(dāng)是眼下這副陰晴不定的神情。
“沒有啦,”安然配合地堆出一層笑,“我只是好奇為何突然要進京?”
“進京面圣!皇上要親自嘉賞‘白龍堆大捷’的有功之士。”
“你——要帶我去?”
“是啊,去見見世面,你一人在此我也放心不下。”
當(dāng)初認(rèn)她做妹子,實乃不智之舉,事后賀蘭容可沒少罵自己:像他這種注定一生動蕩之人,最忌牽扯上感情,礙手礙腳的不說,還可能害了別人。此番進京,來回少說得個把月,留她一個女兒家在大老爺們堆里,情理上都說不過去;且軍營里魚龍混雜,與其憂心她受人挾制、成為自己的掣肘,不如將其帶在身邊來的省事。
見對方還是不吱聲,賀蘭容續(xù)道,“你是怕離開的這段時間有親人尋來嗎?放心,我會叫人留意此事的。”
“那——”她虛弱地笑笑,“小春就恭敬不如從命,多謝大哥!”
“回去收拾一下,早做準(zhǔn)備。”
安然應(yīng)承著往外走,心中卻分外繚亂——怎么就沒能拒絕到底呢,自己缺的究竟是借口還是勇氣;而賀蘭容瞅著她飄忽的背影也頗為疑惑——怎么看也不像高興的樣子啊!
===============================================
慶安城西郊十五余里,有亭名曰“依依”,原是供歇腳之用、再普通不過的涼亭,后因成為迎來送往的所在,得文人雅士取“聚散兩依依”之意名之。亭子不大,卻每每人滿為患,剛走了一撥傷離別的,又來了一撥喜相逢的,只是不論喜傷,眼淚總必不可少,故有人打趣說此亭可更名為“漣漣”。
這一日,“依依亭”外秋草連天,路上雖排滿了人,卻不似平素喧鬧;細(xì)一看,竟是著各色朝服的大小官員,一個個抻著脖子西向張望。秋風(fēng)揚起的塵土落在他們溝壑縱橫的臉上,于倦怠中又添了分狼狽。終于,當(dāng)“依依亭”在夕照中拖出的長長身影超過它本身的高度時,遠(yuǎn)處傳來了隱隱的馬蹄聲;所有人均如釋重負(fù)地吐了口氣,又忙不迭正了正衣冠。
另一方面,賀蘭容將將得知,“端閎王爺率文武百官已于‘十五里亭’處等候多時。”
隨著他手中的馬鞭高高揚起又重重落下,數(shù)十人的隊伍便隨之飛動。因不愿鬧出大動靜,一路上他都叮囑手下低調(diào)行事,盡量走人少的路,不得已要穿城而過,也需等到夜里。臨近京都,他命部隊駐扎在百里開外,自己只帶少數(shù)親信先行入城,卻不料朝廷方面待以如此隆重的禮節(jié),弄得他頗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