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祿山鞭指長安城,潰不成軍兩京陷

  • 白玉鞭
  • 大隱金門是嫡仙
  • 2791字
  • 2013-07-19 14:39:08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

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

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

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

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

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

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xiāng)。

慘戚冰雪里,悲號絕中腸。

尺布不掩體,皮膚劇枯桑。

汲水澗谷阻,采薪隴坂長。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饑飲零露漿。

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

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李白《北上行》

公元755年冬天,北風怒號。一隊隊成千上萬饑寒交迫的災民,拖兒帶女,北上翻越陡峭的太行山脈。石頭磴道盤旋高峻,災民頭暈目眩。馬蹄踏蹶路邊石,危險異常。兩岸的高山夾著黃河,猶如巨鯨飛奔,災民往前行走,不斷回首家鄉(xiāng),他們知道恐怕再也沒有歸家之日了。冰雪里這些流離失所的災民慘號而行,尺布不足以掩體,皮膚粗糙如枯桑的樹皮。他們是要上哪里去,又因何如此凄慘呢?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lián)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誓死南下,發(fā)動叛亂。

在謀反前兩天,安祿山在府中宴請嚴莊、史思明及其他十多名手下大將,宴中給每位將軍豐厚的賞賜。并在府宅大廳放置一幅巨大的地圖,圖中標示各地山川的險易及進攻路線,另外每人都有一幅同樣的縮小地圖。安祿山對各將領說:“各位,本王決定了(造反)。如果打到兩京,奪取天下,諸位都是開國功臣,本王要大大封賞。這是我與軍師制訂的進軍計劃,希望在各位率軍前往洛陽會師前,每個人都要照著圖中的路線指示行進,違者一律處斬。”宴席完畢后,所有的將領領命離去準備去了。直到安祿山攻陷洛陽前,各軍的行進完全照圖中的指示。安祿山還是有些謀略的。

為掩人耳目,當時恰好有一個官員從京都返回,安祿山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詔書,召集部隊,向將士們宣布說:“皇上有密旨,楊國忠專權誤國,要我立刻帶兵入朝討伐楊國忠。”這個消息太突然了,眾將士十分驚訝,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但以嚴莊、史思明為首的眾多文員官員紛紛響應,于是誰也不敢反對,安祿山玉鞭一揮,15萬本該守衛(wèi)唐朝邊防的大軍立即掉轉槍口,兵鋒直指首都長安。

當時國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戰(zhàn),安祿山所轄軍隊長時間在北邊與胡人作戰(zhàn),作戰(zhàn)經驗十分豐富,戰(zhàn)斗力十分頑強,所以一時間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或逃或降。稍有抵抗的立即被叛軍粉碎,慘遭屠城。稍有作戰(zhàn)經驗的西北哥舒翰部隊人數(shù)較少,軍力不足,且遠水解不了近火。于是,安祿山從范陽起兵,一路長驅直入,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至十二月十三日,就攻占東都洛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望風歸降。

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后,沿殺搶劫,無惡不作,百姓紛紛逃竄,向北一路越過太行山,一路凍死餓死、跌落深澗者無數(shù)。李白這首《北上》行寫的就是這些災民悲慘的北上之行。

安祿山發(fā)動叛亂以后,舉國震驚,朝野上下亂作一團。但有一個人卻是十分興奮。他就是當朝宰相楊國忠。因為他早就給唐玄宗說過,安祿山有謀反之心,皇上就是不信,反而還十分信任,屢加封賞,令楊國忠十分不爽。這下好了,仇敵終于發(fā)動叛亂,正好證明他的未卜先知。他先是對安叛亂的事密而不報,直到十一月十四日,唐玄宗才得知了安祿山反叛的消息,十分震怒。經過與楊國忠的商議,唐玄宗立即任命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率兵反擊安祿山叛軍;任命他的第六皇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率軍東征。十一月十五日,又派畢思琛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

安祿山的大軍雖然遇上一些阻礙,但由于楊國忠的無能,以及玄宗用人上的失誤,安祿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攻入洛陽。東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盧奕被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堅守潼關,閉門不出。這本來是正確的對策,可是昔日的英主唐玄宗此時已是十分昏聵,又急于打敗安祿山,堵天下人之口,多次督促兩人出戰(zhàn),封高二人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然堅守不出。唐玄宗聽信監(jiān)軍宦官的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任命哥舒翰為統(tǒng)帥。

哥舒翰確實是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名將,他帶著二十萬唐軍據守潼關,閉關不出,安祿山屢攻不下,急的團團轉,派人招降又被一口回絕。哥舒翰老謀深算,他知道叛軍兵力多,準備許久,而且一路勝利,士氣高漲,但是他們的根據地在北方邊境,打到這里已經把補給線拉的很長;各地唐軍集結需要時間,而哥舒翰手下的唐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只有一小部分是長期隨他作戰(zhàn)的,戰(zhàn)斗力不如叛軍,他的謀劃就是避其朝銳,擊其暮歸,據險扼守,等待時機,應該說是深合兵法。但是戰(zhàn)局不能按戈舒翰的計劃進行,戈舒翰深謀遠慮,算準叛軍糧草殆盡,只要堅守潼關,二十天后叛軍自會土崩瓦解,也將自己的判斷再三申奏朝廷,但昏庸的唐玄宗再三催促出關決戰(zhàn),并威脅戈舒翰要以抗旨謀反罪殺死其在京都的家眷,無奈之下哥舒翰只好出關決戰(zhàn),一出關被安祿山全殲二十萬唐軍,尸橫遍野,哥舒翰兵敗被俘。潼關一破,都城長安震驚,失陷在即。六月十三日凌晨,唐玄宗被迫逃離長安,前往四川躲避軍。

關于為什么唐玄宗要下令出戰(zhàn),史書上記載:楊國忠進了讒言,安祿山的謀士施行反間計,在長安散布謠言,說哥舒翰不出戰(zhàn)是在和安祿山談條件,只要殺了楊國忠,叛軍就撤退,結果楊國忠一害怕就向皇帝進言要求潼關守軍出戰(zhàn)。唐玄宗起用哥舒翰,但是還在懷疑他,因為他和安祿山都是胡將,和明崇禎犯了一個毛病,崇禎是自己殺了袁崇煥,唐玄宗雖然沒有自己動手,借了安祿山的刀,不管本意如何,反正是自毀長城。

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一場變眼看就要成功。

正在此時,有一個叫郭子儀的將領出現(xiàn)了。他率兵在河北大敗史思明,又在各路義軍的支援下,收復了河北大部土地,暫時穩(wěn)定了岌岌可危的大唐帝國。不過說起這個功勛卓著的郭子儀,還得感謝李白的舍命相救。

郭子儀(697—781),時任朔方節(jié)度使右兵馬使,祖籍山西太原陽曲,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武舉出身,勇武不凡。郭子儀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杰。他不僅武藝高強、陣法嫻熟,而且公正無私,不畏權貴。他曾在河東(今山西)服役時,犯過軍紀,按律處斬。在押赴刑場的途中被嫡仙人李白發(fā)現(xiàn)。李白見他相貌非凡,凜然不懼的樣子,甚感可惜,認為其非平庸之輩。于是李白向河東節(jié)度使求情,當時李白名滿天下,河東節(jié)度使對李白十分敬仰,就免除了郭子儀的死罪,讓他戴罪立功。后來,郭子儀果然不負所望。參加武舉考試后,便獲高等補左衛(wèi)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之職。天寶八年(749年),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wèi)大將軍。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兵馬使。安史之亂暴發(fā)后,唐玄宗這才想想起這位名將,急忙任命他為朔方節(jié)度使。接到任命后,子儀馬不停蹄,率領在朔方軍攻入河北,大敗史思明,截斷了叛軍與范陽的聯(lián)系,制止了安祿山軍隊的快速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宁县| 晋城| 平定县| 岳池县| 将乐县| 南木林县| 出国| 柏乡县| 专栏| 昔阳县| 手游| 资中县| 西安市| 长宁县| 铅山县| 当涂县| 盱眙县| 定兴县| 铜川市| 九龙城区| 裕民县| 昂仁县| 卫辉市| 石家庄市| 慈溪市| 大关县| 乌拉特后旗| 吐鲁番市| 永兴县| 盐池县| 乌兰浩特市| 沐川县| 香河县| 灵璧县| 会昌县| 雷山县| 石柱| 长乐市| 阳西县| 达州市|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