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平壤大戰之敵我戰前部署

  • 大明錦衣衛
  • 牛肉飯
  • 3364字
  • 2011-09-06 13:27:34

大明萬歷二十一年一月五日(另一說是一月七日),三路大軍在平壤會師,趁日軍不備完成了對平壤的包圍。為了使日軍不死戰,有逃生之念,李如松命三面圍城,獨留東門讓日軍逃跑。

平壤城易守難攻,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臺門,有牡丹峰高聳,地形險要。日本守軍為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共1萬5千人,配備了火繩槍等火器。明軍這次也是有備而來,帶來了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的火炮。(明軍火炮威力最強者乃大將軍炮,射程達五里,威力驚人。根據史記,明朝這次各種火炮近千門,日軍僅裝備了幾百門鐵炮和數千火槍。日軍雖然大炮沒有明軍厲害,火槍性能卻高于明軍。)

大明軍隊李如松帥帳

李如松,李成梁之子,先任甘陜總兵,在平叛中表現出卓越的軍事能力。萬歷這次力排眾議,選任李如松掛帥領兵出征朝鮮。萬歷知道朝中雖然有很多的老將,也可謂戰功卓著,但是那些老將軍們早已失去了有我無敵,敢打必勝的氣概。李如松正當壯年,又富有軍事謀略,其父李成梁更是經略遼東,堪稱將門虎子。

中軍大帳外,甲士林立,戒備深嚴。現在正是朝鮮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在明軍營帳外都點燃了巨大的火盆。軍帳中李如松坐在正位,兩旁一次坐著這次隨軍而來的千總以上官員。李如松面如朗月,留著可以一握的美髯須,濃眉下一雙眼睛堅定而嚴肅。

“大帥,據城內錦衣衛匯報,日軍把主要力量集結在了城西,拱衛普通,七星二門,兵力大約五千。北邊密臺門外牡丹峰乃是全城制高點,日軍現防守兵力兩千。其他各門均大約三千兵力。還有剩下的六千余人作為預備隊。”張守有起身對李如松說道。在張守有說話的同時,一名書記官在李如松身后巨大的平壤地形圖上標注信息。

“這次錦衣衛提供的情報很及時,在此本將軍就多謝張指揮使的鼎力配合。”李如松說道。

“不敢當,這次錦衣衛能盡綿薄之力,也是分內之事。”張守有躬身說道。張守有說完就回到了座位上,看著李如松。這時一名身著青衣,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文士來到地圖前說道:“諸位將軍,誠如張指揮使所言,平壤易守難攻,小西行長此人頗有謀略,堪稱悍將。另外據朝鮮和錦衣衛提供的情報可以確定,在朝鮮外圍有宗義調部隊5000人,松浦鎮信部4000人,大村純忠部隊2000人,后藤信康部隊700人,總兵力:18700人。另有大友義統部駐鳳山:6000余人”

“吳先生,如果你的話屬實,我們面對的日軍就會有近三萬人,這一仗看來只有速戰速決。”李如柏看著吳元說道。吳元李如松帳下著名謀士,在攻克寧夏的戰爭中,獻水攻之計,李如松才能順利攻陷防守堅固的寧夏城。吳元雖然無官無品,但是在軍中受尊敬。

“李將軍說得對,這一戰必須速戰速決。大有義部離平壤最近,如果騎兵奔襲一日就可以趕到,其余日軍在三日內也能趕到,所以我軍必須在兩日內攻克平壤。”吳元將羽扇猛的一揮,擲地有聲的說道。

“一日之內要攻克日軍防守嚴密的平壤城,似乎不現實。”副將張世爵摸著下巴,看著地圖嚴肅地說道。

“我認為一日內攻克平壤也可行,不過執行起來會有困難”遼東副總兵查大受看著眾將說道。他的話立即引起了眾將的議論,有的認為一日內要攻陷平壤不現實,有的認為只要集中兵力強攻也未嘗不可。

“諸位請靜靜,聽查總兵說完。”李如松也在考慮,如何能夠在兩日內攻陷平壤。平壤之戰絕不能持久,只要拿下平壤,日軍的援軍就算合圍平壤也無濟于事。突聽查大受說可以在一日內攻陷平壤,不禁想知道個究竟。

“大帥,諸位將軍。你們看,平壤固然易守難攻,但是我軍只要攻下北部日軍重兵防守的牡丹峰,日軍整個防守態勢將會瞬間崩潰。”查大受來到地圖前,指著牡丹峰說道。

“諸位將軍,牡丹峰易守難攻,要想拿下該峰就必須借助要大量火炮,同時需要善于與日軍短兵相接的精銳部隊,在炮火覆蓋后沖上山并力守以待大軍趕到。”查大受神情凝重的說道。

“大帥,末將愿帥兵前往攻下牡丹峰。”薊鎮游擊吳惟忠(戚繼光舊部悍將)起身躬身說道“末將麾下大部分都是戚老將軍生前訓練的士卒,要說能與日軍短兵相接并堅守待援,我部是上上之選。”

“好,我也正有此意,吳惟忠,查大受接令,你部速趕到牡丹峰外圍,明日發起試探攻擊。”李如松起身厲聲說道。

“末將令命,誓死那下牡丹峰。”查大受和吳惟忠半跪在地大聲說道。查大受起身,接下李如松的令箭回身坐回原位。

“楊元,張世爵聽令,你兩部務必于明日午時同時在城外發動試探攻擊,以擾亂敵軍部署,配合查大受部。”

“末將令命。”

“大帥,這次我們的主攻方向是哪門?”張世爵問道。凡圍城戰,都應該分主次,除非兵力遠遠高于守軍,在各個攻擊方向都有壓倒性優勢,才可不分主次。

“大帥,我認為這次攻擊當不分主次。”謀士吳元將羽扇一握,掃視眾將最后望著李如松說道。

“吳先生何意?我軍兵力雖高于日軍,但是還不到日軍的三倍,要是分兵不分主次,恐怕有分散兵力之憂。”副將楊元聽聞吳元之說當即提出疑問。

“將軍休急,我軍如果集中兵力與一門,日軍也可以。我軍雖然兵力不多,但是我軍有威力強勁的火炮。反觀日軍卻沒有,只要我軍以不多之兵力,集中火炮于西門,日軍定會斷定遭到火炮攻擊最猛烈的城西才是主攻方向,只要日軍調動兵力于西門,其它各軍就可趁勢奪取城門。”吳元將羽扇猛擊在地圖上,神色堅定的說道。

“要是日軍不肯上當又如何?”張世爵當即問道。

“日軍能否上當,就要看大帥的了,只要大帥親自到西城督戰,并大展帥旗,日軍肯定會上當。退一步講就算日軍不上當,大帥就可以一舉拿下西門。無論日軍上當與否,我軍都定能破城。”

“啪啪。。”吳元剛剛講完就聽見了有力的鼓掌聲。李如松鼓掌說道:“吳先生真是妙計,諸軍就按先生所言,這次不分主次全力攻城,只要一路得手,平壤城就不能堅守。”

“諸將聽令,大軍于一月八日攻城。諸軍當奮力殺敵,殺破倭奴。”李如松猛的一揮右手厲聲說道。

“末將等定不辱使命。”眾將均起身躬身呼道。

“諸位將軍務必給下面的士兵說清楚,這次作戰,破城最為緊要。城破前不可割敵人之頭顱(明朝通過頭顱算戰功)。只要攻破平壤,本大帥定會犒賞三軍,凡違令者斬。”李如松嚴肅的說道。

“這次我們是在異域作戰,只能勝不能敗。各軍作戰任務,諸位都知曉,我不會給你們下任何指令,全仰仗諸位將軍了。但是如果有怯戰或是想著保存實力,導致攻城不力的話,就別怪我李某無情,相信各位也知曉大明軍法。”李如松雖然聲音不大,但是各位將軍都聽得清清楚楚。眾人都知曉李如松年僅三十五就能做一方統帥,絕對不是仁慈之輩。據說在平定寧夏叛亂中,兩位副總兵(相當于現在的少將)怯戰攻城不力,被李如松當場格殺。事后雖有言官進表彈劾,但是萬歷根本不予理會。用萬歷的話說:怯戰的將領,還能稱為將領嗎?李不殺之,朕定誅之。

平壤統帥部

小西行長現在可沒有李如松的氣定神閑。明軍突然包圍平壤確實令他始料未及,根據情報明軍這次出動了近四萬兵馬,真正用于攻城的部隊至少也有三萬。在兵力上自己不占優勢,火力上也略有不及。前段時間為了加強平壤的守城力量,特地從漢城調來兩百門鐵炮,這些鐵炮增加了小西行長固守平壤的底氣。

“來人”

“急速給漢城的宇喜多秀家傳信,希望他以征韓大業危重,務必嚴令平壤外圍的軍隊火速增援。末將將堅守平壤,等到大軍趕到,內外夾擊明軍,一舉實現征韓大業。”小西行長對書記官說道。小西行長在屋里踱來踱去,思索著眼前的局勢。書記官見小西行長在思考問題,就拿著本子準備離開。

“慢”小西行長叫住書記官說道:“在加一條,請務必督促位于鳳山的大有義部火速趕到平壤。”書記官寫完看著小西行長還在來回踱著,便準備出門。

“等一下,給大有義君再寫一封信。”小西行長叫住書記官。書記官拿出本子,備好筆墨看著小西行長。

“大有義閣下,我是八郎(小西行長小名)。想當年我等追隨主公東征西討,終于完成一統日本的大業。現在征韓大業正處于關鍵時期,只要我等能重創這次入朝之明軍精銳,明朝就會被迫承認我大日本占領朝鮮之事實。現明軍已經圍困平壤城,這是我等天賜良機,只要閣下能率軍從背后攻擊明軍,我將率部主動出擊,內外夾攻明軍必敗。這次如能戰敗明軍閣下當居首功,請閣下以征韓大業為重,務必火速來援。大日本第一軍指揮官,小西行長。”小西行長說完后,立即命令快速將信件送出。

如果日軍真如小西行長的設想能夠及時趕到,明軍能否勝利還未可知。但是歷史不容假設,大有義部確實趕來救援,被明軍威力強大的火炮聲勢所阻。當大有義下定決心救援時,戰機已失,明軍已經攻破平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富锦市| 安陆市| 楚雄市| 柳州市| 普格县| 南华县| 永善县| 湄潭县| 郴州市| 余姚市| 高邑县| 洛南县| 宣武区| 芦山县| 张北县| 凤阳县| 安阳县| 上栗县| 九江县| 叶城县| 息烽县| 宁远县| 故城县| 广昌县| 夏津县| 青海省| 乌拉特后旗| 肇源县| 青海省| 深州市| 安西县| 衡东县| 泊头市| 淮北市| 乌海市| 拜城县| 昌乐县| 松潘县| 锡林浩特市|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