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兩情相悅定盟誓 暮鼓晨鐘戀紅塵
- 武曌傳奇
- 漁樵江渚上
- 3914字
- 2013-09-02 11:00:04
李治道:“兒臣參見父皇。”唐太宗道:“吾兒來得正好,我給你介紹一下?”他指了指武則天道:“她是朕的才人,其先父武士彟乃開國老臣,素來德高望重。”李治急忙向前行禮,武媚娘立刻還禮。李治心道,好一個絕色佳人,當真艷如桃李國色天香。武則天旁觀了一眼李治,整個心像小鹿般亂跳,此刻她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李治身體單薄,像弱不禁風的一介書生,但他氣質高雅玉樹臨風,令人有如沐春風之感。他性格和藹,待人處事,十分厚道。過了一會,眾人紛紛散去,這時武則天的倩影已經深深地銘記在他的腦海里了。
太宗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李承乾現為太子;二兒子李治被封為晉王,此人禮賢下士,深孚眾望;三兒子魏王李泰,善于察言觀色,極討太宗的喜歡。這個李泰喜歡文學,太宗特許他在魏王府設置文學館。李泰一高興,命人召集了很多飽學之士,像著作郎蕭得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他們共同編纂了《括地志》這一部地理著作。貞觀十五年,太宗聽聞《括地志》完稿了,不禁龍顏大悅,賞賜了李泰大量的財物,其規格遠遠超過了太子李承乾的用度。有一回,漢王李元昌在家中設宴款待駙馬都尉杜荷,兵部尚書侯君集,左千牛衛大將軍房玄齡,諫議大夫魏征等。李泰聽聞李元昌有一只綠嘴鸚鵡,前日已經跟他說好了借來觀賞,于是親自去了他的府邸。大家喝得醉醺醺的,渾然忘記了李泰的存在。李泰心中不悅,他強忍著坐在末席。家人把李泰的來意一說,漢王李元昌大概是喝多了道:“有那回事嗎?我怎么記不起了。”說罷鼾聲如雷,一醉不醒了。這可把李泰氣壞了,他拂袖而歸。當天便添油加醋把事情告訴了太宗,太宗偏聽偏信,然后把赴宴之人叫來嚴詞質問一番。大家耷拉著腦袋,都不敢說話,唯有魏征據理力爭一番,說這事事出有因,大伙都喝醉了所以怠慢了魏王。李泰見好就收,打了一個圓場,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太子李承乾聽說三弟李泰甚得父皇的寵愛,誠恐太宗改變主意立魏王為太子。他心里煩悶不堪,于是把自己的死黨漢王李元昌叫到自己的密室商議對策。漢王李元昌道:“太子,現如今跟你能爭儲君之位的唯有魏王李泰。至于晉王李治乃庸庸碌碌之人,聲色犬馬之徒,不足為懼。我擔心的正是魏王啊。”李承乾道:“元昌,那么我該怎么辦?”李元昌哈哈一笑道:“我已經有了兩個方案,一是派刺客暗殺李泰,二是叫賀蘭楚石去找聯絡他的岳父侯君集,兵權在手伺機起事。”李承乾道:“讓我想一下。”他沉思片刻道:“元昌我們務必成功,千萬不要有什么紕漏。”漢王李元昌道:“太子,如今我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二人私下計議很久,商妥后元昌出了太子宮。次日,太子李承乾命親信找到了賀蘭楚石先是問了一下他的家里情況,然后旁敲側擊道:“有人欲對我做出不利的事情,我將如何是好?”賀蘭楚石道:“太子殿下,我賀蘭楚石深受大恩,無以為報。現在只要你一句話,我給你沖鋒陷陣。”李承乾拍拍他的肩頭道:“好樣的,楚石有一件事交給你去辦。”太子為人謹慎,急忙一使眼色,宮女和太監紛紛離開。李承乾附在賀蘭楚石的耳邊,如此這般這般一說,賀蘭楚石頻頻點頭,道:“是,是。”賀蘭楚石辭別太子,馬不停蹄地去了岳父侯君集的府邸。賀蘭楚石經常來侯府,不用通稟徑直去了侯君集的書房。侯君集雖已年過花甲,但精神矍鑠,身體硬朗。賀蘭楚石道:“岳父大人,小婿這廂有禮了。”說完深施一禮。侯君集一捋胡須道:“楚石你來有何貴干啊?”賀蘭楚石道:“岳父大人,小婿為你而來。”侯君集道:“此話怎講?”賀蘭楚石道:“太子李承乾禮賢下士,剛毅多謀,有乃父之風。太宗百年之后,繼承大統的就是太子。如果岳父擁立太子,前途不可限量。”侯君集沉吟半晌兒,不發一語。賀蘭楚石極力攛掇,侯君集躊躇了半天,最后才拿定注意休書一封叫他轉交給太子。賀蘭楚石大喜,急忙回太子宮稟告了此事,李承乾心花怒放,有開國老臣相助,帝位就唾手而得了。沒幾個月侯君集便與太子一伙打得火熱,這事自然而然也傳到了太宗的耳朵里了。太宗見怪不怪,道:“侯君集輔佐太子就如輔佐朕一般。”一個月后,魏王府里的太監連夜進宮,把李泰遇刺的事情跟太宗講述一番。太宗詳細問明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前日,魏王與家將到郊外狩獵,一行人走了很久,來到山高林密之處,那里走獸飛禽不可計數。中午時分,有一伙強人攔住去路。李泰問道:“你們意欲何為?”為首一人冷笑一聲道:“要你的命。”說完眾賊寇揮舞著刀劍沖殺進來,像瘋犬一般。沒多久,李泰所帶的家人皆遇害,在這危急關頭,有一位叫李淳風的青年俠士,仗義援手,施展點穴功夫,霎時賊寇如木樁泥塑般動也不動了。那人救了魏王一命,他驚魂未定,心有余悸,李泰一面謝過李淳風的救命之恩,一面欲問清強人的底細。那些強人寧可咬舌自盡,也不肯吐露只言片語。李淳風久經江湖,經驗老道,道:“觀來者絕非普通的賊人,他們而是來自大內。”李泰愕然了,問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李淳風道:“來著訓練有素,身手敏捷,賊首留下的密書便是鐵證。”魏王李泰道:“密書在哪里?”李淳風道:“我已經在賊人的身上搜得,請魏王過目。”李泰接過信札道:“好熟悉的筆跡。莫非是東宮的人?”李淳風下意識地點點頭。魏王回府,第一件事便把此事告訴了父皇,說遭強人剪徑,雖遇險但并無大礙。太宗大怒派人去查,結果杳無音信,最后不了了之。
侯君集自從加入太子集團之后,常常會為此事焦慮不安,經常無緣無故地在睡夢中醒來。他的夫人問道:“你是國之柱石,現在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令你寢食難安?”侯君集道:“夫人此是軍國大事,不是你該問的。”夫人不語了。李承乾欲發動兵變,怎奈機密泄露,太宗早已察覺,當即下旨剝奪太子李承乾儲君之位,將參與者李元昌,趙節,杜荷,侯君集,斬首示眾。侯君集臨死前見到了太宗一面,他痛哭流涕道:“陛下,臣是冤枉的。一定是有人誣告我。”太宗找來了證人,侯君集一看傻了眼,那人非旁正是他的愛婿賀蘭楚石。賀蘭楚石當著太宗的面一五一十地述說一遍。他又拿出太子給侯君集的的密書,侯君集話可說了。太宗道:“君集你去吧,念你昔日之功,我會善待你一家老小。”侯君集含笑走向了刑場。賀蘭楚石又向太宗告密,說刺殺李泰的強人乃是太子宮的侍衛。他因此備受太宗寵信。又過了半個月,在房玄齡,魏征,長孫無忌聯名進諫下,太宗下定主意立晉王李治為太子。貞觀十八年十二月,太子李承乾在黔洲郁郁而終,太宗廢朝三日,以國公禮葬之。不久,太宗為此大病一場,病愈后寫了一首悼亡詩《秋日即目》:
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蓋側舞松風。
散岫飄云葉,迷路飛煙鴻。
砌冷蘭凋佩,閨寒樹隕桐。
別鶴棲琴里,離猿啼峽中。
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
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有一天,太子李治去魏王府,向李泰借閱一下《括地志》,李泰命家人從書房取來厚厚的一卷書來,親手交給了李治。李治又和李泰寒暄一會兒,這才想著回宮。當他走到院中的時候,只見一名青年俠客正在練劍,只見劍光閃閃,舞得密不透風,一招一式盡得高人傳授。李治忍不住高聲道:“好劍法!”那人聽罷,收起劍招,上前深施一禮道:“布衣李淳風見過太子。”一旁的李泰插話了道:“太子,我給你引見一下,這位俠士叫李淳風,他的老師便是一代奇俠兼星相師袁天罡。”李治聽了,不禁肅然起敬道:“閣下乃袁天罡的高徒,聞名不如見面,果有英雄之表!”李淳風謙遜一番。李泰道:“昔日本王被強人所困,多虧他仗義援手,救得一命。”李治想了想道:“魏王,我想跟你要一件東西?”魏王哈哈一笑:“你我兄弟,只管開口便是。”李治道:“就怕你不肯了。”魏王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太子道:“李泰,你也知道我酷愛武術,今日遇見了高人不想失之交臂。能否忍痛割愛將李少俠讓給我?”魏王李泰豪爽道:“可以。李少俠,快來參見太子。”李淳風上前給李治跪下叩首,李治把他攙扶起來道:“快快請起。”李淳風站了起來,答謝李治的知遇之恩。貞觀二十年,太宗病重,他下詔太子李治全權攝政,處理政務。他命宦官找來開國老臣太尉長孫無忌,中書令褚遂良,令二人輔佐太子。二人感恩流涕道:“陛下,臣鞠躬盡瘁以報知遇之恩。”這時,才人武則天在一旁日夜侍候著李世民,太子也不時過來問疾。一天晚上,太宗由于思念李承乾,心中煩悶,便見周公了。這時李治過來探望太宗的病情,武則天豎起了食指在唇邊,示意他莫出聲。太子李治心領神會,他悄悄地走出了太宗的寢宮。武則天跟著出來,二人來到花園的僻靜角落,李治一把攥住了武則天旳柔荑小手道:“媚娘,你知道嗎?我一直愛著你。你喜歡我嗎?”武則天紅著臉道:“喜歡你,打心里喜歡。”李治急忙把媚娘摟在了懷中,親吻她的香腮,二人立刻陶醉濃情蜜意之中。這時,蒼穹掛起一輪明月,月光如水。二人跪在地上,對天盟誓,齊聲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然后來到一個密室,武則天把人生的第一次連同對愛情的憧憬一并交給了李治。李治和武則天那夜定下了終身大事。太宗為人心細對此早有察覺,一日他打發媚娘出去,命人找來了太子李治叮囑道:“治兒,你要疏遠媚娘,父皇這是為你好。你性格敦厚,而媚娘性格剛烈,你們是不適合的。”太子諾諾連聲道:“謹遵父命。”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駕崩,葬于昭陵。按照太宗的遺囑,武媚娘和一群宮女來到了皇家寺院感業寺出家為尼。此后,武媚娘每天伴著木魚佛經度過了無數個難眠之夜。在晨鐘暮鼓中,她總會不經意間想起太子李治,一種刻苦銘心的情感讓她陷入對往昔的回憶當中。一天晚上,她緩緩地進入了夢鄉,太子李治來到她的面前。二人花前月下,親熱異常。李治親自給她畫眉,媚娘的心里甜滋滋的。人生如此,夫復何求?這時,一只猛虎闖將進來,大吼一聲,聲振寰宇。武則天從夢中醒來,她暗地找人算了一卦,欲知算卦之人道出什么話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