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4)
- 只嘆流年亂浮生
- 塵縈
- 2001字
- 2013-04-07 17:49:00
來者正是將軍的獨生孫子,上官云楓。簡單的寒暄后,眾人趕往將軍府,上官云楓與岳鈺同乘一騎走在最前方,方子衿和巖千葉也各騎一匹拉開距離跟在后面,將軍府的侍衛們緊隨其后。
“果然是將軍治下的南條關,連生面孔進關都在將軍府的監督之下?!睅r千葉道。
“上官將軍治軍嚴謹、克己奉公人盡皆知,所以先帝才將南條關全權交予他。不過這次上官公子的迎接,是在下在遇到岳小姐的那個驛站,便差人快馬給將軍府傳了信?!狈阶玉频?,“只是沒想到他們竟會在這里,我以為出現的會更早。”
進了將軍府的大門,岳鈺便被侍女們帶去后院,方子衿和巖千葉被上官云楓引至前廳。
簡單質樸的廳堂里,福壽康寧四個字端正的懸在正中,上官毅雄身著青灰色布袍正襟而坐,見他二人進來,道:“方大人一路辛苦,請坐?!?
上官毅雄是前朝第一勇將,年輕時戰功赫赫,先帝雖只封他為鎮南將軍,但將南條關的管轄權全權下方,足以顯示對他的信任和重視。新帝登基之時上官毅雄未入京朝拜,郗容秋也不置一詞,反倒撥糧萬擔慰勞戍邊的將士。
方子衿以正統的謁見禮儀恭敬的向上官毅雄行禮道:“下官方子衿拜見上官將軍,時值將軍壽辰,特送上皇上欽賜的壽禮一份。這位巖千葉是下官的朋友,一路上也多虧他保護岳小姐?!?
巖千葉并非官場中人,也恭恭敬敬的向上官毅雄施了禮,上官毅雄微微點頭,道:“有勞左長老,云楓已備下酒席答謝左長老,請?!?
“在下恭敬不如從命?!睅r千葉知趣的隨上官云楓離開。
廳中再無旁人,上官毅雄站起身說道:“方大人可以宣旨了?!?
方子衿從懷中拿出一個方盒,上前遞給上官毅雄,道:“將軍七十大壽,皇上雖無旨意,但命下官專程送上壽禮。”
上官毅雄接過盒子打開,里面只放著一個玉牌,墨綠的牌子上刻著福壽康寧四個字,再無別的裝飾。玉牌看上去普通,玉質卻是罕見的墨兀玉,此玉因其質地堅硬卻通透,一般被皇家用作兵符。玉牌上刻的四個字與廳中匾額上的字筆勢去向一模一樣,神韻一致,明顯出自一人之手,。
上官毅雄似是看見了不可置信的東西,跌坐在椅子上,語氣中滿是驚訝問方子衿:“皇上可還說了什么?”
“皇上封將軍為康壽公,祝將軍壽長延綿,繼續福澤南條?!狈阶玉泼碱^也未曾皺一下,神情不變道。
上官毅雄面上的表情漸漸平靜,再三端詳玉牌后,將玉牌收起,
向方子衿揮揮手道:“方大人,坐吧?!?
待方子衿坐下,上官毅雄才開口道:“方大人可知我這匾額上的四個字是誰人所書?”
“如果下官沒有認錯,這應該是先帝的墨寶?!狈阶玉频?。
“正是。”上官毅雄一改剛見面時硬氣矍鑠的面貌,眼神中顯現出老者才有滄桑,“老夫與年輕時的先帝一見如故,志趣相投,便投入他門下,作為家臣一直跟隨左右。先帝登基后,老夫南征北戰十幾年,眼見著國泰民安,盛世太平,也是我們這些武將封刀掛印的時候了,所以老夫自請鎮守南條關。先帝下旨的那天寫了這副字,一如年輕時不論君臣只有摯友,先帝的旨意只有福壽康寧?!?
上官毅雄眼中的疲憊隨著講述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堅毅和忠誠,“老夫接過南條關帥印的時候向先帝立誓,我上官一族誓死守護南條關,非戰事絕不踏出南條關半步。”
“所以圣上登基將軍也未赴京覲見?!狈阶玉平拥溃皩④姽灰恢Z千金。”
上官毅雄露出自他進門以來第一個笑,略略帶著苦,道:“雖然沒有進京,但是老夫呈上了賀禮,誰知道皇上他根本不加考慮,便原封不動退了回來?!?
“將軍難道是遞了辭官的奏折?”方子衿問。
“正是。誰料到皇上在奏折上批復,”上官毅雄道。
“朕從不違逆父皇的旨意,將軍若要辭官應早早向父皇提出,朕實在不愿做不孝之子。”上官毅雄和方子衿異口同聲道。上官毅雄疑問的看著方子衿,方子衿笑道:“原來讓皇上頭一次徹夜不眠批復的是將軍的折子。下官被皇上強留在上書房,整整一夜,只見他眉頭緊皺低聲自語,卻遲遲不往折子上寫一個字。最后批完,皇上又得意的大笑了好一陣子,還說:‘這次該輪到他睡不著了?!!?
上官毅雄無奈的苦笑:“是啊,接著皇上又撥糧萬擔,這讓我如何敢安枕,惟有夜以繼日加強治理,更不敢有一絲懈怠。”上官毅雄口中話鋒一轉,對方子衿抱拳拱手道:“老夫還未多謝方大人傳的口信,若沒有方大人的及時通知,樾鈺真遭遇不測,老夫真不知如何向三王爺交代。”
“將軍言重,只是正好讓下官遇上了,也幸好有巖兄弟一路照應才平安無事?!狈阶玉频男Φ馈?
上官毅雄這才仔細的將方子衿打量了一番,笑道:“都傳京中才學第一的方子衿為人謙恭,一直沒有機會領教,今日一見,方大人果然不爭名利,心性淡然。”
“將軍謬贊,下官實不敢領受?!狈阶玉频馈?
“哈哈哈,人老忘性大,老夫這一說話,都忘了方大人旅途勞頓,失禮失禮,”上官毅雄喚來官家,帶方子衿去客房用餐休息。
方子衿離開后,上官毅雄起身負手看著匾額上“福壽康寧”四字,懷中玉牌上沁人心脾的涼意似乎慢慢透過衣料傳入他的心里,福者,長壽而身強體健浮日安寧,朕希望天下蒼生有朝一日都能做到這幾個。臨別時先帝的話又在耳邊響起,上官毅雄久久不語,半晌廳中只有一聲沉重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