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曾經
- 塵劍喧囂記事
- 超級小雞蛋
- 2423字
- 2014-03-14 20:09:39
那時的月龍,雖然有感于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卻從未想過,自己差點就成了救世主。
原先,四界之主算得下界雖是有大劫將至,卻是有著一個變數。這變數若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則是整個修真界重生的契機。若是不好,則劫恐怕就得應在所有的修士身上。
唇亡齒寒之下,這四方上界終將如何,卻是算無可算。但只怕牽連之下亦有一番大因果。
于是,四界之主共同商議之下,卻是合力算出了那個變數所在。
這變數,卻是要應在當時還只顧游山玩水的月龍身上。
四主得此結論,自是想出力出人,助這命運之子共同成就這大功德。結善緣,得善果。日后事成,亦可同分此番大氣運。
簡單地說,這月龍,亮了。跟著他,吃肉喝湯!
可在于如何行事方面,四方卻未能得出一個統一的意見。
其中和佛門主張說服教育,渡其拜入門下,傳經受典。待其學有所成,再外出行走于世。日后成就業位,則有師徒名分。卻是善哉,善哉。
至于到底拜入誰門下,這佛陀卻只是喝了聲阿彌陀佛。看來是要緣分一場了。
而道門,卻認為不可過分干擾因果,當順乎其自然。暗中加以引導和幫助即可。
若其知曉自身實為天命所歸,說不得徒增煩惱,擾亂心性意境,反倒不美。日后其成就大能,自會知曉此間因果,四家自然善有善報。
卻說這魔門當真是隨心所欲到了極致,卻是提出要將其捉來,施以醍醐灌頂之法。助其功力大進。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推他出去了消災解難。大劫過后,天各一方。至于之后的所謂氣運功德。魔門一句話頂來卻也嗆得佛道兩家不知說什么才好。
“修行本是不義之行,奪萬物氣運之舉。卻又為何諸多計較。我魔門此番并非欲與此不思進取散漫懶惰之人結善緣。而是欲與這天地結下善緣。便是全然奪去此子之功德氣運,也只能說是吾輩皆算有紕漏。此間還有變數未曾算得。卻又有何不妥?”
如果把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的話。其實非常簡單。
“老子就是不同意!滾!滾!滾!”
魔門之主所說卻是屬實,這變數雖然當時應在了月龍身上,但也只能說明天道的大方向是如此,并非一成不變。
但作為能夠得出的最好結局。佛道兩家的意思自然是要斷絕多余的變化、減少分支,加重這種天道的導向,直到預想之中的情況發生。
如若要將這變數從月龍身上移開,也并無不可。只是如此一來,第一變數太大。第二各家卻是必然會蒙受損失。而且這損失也著實不小,說不得傷筋動骨。
魔門的字面意思,是不愿意把一切都壓在這樣一個怎么看都“不靠譜”的螻蟻身上。求人不如求己。如果最后這劫難被自己解決了,那還何必分什么氣運給別人。自己揣懷里多好!一副打算大包大攬的節奏了。
這看似不通情理膽大妄為的言論實則另有深意。實是在變相拒絕佛道兩家的提議。
月龍作為修士明顯是修仙的節奏。若繼續這般一路走到黑,未來也必定是要飛升仙界的。而佛道本是一家,兼修或轉修佛家愿力想來人家也不會抵觸。
但自己這邊嘞?魔門講究的是隨心所欲,卻并非是月龍那種不染風塵不被世俗侵擾的自在非凡,講究的是明心見性,斬卻心魔的修行方式。
相反,這魔道一途,卻是因果不懼,講究順應天道“競爭”的一面。順應自身的“欲”。釋放體內的“魔”。并駕馭它,驅使它,掌控它。最后將其吞噬,成就天魔。
好吧你看看,這一邊要“斬魔”,那一邊卻要“成魔”。這還能有什么共同話題?
根本就是沒法交流!
普通的兩派修士,這一見面自然是互相看不順眼,假裝沒看見那已經算是客氣的了。要是遇上些以斬妖除魔為己任的門派。你死我活絕對是家常便飯。
這叫月龍的小修士哪怕再通情達理。魔主再怎么樂觀也絕對不認為對方會偏向自己這邊。能保持中那就應該偷笑的了。
但更多的可能性就是對面多出個月龍佛祖或者月龍仙帝什么的。
根本就是穩賠不賺的生意啊!
所以,這仙佛兩家的提議其實多少是有那么點不要臉的成分在里面的。魔主倒也不點破,只是乘機說些不通情理的話挖苦對方。也是一種變相威脅。
別在這邊糊弄魔了。惹毛老子照樣半分面子沒有!
然而妖族之王,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打算和佛道兩家多廢話。只顧著敲自己的如意算盤。
裝模作樣地反對了幾句,也就推說這樣不是個事,還是諸位先回去考慮,擇日再作計較吧。
另外三家扯了半天皮卻也扯不出個誠意來。見多說無益卻也就各回各家去了。
卻萬萬未曾想到,這妖王當真手段了得,一方面擾亂天機蒙蔽佛道兩家,一方面卻是想方設法將尚且一無所知的月龍誑進了自己的手中。
妖王和魔主的目的基本一致。都不希望這月龍成為那命運之人。不過那魔主只是為了平衡四方實力做考量,若是佛道兩家肯出血,怕是立場并不如何堅定。
但這妖王。所思所慮之事卻是叫月龍唯有嘆息。
這世間大劫難,卻非頭一遭。而這命運之選,亦非頭一任。
之前的大劫之中,洪荒破碎,四界誕出。人族得從仙佛妖魔的斗爭中得以解脫,居于修真界內休養生息,并逐步取代那死傷慘重,退守一界的妖族。成就那天地主角的地位。
而那時的命運之選。卻是這如今妖王的胞弟。
最終之所以能夠安然渡過那場大劫,卻是用這妖王胞弟的性命換來的。
做出巨大犧牲的妖族,卻因為元氣大損,無力再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妖王時常為自己的胞弟感到不值,那時的因果甚至成了這一界之主的心結。
“如今,卻是要讓自己,在這里策劃著重新導演一遍當初自己胞弟的覆轍?”
“那么我胞弟的犧牲,是不是也是由前人這么一手導演出來的?”
妖王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要成全此事。干的,就是全力破壞的勾當。
本來按照妖族的行事作風,要壞人好事,那自然是殺了就行。
但這月龍,殺,卻又殺不得。一方面是不忍心害了這和弟弟同病相憐的小子。
再者若是真殺了,就是說明妖王仍然未能拯救作為命運之選的悲慘結局。若如此行事,這心結,怕是永遠也解不開了。
“這便等于是輸了,又何以告慰兄弟的在天之靈?又和那些下作小人有何不同?!”
但留,更留不得。那兩家找上門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到時候這小子若是無法理解自己的苦楚,再借由那道貌岸然的牛鼻子那么一吹。。。
妖族未來,怕是就走到頭了。
若要無處可尋,除非這人,不在這天道之下才行。
那么如何才能不在天道之下?那么……送出去,不就成了?
于是,便有了此番曲折。
而取代月龍這個變數的,正是那“四方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