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很是狹窄,僅供一人過。
“公子,你先過!小心點!”小魚兒書童抬頭望著洞口道。
“沒事!”公子不以為然,貓下腰,一點,一點的過了洞口。
小魚兒也隨后過了洞口,兩人還未站穩身子,卻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
眼前是一個太過潔凈的世界,有山有水,空氣里似乎還散發出濃郁的花香。
“小魚兒,你看天是兩種顏色,上面是冷藍色的,而接近湖水的天又變成暖藍色!”公子完全被眼前的美景迷惑了。
“公子我餓了,追了半天了!”書童小魚兒沒答腔,蹲下身子,有氣無力的道。
“包袱里不是有饅頭嗎?你拿出來吃好了!”公子道,只是頭也沒回,沉浸在這奇妙的景色中。
遠遠傳來一絲琴聲,轉眼又聽不見了。
“你聽見沒!”公子對小魚兒道。
“什么?”小魚兒嘴里正塞著饅頭,甕聲甕氣的說。
“我說琴聲,剛剛我似乎聽見有人在彈琴!”眼望著遠方,公子若有所思的道。
“沒有!我剛剛什么也沒聽見。”小魚兒已經把一個饅頭成功的吃了下去,彈彈身上的饅頭屑道。
這時又有一縷縷琴聲傳來。
“公子,我聽見了!在那邊!”小魚兒高興的轉頭對公子說。
“你去哪里!你等等我!”小魚兒卻看見公子已經向琴聲方向走去。
琴聲又斷了。
“這琴聲如何若有若無!”公子低頭想。
公子轉來轉去,這時,又有琴聲傳來。
公子繼續向前走。
“公子別走了,我有點怕!”小魚兒道。
“有什么怕的,不過,我也覺得這琴聲很是蹊蹺!似乎有一腔哀怨似的!”公子道。
兩人跟著琴聲走,不覺來到一個地方,有修竹數桿,倒很是別致,在修竹后,有裊裊的琴音發出。
公子低頭走過掩映的竹子,眼前豁然開朗。
有一架琴赫然在目,卻只是無人。
“公子,這里好奇怪!這里只有琴,沒有人啊!”小魚兒環顧四周,用有點發顫的聲音道。
“是啊!難不成!有鬼!這是鬼在彈琴!”公子故意要嚇小魚兒,猛的躲在小魚兒身后,一下掐住小魚兒的脖子。
“啊呀!”小魚兒一驚,失聲叫出聲來。
“這是焦尾琴!”公子仔細端詳此琴,不覺發出驚嘆。
“公子,什么是焦尾琴!”小魚兒只是覺得公子的神態很是夸張,不覺發問道。
“古有四大名琴,“焦尾琴”與“號鐘”、“繞梁”和“綠綺”,這是其中的焦尾琴。據《后漢書》記載:“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僬尾琴’焉。”公子咬文嚼字的說道。
“后來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收藏了焦尾琴,此后便無音訊。”公子又不無遺憾的說。
“緣分!沒想到在這里讓我跟遇見了!”公子興奮的道。
小魚兒對公子所言似懂非懂,但是大約也明白這個琴很好,很名貴的意思,于是也附合的點點頭。
公子說完,情不自禁上前撫了一曲。
一曲完畢,公子還未起身。只聽竹林后有女子的聲音傳來。
“好曲,心靜如水,如朗月照空!”是一個如銀的聲音,脆的卡可以掐的出水來。
“是誰?”公子忙起身道。
小魚兒也好奇的到四處尋找。
“你彈的是我的琴,你反而不知到我是誰?”那女子的聲音又響道。
“在下冒昧!實是見琴心喜,不覺一時技癢,有礙高人視聽了!”公子一邊說,一邊四處看,卻連個鬼影都沒有
“公子!是誰啊!我剛剛找過,沒看見有人,”小魚兒有些害怕,靠著公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