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從此蕭郎是路人
- 婉兒傳
- 梅二公子
- 3285字
- 2013-01-02 15:43:19
雪后初晴,景色極好。下過雪后山間的道路都凍住了,反倒不是很泥濘。商婉兒一行人向著目的地走著。
“喏,就在那里。就在那個篷篷里面。”還有老遠,村長就指著說。
“丫頭,扶扶我。”姜教授腳下一步一滑,伸出大手,抓住婉兒道。或者在某種意義上,是他在扶著婉兒。
“你們這些盜墓賊,盡想著祖宗的寶貝,不要臉!”突然拐角處沖出一個人,指著一隊人開口就罵,反倒把婉兒嚇了一跳。
“作甚!滾到一邊去!沒王法了你,反了天了你!”村長沖著沖出來的老漢兇道,轉臉又滿臉堆笑的對姜教授說“一個瘋子。”
“一個瘋子。”姜教授看了看婉兒,眼神中有一種慈愛的神情。“別怕,是個瘋子。”因為他分明覺得在瘋老頭沖出來的時候,婉兒扶著他的手臂的手,緊了一下。
“易之,我想你。”婉兒心中驀地迸出一個想法。
“都要遭報應,都要遭報應!”瘋子口中一邊大喊著,一邊揮動著雙手擋著去路。“滾開!”村長走到近前,大喝了一聲。
“都要遭報應,都要遭報應……”瘋子喃喃的,越走越遠。
“一個瘋子,自打見著那碑子,就瘋了。瘋瘋張張的。每天嘴里頭都不知道念叨個甚么。你們別見怪。”村長叼著眼袋,憨厚的說道。“轉過這個彎就是到了,下坡路,腳有點滑。小心著。”村長說著,先領頭下去。
“陜西地方,管這種小矮土山,叫做塬。***的沁園春,就提到過。還有本書,叫《白鹿原》里面提到的原,實際上就是塬。原來的原加上土字旁。我當年下放的時候,就是在富平縣。”姜教授一邊往下走,一邊說道。
“就是這里,額先回去了,家里還有事。路你們也認識到。”村長將眾人呆到了一個考古現場保護篷。便說道。
“那您先回,晌午吃面條?”同行的,那個頗喜歡開玩笑的老教授笑道。
“吃面條!”村長笑的極其憨厚。
“下去。”姜教授和一眾人進了帳篷。
“你不覺得,有點奇怪?”姜教授對商婉兒說道。不知怎么的,自打見過那個瘋子開始,婉兒心中就有些小小的奇異的感覺,卻不曉得為什么。難以名狀。
“這個墓碑是唐代的,沒錯。但是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上官婉兒那么大的名氣,卻……”旁邊的一個教授正在說著。
“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姜教授將隨身的文件夾拿起來看了看。
“一個不僅僅是傳說的傳說。”
“公元656年,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媚娘,也就是武則天懷胎十月產下一子,這是她的第三個兒子,這一年也是武則天人生的轉折。武則天從初封為才人、唐太宗寵幸、感業寺出家,唐高宗繼位,智斗王皇后,一切離離在目,如在昨日。然而從去年被冊封為皇后,如今朝中軍機決斷,批閱奏章,都由自己做主。朝中長孫無忌、上官儀、張柬之等人對主政一事頗多微詞,武后心中時時隱忍。
鳳儀宮內,燈火通明,武媚娘看著剛出生的兒子,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她在兒子脖子上掛上一塊玉麒麟,在身上放上了龍眼大小的一顆避塵珠,然后在兒子胖嘟嘟的小臉兒上親了親。
突然老太監急匆匆前來告訴武媚娘,長孫無忌等人上書皇上言廢后之事,皇上在神龍殿內批閱奏章時猶豫不決,請皇后娘娘早想對策。
武媚娘聽后心中又恨又惱,前些日子只聽說有人在朝堂上言廢后之事,沒想到今日已有人上書。
武媚娘決定這就去覲見皇上,高宗懦弱,定然不是高宗的主意,此事關系著后位和她的性命,不顧太監婢女的阻攔,在宮女的簇擁下向神龍殿走去。
武后離開不久,兩條黑影直撲內宮而來,手持寶劍,頃刻之間斬殺了數名宮女。執事太監見事不好,藏起皇子就逃。
神龍殿內,武媚娘正向唐高宗李治質問廢后之事。
老太監星夜逃出皇城,懷抱小皇子晝伏夜行躲避著殺手,白天在山間村落找人給小皇子喂奶,夜晚趁微明月色匆匆而行,出潼關一路向東而去。
陜州境內,雪舞梨花,白茫茫大地上覓不到行人蹤跡,老太監換好農家便服后正要敲開一戶農家門,只見遠處兩黑衣人騎棗紅馬裹著北風呼嘯而來,老太監忙躲藏在一堆柴草下面。
夜黑風高,老太監不顧年老體邁,雪大路滑,從陜州境內沿崎嶇山路折南而去。
雁翎關前馬蹄如雨,響屏山中心跳聲聲。
途經梅花嶺南,老太監喘息未定,已聽到后面的馬蹄聲響,視見路旁北面空地上有一座麥秸堆,慌忙從麥秸堆中央掏一窟窿,將小皇子放了進去,然后用麥草輕輕掩蓋,繼續向東南而去。
臘梅樹前,黑衣人手持寒劍厲聲責問,老太監咬緊牙關至死不語。只見寒光一閃,寶劍已搠進孟公公胸口,鮮血浸染了一地白雪,黑衣人繼續向東追趕,身后一樹如血梅花在寒風中飄散。
第二天,日出山隅,藏孩子的那家,主人復姓東方。東方老人出門后聽到遠處有小兒啼哭聲,從麥秸堆一息尚存的小皇子,忙抱回家中喂下熱湯,發現嬰兒胸前掛有一塊玉麒麟,給嬰兒取名東方顯麟。
長安城內,武皇后淚如雨下,唐高宗龍顏震怒。在全國遍發文書追查皇兒下落。幸而蒼天垂幸,不幾日陜州有人將孩子報了上來。
八年時間一晃而過,盡管皇子無恙,武后依舊耿耿于懷,武皇后懷疑為王皇后余黨和長孫無忌、上官儀等人做祟,滿腹怨恨之情無處渲瀉。
659年,武皇后密令許敬宗告發太子冼馬案,罷去長孫無忌官職,貶往黔州,在中途賜其自縊,將長孫一族三族抄斬。
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廢皇后詔書令武后大怒,上官儀在書房內正要與陜州太守寫信,宮中內侍傳旨上官儀賜死,家產抄沒,其子上官庭芝也被誅殺。
上官儀賜死后當天,陜州老家中正為其舉行喪禮,場面冷冷清清,只聽后院一聲啼哭,上官庭芝妻子鄭氏產下一女,取名上官婉兒。
前夜婉兒將生時,鄭氏夢見一個巨人,給她一秤道:“持此稱量天下士。”鄭氏料想腹中必是一個男子,將來是稱量天下的人才,誰知生下來卻是一個女兒。自婉兒出生,一家便被沒入宮中為奴,上官婉兒容貌美麗,自幼兒長成聰明伶俐,出世才滿月,出落的清麗動人,兩三歲時聰穎過人,悟性極高。五六歲時便出口成句,吟詩做賦,令人驚嘆。
674年,李顯18歲,上官婉兒10歲。
李顯因感激昔年東方老人救命之恩,便常去富平看望。隨行的婢女之中,便有上官婉兒。春日響屏山前鮮花欲燃,鶯歌蝶舞。夏天竹園村里鳳尾森森,龍呤長空。金秋甘山上滿目紅葉,紫藤瓔絡。寒冬梅花嶺前瓊枝玉盞,梅花凌雪。
上官婉兒一天天長大,體態婀娜風流,顧盼神飛中眉目間流露出書卷氣。678年,上官婉兒14,因為文采出眾,被武則天重用。李顯未表慶賀,將隨身的避塵珠送給婉兒。
上官婉兒被武則天重用之后,掌管宮中詔命,武則天制誥,多出婉兒手筆。她過目成誦,書法秀媚,文采過人,下筆千言。
一日,武則天看到上官婉兒身上所佩避塵珠,心頭不由一驚,待問清緣由后,大喜。知道愛子李顯心有所屬。只是上官婉兒乃是上官儀的后人,武后心中不能允許。
683年武則天稱帝,李顯前后兩次當政,性情庸柔,政事皆取決于武則天。
李顯即位時為中宗,中宗一生顛沛流離,復位以后,大權在握,便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封婉兒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上官婉兒輔助中宗設立修文館,大召天下詩文才子,邀請朝中善詩文的大臣賦詩唱和,她在政治上很有作為,專掌制命,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看中宗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母女兩人把持朝政,他們的行為引起了張柬之等大臣的強烈不滿。上官婉兒多次和李顯商量此事,奈何李顯生性懦弱,只有對婉兒落淚。
710年,韋后等人密謀想要毒害李顯,將上官儀與武后恩怨告知上官婉兒,上官婉兒為了滿門血海深仇,遂決意報仇。
神龍殿中,李顯正在翻閱奏章,見韋后差人將肉餅送來,隨手取來就吃。不一會兒。忽然腹中絞痛,撲倒在榻上亂滾。
上官婉兒趕到時,李顯已不能言語,用手指著墻角的箱子嗚咽哭泣。婉兒打開一看,竟是李顯少年時代在陜州用過的衣冠舊物。
上官婉兒泣不成聲。
李顯死后,被葬于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鳳凰山前紅葉如火映照著婉兒,她在李顯定陵墓前寫下了《彩書怨》。追憶與中宗一生。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馀。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一個月后,唐玄宗繼位,發羽林兵,盡誅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因起草詔書之事被牽連,被賜白綾懸梁自盡。
上官婉兒死后,按照她臨終所托,遺體被運回陜州老家,立石碑葬于太子宮前。
距婉兒墓不遠處,便是唐中宗李顯的衣冠冢。
傳說中的上官婉兒墓,便是此地。
姜教授講完,眾人唏噓不已。
“先生,這是真事。還是故事?”婉兒問道。
“我說了,一個不是傳說的傳說。此事不見于唐史,卻見于同時代一個名叫袁客師的異人寫的小傳。”姜教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