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新軍編制
- 大明:長生天啟
- 伸伸懶腰
- 2077字
- 2023-02-22 00:06:00
隨著這一千名士卒被調去銀川驛,朱天啟也給孫元化寫了一封密信,在信中寫了一些他對于編練新軍的一些建議。
因為這些朱天啟讓孫元化練兵的主要目的,還是用來對付建奴,而建奴最厲害的主要是騎兵,所以編練的新軍不能以炮兵為主,還是要具備較強的機動性。
要做到面對騎兵沖擊,如果不能抵御,則可快速撤離,轉移陣地;若是足以擊潰敵方騎兵沖擊,也要具備追擊殲滅的能力!
所以,根據朱天啟心中的這些建議,孫元化最終把手下的五千精兵又細分成了重炮兵、輕炮兵、步銃手和騎銃手四個兵種。
重炮兵主要操縱新式鋼鐵巨炮和紅夷大炮進行陣地轟炸,兩到三人一組,另設后勤兵負責彈藥運輸搬運,共計一千名。
輕炮手主要使用新式虎蹲炮進行野戰,兩人一組,因為虎蹲炮較輕、火藥炮彈也都較小,所以不再另設后勤兵,由兩名炮手自行負擔,共計一千人。
步銃兵和騎銃兵統一配備新式燧發槍,步銃兵主要是進行陣地射擊,騎銃兵則更具機動性,便于快速襲擾和追擊敵人,各一千五百人,總計三千人。
大明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火器部隊的國家,當年朱棣更是率先設計出了“輪射戰術”,也被稱為“三段擊”,以保證持續不斷地快速射擊。
不過以前火銃手使用的是火繩槍,射擊準備時間較長,所以即便采用“輪射戰術”也不能真正地達到持續不斷地快速射擊,但是如今換上了燧發槍就不同了,不僅可以做到持續不斷地快速射擊,而且只需要兩排士兵即可完成“輪射”!
因為使用的是定裝火藥和定裝子彈,操作熟練的火銃手只需幾秒鐘便可完成裝填,再次射擊,所以前排射擊完畢,進行裝填的時候,后排便進行射擊,后排射擊完成,前排已經裝填完畢,繼續進行射擊,如此循環,幾乎不存在射擊間隙,面對這樣密集的射擊,騎兵也很難突破射擊陣地。
因為這五千人幾乎沒有新兵,所以是不至于從零開始進行訓練的,對于火炮和火銃的使用還都是十分熟練的,主要還是訓練新的陣型和團隊配合。
至于騎銃兵倒算得上是一個新兵種,以往大明的騎兵雖然也配備火器,但騎兵很少以火器作為主要武器的,即便是使用三眼火銃的關寧鐵騎,也是打完幾銃射擊之后,便把三眼銃當做了鐵錘掄。
但是現在孫元化要組建的卻是以火銃為主武器的騎兵隊伍,主要選用的是張博裕手下的五百騎兵,以及從京營五軍營和大同衛調撥過來的精銳騎兵,這些騎兵都精于騎射,馬上射箭是小菜一碟,可弓箭畢竟射程太近,威力有限,若是換做新式燧發槍,則是如虎添翼。
能在馬上射箭,在馬上開槍自然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太大難度,只不過他們都是騎兵,平日里從沒碰過火銃,所以火銃的使用反倒對他們來說是個難題。
不過好在新式燧發槍使用起來可比之前的火繩槍要簡單得多,幾乎可以說是傻瓜式的,火藥和子彈都是定裝的,只要把火藥和子彈裝進火銃里,然后摳動扳機便可完成射擊,至于槍法的問題,就只能依靠積年累月的練習來提升了。
其實明軍的槍法大多都不太好,不論是張博裕他們這些剛剛摸槍的新手,還是原來就在火器營里任職的老手,因為除了參加實戰,軍中很少讓他們進行射擊練習,摸槍的次數十分有限,槍法自然也就好不哪里去。
但是現在來到了孫元化手底下就不同了,孫元化奉命編練新軍,那是真的在認真操練他們,而且也從不吝惜火藥和子彈,讓他們每天都敞開了打。
因為自打孫元化研制出來燧發槍之后,定裝火藥和子彈的生產線也被建造好了,燧發槍雖然制造難度較高,目前不過只造出來幾百把,但是定裝火藥和子彈卻早就堆積成山了,完全沒必要舍不得使用。
新軍的編制設立好了之后,孫元化便把詳細情況上報給了朱天啟,現在編制有了,所需配備的火器數量也就出來了,為了滿足這五千人的新軍使用,則至少需要重炮三百門、虎蹲炮五百門,燧發槍三千桿,這對于西北軍工基地目前的生產力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
所以盡管要練兵,但是生產的事情孫元化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西北軍工基地一直在滿負荷運轉,加緊制造著火炮和火銃。
朱天啟收到孫元化的密奏之后,也開始算起了日子,如今已經進入了臘月,轉眼便又要過年了,滿打滿算,自己就只剩下十個多月的時間了,但是想來時間上應該還是足夠的。
另一方面,秋稅的征收工作也已經進入了尾聲,雖然說每年秋稅的征收都要持續到次年的二月份,但那是極個別地方上要繳納得稍晚一些,跟當地民情和農作物的收獲時間也有一定關系。
不過大多數地方的稅收都是可以在年底之前收上來,尤其是朝廷今年對于稅收工作這么重視,還派朱由檢帶著錦衣衛親下江南進行督促,所以收稅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可以說,秋稅的絕大多數已經收齊,剩下沒收上來的那一部分也沒多少銀子了,自然也用不著著急和在意。
當錦衣衛協同稅務司把截止目前收到的稅銀運回京師之后,朱天啟便派徐光啟帶領戶部前去統計了,雖然如今朱天啟設立了直屬于自己的稅務司,把稅收的權利握到了自己手里,不再歸戶部管理,但是具體工作,還不能完全離開戶部。
不過朱天啟對于徐光啟這個戶部尚書自然是足夠信任的,否則也不會派他去統計稅銀,而且因為各地的稅務司衙門都有清晰明確的稅收記錄,即便有人想要貪污也很難做到。
依靠各地稅務司衙門的稅收記錄,徐光啟帶領戶部的官員可以快速對稅收進行統計,核算出總數來,因而不過是兩個時辰的時間,徐光啟便帶著統計結果回來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