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060 軍校畢業
- 農家子弟
- 李拜一
- 3329字
- 2013-06-09 17:01:04
一回到中隊,家旺便將心事緊緊包裹,一門心思撲在學習和工作之中去了。
9月14日這一天,中隊宣布骨干調整決定,家旺被任命為見習二連連長。家旺感到了極大的鼓舞和信任。從副班長到班長,從班長到區隊長,從區隊長到見習連長,家旺一步步走來,已到了做為一個學員所能達到的頂峰。不干則已,要干就要干好,這是家旺的原則。然而家旺的能力是有限的,哪能想干好就干好。雖然鉚著勁在干,但家旺總感到自己力不從心,藝不如人,與一連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一連長許繼慎不僅長得俊,而且腦子活,綜合素質沒得說。單論外表長相,就與家旺不在一個檔次,一個高大英俊,一個瘦小平常,家旺要想勝過他,只怕是做夢。然而家旺卻不服輸,家旺有家旺的辦法:不比聰明比勤奮,不比體力比毅力,不比個人比集體,不比大分比小分,不比眼前比長遠。
條件不如人,只有靠勤奮。從早到晚,家旺忙個不停,把一天當兩天使,把一人當兩人用。在前面我們已經知道,李家旺是個不一般的人,看新聞時,其它同學光是聽,家旺卻不但聽,嘴巴還在動——他在跟著播音員練口才;晚上站崗時,他便對著鏡子練軍姿,踢正步;熄燈后睡在床上,還要把當天的學習和工作內容回顧一遍,總結一番。現在,他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加強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上,他要依靠大家的智慧來與一連比拼。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學習著,精力無窮無盡,永遠使不完,好似一個上緊了發條的鐘表。他的勤奮和執著,是無人能比的。
關于李家旺這一時期的心境和表現,從以下幾篇日記中,也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9月21日,星期六,陰。
晚飯后,同學們都出去了,只有我一人在宿舍,正是讀書好時光。我便將門插死,往小板凳上一坐,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那本看了兩周還沒看完的書,馬上沉浸在保爾那熱火朝天的筑路工地的拼搏之中了……
保爾得了傷寒,嚴重的傷寒,人們都以為他死了,我也這么認為,但是他頑強地活了過來,第四次死里逃生!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這生命,又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渡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至于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致于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斗爭。”所以應當趕緊地生活,因為不幸和疾病或是什么悲慘的意外隨時都可以讓生命突然結束的。
保爾這段話說得多好啊,人生苦短,不幸和意外隨時可能到來,不抓緊時間工作、生活而讓寶貴的時光白白地流逝,將是最為可悲、可恥和可惜的。
保爾懷著那樣的思想離開了公墓,我則懷著這樣的思想埋頭于學習和工作之中。
9月28日,晴。
如果有人問我,人活著為什么?我就這樣回答:希望!伏爾泰說得好:人類最可貴的財富就是希望。有希望,才會有追求,才會有奮斗,才會有人類社會的今天和明天。
我認為,人類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這四個字里面:“希望”、“奮斗”。
10月3日,晴。
“閑蕩使人癱瘓,戰斗催人長久,溫室培養怯懦,烈火熔煉金鋼。快來迎接戰斗吧,讓你的青春永放光芒。”說得多好啊!我們是軍校學員,未來的軍官,讓我們做好準備吧,哪里艱苦就到哪里去,哪里危險就往哪里闖。奔烈火中磨煉,使自己成為一塊閃亮的金鋼!
1月18日,星期六,下雪。
看了馮玉祥將軍《我的生活》,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他那勤奮好學,努力進取,艱苦樸素,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給了我很深的啟迪。書中有這樣一小段,馮玉祥有個鄰居的孩子小六兒,當兵后帶著金戒指,這使他很生氣,不客氣地對小六兒說:我們是街坊,當年你爹媽那艱難的情形,我們都知道……現在你忘記了父母的苦,居然也帶起金戒指來了,小六兒,假如你不買金戒指,把錢寄回家去,讓你媽買點糧食,買些衣服,好好地生活,再不然,買幾本書,請個先生教教你,讓你學些知識,不也很好嗎?為什么要擺闊呢?小六兒流著淚說:我們隊伍里的同伴們都是這樣的,不穿不戴,人家就瞧不起你,我實在沒辦法,不得不這樣。
現在我們中隊的情形也一樣——不是戴戒指,而是穿皮鞋——快放寒假了,皮鞋熱便猛然掀起來。我經不住同學的勸說,也買了一雙牛皮鞋,看了這一段,我感到慚愧,覺得我簡直還不如小六兒!本來畢業的時候就有皮鞋發了,為了過年顯擺一下,就去買了皮鞋,完全沒有這必要。我的家庭情況是那樣,而我卻在講面子,亂花錢,我真后悔。但皮鞋是退不掉了,就當是一個警醒吧。面子不是僅靠穿著就能獲得的,關鍵是要看你的能力和人品,看你是否能受到大家的尊重。馮玉祥將軍之所以那樣受人敬重,不僅在于他在討伐袁世凱和張勛的倒行逆施及實現民族統一和民主革命中所立的功勛,還在于他戌馬一生中所表現出的錚錚鐵骨、俠骨柔情與潔身自好。他生活簡樸,在河南任督軍時,依然是每天清早起床,坐著腳踏車去辦公,每餐一菜一湯,有客人時也只加一個菜。他的結發夫人劉德貞跟他共同生活了二十年,身為官太太,沒有一點官架子,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粗布衣,出門從來不坐轎,在家里照樣縫縫補補,與普通女人一樣。原配死后續弦時,他將只穿粗布衣裳、紡紗織布、精心帶好前妻留下的三個孩子做為擇偶條件提了出來,一生只娶了兩個太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實屬罕見。相比那些妻妾滿堂、花天酒地的軍閥,僅憑這一點,就能受到人們的景仰。
馮將軍,好樣的!
1月23日,星期四,雪。
今天聽了學習**專題報告,使我深受教育,**同志不愧為一個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戰士,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我最欣賞**同志的釘子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腳踏實地,精益求精,到哪都能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我要向**同志學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決不辜負自己的青春年華。
3月14日,星期五,陰。
今天大隊召開了85年度工作總結表彰大會,部分同學得到了大隊及學校的嘉獎,看到他們拿到獎品后高興的情形,我心里也感到快慰——為他們高興。
有同學對我沒有評上嘉獎覺得很不好理解,甚至認為是不公,這是不對的。能得獎的畢竟是少數,而且我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為了得到哪一級的獎勵。我入學兩年了,雖然沒有得過任何嘉獎,但我不慚愧,能加入黨組織,能擔任見習連長,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這兩年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些都是應該做的,對照黨章要求,還做得很不夠,還必須繼續努力。嘉獎不過是一種激發熱情的方式,嘉獎給別人,可以使他們受到一種推動,在于我,既已知這個理,就不那么必要了。能力素質才是最重要的,年輕人真正在乎的,應該是這個。可這一點,很多人還不懂,該怎么同他們說呢?
……
季節輪回,氣候轉換,時間進入到七月,火辣辣的太陽當空照著,諾大的長沙城被曬得熱氣蒸騰,成了名符其實的火爐。在剛剛升格的炮兵學院里,即將畢業的同學們像火熱的天氣一樣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為自己的理想目標做著各種各樣的設想與規劃。教導員徐桂學的桌上擺著李家旺的一份申請——《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那時候,西南邊陲還未安定,零星戰事還在發生。到前線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軍校學子共同的心聲。這好似一種風氣,一種時髦,做為共產黨員的李家旺,是不會不努力爭取的。家旺申請去XZ,除了以上理由,他心里還有另外一番盤算:XZ是最難去的地方,此時不去,以后難有機會;再者,去XZ工作有邊疆補助,待遇高且每年有三個月假期,挺實惠的,還可以用這假期幫家里干農活。
但他的申請,卻被支部委員會給否定了。理由很簡單,李家旺沒有高原生活經驗,且家庭情況特殊,不宜去邊疆地區工作。為此,徐教導員還專門找他談了一次話,希望他不要有什么想法,安心回原部隊工作。
數年奮斗,多少磨難與艱辛,家旺終于拿到了那個象征光榮與夢想的紅本,那個跳出農門的通行證。他的命運從此被改寫,美好的前程在向他招手……如果單從個人角度來講,他是成功的,因為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但就整個家庭而言,就不見得是好事,因為他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人生沒有完滿,就像世間萬物沒有完美一樣。人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李家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向廣闊天地的大門已經打開,下一步怎么走,這是他的事情,他有充分的信心和毅力。但將來怎么樣,那是誰也說不清楚的事,未來難以預測,又有許多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在起作用,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任誰也難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未來,包括偉人在內。那么,李家旺的未來到底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