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關鍵時刻
- 農家子弟
- 李拜一
- 3859字
- 2016-12-04 21:53:01
111 關鍵時刻
進入水網稻田地后,施工的難度陡然加大,三營官兵面臨新的挑戰。那時正值梅雨季節,幾乎天天都會下雨,所有稻田都灌滿了水。那稻田的表層是稀泥,中間是糨泥,下層是沙石,泥巴像螞蟥一樣緊緊粘在鐵鍬上,鏟不起,甩不掉;下層沙石則極易塌方和滲水,挖到最后成了水溝,只得脫了靴子、卷起褲腿下去掏。
這天,九連官兵在一條河流里敷設管道,那河床有五十多米寬,三米多深,水流湍急,是一處難啃的硬骨頭。家旺早早來到這里,與官兵一起跳進齊腰深的河水中,筑堤圍壩,開挖河道,經過一整天的苦戰,終于在天黑前將導管埋入河底。家旺與其它官兵一樣,一身泥巴一身水,只在現場草草吃了一餐午飯,一天沒有下工地。
經過幾天的奮戰,三營終于完成了三公里水網地的開挖任務,準備于第二天敷設光纜。不料,夜晚一場大雨突然而降,稻田里一片汪洋,已挖好的光纜溝多數塌方,須重新挖掘清理才能布纜。沒什么說的,時間不等人,雨稍小一點,三營官兵便開上了工地。可那些稻田是沙石底,遇水既崩塌,那光纜溝越清越大,像條小河,官兵們忙了一天,個個腰酸背痛的,可那幾公里的溝卻還沒清理完。
天已經黑了下來,官兵們精疲力竭,需要休息,可如果一旦停下來,經水一泡,清理好的溝必定還會塌方,第二天又要重來;如果遇到下雨,施工難度將會更大。怎么辦?技術員老賴非常焦急,卻又一籌莫展;政委和副團長來到現場,也一時找不到解決辦法。
看著黑漆漆的天空和朦朧中透著銀白的田野,家旺的腦中出現了這樣的場景:一個金屬鉆頭在超過一米五深的地下飛速旋轉,一點點往前掘進,鉆頭后面連著鋼絲繩,鋼絲繩上系著光纜;沿光纜線前進方向的正前方,挖了一個個方形的坑,當鉆頭到達這里時進行對接,光纜便一節節向前延伸,直達終點。這樣,人們便只要隔幾公里挖一個坑,在坑里將光纜對接就行,不用挖溝,不用回填,不管地表是什么阻礙,也不論地下是何種地質結構,都不能阻擋鉆頭前進步伐,就像土行星一樣,往地下一鉆,一日千里。這是家旺這幾天臆想出來的一種設備,如果真有這樣一種設備,那該多好啊!可這種設備還只是他腦中反復出現的一個幻想,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設備問世,也不知有沒有人在研究這東西,想要等它來幫忙是不可能的了。現在家旺面對的仍然是現實。
施工停了下來,部隊吃過晚飯,準備撤回駐地。這時候,家旺考慮再三,覺得施工不能停,與其第二天重來,不如連夜加班,將其拿下。他將想法同賴技術員和團首長匯報了,幾人湊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覺得此方案可行,技術上也沒有問題,就是擔心分隊太疲勞,熬不住。家旺說,這個沒問題,由我來做動員,把情況講明了,把勁鼓起來,再買些手電和干糧發下去,分組輪流作業,集中力量將溝打通,再一鼓作氣將光纜放下去。
由于家旺的堅持,方案得以通過和實施。動員會上,家旺慷慨激昂,像上戰場打仗一樣,號召全營官兵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和壓倒一切困難的勇氣,堅決把這盤光纜放下去。戰士們被感染了,士氣高漲起來,紛紛打著手電和火把上了工地;老百姓被感動了,給戰士們送來了開水、柴禾,有的還將自家屋里的電燈拉了出來,給他們照明。那幾公里長的田垅里,人聲鼎沸,由電光、火把組成的長龍游蛇一樣伸向遠方,像銀河瀉地。家旺打著一個手電筒,與賴技術員一起在工地上來回跑著,檢查著質量和進度。
戰士們挽起褲腿,有的干脆脫了上衣,光著膀子挑燈苦干。
凌晨二時,最后一個節點打通,三公里光纜溝全線貫通。又經過一個多小時,光纜從盤上拉出,順利地放入了溝底。為了防止光纜浮起,凡積水深和需要穿管的地方,總會有人跳入水中,將光纜穿進導管或者壓到水底,其他人則迅速回填。那些下水的人都是各連挑選出來的黨團員骨干,他們將外衣脫了,只穿一條褲衩,先喝幾口準備好的白酒,之后下到齊胸深的冰冷水中,手腳并用,將光纜壓在溝底。終于,在凌晨五時,光纜溝全部回填到位,戰士們終于在天亮時回到駐地,濕衣服一脫,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來。
家旺小睡了一會便起來了,還有好多事等著他去做呢,他睡不著。想起開工以來的情況,家旺覺得有必要做一個總結,于是拿起筆來,寫了一篇報道,將全營官兵冒雨撿瓦、自力更生整理駐地;不懼事故影響,狠抓施工質量,創優質工程;晝夜不停,熬戰沙田塌方,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士氣表現了出來。恰好那天主任和宣傳股長下來檢查工作,家旺將稿子上交,隨即被推薦到師施工報上發表。候主任高興地說,李家旺工作那么忙,還有時間寫稿子,真是沒想到。這對我們機關也是一種促動啊。
這天下午,候主任代表團黨委找李家旺談話,傳達團里對八連車輛事故的處理意見,決定給予司機張得江行政記大過、吊銷駕駛執照一年處分,并承擔20%經濟賠償責任;給予帶車干部劉平義排長行政警告處分,并承擔10%經濟賠償責任。鑒于教導員李家旺剛剛上任,對事故不負直接責任,卻能自請處分,主動承擔領導責任的情況,決定免于處分,并給予通報表揚。團要求三營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查找事故原因,抓好教育整頓,杜絕事故發生,確保施工安全。團領導希望李家旺不要有思想負擔,輕裝上陣,抓好營里全面工作。
家旺沒想到,團里不僅沒處分他,還給他通報表揚,這使他深感慚愧和不安。他知道這是組織對他的關懷和信任,自己唯有用更加努力的工作和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組織。
“這是一篇用干勁和汗水寫就的文章,事實勝于雄辯,B團三營的實踐再一次證明,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腳踏實地的行動……”——發表在師施工報上的文章和編者按語,給了三營官兵巨大的鼓舞。事實說明,三營是經得起困難和挫折考驗的,是有戰斗力和凝聚力的,三營是好樣的,不是孬種!
新聞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三營的事跡一見報,情況便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師團領導紛紛來三營檢查指導,兄弟單位也派人前來參觀取經,三營儼然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想到,一場車輛事故,徹底改變了三營的面貌。在短短二十來天的時間里,三營由出事單位變成了施工先進單位,其名聲在幾百里施工現場被叫響起來。
在隨后的施工中,三營在總結經驗、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廣泛開展了挖溝破紀錄活動,第一個紀錄由九連戰士許理科創下之后,幾乎每天都有人超越,紀錄也由每天挖溝30米,攀升到了80米,出土量由每16方上升到了43方。成本是營里給破紀錄的每人一個營嘉獎,外加十幾元錢的物質獎勵。
那時候的部隊青年,對物質利益要求不高,對精神獎勵期望較大,一個嘉獎乃至一個口頭表揚,都能調動起他們的工作熱情,并讓他們釋放出巨大能量,李家旺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將思想發動和精神鼓勵貫穿于施工和訓練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那段時間里,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施工,天天都要上工地,民工隊似的。但部隊畢竟是部隊,除了施工,管理和教育也得跟上,做為教導員的李家旺,既要抓施工,還要抓生活和管理,忙得團團轉,經常是忙到深更半夜牙都沒刷臉都沒洗倒床便睡。那天晚上睡得正香,涎水流了一攤,堆在嘴角邊,朦朦朧朧中,一個美女湊過來與他親嘴,一下,又一下,正在興奮之際,突然感覺到了嘴角劇烈的疼痛,伸手一抓,抓到一個毛乎乎軟綿綿的東西,本能地用力一甩,那東西便噗一聲掉地上,滋滋叫著逃走了。家旺被嚇了一跳,起來開燈一看,發現嘴角被咬傷,血流到了枕巾上的涎水里。家旺懊惱極了,用冷水洗了一把臉,無心再睡,便索性起床,拿了一個手電筒,想到室外走走,透透氣,順便查查崗,見營部衛生室還亮著燈光,于是推門走了進去。
“教,教導員?”醫生胡開學正在給一個士兵用酒精清洗消毒,一抬頭看到推門而入的家旺,像受了驚嚇似的,說。
“怎么回事?”家旺問。
“這個戰士被老鼠咬了,我給他處理一下傷口。”
“哦。你能確定是老鼠咬的嗎?”家旺問。
“確定。前幾天也有人被老鼠咬傷,只是沒他嚴重。”胡醫生答。
“怪不得,我剛才也被它咬了。”
“咬了哪里,我幫你看看。”胡醫生看了家旺嘴角上的傷口說,不算太深,不夠必須馬上消毒。
“有這么厲害嗎?”家旺不解地問。
“有。嚴格意義上說,不僅要消毒,還應該打狂犬疫苗。”胡醫生說。
“打狂犬疫苗?怎么會呢,又不是狗咬的。”家旺不解地問。那名戰士也抬起頭來,滿臉不解與迷惑。
迎著他倆困惑的目光,胡醫生把里邊的因果關系講了。他說,老鼠、貓和狗都是溫血動物,互相傳播疾病,狗喜歡與貓在一起,或打架,或玩耍,而貓喜歡吃老鼠,有時狗抓傷或咬傷了貓,將狂犬病毒傳了過來,貓咬了老鼠,又沒將老鼠咬死,這樣病毒便到了老鼠身上,攜帶病毒的老鼠如果咬了人,就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人了。
“哦,是這樣。那這樣的機率也太少了吧?簡直像天方夜譚。”家旺聽了不以為然。
“是的,這樣的機率很少,只是有這種可能性。”胡醫生解釋說。
“那就不管它了,反正這里也沒有條件打疫苗。”家旺輕描淡寫地說,在他看來,被老鼠咬了打疫苗,不是小題大做嗎?
胡醫生見家旺如此,便不再多說什么,給他做了消毒處理,便各自回房睡了。一夜無話。
三天后,師里突然下發通知,要求各單位防鼠滅鼠,凡是被老鼠咬傷的,須立即去鎮衛生站打狂犬疫苗。家旺到這時才引起重視,趕忙召集各連領導開會,布置落實。他們將駐地的衛生徹底清理了一遍,采用堵老鼠洞、放老鼠藥老鼠夾等方法消滅老鼠,規定剩飯剩菜和生活垃圾,必須及時清理,不給老鼠留食物。
有關老鼠的知識,是家旺在施工中意外的收獲。他們一面與老鼠作戰,一面與天氣和疲勞抗爭,將光纜線一點一點向遠方延伸著。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三營提前三天完成了規定的施工任務。因每次檢查都能過關,該營的工程被甲方譽為“放心工程”,甲方代表賴技術員說,教導員李家旺就是合格的質量監督員,有他把關,三營的工程可以一次過關,不用再檢。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