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秋末冬近
- 牛枷
- 方先鋒
- 1469字
- 2016-10-07 12:12:05
◆第四十五章秋末冬近
秋末冬近,寒風陣陣,大龍十分擔心父親的身體,天涼了父親的哮喘病會發作的。一發病就會憋得滿臉發紫,需要湯藥調理。
鎮郊的關押的屋子四周沒有村落,要是強行進入去營救,恐怕不會安全脫身。再說自己單獨行動也會暴露部隊的部署。
大龍偷偷跑到鎮郊的大棚(耙場)前后有了好幾次,在外圍偵察了一番,莊稼桿微黃,院墻邊茅草叢生。最近的一次是借著方便為名,在大門口窺視,院里面什么擺設也沒有,可以想系屋子里面的條件也很簡陋。得想個周全的方法去營救確保萬無一失,大龍在等一個機會……
遼沈戰役后,國軍統帥部為避免徐州之部隊重蹈衛立煌集閉全軍被殲的覆轍,決定將劉峙集團主力收縮到津浦路徐州生蚌埠段兩側,采取攻勢防御阻止解放軍南下,必要時放棄徐州,憑借淮河抗擊,確保陵滬。
以徐州為中心的國黨部隊兵力。這樣一來,小鎮的鐵路又成了一條生命的通道,大龍借此機會,做點文章。造成鐵路沿線安全告急,抽調劉林所屬的幾個連的幾百人進行防御,從而削弱劉林的小鎮駐兵為營救他父親創造機會。
時間很快大龍期限已到,未能及時歸隊。并向組織反映了自家的情況后,遭到批評,并延期歸隊,在家等候處分。其實,這是給他一個在家里處理好事情的機會。人之常情,大龍也是明白,今天所承受的痛苦就是為了明天能更好的過上好日子。
大龍在小鎮秘密的活動,也知道了那天送情報的人就是虎弟,他心里也是難受,所有的這些都自己慢慢承受,他不能向任何人說包括李玫,不要讓他們擔心。李玫對于智華這么些日不回家,也有所疑惑,但當前的時期,也不能向保安隊盤問太多,只能默默的祈福安好。
大龍拿著李玫上海傳閱的解放通訊,看完感慨萬分,猛的站起來,輕拍著桌子。興奮的說:“是自己行使使命的時刻了……”李玫看著大龍那副表情,脫口而出“大龍你,哪根筋又搭錯了……”大龍嘻嘻一樂,沒有反駁。只是拿著那份報,“你看看,你看看……我也該有動作了……”
十一月八日,國黨第五十九軍、七十七軍,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率領下,在淮海前線駐地臺兒莊地區舉行起義。第五十九軍、七十七軍原為馮玉祥西北軍舊部。張克俠、何基灃皆為地下黨員。
為組織起義,與葉劍英曾分別對張克俠和何基灃做過指示,經過張、何二人的工作,該部在淮海戰役開始前已做好了起義準備。十一月六日,戰役打響,八日凌晨,何基灃、張克俠等人宣布起義,下午該部按計劃撤出防地,向運河北岸開進。
九日,起義部隊從臺兒莊一線北渡運河。十日進入嶧縣解放區。張、何起義為解放軍創造了全殲黃伯韜兵團的有利條件。十一月十一日,美軍副參謀總長魏德邁與同民黨代表、民社黨的蔣勻田在華盛頓研究中國戰場形勢,為蔣軍設計了一個防守方案,他對著中國地圖說:“如徐州失守,惟有退保中國東南與臺、澎地區。照地理的形勢說,自福州至昆明三角地帶,較易防守,所以我劃一條代表戰略地帶的紅線。惟SC省的經濟價值甚高,不應輕易放棄,所以我劃一條虛線,以為試守之計。”
“現在美國海軍尚固守青島基地,目的即在支持平、津三角地帶傅作義的守軍,使能牽制……,不能即刻大批南進,盼拖長時間,以便布置防守東南半壁的戰略基地。”
十一月二十二日,蔣軍第七兵團司令黃伯韜,在淮海戰役碾莊戰斗中陣亡。
黃伯韜祖籍廣東梅縣,一九OO年生于天津,一九一八年入陸軍第九混成旅學兵營,后又進江蘇軍官教育團第五期學習。歷任營長、師參謀長、副旅長、師長、軍令部高參、軍長等職。孟良崮戰役時,任第一兵團第四縱隊司令,七十四師被全殲,受到“撤職留任”的處分。
大龍把報紙讀了好幾遍,大戰役己開始,自已還未歸隊心中也不是滋味。但眼下處理好這些瑣事,就后顧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