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魔法本質
- 星幻年鑒
- 寒五紀
- 3463字
- 2016-11-28 08:35:00
“伊爾文明”進化至“星際文明”后的第3個世紀,在宇宙中開枝散葉的“伊爾人”突飛猛進,迅速擴張至能夠到達的所有星系,由于領域過為廣袤,終于尾大不掉,離心離德,至星河歷前819年左右,亂象四起,各種勢力錯綜復雜,往往只擁有幾個恒星系的勢力都會宣布成立國家。走進太空的‘伊爾人’忘記了遠古人類的教訓,成天打仗,每天都會有兼并戰爭爆發,史稱“星際亂世”。這一亂世持續了300年左右,弱小派別逐漸消失,最后只剩下六大勢力:居中的是星河聯盟;其余五大勢力有四個與星河聯盟接壤,分別是:東邊的宸軒錦墨王國、南邊的翦蒼聯邦、西邊的闊越熾達共和國、北邊的索爾倫西克帝國;唯一一個與星河聯盟不接壤的勢力是處在宸軒錦墨王國與翦蒼聯邦夾縫中的修蔓斯自治領。
六大勢力中,修蔓斯自治領實力較弱,常常依附不同勢力,而其余五方勢均力敵,六方勢力時分時合、攻伐不斷,在長達4個世紀的時間內,上演著星際版的“六國演義”,底層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境遇極其悲慘。直到星河歷前23年,隱居多年不問世事的“伊爾”三大家族:瓦蘭特、桑切斯和楚孝先三族突然聯合起來,呼吁各方為民生計停止殺伐,并發表聲明支持星河聯盟,使得星河聯盟綜合實力一躍超過其余勢力之和,“六國演義”的混亂局面也被“一超五弱”的勢力格局取代。又經過23年的征戰,“五弱”無力再與“一超”對抗,后來在三大家族的推動下,星河聯盟宣布成立星河聯邦共和國,并召集六方建立星際聯盟,同時,將這一年定為星河歷元年,人類進入星河紀年,從此開始享受長達400個世紀的和平。
據后世史學家考證,星河聯盟之所以能快速脫穎而出,是因為三大家族把一個里程碑式的技術提供給了它,這個里程碑就是——暗能量利用技術。
——《星河文獻紀錄片·大邦崛起》
第二十章魔法本質
“異空間?”希斯菲爾德驚訝地說,“你意思是咱們現在正身處暗物質世界?”
潘仰星點點頭:“是,只有這樣,才能解釋這詭異的一切。所謂魔法,并不只是文學作品的虛構,更不是人們的臆想,而是真實存在的,魔法元素其實就是暗能量。人類在太陽系文明的遠古時期,就已經掌握了使用暗能量的方法,古代中國的仙術、西方的魔法,都是利用暗能量的典型例子,只是當時認知有限,人類還不能科學地描述罷了……”
希斯菲爾德打斷他說:“可是,如果遠古人類早就掌握了暗能量利用技術的話,那為什么在后來的幾千年里又放棄了呢?”
“這個就不清楚了,我想,有可能是因為那時候的技術不成熟,使用暗能量的工序太復雜、困難太大、代價太高,所以才放棄的。”潘仰星如是解釋道。
希斯菲爾德搖搖頭,反駁道:“暗能量也是一種物質,利用暗能量應該也是通過某種工具實現的,按照你的推斷,怎么解釋魔法的咒語和法術的口訣呢?要知道,文學作品中魔法和法術的施放,可都是通過吟誦,或者默念咒語口訣來實現的。難道唱歌就能唱出暗能量來?”
潘仰星笑了笑,說:“誰說唱歌就唱不出來?咒語和口訣難道不能理解成是古人對工具下達的語音指令?你在‘金刃’號上什么也不干,只是動動嘴跟‘子爵’說話,難道就不能完成你的偵察任務?”
希斯菲爾德一時語塞,雖然已有心理準備,可還是愣在當場,這個觀點太驚世駭俗了。以往倒不是沒有人提出過,但只是建立在假想的基礎之上的,并沒有相應的科學事實為依據。這次不一樣,希斯菲爾德可是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了“魔法”的。
潘仰星見他不說話了,又調侃起來:“怎么著?是不是感到很震驚啊,跟你說,接下來還有可能讓你更震驚!”
說著,他不再理會希斯菲爾德,改用第4行星主流語言問:“火千族長,能請教您個問題嗎?”
“請教不敢,尊使但問無妨。”火千和木逢春聽了半天沒聽明白,這會兒終于有一句能聽懂了,趕緊回答道。
“我等為神界中人,平素只是研習本系魔法,對這凡塵的魔法不甚了了。我等很想知道,二位魔導師如果不使用法杖,那魔法效果會否被削弱呢?”潘仰星問。
“這個并不會,沒有法杖只會讓施放魔法的速度變慢,但并不會影響魔法的作用效果。往往級別越高的魔法,其咒語越多,施放前吟誦的時間越長,如果有法杖在手,就可以省去吟誦甚至默念的時間,但其效果是一樣的,只是途徑不同罷了。”火千回答道。
“嗯,看來這一點與我等神圣系魔法一般無二。”潘仰星裝模作樣地點點頭,繼續問道:“那凡塵間的魔法元素,是依附在法杖上的嗎?”
火千搖搖頭回答:“尊使有所不知,我等樂隱魔法師皆是依靠自身吸附魔法元素的,法杖只是作為一種延伸,嚴格來說,法杖吸附魔法元素的能力極其有限,而其上鑲嵌的水晶才是主要吸附載體。”
潘仰星聽罷哈哈一笑,用聯邦通用語對希斯菲爾德說道:“聽到了嗎?他們手里的法杖不過是移動‘硬盤’,主體還是自身。”
希斯菲爾德不解地看著潘仰星:“這能說明什么呢?”
“說明什么?”潘仰星的臉上浮起嘲弄的表情,“你真是不開竅,這還用問嗎?你想想咱們是怎么使用暗能量的?”
“很簡單啊,就是通過‘伊東’的能量轉換驅動器。”
“說得好,我問你,如果沒有‘伊東’你還有辦法使用暗能量嗎?”
“可以啊,只要有能量轉換驅動器就沒問題了。”
“我靠!”潘仰星罵了一聲,“我算服了,那我再問你,要是連能量轉換驅動器也沒有了呢?”
希斯菲爾德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你意思是,魔法師們不需要通過工具就能使用暗能量?”
“是不是我也不清楚,問問就知道了。”潘仰星接著又用第4行星語言問,“二位魔導師,你們是如何依靠自身吸附魔法元素的呢?”
“這需要經過艱苦的修煉。”答話的是木逢春長老,“在樂隱,一個普通人要想成為魔法師,通常要經過魔法學徒時期的漫長修行,通過學習、實踐不斷地領悟感應魔法元素的訣竅,直到某一天他與魔法元素產生共振,那么,他就開始擁有了吸附魔法元素的能力,這時候再以魔法水晶或其他魔法材料為引子,就能使魔法元素進入他的體內存儲起來。”
“那是不是說,魔法師的等級越高,吸附的魔法元素也就越多呢?”
“是相輔相成的,吸附的魔法元素越多,魔法師的等級越高,吸附能力也就越強。”說到這,木逢春停頓了一下,“不過——”
“不過什么?”潘仰星追問道。
火千接著說道:“不過并不是所有能吸附魔法元素的人,都能成為魔法師。”
“哦?那是為什么呢?”
火千繼續解釋道:“因為能夠吸附魔法元素,只能說明你本身能夠容納存儲它們,并不能說明你會使用它們。如果能夠把吸附的魔法元素,變成對應系別的魔法精靈,再引導魔法精靈相互作用,釋放出相應的威力,這才算施放了一次魔法。換句話說,魔法的本質就是一個過程,一個使用咒語把魔法元素變為魔法精靈,再通過咒語使魔法精靈催生魔力的、動態的過程。一個能夠吸附魔法元素的普通人,只有掌握了這一催生魔力的方法,才算成為了魔法師,就有資格獲得相應的頭銜和尊敬。當然,所有魔法師的第一個頭銜都是‘見習魔法師’。”
“您剛才說,一個普通人能夠引起魔法元素共振后,還需要魔法水晶或別的材料才能吸附,是嗎?”
“是的。”
“那作為引子的魔法水晶可以無限使用嗎?”潘仰星的這個問題讓希斯菲爾德心中一動。
“這是不可能的,所有的魔法材料都是有極限值的,當吸附的魔法元素超過某一數量時,作為引子的材料就會承受不住而分解,然后化為魔法元素,進入吸附者體內。”
聽到這里,潘仰星和希斯菲爾德恍然大悟,這才明白“伊東”消失的原因,原來是化為魔法元素被二人吸收了。
“兩位閣下,我等還有一個疑問。”潘仰星說,“吸附魔法元素這個過程,危險嗎?”
木逢春和火千對望一眼,彼此的眼神在瞬間似乎交流了一下什么。希斯菲爾德看在眼里,不由得心內突的一跳。
“回稟尊使,”這次還是木逢春出來答話,“這要區別看待,如果吸附的數量較少,那基本不會有什么危險;但如果吸附數量過多,甚至超過修煉人承受的極限,那吸附過程就會兇險無比,所吸附的魔法元素不僅無助于提高能力,還會反噬宿主。魔法元素一旦反噬,修煉人就會非死即傷,除非是本人的冥想之力覺醒,依靠冥想自行引導魔法元素,化解危險,或者,由強大的外力介入,壓制反噬之力。”
是了,潘仰星心想,二人剛才之所以難受,肯定是因為吸收的七彩光芒,就是暗能量,也就是魔法元素過多,遭到了反噬,后來在那一青一紅兩團光芒的強力壓制下,才得以化險為夷。
正在潘仰星轉頭要把想通的這一切告訴希斯菲爾德時,他沒發現,火千和木逢春的眼里均閃過一絲寒光。
“這位尊使,”火千的臉上已經沒有了四季如春的笑容,口吻也由開始的恭聲細語變得有些生硬,“您剛才的問題,都是魔法的常識,是魔法學徒都懂得的常識,即使神圣系魔法與凡塵魔法天差地別,也總不至于會有常識性的分歧吧。二位到底是什么人?”
希斯菲爾德聞聽火千質問,心說糟糕,被拆穿了,這下估計要命喪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