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出手(上)
- 明海崛
- 風榖
- 3269字
- 2017-11-27 00:00:08
鴛兒隨同沫梓妍進了袁府后,名義上雖然是沫梓妍的侍女,但兩人因為共同的遭遇,感情也更加的親密。
在沫梓妍身邊,除了鴛兒外,還有一人伺候在旁。
萍兒,十五歲。是袁家搬遷到京師后,招募的新人。
這丫頭為人勤快,懂禮,嘴巴也乖巧。因此在去了沫梓妍的身邊后,很快便贏得了沫梓妍和鴛兒的喜愛,連帶著,平常需要一些女人物件也是由著她去買。
鴛兒最近挺高興,原因無他,陳勇慶從安徽回來了。兩人正是男婚女嫁的年齡,正該婚配,但因沫梓妍還未出閣,所以鴛兒暫時也還不能嫁人,兩人的事兒就耽擱了下來。好在兩人也沒有往壞處想,等等就等等吧,不急在一時。所以有時間的話,兩人也會去池邊涼亭坐坐。
兩人都是孤兒,且各自又是袁詣與沫梓妍的親近之人,陳蕓曦為了彌補兩人暫時不能成婚之事,便親自為兩人訂親,約定以后一定為兩人辦一場婚禮。
飯后,鴛兒正在繡著花邊。萍兒進了房,一眼便看見鴛兒正在刺繡。
“鴛兒姐姐,你的手好巧啊。我也想學,你能教我嗎?”萍兒雙手合十,一臉崇拜的說道。
“好啊。”鴛兒抬頭看了看萍兒,淺笑道。
“鴛兒姐姐,聽說京城剛開了一家福馨閣,里面的糕點可好吃了。”萍兒閑聊著。
“怎么著,你這小丫頭偷偷跑去吃過了不成?”鴛兒伸出手,點了點萍兒的額頭。
“怎么會嘛,我也只是聽說呢。聽說福馨閣里面還有鎮店之寶呢,叫...叫...哦,叫七馨桂芙糕。她們說的天花亂墜的,說那種糕點入口即化,吃過后唇齒留香,香氣沁人心脾。我估計,應該比小姐平時吃的那些糕點還要好吃吧。”萍兒一臉的向往。
“又瞎說。”鴛兒白了萍兒一眼,“小姐吃的糕點,可不是凡品。”
“鴛兒姐姐又在唬人。”萍兒掩嘴笑道,“難不成還是宮里的?宮廷里的東西才能這樣稱呼呢。”
“小丫頭片子,你還真敢想呢。我說,你哪兒這么多廢話,還學不學刺繡了?”鴛兒沒好氣的問道。
“學啊,鴛兒姐姐快點教教我。”萍兒搬了根凳子,坐在鴛兒旁邊,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
“鴛兒姐姐,小姐呢?”
“在屋內呢,她看書的時候不喜下人打擾。”
“哎呀,糟了。”萍兒驚呼道。
“又一驚一乍的,嚇我一跳。怎么,又有什么事兒忘了?”鴛兒被這突然的聲音嚇得手一抖,差點受傷。她停了手里的活兒,無奈的看著萍兒。
“上次小姐就說,胭脂、紅藍花和皂角快沒了。這次我跟著吳管事出門,本是想著先去買的,但是聽著陳大姐她們說福馨閣的事兒入了迷,將買東西的事兒忘了。鴛兒姐姐,若小姐問起此事,我可該怎么辦啊?”
“你這個小糊涂蛋,我們作為小姐的近侍,一個月才能出一次門,你連這種事兒也能忘啊。”鴛兒埋怨道。她咬著嘴唇,思索了一陣。
“小姐雖然挺好說話,但這可是家規呢。再者,你確實犯了錯...這樣吧,我陪你去趟小姐那,你呢,態度誠懇一點,好好的認個錯,應該沒大礙的。”
說完,兩人起身去往沫梓妍的房間。
“咚咚咚”
“小姐。”
“進來吧。”
沫梓妍正坐在桌前,見到鴛兒和萍兒一起進來,露出疑惑的神色。她將手里的筆放下,再將一張白紙掩在桌上,用硯壓住一角,這才問道:“有何事呢?怎么你們兩人都來了?”
“小姐。”萍兒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怎么了這是?為何下跪?”沫梓妍不解問道。
見萍兒只是低聲哭泣,鴛兒只得開口將事情大致說了一遍。
沫梓妍聞言,沉吟了片刻。
“萍兒,這次你確實做錯了。這樣吧,鴛兒,你與吳管事知會一聲,讓這小妮子再出一趟門,將東西買回。”
見鴛兒出了門,萍兒還趴在地上,沫梓妍微微嘆了口氣。
“萍兒,起來吧。我相信你,才讓你全權負責購買日常的物件。胭脂暫且不說,這紅藍花與皂角乃是我們沐浴時所用,若沒有,怎方便?這怎么能忘呢?”
“小姐,小的知道錯了,請小姐責罰。”萍兒低聲道。
“行了,這件事兒到我這兒就止了,但家規不可不罰。”沫梓妍沉吟道:“為了讓你長記性,就罰你洗一周的衣服。”
“謝小姐開恩,謝小姐開恩。”萍兒磕頭道。
“行了,起來吧。”
萍兒本跪在桌前,聽見沫梓妍的聲音,她才起了身。
說來也巧,在萍兒剛抬起頭時,外面突然吹進了一陣微風。白紙被吹折了一半,露出了一部分字。
雖然沫梓妍很快將白紙重新壓住,但紙上的一些字卻留在了萍兒的腦海里。
“小姐,吳管事說了,現在可以讓萍兒再出趟門,但是記得要在一個時辰內回來。”鴛兒回來了。
“行吧,萍兒,速去速回吧,別又誤了時辰。”沫梓妍柔聲道。
“是,小姐。那我先去了。”萍兒低著頭,倒退著走了出去。
“這小丫頭也是,一見著吃的,就什么都忘了。”鴛兒看著沫梓妍,低聲道。
沫梓妍只是點點頭,卻沒有多說什么。
萍兒用薄紗蒙著面,快步行走在街道上。
不多時,她進了一家名為‘拈花閣’的胭脂店。
“姑娘,買胭脂水粉嗎?”
“嗯,你們這最好的胭脂水粉,幫我拿點。”萍兒說道。
“好的,姑娘稍等。”
不多時,店家將萍兒需要的東西都準備好后,萍兒將錢袋遞了過去,提著東西轉身離開。
握著錢袋,這店家看著萍兒遠去的背影,嘴角微微勾起。
轉過身,她打開錢袋,向內看了一眼。
“菲兒,幫我照看著店面,我有事兒出去一會兒。”
“噯,知道了。”
皇宮內。
永福扶著蔣太后正在慈慶宮的園內散步。
“永福,最近我閑著沒事兒,看了一遍太祖的祖訓,發現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怎么了?”永福不解道。
“太祖的祖訓上說,凡我大明后世子孫,其公主下嫁,只能挑選京師本地身份的百姓。”蔣太后神情沉重。
永福的腳步頓住片刻,復又前行。
“也是我的疏忽,當初怎么沒有想到這點,現在我終于明白皇嫂的用心了。”蔣太后長嘆一口氣。
永福被封為了公主銜,如此一來,當她出閣招駙馬時,第一個條件男方必須是本地人;第二個條件男方必定要是百姓。
這兩點,袁詣沒有一點適合。他是袁宗皋的孫子,同樣也是錦衣千戶。再者,他的籍貫是在安陸,不是京師。
其實第一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升官與否,這都是朱厚熜說了算。貶為平民,娶了公主再官復原職這是有操作空間的。但第二點,就是硬指標了。
所以在蔣王妃看來,除了推翻祖訓,否則袁詣與永福,將永遠不可能在一起。
永福此時倒是顯得很平靜,讓人絲毫看不清她的內心。
“唉,我苦命的孩子。早知道當初在安陸,我就應該把你們的婚事定了。”蔣太后后悔道。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娘,記得袁詣原來和我說過,以后的事,誰又能說得準呢?沒有人能看的清的。我現在只是在等著他,僅此而已。”永福反倒是安慰著蔣太后。
“皇太后駕到!”太監聲音傳出。
蔣太后與永福轉頭一看,見一大群人浩浩蕩蕩的向這里走來。
兩人連忙迎了上去。
“臣妾(永福)拜見皇嫂(皇伯母)。”
“免禮。”張皇太后一臉微笑,“妹妹好興致啊。”
“皇嫂,閑著無事,便與永福一同欣賞園內景色,不知皇嫂親臨,還望恕罪。”蔣太后低聲道。
“這有什么恕不恕罪的,妹妹言重了。我也是閑著無事,尋到慈慶宮來,與妹妹嘮嘮家常。”
張皇太后說完,便率先走了一步,蔣太后與永福連忙跟上。
“妹妹,眼見著就要過年了,不知妹妹在宮內住的還算習慣否?”張皇太后側頭掃了一眼蔣太后。
“皇嫂,一切安好。”
“唔。待翻了年,這年號也就改了。皇上至孝,我們都清楚,但是國不可無后。我尋思著,是不是提前給皇上招選秀女。若他有適宜的人選,我們也覺得合適的,可以先行訂婚嘛,待皇上守孝期滿,便可納后。如此,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啊。”張皇太后緩緩的說道。
蔣太后聞言,心里一驚。這是要步步緊逼了嗎?
“皇嫂,皇上年幼,若太早觸及此事,我怕他會沉溺于女色之中,恐對我大明無益啊。”蔣太后牽強的說道。
“呵呵呵,無妨,我等身為長輩,理當規勸他,定不會叫他誤入歧途。再者,納了后,皇上也會成熟很多,這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啊。”張皇太后停下了腳步,側身看著蔣太后。
“宮中之事當由皇嫂做主。不過,臣妾建議皇嫂還是應將此事告知皇上,免得他毫無準備。”蔣太后輕咬牙齦后說道。
“這是自然。”張皇太后又看了一眼永福,“妹妹,永福年紀也不小了,也該出閣了。”
見蔣太后似有話要說,張皇太后連忙接著說道:“上次妹妹說永福要守孝,短時間內不能婚嫁,我也應允了。但我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不妥。我尚記得,太祖當年崩時,諸王、世子、王妃、郡主、內使、宮人俱斬衰三年。今永福貴為公主,守孝期應在三年內,而不應超過三年。明年,就是守孝的三年期滿。所以,我覺得,最遲明年三月,就應為永福挑選駙馬了。妹妹,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