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做花與做人
- 花落亦花開
- 王一茗
- 1822字
- 2016-06-27 13:04:38
一朵花的綻放不是一朝一夕的,我要讓自己能靜下心來,穩穩當當地儲存能力,并懷著美好的期待,期待綻放最美的自己。懂花的人都說,花有靈性,花如人。其實,一朵花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就是大地上行走的一朵花。人將尊嚴,花講姿色。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花活一個靈魂。
我們為什么活著,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可是,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單獨的一個人,宏觀來看更沒什么意義。我們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盡管沒意義,但生存是我們的權利,至少還沒人有權利剝奪我們的這個權力。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一朵已經凋謝的花一樣,被空氣蒸騰干了所有水分,剩下的只是一具沒有思想的肉體。日來了許久,我仿佛從詩意的春日剛剛醒來。
人,大概會有這樣的弱點,得到了便會漠視。隨著夏花的絢爛,夏日也日趨張揚。我卻期待著一個人能獨處,置身于一座老宅,在那一棵古槐下,端上一碗綠豆湯,時而聽到三五座鐘的報時音,慢慢咀嚼曾經的夏日,曾經夏日里夏花的絢爛,拼湊時光碎片里的點滴過往和鮮活。奢求恬靜淡然,不飾浮夸與喧囂。每一朵花里都有莊嚴,每一個人也是。人存正氣,花含艷香。沒朵花里都蓄滿著日月精華,有人這樣評價一朵花:空谷幽蘭,馨香宜人;室內鮮花,弱不禁風;野外花朵,風骨傲然。可見,花與人是有緣分的,打造內功,日日修煉,月月進步,存善心得善果,修善心結善緣。好花通體透香,好人如同碧玉放射溫潤的光輝。花開到極致就是呈現做人的道理。一個沒有花朵般婉約之心的人,他的思想是沒有內涵的;一個花朵般耐心和毅力的人,他的靈魂是粗糙的;一個沒有花朵般慈悲胸懷的恩,他的心底事狹隘的;一個沒有花朵般謙虛卑微的人,他的心理是陰暗潮濕的。花朵心中有日月星辰,人心中有天地乾坤。花有高雅姿容,人有氣質魅力。花吐香,應吐清香;人講話,應講陽光健康明朗的語言。花朵在山上山下都要怒放,開出整個自然界的情懷;人在高處低處都要活著,活出模樣活出精彩且有海的胸襟。做花年年歲歲更新營養錘煉自身,做人飽經磨難方知人間悟理。大多時候,溫室的鮮花怕風霜,野外的鮮花能戰勝嚴寒酷暑。地低成海,人低成圣。花在低處照樣開,人在低處也照樣可以飛騰思想照亮前程。做花與做人,有時候,也是一個道理。
一朵花的開放,是因為宿命的約定,還是因為一種生命本源的力量,或許都是,又或許都不是。因為,我們畢竟不是花,沒有辦法讀懂花的內心。很多時候,我們裝模作樣地欣賞著花的美麗的時候,大聲評價著它們的外形的時候,弄不好花就在一旁竊笑,在他們看來,開花就是開花,有什么可以論的,又有什么可評價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句子是在一個大雨滂沱的黎明。我想,此刻夏雨中的夏花,將是何等的鮮活。不日于秋風相攜的葉子又是何等之靜美?
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個端點,這樣的端點持何等的狀態才恰到好處?泰戈爾告知后人,生死當宛若夏花與秋葉。一粒種子在土壤里經歷了何等的寂寞與煎熬,終破土而出,孕育蓓蕾,真正的花期又會瞬間即逝。夏花,為了一季的繁盛,盡情熱烈和奔放。人生何不如此,生命如此短暫,何不去飽蘸生命的鮮活?人生大抵就是這樣,而人們的人生觀或許千差萬別,這和人們自己的經歷品性有關。剩下的事情,就是應該如何去做。
生如夏花談何容易?淺薄的時光,瑣碎的日子,零亂的步履,讓生命漸漸的粗燥,抑或麻木。那些曾經人生的棱角被時光打磨的不再方正。那些曾經的鮮活終抵不住流年的侵蝕,也蛻變為一種呆癡和冷漠。生如夏花,是一種人生的狀態。雖然如此短暫,短暫的讓人驚恐和無奈,可誰又有理由不去堅守呢。席慕容曾把生命比喻成一列疾馳的火車,他認為“所有的時刻都很倉皇、模糊,除非你能停下來,遠遠地回顧。”然而,終沒有誰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稍稍停頓。人生如歌,歲月如詩,過去的終將成為曾經的美麗和芬芳。而惟生命蛻變為夏花般的絢爛,那怕為了一位孤苦生命捐贈了一枚硬幣,為一株干枯的花兒澆了一杯水,為正義和善良成就了一篇文字,在雨季里曾經為他人撐起過一把傘,在長夜里為同行的人分享一縷燈光……才能彰顯人生之壯美。
達爾文說:“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與惡,而是追求快樂,回避痛苦。這是自然選擇,似乎沒有生物會是例外。當穿越了絢爛的人生,蒞臨生命的黃昏時,審視一個個深深淺淺的足跡,宛若一株株盛開的蓮!那樣的超然,那樣的淡定。那樣的靜美。
不是每一朵花都是國色天香,但是每一朵花都有它綻放的自由我一直堅信,即使在荒漠上也總有美麗與生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