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摘錄嵩陽筆會中,孟樓、姜紹榮、張斯斯的作品,共計三篇,對純文學無愛的,可以直接等待五十章更新。
姜紹榮:
《我無法原諒你的罪惡》
我無法原諒你的罪惡,
因為你的一語道破。
非要說明人世間的真情,
讓這道理牢不可破。
我無法原諒你的罪惡,
因為你的一曲高歌,
非把歌詞寫的郎朗上口,
讓這旋律傳我耳膜。
我無法原諒你的罪惡,
因為你的一筆帶過,
非要這山水用丹青復制,
讓這秀美黯然失色。
我無法原諒你的罪惡,
因為你的一舞絕綽,
非把衣裙揚在風塵之中,
讓花蝴蝶也顯得笨拙。
我是真的……
真的無法原諒
你的
罪惡
孟樓:
《傳陽》
漸入山林凈塵濁,清風弄葉影爍爍。
聞鐘忘步曲徑邊,信手只將花枝折。
忽聽耳畔朗書聲,不知何處有書舍。
中州文氣聚神岳,華夏古學傳黃河。
張斯斯:
《菩提夢》
中原之中,有一神岳,傳名為“嵩”。嵩山之中,有一書院,名為“嵩陽書院”,此番要說的故事,就要從“嵩陽書院”中的一個書生說起。
書生名叫趙安,年方二八,在書院眾學子中不算出彩角色,嚴格說來,倒是還有些平庸。
這日,艷陽高照,趙安例行從書院送茶于學院不遠處的“嵩陽寺”中,趙安來到“嵩陽寺”,卻見寺門緊鎖,趙安上前敲門,不久寺門從內而開一條小縫,卻是一看門小沙彌探出頭來,看到是趙安,忙是走了出來,合掌躬身對趙安施了一個佛禮,道:“阿彌陀佛,趙施主,實在不巧,主持與眾師兄弟去少林寺聽課了。”
“哦。”趙安笑了笑,回一儒禮,又問:“可否代收書院毛尖禮茶?”
小沙彌笑著搖頭,道:“這恐是不行的。”
“那他們聽客多久回來?”趙安又問。
“小僧說不上來,不過弘福師兄應該是要提早回來的,受禮之事,弘福師兄是可以做主的。”小沙彌說道。
趙安點了點頭,等小沙彌重新關上寺門,趙安仰頭,見烈日比起之前更甚,在烈日下等那“弘福”和尚實屬不智,便是打算尋一樹蔭處等待。
四下張望,趙安突然眼前一亮,只見寺門東面,有一株菩提,枝葉繁茂,光是看便是感覺陰涼至極。
趙安便是來到那菩提樹下,席地而坐,倚靠樹干,果真是涼意遍身。
不知等了多久,趙安竟是一陣瞌睡,閉眼睡去。
睡夢之中,卻間菩提樹化為一霓裳仙女,冰肌玉骨,仙姿佚貌。
趙安沒有多想,便是拱手施禮。
“這位公子,可否幫小女一忙?”仙女問道。
趙安急忙施禮,道:“還請姑娘請吩咐。”
仙女掩嘴輕笑一聲,道:“待你醒來,從菩提樹上摘下八十一片菩提葉,替我轉交于寺內慧明方丈。”
“這是為何?”趙安雖知“君子不探人私密”之理,此時卻是不禁問道。
那仙女倒不隱瞞,說道:“我乃這菩提樹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受寺內佛音潤澤,才有如今枝繁葉茂,又有慧明方丈冬日掃雪,秋日掃葉,夏日澆水,春日驅蟲,才有這康健枝干,今日恰逢菩提開智九九八十一年,又知慧明方丈偶感怪疾,夜不能寐,理應用這佛葉已報恩。”
趙安聞言,對這菩提樹神知恩圖報大為敬佩,便是立即答應下來。
夢醒,趙安卻是不知剛才所夢是真是假,又看樹干頗直,自己無梯無棍,怎能摘葉。便在趙安心生退意之時,卻見菩提樹枝無風輕顫,趙安驚異萬分,就在這時,菩提樹枝開始落葉,不緩不急足足落了半刻鐘時間。
趙安忙是起身撿起菩提葉,撿完以后,卻是整整八十一片,不多也不少。
趙安想起剛才退意,忙是給菩提樹鞠躬施以歉理。
不多時,之前小沙彌所說的弘福師兄果然歸來,趙安連忙向前,說明來意,只見弘福師兄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這毛尖禮茶小僧可為代收,只是……這菩提葉,可能送不到了。”
趙安聞言,好奇問道:“為何?”
弘福師兄微微嘆氣一聲,道:“慧明方丈在課上圓寂了。”
趙安身子微微一顫,不禁轉頭望那菩提樹,而那菩提樹也似乎是聽到了二人對話般,“簌簌”的顫抖了起來,仿似是在哭泣。
“阿彌陀佛。”弘福師兄見此異狀,又是一聲佛號從口中發出。
又過幾日,趙安忽聽同窗議論,不遠處嵩陽寺外的那棵菩提樹,不知患了何病,還在春夏交替之季,樹葉盡黃,樹枝盡枯。
趙安聞言,大為擔心,當日課后,便是前往嵩陽寺,果真見那菩提樹如同窗議論一般萎靡,再無之前繁盛。
周圍雖有沙彌照顧,但因佛家人慈悲為懷,不會殺生,所以菩提樹旁,雜草叢生,菩提樹上,蟲蟻成群。
自那以后,趙安每日課后,便是往嵩陽寺而去,除草殺蟲;轉眼秋來,陰雨綿綿,趙安便尋來梯子,自制布棚,為菩提樹遮風擋雨;再到冬天,天寒地凍,趙安又從住處尋來棉被,裹在樹干之上,為菩提御寒。
因棉被已用,以致趙安重病臥床,昏沉之間,終于又見那菩提樹神所化仙女。
趙安驚喜道:“真是不易,終于又預見與你。”
“你何故如此?”仙女嘆道。
“你為慧明法師能如此,我便能為你如此。”趙安道。
仙女搖頭:“我與慧明方丈乃是佛緣,你與我卻是儒仁,不同,怎可相提并論?”
趙安也是搖頭,道:“管他是佛是儒,我想這般做,就沒有不值得。”
仙女搖頭,不再多說,而是轉身便走。
“我可為你”
趙安夢醒,發現自己身體病痛已除,猜測是菩提樹神所為,心中更為感觸,當日便是來至嵩陽寺,找到主持,懇請出家。
那主持卻道:“阿彌陀佛,你有佛心,可以皈依,卻只能是俗家,因為你六根未凈,****仍在。”
趙安點頭,心想凡是能更近一些與那菩提樹相依,便是極好,便是應道:“我會早日拋開七情六欲!”
主持卻是猜出趙安想法,道:“阿彌陀佛,俗家入我寺,三年內不得出寺。”
趙安心驚,本想后悔,卻想起儒家“至誠”之理,便是忍住沒做反悔。
菩提樹神只知趙安入寺,卻不知為了何事,一過半年,只以為趙安忘卻于她,真的皈依。
這日,主持卻是尋來菩提,以佛入境,問那樹神:“你以開智多年,佛心大成,可愿被貧僧點化,入世為人,體驗一世人情?”
主持之所以這般問,是他聽慧明說過,這菩提樹之所以潛心為佛音洗禮,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入世為人。
那菩提樹神卻道:“我已改變心意,原先覺得山中沉悶,所以想要為人,體驗善惡美丑。如今,這一切我都體驗到了,只等那人再次踏出寺時,心愿便了。”
那主持一聽,這菩提樹神竟然動了情思,只得嘆了口氣,佛號一聲“阿彌陀佛”轉身歸入寺中。
回到寺中,主持與趙安說起此事,趙安以為主持故意陷害自己,勃然一怒,道:“什么佛來,如此不通仁義,情有根,卻要狠心拋除。魔橫行,卻要慈悲渡化。對自己狠,對惡者悲。”
主持神情平淡,未做反駁。
又過一年,這日,黑云壓天,狂風大作,趙安擔心菩提樹安危,想要出寺為其遮擋風雨,一向喜怒不行于色的主持卻是命人將趙安鎖于禪房之中,趙安本是憤怒,但見風暴來的快,去的也快,便也放下心來。
又是一年,終于滿了三年,趙安不顧更衣便是來到寺外,卻見原本菩提樹之處,卻是空無一物,又驚又怒,質問主持。
主持誦聲佛號,將一片花瓣遞給趙安,道:“菩提花開,如是我來。”轉身入寺。
趙安手持花瓣,腦海混沌一閃,片刻便猶如一夢三年,終是知道,那日黑云風暴,卻是一黑龍前來,想要顛覆佛理。
菩提樹神不顧一切,用所有菩提葉為紙,樹枝為筆,樹干化墨,抄寫佛經三千,終是將黑龍渡化,乘空而去。而菩提樹所有佛力,只是在最后凝成一朵菩提花,飄搖入云,唯有一片花瓣飄落,正在趙安禪房窗上。
也因這些畫面,趙安仿若明白,佛戒舊情,不是拋棄,乃是存放于心中一處。佛戒舊思,不是拋棄忘卻,而是控制,控制其不會影響自己,產生惡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