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桑弘羊到!”
一聲黃門的唱贊傳入,本來還悄聲交談的眾人忽而噤聲,齊齊向門口望去。
桑弘羊今年剛好七十歲,他是被人抬進會場的。這是最后一次會議,他很重視,但也感到有些無能為力。
他已年老,而霍光這個后起之秀經過二十年的蟄伏,早已羽翼豐滿,隨時可給其以致命一擊。
被侍女攙扶,緩緩入座。桑弘羊握緊了拳頭,他不想輸!他不想就這樣黯淡無光的退出政治舞臺,像戰國時的張儀晚年那樣落魄!
桑弘羊的到來令會場的氣氛有些微妙,賢良方正那邊頗有幾分劍拔弩張的味道。
車千秋神情有幾分復雜,輕咳,朗聲道:“鹽鐵之議第二次朝會正式開始!請方正們各抒己見,御史大夫予以解答?!?
賢良方正絕不是善茬,他們開門見山,一點廢話都沒有,直接就從壟斷下手。
茂陵縣的唐生最先問道:“治理和發展國家,要以德治國,抑制追逐利益的社會風氣,弘揚仁義,社會風氣才能好轉。而現在,各地鹽、鐵、酒,都被國家壟斷專營,這就是與民爭利。
把忠厚的社會風氣給敗壞了,讓整個社會都充斥了貪婪之心。這使得老實本分的百姓少了,想著發橫財的投機分子多了。本末倒置,本分的人少,花哨的人倒多了,花哨的人和事多了。社會本質開始敗壞,人心奢侈下劣,就會有發生饑寒災禍的可能。
只有本分人和誠實樸素的人就多了,農業就興旺,財用就富足。所以,應該廢除壟斷,抑制工商業,促進農業的發展?!?
桑弘羊冷笑,從國家的角度,予以猛烈而嚴謹的還擊,舌戰群儒!
“匈奴跟我們的外交關系破裂了,多次侵擾大漢邊境。如果邊疆長期駐軍,將士們辛苦不說,軍屬也很不容易,付出很多。若不駐軍戰備,匈奴又頻頻騷擾,侵犯我大漢的領土尊嚴和主權。
孝武皇帝就是為了不再讓邊境的黎民百姓被匈奴欺壓迫害,所以在邊境建造大量的軍事設施,保家衛國。休整烽火臺,屯田駐軍,進行戰略防御等。
可是,國防開支非常龐大,沒有辦法,才將鹽、鐵和酒類由國家專賣,采用了平準法和均輸法,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用于國防。
而如今,若是廢除這個政策,一則會讓國庫空虛,二則會使邊境防御資金短缺。都說儒家仁義為本,你們忍心讓那些守衛邊疆的將士們挨凍受餓嗎?”
要知道賢良方正可都不是善茬,正常來說一年全國推六人。這概率,后世考幾個狀元都綽綽有余了。
他們中有是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有精研《易經》的隱士,還有社會賢良。這些人見過世面,智慧非同尋常,哪里會因為被扣了不愛國的帽子就會嘴軟。
第二個出場的賢良文學是來自魯國的萬生。他很聰明,先引經據典,引的是圣人孔子的話:“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桑弘羊有些頭疼,王道的理想主義往往在于此。明明有些不切實際,可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漢,這道理卻是無懈可擊。
萬生身姿優雅挺拔,嘴角微帶冷嘲:“所以,國家領導者不談論財富的多和少,管理者不談論利害得失,而是都去繼續仁義去教化廣大人民群眾?!耙缘轮螄?,才能使人民愿意親近,心甘情愿地執行各項政策,被感化而心悅誠服。
只要政府在政治上開明溫和,道德提升,執政能力提高,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享有和平和尊嚴,哪里需要什么錢呢?”
他的話比較玄,理論上滴水不漏。但是,真正的執政者面臨的卻是具體而實際的問題。跟匈奴談仁義道德?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桑弘羊氣結,拍案而起!“你們這些人,自己沒有投筆從戎、披鎧甲、持槍去北方抗擊匈奴報效國家的勇氣,反而在這里爭吵,揚言廢除鹽鐵專營,影響軍費和補給供應,破壞國防事業,損害國家的戰備。
絲毫不憂慮邊境的安危,反而滿口家國天下,仁義道德。端的是腐儒誤國!”
萬生結舌,有些愧怍。
汝南的朱子伯拍了拍他的肩膀,開始發揮,繼續辯:“古時候崇尚以德服人而鄙視武力??鬃釉?,‘如果那些離我們遠,日子過的又不好的人做亂,我們只需埋頭苦干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行。政治開明,經濟發展,法制健全,社會道德高尚之時,他們自然會被吸引而來。他們若來,則和平相處,共同繁榮。這不是很好的事嗎?
而現在,如果我們把這些政策廢棄了,出兵去攻打他們,屯田駐軍去防備他們,常年陳兵在荒郊野外,將士們在邊關受苦,老百姓勒緊褲腰帶備戰。國家為了找錢,斷百姓的財路,搞壟斷,專門又設置了壟斷的機構和官員,這樣長期下去,怎么能行!”
“彩!”賢良方正們齊聲喝彩,這是較之桑弘羊更加高深的治國之策。
亙古以來,是戰是和,這個理路,涉及到人類思想的問題。這番話不光是對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講的,更是對整個人類社會講的道理。
朱子伯得意非常,嘴角上揚,神情倨傲。
賢良們務虛,官員們務實。理想再豐滿,在骨感的現實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的。先進的思想,若是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脫軌,結局可想而知??杀埵嘏f,人民的日益發展需要與落后社會生產脫節,毀滅同樣是災難性的。
桑弘羊也不是吃素的,他開始偷換概念。桑弘羊自小陪侍孝武皇帝,也是博學之士,同樣引經據典:“《易經》上說,‘通其變,使民不倦。’商品流通了,老百姓就可以努力生產?!?
他避開壟斷經營的問題,而是直接講到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對國家和民眾的重要性:“既然,連《易經》里都說了,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和國家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
實行壟斷官營的政策,正是為了流通積壓的貨物,促進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怎么可以廢除呢?”
賢良方正們并沒有注意到桑弘羊偷換了概念的問題,他們沒有在壟斷經營上死纏爛打,甚至立論直接拔到一個普通人難以摸到的高度。引老子的話,提出了下一議題“貧國若有余”!
聞此,魏相的眉頭一皺,想要說些什么卻又默然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