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餐時,刀叉的使用很有講究!”
“用刀叉吃東西時,應以叉子將左邊固定,用刀子切一小塊,蘸上調味汁送入口中。美式的吃法是先將食物全部切成小塊,再換右手拿叉子慢慢吃。但如果吃的是多汁的肉類菜肴,肉汁會流滿盤子,并不雅觀。因此最好是切一口吃一口。 ”
“而刀叉使用的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里取用。”
“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
“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折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
“如果吃魚的話,由于魚肉極嫩易碎,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
“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而且較平,不但可切分菜肴,還能將菜和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吃。”
“如何處理魚骨頭?”
“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
“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后,從頭開始,將刀放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骨剔掉并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魚尾切掉。”
“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后,將刀叉擺在四點鐘方向即可。”
………………………………………………………………
知道唐嘯沒有來過這種地方,艾婕洋洋灑灑介紹了一大通,說得唐嘯的頭都大了。
其實吃西餐還有許多講究,比如說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
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如此如此等等還有許多,但是看著唐嘯臉都綠了,艾婕想了想還是沒有多說,不然,恐怕唐嘯會就此暈倒在桌底。
“真是太太太$%@#%$#@,早知道如此,去個路邊攤,我翹起二郎腿,大家你來我往,觥籌交錯,那樣方顯主人客氣、客人盡興,不知道有多少悠哉,哎!還是中餐好!以后打死我也不來這種鬼地方了……”唐嘯心里不住嘀咕。
因此這是唐嘯二十年來吃的最郁悶的一餐了……
………………………………………………………………
“好了,人情你也還了,那我們現在也就互不相欠,我也要告辭了。”出了這該死的“塞納河法國餐廳”,唐嘯長舒了一口氣。
“恩,那好吧,以后若有什么事,聯系我。”說完這話,艾婕從身上拿出一張精致的鑲金名片,雙手遞給了唐嘯。
長這么大,唐嘯還沒有見過這玩意兒,挺新鮮,反復的欣賞這張名片,名片上就只有艾婕的名字和一個電話號碼,卻沒有什么“***公司***職務”什么的字樣。
“這是我的私人名片,只有我的好朋友我才會給。”艾婕解釋道。
“哦……”聽艾婕這么說,唐嘯也慎重得把名片貼身收好。
“那你現在去那?我送你啊!反正現在我也沒事。”艾婕說道。
“是這樣啊,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給你一個機會討好我,送我回昨天的那個地方吧!”唐嘯調侃地說道。
“去死……”艾婕瞪了唐嘯一眼,“得了便宜還賣乖!”
“還不上車!”艾婕已經上了她的那款寶時捷。
從“塞納河法國餐廳”到陳天華的住所只要路上不堵車,四十分鐘就能到了。
可是倒霉的就是——唐嘯他們堵車了……
在BJ,堵車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
堵車不再需要理由,堵車不再管你時間,堵車不再論你路段,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堵你沒商量!
現在的北京人一打電話,第一句問的就是:“你*在哪兒堵著吶”?
可見堵車這種全民健身運動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一天不堵車就會覺得生活空虛很多。
在申奧成功、非典結束以后,BJ正在以這種方式向全世界展示著中國人民親密無間(車距不超過10cm )的團結精神。
有個笑話說:在柏林的一個一百個車位的停車場,就能停一百輛車,因為德國人規矩。在紐約的一個一百個車位的停車場,能停八十輛,因為美國車子大。在東京的一個一百個車位的停車場,能停一百二十輛,因為日本的汽車小。在BJ的一個一百個車位的停車場,只能停兩輛車,因為在進口兒停一輛,出口兒停一輛。
北京,已經進化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停車場。
根據有關部門報道,北京城今年每天新增機動車輛1000輛,而且機動車輛增加的趨勢漸強。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社會現象的沉淀,是社會發展的積累。
古老的BJ有多種多樣的文化,而現在堵車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