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平路廟晉王社火“芯子”驚魂
- 楊二丫頭伏魔錄
- 洛濱郭道沖
- 2237字
- 2016-02-02 13:49:15
東河川二十公里開外有一座古鎮,叫平路廟。是我的大師兄王瞎子的故鄉。為何叫做平路廟,那得從唐代“安史之亂”說起,學歷史都知道,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是汾陽王郭子儀,郭子儀曾經在平路廟上、下寨村屯兵營寨,平定叛亂之后,老秦人在此地為郭子儀立祠堂,稱為“平虜廟”,后人們嫌俘虜的“虜”不好聽,逐漸演化為“路”。清光緒十七年,改建為現在的關帝廟。民國時期用作糧庫。廟殿現位于平路廟糧站院內,殿內有大型清代壁畫作品有10幅,每幅4~6平方米,主要是十美女進膳、劉備招親、桃園結義等三國故事,還有畫棟及山墻畫100多幅,有一定藝術欣賞價值。
自從上次在楊二丫頭60大壽上跟王瞎子碰面,他就一直在電話里面提醒我去赴約,平路廟最出名的要數“晉王社火”,據稱源于隋唐,在明萬歷年間聞名遐邇,聽說近幾年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什么是“社火”,“社”是土地之神,“火”能驅邪避難,因此社火是民間一種原始的祭祀驅邪的儀式。
我聽楊二丫頭說平路廟正月十四“打社火”,我早就等不到暑假了,央求楊二丫頭帶著我一起去,當然李嬌作為楊二丫頭的得意門生也一同隨往,我問她不怕蛤蟆嘴了,她淡淡一笑,沒有了往日的傲嬌之氣,搖頭晃腦的戴著耳機跟在我們后邊,見到王瞎子的時候已經是上午8點多,在他家匆匆吃完早飯,一陣寒暄。因為師兄眼睛不方便,楊二丫頭就沒讓他陪著我們,王師兄熱心的讓自己的小女兒曉曉來給我們當導游,那孩子今年剛滿10歲,一路上不停的跟我們抱怨自己沒裝扮成“芯子”,我說你都多大了,那女娃子瞪了我一眼,說:“大個錘子大(注:關中方言)”,嚇得我不敢吱聲,默默的跟著他們,曉曉跟李嬌倒是關系融洽,一路有說有笑,轉眼到了廟前,不一會社火開始了,社火的整體表演由頭、腰、尾三部分組成,俗稱龍頭、蟒腰、虎尾,氣勢磅礴,形似蛟龍浮水仰腔抬頭,社火腰陣容龐大,雄壯熱烈,形如巨蟒出洞,游前泳后,左右舞動,上下翻騰,給人以美的享受,社火尾氣勢威武,形如猛虎催陣,決不示弱。社火隊正式表演時,龍頭由7個部分組成。走在最前面的是三眼槍、神刺刷、神賜棍等開路先鋒,每個人都表情嚴肅,威風凜凜;接著是設置的吉祥圖,依次排列為:紅鬃烈馬兩匹,取馬到成功之含義;大紅宮燈一對,取燈火輝煌和紅光四射的意思,然后是總牌,總牌上書寫著“政廉民康”、“政民同樂”。隨后是高數丈、五大斗的彩色斗子旗一對,至少20人輪換表演,用來炫耀心靈手巧的民間剪紙及風趣滑稽的民間演義;出頭鑼鼓,5面大鼓50人,身著武士裝,背扎靠子旗,腰系紅彩帶,頭扎英雄巾,手揮黃色鈸,隊列如蓮花,大有聲震寰宇、氣壯山河之勢;最后面的是高蹺表演。有裝扮成“涇陽之盟”、“忠孝讀耕”等故事。接著便是蟒腰,由蹺腿社火、芯子社火、車社火組成,剛看到芯子,曉曉突然對我們說:“我不看咧。我要回去”,李嬌忙問:“咋了,妹子”,曉曉說:“都沒有我還看啥?”,那芯子主要選取五至七歲的小孩裝扮成傳統戲曲人物形象,并配以相關人物動作,置于木架或鐵架之上,以一個支點將其背起,隨表演隊伍巡回演出。因這種芯子是置于人肩,故漢族民間稱為“背芯子“。曉曉已經十歲了,自然沒有被芯子隊伍看上,曉曉正鬧著要走,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一個小男孩,畫了一張關公臉,背后扎了六道靠子旗,頭戴束發冠,身穿鎖子甲,胸前獅子扣,手里拿著一柄大刀,沖向那芯子隊伍,眾人一看,這不是關帝廟里面的青龍偃月刀嘛,咋跑到這小孩手里,只見那小孩子操起青龍偃月刀,見人就劈,不少人躲避不及,被砍傷了手腳,被懸在半空的芯子娃娃們有的嚇得哇哇哭,有一個甚至掉了下來,幸好被眾人接住了,這時,曉曉突然喊了一聲:“豆豆,你干啥哩?”這才知道這小男孩是曉曉的弟弟,今年7歲,本應該是要選到芯子隊伍里的,不料村支書的孫子卻頂替了他扮了關公,小家伙賭氣一天多都不見了,不知道從哪冒出來,還取了關帝廟的青龍偃月刀,這時候,曉曉趕緊讓身邊人穩住豆豆,不料小家伙竟然力氣大的出奇,這太不尋常了,四五個壯漢竟然制服不了他,楊二丫頭一看傻了眼,大喝一聲:“何方妖孽?”,只見豆豆突然耍起大刀,念到:“玄壇老祖親傳興教弟子慶緒,與平路廟設五行法壇一座,懇請玄壇老祖扶持弟子慶緒金身。”楊二丫頭一聽,慶緒,莫非是安史之亂的叛軍安祿山的長子安慶緒?原來,叛軍在平路廟被消滅后,安祿山的母親派人偷偷的把安慶緒的戰甲埋在平路廟村北,作為衣冠冢,安祿山的母親是突厥人,是突厥族的一名巫師,據稱將孫子安慶緒的魂招到衣冠冢里面,不知道豆豆怎么發現的,竟然給挖了出來,怪不得看著他穿著這身鎖子甲怎么那么大,都知道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力大無窮,看來豆豆是被安慶緒的魂附了身了,楊二丫頭沖著我跟李嬌喊了一聲:“列陣”,我轉了個圈,踩住了“白虎”位,念到:“腳掌白虎拳生風,陣前右將伏妖邪”,念罷,李嬌也轉了個圈,踩住“青龍”位,念到:“足承青龍耀神威,陣前左將滅孽倫”,這時,楊二丫頭念到:“我是天目,與天相逐,睛如雷電,光耀八極,徹見表里,無物不伏。急急如律令。”說著操起伏魔戟刺向豆豆胸前的獅子扣,豆豆仰天長嘯一聲,隨后“叮咣”一聲,青龍偃月應聲倒地,豆豆也往后栽了下去。
自那之后,我聽曉曉跟我說,每年打社火都會讓豆豆扮成芯子。村里人問他知道那天打社火出了啥事不?他總是搖搖頭,說啥也想不起來了,曉曉跟我說,豆豆的胸前從那時起長了一撮威風凜凜的胸毛,并且喜歡把香油倒到自己的頭發上,后來我才知道安祿山是栗特人跟突厥人的混血,據唐代杜環《經行記》記載栗特人有個習俗,“以香油涂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