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9章 ▄108▄

  • 萬始朝元
  • 高振耘
  • 3585字
  • 2025-01-11 09:46:51

魏國出動冀、定、瀛、相、濟等五州的兵士二十萬,將南下侵犯,魏國的部隊分為六師,來確定或進或留,軍隊從洛陽出發,吩咐吏部尚書任城王元澄留守,任命御史中丞李彪兼度支尚書,同仆射李沖參議處理留守各機構的事。

授命彭城王元勰為中軍大將軍,元勰推辭說:“親疏并用是古人的道理,臣是什么人,多次煩陛下寵信授事?過去陳思王要求自效從軍,但是魏文帝不允許,愚臣沒要求卻得到了,怎么命運這樣懸殊呢?”

拓跋宏大笑,握著元勰的手說:“魏文帝同陳思王由于才名互相猜忌,我和你是因為道德相互親愛。”

早先,中尉李彪家世孤寒貧賤,朝廷中沒有親戚可以攀援。李彪出到代都游學,因為清淵人文穆公李沖喜好士人,便傾心歸順他。李沖也看重他的才學,對他非常禮遇,把他引薦給拓跋宏,并且替他在朝廷中廣為宣傳,樹立聲譽,從公私兩面都引進他。

等到李彪做了中尉,彈劾錯失不避貴戚權臣,拓跋宏認為他賢德,把他比做漢代的汲黯。李彪自以為已經為人主接納及賞識,不需要憑借李沖了,便漸漸疏遠了關系,只是在公開場合見李沖時,整理衣袖以示禮節而已,不再有遵從敬服的意思,李沖也逐漸對他不滿。

到了拓跋宏南伐的時候,李彪與李沖及任城王元澄共同掌理留守的事務。李彪個性剛烈豪爽,意見和建議有很多跟人不同之處,屢次與李沖爭辨,并且發展到翻臉相爭,自認身為執法吏官,他人不能糾察彈劾,做事多專橫放肆。

李沖憤恨難忍,于是把李彪前后犯的過錯罪惡都搜集起來,在尚書省關押了李彪,上表彈劾李彪說:“李彪違令傲慢,趾高氣揚,偷懶越禮,公然坐著轎子進入禁省,私取官家的財物,常駕御馬,無所畏恐。臣召集尚書以下、令史以上的官員,在尚書省會座,把李彪所犯的罪行面告他,審訊其虛實,李彪都供認不諱,承認罪行。請就李彪所犯罪狀免除李彪所任的官職,交付廷尉治罪。”

李沖又上表說:“臣與李彪認識以來,近二十年了,看他才能出眾,學問淵博,議論剛毅正直,我一時真以為選準了公正清廉的人才。后來稍稍察覺他嚴酷急躁,還以為他對國家益比壞處更多。自從陛下大駕南行以后,李彪兼度支尚書,我同他早晚共同處事,才知道他專斷放肆,毫無忌憚。看重自己,忽略他人,聽他的言論,有如自古以來難得的忠己恕人的賢者,但考察他的行為發現,實在是天下奸侫殘暴的賊子。臣與任城王謙恭巴結,委屈自己,好像順從的弟弟事奉兇暴的哥哥,他所要求的,雖然沒有道理,我們也沒有不委屈依從的。以上所講。都有具體的事實證驗,如果臣列舉的事情都屬實,就應該在北荒之地把李彪誅殺,以鏟除擾亂政事的奸人。假如臣所引述的沒有實證,就應該把臣流放到邊遠之地,以平息饞人的毀謗之言。”

李沖親自寫這個奏表,家里的人都不知道。拓跋宏看過李沖的奏表后,惆悵感嘆地說:“沒想到留守的幾個人,竟然鬧到這種地步。”

接著又說:“李彪可說是驕傲了,然而李沖也太自滿了。”

黃門侍郎宋弁向來怨恨李沖,而且與李彪同是相州人,交情很好,便暗中為李彪說好話,雖然有司判處李彪砍頭的大罪,拓跋宏還是寬宥了他,只是消除他的名位罷了。宋弁是廣平郡列縣人,祖宋愔,與從叔宋宣、博陵崔建俱知名,魏世祖時,歷職中書博士、員外散騎常侍出使江南,朝廷賜爵為列人,拜廣平太守,興安三年去世。

宋弁的伯父宋世顯沒有子嗣,養宋弁為后,宋世顯死后,宋弁襲其爵位。宋弁才學俊杰,少有美名,曾經來到京師,見尚書李沖交談移日,李沖大覺驚奇,退而言說:“此人一日千里,是王佐之才。”

宋弁與李彪同鄉,兩人交情很好。李彪任秘書監,宋弁自中散李彪推薦為著作佐郎后,不久又被任命為尚書殿中郎中。拓跋宏曾在群臣朝會的時候,歷訪治國之道,宋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對,聲音容姿清亮,行止可觀,拓跋宏稱贊了好長時間,因此宋弁被拓跋宏知遇,賜名宋弁,意取卞和獻玉,楚王不知是寶的典故。

后任中書侍郎,兼任員外郎出使蕭賾,蕭賾的司徒蕭子良、秘書丞王融等都稱其美儀,認為志氣剛烈不及李彪,而體韻和雅,舉止閑適則超過了他,后轉任散騎常侍。當時散騎位在中書之上,拓跋宏曾與他討論江南事宜,問他說:“卿此番南行,入其堂奧,他們那邊政道如何?興亡氣數能夠知曉嗎?”

宋弁回答說:“蕭氏父子無大功于天下,既已逆取,不能順利守據。不理德政,徭役繁劇,內無股肱之助,外有怨叛之民。由臣看來,肯定不能遺福到子孫保有南海。如果人們懼怕其威,最后他能保全性命的話就是慶幸的了。”

后來拓跋宏車駕南征,任命宋弁為司徒司馬、曜武將軍、東道副將,軍隊中有人盜竊馬谺,被他抓起來斬首示眾,于是三軍震動畏攝,無人再敢犯法。黃門郎崔光舉薦宋弁代其官職,拓跋宏不答應,但也欣賞崔光知人,沒過多久就任宋弁兼任黃門,不久正除,兼任司徒左長史。

當時朝廷大選內外群臣,并確定海內士族,宋弁充當銓量之任,處理事務十分恰當,但他好說別人隱私缺點,高門大族不與他交好的人,宋弁都出言詆毀,至于那些舊族淪滯的人,只要他們不用忌憚的,又申薦他們。宋弁任本州大中正時,豪門姓族多被降抑,頗被時人怨憤。

宋弁跟隨皇駕南征,詔宋弁在豫州都督部眾及東荊州領事,皆減戍士讓他們經營農事,水陸兼作。兼任散騎常侍后,不久又遷任右衛將軍,領黃門,宋弁屢屢請求讓職,拓跋宏說:“朕想要你做的,卿不可推辭。哪能專守一官,而不幫助朕處理政務的?況且常侍是黃門中粗冗之職,領軍只不過是二衛的假攝,不足以空存推讓,以棄朕之大任。”

始初,拓跋宏在北都選官,李沖參與頗多,很是排抑宋弁,宋弁心里怨恨李沖,因而與李彪交結,雅相知重。及李彪沖撞了李沖,李沖對李彪說:“你如狗一般,只配被人驅使。”

等到李沖彈劾李彪,最終沒被治成大罪,都是宋弁從中出了力的。李彪被除名為民,宋弁大相嗟嘆感慨。拓跋宏在汝南得病時,前后幾十天不見侍臣,左右只有彭城王元勰等數人而已。稍稍好轉便引見門下以及宗室長幼諸人,進來的人未能盡其悲泣之節,宋弁獨獨進到御床邊,唏噓流著眼淚說:“為臣沒想到陛下圣顏如此憔悴毀壞!”

從此拓跋宏更加器重他,拓跋宏車駕征討馬圈,留下宋弁以本官兼任祠部尚書,攝管七兵事務,臨行時,拓跋宏握著宋弁的手說:“國家大事,在于祭祀征戰,所以朕讓你總攝二曹,卿不能不自勉。”

宋弁勤勉務公,早晚在衙,他所受到的恩澤,同僚中無人可以比得上,名重朝野,僅次于李沖。李沖的性情溫和厚重,但在收押李彪時,親自數說李彪前后的過失,言行怒不可遏,瞋目而視,大喊大叫地掀翻了案桌,摔碎了凳子,嚇得御史們一個個以泥涂面,反綁自己的雙手,來向李沖請罪。

李沖辱罵仍不絕口,于是發病,吃藥打針都沒法治好,神智失常言語錯亂,時常憤怒地大罵說:“李彪小人!”

有人認為的怒氣傷肝,過了十幾天就死了,拓跋宏為此哭悼,悲哀不已。李沖勤奮聰敏,精力旺盛,長久處于重要職位,文案堆積滿桌,整日看文件,從來沒有厭煩過,本職的業務處理的很好,才四十歲頭發就白了。

李沖有兄弟六個,分別是四個母親所生,年少時常常與人爭打,到了李沖顯貴以后,俸祿與賞賜都和兄弟們分享,因此兄弟相處之間變得敦厚和睦。但他多方援引同族及姻親,私自授以官爵,李沖一家人一年的俸祿超過萬匹布帛,當時的人因此都輕視他。

彭城王元勰卻不同,面對時政的困難局面,他上表請求把自己一年的彭城食祿、任官的俸祿和朝廷給予的親屬撫養費做為朝廷的軍事用度,拓跋宏說:“舍棄本身的俸祿替國家安危著想,這道理十分深遠。為官的職俸就全部接受,親屬的撫養費及彭城食祿就接受三分之一。”

彭城王元勰一生勤奮學習,知識淵博,品行端正,清正廉潔,對國家忠,對父母孝,對百姓仁,對兄長悌,對友人義,可說是北魏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拓跋宏改革的積極支持者,也是各項改革政策的主要決策者和執行者。

眾所周知,拓跋宏的那次漢化大改革,推進了北方社會的進步和民族的一次大融合,這其中受到了本族親貴的很大阻撓,但是還是有極少數皇族中人的支持。最有代表性的就有任城王元澄和彭城王元勰,他們一個是改革初期的大功臣,一個是后期倚重的股肱之臣。

元勰對改革十分熱衷,尤記得他的一首十步吟詩:“問松林,松林幾經冬!山川何如昔,風云與古同!”

拓跋宏聽后大笑說:“六弟這是在責備我,這幾年疏于朝政了。”

那一年,元勰二十四歲,風華正茂,也對改革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拓跋宏也漸漸開始看重他的這個六弟。在這之后的日子里,元勰逐漸在政治上顯露出超群的才華,在南伐戰場上也是屢建奇功,拓跋宏對他也是越發倚重。

北魏雖然統一黃河流域已經五十多年,但以平城為中心的代郡地區與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在文化上還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鮮卑中心平城與漢化中心洛陽相差懸殊,要想改變這種自身文化落后的狀況,最佳措施就是遷都洛陽。

而支持拓跋宏遷都改革的進取派就是任城王元澄、彭城王元勰和漢族官僚李沖。于是拓跋宏借以南征蕭齊政權為名,出兵四十萬親征。除留部分兵馬、官員、各部老弱女幼留守在家,其余所有官僚、軍隊、部民全部隨軍南下。拓跋宏英姿勃發,御馬戎服前行,其余大眾隨行于后,浩浩蕩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密市| 云安县| 吉首市| 冀州市| 元江| 桑日县| 佛山市| 威宁| 布拖县| 普陀区| 泾阳县| 东辽县| 甘肃省| 湖州市| 壤塘县| 永和县| 德钦县| 衡水市| 盐城市| 乡城县| 延川县| 辉南县| 南召县| 通榆县| 江山市| 桓台县| 内乡县| 英德市| 淮阳县| 郸城县| 郎溪县| 常熟市| 辉南县| 天水市| 石楼县| 镇沅| 平南县| 江永县| 泸西县| 西华县|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