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美麗西域

  • 暴君的偉大
  • 貓絕筆
  • 2747字
  • 2013-11-21 17:15:29

躍過千里草原

穿過大漠風沙

靜靜等我

可是你驕傲的胡楊

飲盡葡萄美酒

反彈一曲琵琶

一路絲語

都是你翩翩的飛天

我要踏破戈壁.......

充滿著深情的歌詞是贊美那有著動人心弦風景與傳奇歷史的西域,西域的風景就像歌詞里的千里草原、萬里沙漠、戈壁,而西域的傳奇歷史就是從它的名字開始。

西域,似可理解為“最西的疆域”。“西域”一詞最早見諸文字是司馬遷的《史記》一書,其當時是指甘肅陽、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現在講“西域”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是指陽關、玉門關以西、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天山之南北的廣大地區;“廣義”是指除狹義以外的、包括亞洲中部、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在內。

《史記》中的“西域”實際是指漢朝統轄領域以外的“西北國”;而以后所說的“張騫通西域”,實指“張騫通西北國”;荀況的《前漢記》即已說明。

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秦漢之際,匈奴族在北方草原日漸強大,到公元前209年冒頓為單于后,國力更強,大力向四周擴張。在平定西域,又北服丁零、鬲昆、薪黎等國后,匈奴所控疆域從原來的河套、陰山,擴大到北至貝加爾湖、葉尼塞河流域,西至天山南北,東至遼東平原,南至河北北部及山西、陜西北部的黃河以東以南地區。其轄區內的各民族皆隸屬于匈奴,“并為一家”。西域諸城邦小國最早見于漢代史籍的記載,當時號稱三十六國,以后又分為五十余國。這些“國”其實就是以一個或幾個以城市為中心而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城邦。分為“城郭之國”,即以定居農業為主的城邦;以及“行國”,即以游牧業或畜牧業為主的城邦。每一城邦中都有“王”及各級官員,有平民、奴隸。各城邦之間相互隔離,往來較少,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這種局面為匈奴征服并控制西域諸城邦提供了有利之機。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此時的漢朝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已具備了反擊匈奴的強大實力,于是在漢武帝即位后,對匈奴發動了一系列戰爭。其中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三次大勝后,匈奴右部王的活動中心已遷至天山東部一帶。

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張騫的兩次通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聯系西域的一些勢力抗擊匈奴。雖然其目的沒有達到,但卻一方面使漢朝對西域的了解更為深入,另一方面擴大了漢朝在西域各地的影響,從而為漢朝擊敗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并最終統一西域奠定了基礎。

漢朝勢力最初進入西域后,雖然也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掌控西域,但由于漢朝政府有著較為成熟的統治方式。在統治方式上,注重政權機構的建設,將中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制度等,變通地實施于邊疆地區,打破了西域地區“無所統一”政治格局,從而把西域諸國有機地納入漢王朝的政治統治體系之內。同時,漢朝發達的經濟,也對西域產生了重要影響,內地與西域經濟的互補與交流,最終導致西域的經濟與內地的經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因此,漢朝在西域的統治一旦確立,就相對比匈奴在西域的統治更為穩固。

公元前108年,應西域烏孫昆莫(王)之請,漢武帝將宗室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公主嫁與烏孫昆莫,幾年后,細君公主去世,漢武帝又于公元前104年將另一位宗室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昆莫。漢朝與烏孫的關系愈益密切。

張騫通西域之后,漢王朝派往西域各地的使者和西域各國派往漢朝的使者絡繹不絕,各族商人也頻繁地往來于內地和西域之間。在當時人煙稀少、道路艱險的情況下,為了保障這條溝通東西方的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漢王朝政府于公元前101年設置使者校尉,率士卒數百人在輪臺、渠犁一帶屯田積谷,以供應出使西域的使者。使者校尉是漢朝政府派駐西域的第一個官員。

公元前68年,漢朝政府派侍郎鄭吉率兵在車師(今吐魯番盆地)屯田。并命鄭吉護鄯善(今羅布泊一帶)以西南道,即統管天山以南各地。不久以后,匈奴發生內亂,理應繼承單于位的日逐王先賢撣被人篡權后又遭排擠,于神爵二年(前60年)秋率萬余眾投附漢王朝,漢派遣鄭吉迎接日逐王,并封其為歸德侯。匈奴勢力退出西域,匈奴的“僮仆都尉”自此而罷,自樓蘭經車師前部的西域北道得以暢通。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一后的西域,西漢在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這就是《漢書·鄭吉傳》中所稱的“漢之號令班西域矣!”。

漢宣帝任命鄭吉為第一任西域都護。西域都護是漢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其級別相當于郡太守,每年的俸祿是二千石糧食。其屬官有副校尉、丞各一人;司馬、侯、千人各二人。都護的職責是統轄西域諸國,管理屯田,頒行朝廷號令,諸國有亂,得發兵征討。自鄭吉為西域都護至西漢末,前后任西域都護者18人,姓名見于史冊的有10人,除鄭吉外,還有韓宣、甘延壽、段會宗、廉褒、韓立、郭舜、孫建、但欽、李崇等。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版圖,中原政權在這里開始行使主權。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行政管理機構、任命官員,派兵駐守并屯田,統計當地戶口,推行漢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國家行使主權的重要內容,它由此奠定此后歷代中原政權管理西域的基礎。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國林立、互不往來的隔離狀態,造就了在中原政府的統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進了西域諸城邦國、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同時也增進了西域與內地的密切聯系,增強了西域各地對中原政權的認同。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西域局勢發生動蕩,但西域一些小國仍派人至中原,請求中央政府派遣西域都護,反映了西域諸國對中原政權的信賴與對中原政權的忠誠。甚至在東漢滅亡以后,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許多城邦國仍保留著漢朝頒發的印信。

西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歷了近400年的動蕩紛爭、民族大融合,到了中原地區的隋代時期,已經主要處在草原突厥政權的控制之下。

隋楊堅時期,中原與西域在政治方面有一定的交流,這因為隋朝楊堅時期為了對付當時實力強大的突厥。在長孫晟的建議下隋朝楊堅始終奉行“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這是一種積極的防御策略,所謂“遠交近攻”,就是聯合距離隋朝較遠、對隋朝威脅較小的部落或屬國,進攻距離隋朝邊境較近、對隋朝邊疆威脅較大的突厥部落。所以楊堅為了對付強大的突厥曾經派人出使過西域,遠交西域諸國以牽制突厥的南下勢力,至于效果歷史幾乎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從強大的突厥在隋的打擊下一步一步走向沒落就能知道楊堅的遠交近攻策略是正確有效的。但是終楊堅一朝都沒有對西域做出更深更全面的舉動,可以說楊堅一朝對于西域只是有聯系沒有多大的交流,而楊堅也沒有經營西域的打算。

到了楊廣即位后,比父親更具有雄心的楊廣則改變了中原與西域的交流模式,開始全面的、有計劃、有目的性的經營西域。收藏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宁县| 抚顺市| 贵州省| 玉溪市| 额济纳旗| 奉节县| 永年县| 密山市| 金坛市| 周宁县| 沂源县| 麻城市| 五家渠市| 西乌珠穆沁旗| 米林县| 西城区| 临城县| 瑞丽市| 玉林市| 永城市| 烟台市| 泾源县| 威信县| 邵阳县| 凤台县| 贡山| 齐齐哈尔市| 天镇县| 疏勒县| 昭平县| 大连市| 南澳县| 德安县| 永昌县| 宜黄县| 兴隆县| 龙州县| 涞水县| 博爱县| 武威市|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