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4章 新朝五貴

  • 暴君的偉大
  • 貓絕筆
  • 2826字
  • 2013-11-15 11:14:47

雖然后世沒有對太子楊昭的死與后來隋朝歷史的走向產生多大的惋惜,但是對楊昭的死因卻有莫大的興趣。對于楊昭的死除了前面提到的是由于他身體肥胖的原因再加上勞累過度引發勞疾而病逝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楊昭來到洛陽的時候與大臣楊素宴飲,這時楊廣派人送來毒酒想殺楊素,沒想到的是太子楊昭也喝了毒酒,最后“太子誤飲毒酒而亡”。對于這種沒有一點可信度的說法的起因,一是太子楊昭與大臣楊素的死相差沒幾天,二是歷史上幾乎都認為楊廣想殺丟這個幫助自己“篡位”的功臣。

楊素前文有提到過,他在楊廣立為太子事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后來楊素取代高穎做左仆射成為大隋第一宰相。楊廣登基后平定漢王楊諒的叛亂以功成為地位超群的尚書令,大業元年(605)三月,楊素與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洛陽新城,七月,楊素升為太子太師,余官如故,前后賞賜,不可勝數。大業二年(606)六月,楊素升為司徒,改封楚國公。后來楊素病重,楊廣就常派名醫診斷,并賜名藥治療。大業二年(606)七月二十三日,楊素在洛陽家中去世,約六十六歲。這在《隋書》中是這樣記載的:“素雖有建立之策及平楊諒功,然特為帝所猜忌,外示殊禮,內情甚薄。太史言隋分野有大喪,因改封于楚。楚與隋同分,欲以此厭當之。素寢疾之日,帝每令名醫診候,賜以上藥。然密問醫人,恒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極,不肯服藥,亦不將慎,每語弟約曰:‘我豈須更活耶?’”就是說楊素在后來的時候因為權勢的原因很是被楊廣所忌憚,所以楊廣很希望楊素早死,而病重的楊素本人也在看懂了楊廣的意思后便不再喝藥,最后病死。

我們都知道楊素是打仗立功出身的,有大隋第一武將之稱,后來又擔任宰相多年,門生故吏遍布朝野,朝政勢力非常的大,而他支持的楊廣后來亡國使得中國的傳統史書上特別是野史上都認為他是一代權臣,其實在楊堅父子那么勤政的隋朝楊素根本沒有做權臣的土壤,他的權勢和地位是他一生戰功必然的形成。功高難賞而使得楊廣是對他有一定的忌憚,所以從楊廣即位后,便先后加封楊素尚書令、太子太師、司徒等位高權輕的官職以削楊素的權力;但要說楊廣很想他死怎么也說不通,因為楊素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臣,從楊素死后楊廣對他身后的表現來看也能說明楊廣對于這個能臣病逝的一種痛惜。

楊素的病死使得他死后更是極盡哀榮,楊廣追贈其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弘農河東絳郡臨汾文城河內汲郡長平上黨西河十郡太守。給辒車,班劍四十人,前后部羽葆鼓吹,粟麥五千石,物五千段。鴻臚監護喪事。還下詔說:“夫銘功彝器,紀德豐碑,所以垂名跡于不朽,樹風聲于沒世。故楚景武公素,茂績元勛,劬勞王室,竭盡誠節,協贊朕躬。故以道邁三杰,功參十亂。未臻遐壽,遽揖清徽。春秋遞代,方綿歲祀,式播雕篆,用圖勛德,可立碑宰隧,以彰盛美”。不管后世是怎么評價這個軍事家、詩人、政治家的楊素,起碼他的主子楊廣給予了他做為臣子應有的尊嚴,相比后世的魏征楊素應該是非常幸運的。

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征一直被看做是歷代賢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著的時候,李世民把他當作“鏡子”,主動結成親家;魏征去世的時候,李世民“廢朝五日”,親筆撰寫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李世民就出人意料地變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長子魏叔玉的婚約,而且一怒之下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親自下手摔了自己的“鏡子”,相當于給魏征“鞭尸”的懲罰與恥辱。

對于李世民的這種雷人的異常舉動,有人幫他辯解認為是魏征生前大力舉薦的杜正倫、侯君集都牽連太子李承乾密謀反事件,傷了他的心;也有人認為是魏征曾將自己記錄的與李世民一問一答的諫諍言辭,拿給負責編寫起居錄的褚遂良作參考,犯了李世民的大忌。這兩種說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卻是因為魏征屢次過火的“犯顏直諫”,使李世民恨透了他,推倒墓碑不過是李世民長期受到壓抑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歇斯底里的發泄罷了。下令對已入黃土的魏征進行“推倒碑石”“磨滅碑文”的侮辱,傳誦千古的一段君臣佳話,竟上演了這樣一幕最終的結局,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大跌眼鏡。貞觀十八年初,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失利,感覺十分丟面子,又想起了魏征,后悔莫及地說:“如果魏征還在的話,決不會讓我犯這個錯誤了。”于是立刻重加賞賜,撫慰魏征家人,讓魏征的兒子承襲了國公的爵位。并派人去祭奠魏征,將魏征的碑重新立好,重塑了自己的納諫惜臣形象。但是就沒有再讓魏征的兒子娶自己的女兒了。這正是李世民翻手云覆手雨,任意所為的真實表現。我拿魏征和楊素比,除了他們都曾經是生前在朝廷上身居顯赫外,還有就是他們都是染病后都得到了皇帝的賜藥病逝的。通過琢磨《舊唐書·魏征傳》,就會發現有個說不清楚的最大疑點:那就是魏征究竟得了什么病?魏征得病期間李世民所賜的究竟是什么藥?魏征之死相比楊素的死在史書上更是含糊不清,因為李世民“圣君”的緣故所有的史書對此都是晦莫能深,通過魏征與楊素身后的待遇我甚至更相信魏征是被李世民弄死的,而不是所謂的病逝。

大業二年七月,大隋帝國的兩個重要級別的人物太子楊昭、能臣楊素的病逝,不管當時還是現在,很多的人都忽略了這對于后來大隋帝國的影響。尤其是楊素死后,大隋的宰相不再是像高穎、楊素一樣的一權獨大而是五人組合。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以及老臣蘇威,除一個納言蘇威是天然宰相,其它都是加了“參預朝政”的銜行宰相職權,這五個人被稱為“五貴”。說實在的這五個人在才能方面都是比較不錯的,至于蘇威就不用說了,剩下的宇文述在戰場上是一員比較優秀的將領,在楊廣登基前就因戰功封爵國公;裴矩在能力上可以說是非常優秀,尤其是他在處理中原與周圍少數民族之間關系方面絕對是出色的;裴蘊在政務能力上非常強,曾在各地當刺史時,每到一處,都治理得好,走時萬民相送;內史侍郎虞世基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虞世南的哥哥,而他本人也是一名優秀的書法家同時也是當時有名的才子,曾有人對他這樣推崇道“海內當共推此一人,非吾儕所及也。”就他能力方面有個例子就能表現,據記載“于時天下多事,四方表奏日有百數。帝方凝重,事不庭決,入閤之后,始召世基口授節度。世基至省,方為敕書,日且百紙,無所遺謬。其精審如是。”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貴”中虞世基、裴蘊、裴矩三人不隸屬于關隴集團,蘇威雖然是關隴人,但是他只是一個文人,且蘇威在隋末為人圓滑,正如李世民打下東都后斥責他的“公隋朝宰輔,政亂不能匡救,遂令品物徐炭,君軾國亡。見李密、王充,皆拜伏舞蹈。”而且他不怎么被楊廣信任以致官職經常不穩,難以和非關隴集團的虞世基、裴蘊、裴矩三人抗衡,關隴集團中唯一在中樞掌握實際大權的就只有宇文述,此人也深得楊廣信任。可以這說在楊廣的朝堂中樞基本上被非關隴集團控制,這對于關隴集團來說是很不好的事情,后來當他們在朝堂上唯一掌握大權的宇文述死后,在朝堂上關隴集團可以說是徹底失勢,于是在宇文述死后不久,關隴集團中的絕大大部分人參與發動的江都宮變殺死楊廣,這也是楊廣失敗亡國的重要原因,當然這是后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木兰县| 错那县| 罗甸县| 马鞍山市| 济源市| 屏山县| 天峨县| 晋江市| 石家庄市| 黑山县| 大兴区| 镇沅| 福海县| 韶山市| 西丰县| 瑞安市| 邯郸县| 金秀| 霞浦县| 正阳县| 洛南县| 淮北市| 右玉县| 枣阳市| 千阳县| 浦江县| 汉中市| 呼玛县| 景德镇市| 中山市| 通化县| 神池县| 淅川县| 正阳县| 阜南县| 太康县| 龙里县| 布拖县| 延安市|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