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移鎮北中城
- 慶之的野望
- 趙隱王
- 2712字
- 2014-07-03 10:52:09
安豐王元延明走到桌子前,向元顥恭身一拜,道:“陛下,據微臣的細作來報,陳慶之派人快馬送出一封信函去了建康?!彼脑捴徽f了一半,便剎住了,斜眼看著元顥臉上的表情。
“又是一封信?”元顥的手用力扳著桌沿,視線離開了元延明,皺著眉頭,道,“莫非又去向蕭老爺子討要援兵?他到底想要干嘛?”
元延明點點頭,道:“一個陳慶之外加上五六千梁兵,陛下控制起來,已經能感覺到非常困難了,如果那蕭老爺子再調撥一兩萬梁兵,來供他調派,陛下覺得還能掌控得住眼前的局面嗎?”
元顥轉過頭來,直直地瞪著他,臉上露出了難色。
元延明繼續闡述著他的疑慮:“剛才陛下所說的,微臣恰好聽見。微臣覺得,陳慶之東去徐州避禍是假,去徐兗各州培養自己的勢力是真。陛下若真的放了他東去,他必然以最快的速度與建康送來的援軍會師,然后借著陛下的威名,四下出擊,轉戰各處,培植起自己的力量。到時候,若并州的爾朱老賊和長樂王南下,陛下除了洛陽一帶,哪里還會有肯聽陛下的軍鎮?。 ?
元顥恍然大悟,他一拳重重地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齒地說:“這個陳慶之,沒有朕當初在蕭老爺子面前演那么一出戲,他估計依然在建康宮禁里看門呢,哪里會有今日的無限風光!
想不到,朕對他這么好,他去如此報答朕!”
元顥看著元延明,道:“安豐王覺得,朕應該如何來對待他?”
元延明道:“陛下不如也修書兩封,一封給陳慶之,就說:當初大梁皇帝陛下將我托付給將軍,就是希望你能好好輔佐我,此時北方大軍即將南下的傳言甚囂塵上,將軍豈能棄我而不顧,東去坐享富貴呢?”
元顥聽了,細細一回味:“雖然言辭過于謙卑了些,但卻正好能擊中陳慶之的要害。此人吃軟不吃硬,恭順地求他留下,用道德的大棒擊打他,他反而會中招。嗯,好,此信就這么寫。”他轉身對老太監道,“快將尚書令臨淮王叫來!”
元延明等他說完,又道:“這第二封,則寫給建康的蕭老爺子,就說:河南之地,已然全部臣服。此時正是安撫民眾的時候,不宜再添加兵卒,使民心有所不安?!?
元顥嘆道:“此信也好。只要能讓蕭老爺子相信,一切順利,他是不會輕易送兵出來的。當初要來這七千精兵,朕可沒少費精力?!?
這時,臨淮王元彧在老太監的帶領下,走了進來,向元顥扣拜道:“陛下,您找微臣么?”
“哦,臨淮王來得正好。安豐王,如何來寫這兩封書信,你跟臨淮王好好說說?!痹椃愿赖?。他起身離開桌子和席位,又走回到那群美女中間,重新開始他的逍遙人生了。
元彧聽了元延明的復述,不住地點頭。對于,挽留陳慶之、不讓他去徐州一事,他卻有著不大相同的看法,于是,他打斷了元延明的話,轉身又來到元顥面前,站在那群舞女們面前,向元顥道:“陛下?!?
“怎么,還有事嗎?”元顥抬起頭看著他。
“對于不放車騎將軍東去徐州就職,微臣深表同意,但將他留于洛陽,也不好。如今,長樂王將要帶著爾朱賊南下的謠言,在洛陽城中傳得沸沸揚揚,人心不安。陛下不如將車騎將軍調到黃河北面的北中城,防備南下的并州軍。這樣,既將車騎將軍調出了洛陽,免得君臣再生嫌隙,又能斷了他去徐州的念頭,同時也安撫了洛陽百姓,讓人心安定下來。”元彧提議道。
“妙??!”元顥從一大堆裙擺中間站了起來,“臨淮王此計大妙!那就按臨淮王的意見,再擬一道旨,命陳慶之以車騎大將軍的身份,帶原班人馬過黃河去,代守北中城。收到圣旨,即刻起程?!?
“諾?!痹獜獞?,和元延明一道,向元顥一拜,退了出去。元顥帶著微笑,再次沉浸在了那無邊**的溫柔鄉里。
金鏞城里。陳慶之正在念著元顥那里來的回信。元慧君和馬佛念都在他的身邊。
“怎么樣?他同意了嗎?”馬佛念關切地問道。
陳慶之垂下手中的信,搖了搖頭。
“信中怎么說?”馬佛念又問。陳慶之一把將信塞到了他的懷里,然后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顯然心里面不是個滋味。馬佛念看了看他的背影,拿起書信,看了起來。
元慧君勸解道:“徐州不去也無所謂,我們在這金鏞城里呆著,少去洛陽招惹他,不就好了?”
陳慶之想說什么,但又咽了回去。對于這種事,他不知道如何跟慧君解釋。因為對于陳慶之和馬佛念來說,洛陽周邊有著多支部隊,大部分都是魏軍,而陳慶之所帶的也不過是五千人馬,一旦君臣不和,
元顥不再顧及建康方面的感受,動起手來,那么這五千人根本就不夠人家吃的。但這層意思,是沒辦法和元慧君捅破的,她畢竟是人家的妹妹啊。
馬佛念看完信件,在那里思索著。
突然三個人聽到門外有人喊:“圣旨到!”陳慶之連忙轉過身來,朝門外走去。馬佛念他們也跟了出去。
老太監帶著數個禁衛兵走進了院子里,在院子中央立住,他取出一個卷軸,見陳慶之出來,便高聲道:“車騎大將軍接旨!”
陳慶之率著馬佛念和元慧君,拜伏在地。老太監展開圣旨念道:“長樂王得國不正,畏罪北逃,如今又伙同胡賊爾朱氏,共謀篡逆,欲南下抄暴。詔命車騎大將軍陳慶之,代守黃河北面北中城,阻遏亂賊野心,使民心大安。接到敕令,便速起行。欽此。”
陳慶之聽了這旨意,不覺吃了一驚。他伏在地上,不知如何是好?!按髮④娊又及伞!崩咸O提醒他。陳慶之這才從地上起來,雙手接過圣旨。
老太監道:“請大將軍盡早做好準備,即日便可越過河橋,去北中城駐扎?!?
陳慶之一揖道:“慶之明白?!?
“既然如此,老奴先告退了。”
陳慶之默默地注視著老太監一行離去,出了院門。這下子倒好,不但去不了徐州,還被安排到了北中城。一旦爾朱榮大軍南下,陳慶之將被夾在爾朱榮與元顥這兩股勢力的中間,進退兩難哪。
馬佛念心里也很是不爽,他騰地跳到陳慶之面前,道:“去他娘的圣旨!大將軍,我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不要理會他,我們自率軍離去,向東去收復整個徐州,交割到大梁皇帝陛下手中。這樣也不失封侯拜將,爵祿一身!”
陳慶之低頭不應,心中還在猶豫。
元慧君跳起來道:“馬將軍此言也未免太耽誤人了。慶之如今是哥哥的車騎大將軍,如果他不按旨意行事,那就是不忠,行同篡逆。哥哥肯定會派兵追擊,即使想率兵往東逃去,又如何能逃得了?即使損兵折將,逃回了建康。在建康的圣上眼里,視同親子的陳慶之沒有完成他老人家布置的任務,違背命令,擅自逃回,則是不孝。不忠加不孝,你讓慶之以后如何再在建康城中抬起頭來?”
馬佛念聽她說得振振有詞,一時語塞,竟無法反駁。
陳慶之制止了他們倆的爭議:“好了,不要再說了。唯今之計,也只有率軍趕赴北中城一途了。”他很清楚,雖然元顥變相地將元慧君趕出了洛陽的皇宮,但她畢竟是元顥的親妹妹,遇到大事還是多少會替哥哥考慮的,另外,從他自己角度出發,他也舍不得放下這歷經數十戰、死去近兩千弟兄而換來的偉大成果。他還想在北中城再等等,等建康方面給他一個滿意的答復,一支強大有力的生力軍。
于是,金鏞城里的五千多人,收拾起行裝,由陳慶之、元慧君和馬佛念等人率領著,向東翻越過北邙山,走過長長的黃河河橋,來到黃河北面的北中城駐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