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成親王府
- 蝶羽情劍莊
- 鼎新
- 2864字
- 2024-03-26 08:23:49
書接從頭,我們再表一下那位自京城南下江南的‘謝公子’,他化名謝梓恒,熟不知其身份乃是京城成親王的二兒子,滿名曰“成赫爾”,平時還有個賜名“謝梓恒”。朝中人都知道,成王爺家有兩位公子,其一善文,可謂是四書五經(jīng)、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華橫溢、博古通今,一身的文風素雅之氣,那是王爺大兒子成赫圖。其二善武,也可說是從小就拜多位名師高手為師,學武功練奇招,造就了一身的好武藝,這正是二兒子成赫爾,也就是這位謝梓恒。為了穩(wěn)固家族勢力,成王爺也是煞費苦心培養(yǎng)兩個兒子,如今兩子都已年滿二十,成家立業(yè),于是早早的開始為兒子的將來進行謀劃。成赫圖熟讀詩書禮經(jīng),善文懂法,仕途從政,按照父親的安排早早的成為了副都御使,可為官運亨通。而二兒子善武,則多與武林門派、奇人異士來往,暗箱聚集一些武林高手,籌辦自身勢力,某些錢財,以備不時之需。
此次南下江南正是二子謝梓恒,其一目的是為了給父親準備五十大壽的壽禮,其二目的,是按照父親的吩咐,與南方各門派的武林英雄,各省府、縣衙的官吏建立利益關(guān)系,方便經(jīng)營京城的買賣生意,拉攏擴大自己在朝中的勢力,以穩(wěn)固自己直系在家族中的地位。
謝梓恒出身名門,家世富裕,自幼學了些七零八怪的武藝,直到這孩子十二歲那年,成王爺家中來了一位高人,這位高人就寄住在成王府,家里原來的幾個武師都非常敬重他,稱其為“武圣人”,這尊位可不小,成王爺也是非常尊重他,單獨賞給他個院子,好酒好菜供養(yǎng)著這位高人。
自那時起,這二兒子謝梓恒就跟著武圣人學武藝,也算是正式拜了高人為師。成王府的人初始都不知道這位自稱武圣人的人確切的底細,只不過是通過幾個武功高手的引薦,又傳聞其在武林中的地位而已,但一次有意和自家武師切磋過招后,可謂是一招制敵,碾壓眾人,震驚了王爺。
成王爺自己知道,自家的武師個個都是能人奇士,一般七八個兵卒都進不得身,就算是帳軍營的兩個先鋒官上來,就成王爺家的一個武師也能把他們打得屁滾尿流。就憑王府武師的這身武藝完全可以在帳軍營中謀個一官半爵,可成王爺稀罕能人,為人豁達,給幾個武師的利祿也是非常豐厚,平日也不怎么約束,所以幾位武師都死心塌地跟著王爺,日常首家護院,教少爺武功,彼此切磋武藝,一旦遇到大事,則可替王爺出頭,甚是得力。
成王爺是皇親國戚,在朝中稱成親王,巴結(jié)他的和恭維他的各路官員算是不少,有位攀附他的武館主動引薦,推舉號稱“武圣人”的這位武者,說是武功出神入化、世外高人。成親王先一聽這人的名號,微微一震,竟然有人用“武圣人”這么霸氣的名號,自問是不是有些自不量力,出于好奇,又趕巧這位頗有名號的人物正在京城逗留,他便命手下人去邀請這位武者到王府一敘。初次相遇,第一眼觀瞧“武圣人”,不過就是個年近半百的男子,濃眉豹眼,雖說有些威武,但也看不出與別的習武者有什么不一樣,但這人竟然敢用“武圣人”的名號,總讓人暗生敬佩,猜測之余,也會懷疑他是不是虛張聲勢,還是真有能耐。
做客幾天,多番寒暄,又一起把酒言歡。有一日,王府家的幾位武師都蠢蠢欲動,有要和“武圣人”切磋的意思,成親王一看,也是十分興奮,畢竟這名號響亮,有些讓人不服氣。王府園子豁達,揮揮拳,踢踢腿,完全沒有問題。這位號稱“武圣人”的俠士,也看出其中的意思,看來自己的名號響亮,眼前的幾個武者都有些叫囂,于是在成親王的要求下,就在后花園的院子中,與幾位城王府武師過了兩招。
這次的過招,成親王和二兒子謝梓恒都在場觀瞧,算是大開眼界。號稱“武圣人”的高手步伐矯健,身姿輕盈,但出手之勢可是驚人的犀利。一個武師在他面前走不過十幾個照面,就會被一掌打倒在地。看得出這位人士,是留著分寸那,要不盡然,非一掌費一個武師不可。
一連上去了三個武師,都灰頭土臉的回來了,不是鼻青臉腫,就是骨折腰傷,可謂是殘像讓人心痛,成親王也是看得起勁,沒想到這位“武圣人”名不虛傳,自己要真是上去切磋,估計更是白給。不一會兒,自己家最后一位武師依舊不服不饒,一個鯉魚打挺,縱到園中,揮拳開始和“武圣人”過招,還別說這位年輕,氣沖,出手快,但憑借著一手龍爪手的功夫,可以說是一開始逼得武圣一個勁地后退,可好景不長,剛過十幾個照面,就被“武圣人”摸透了套路,一個手抓住他的手腕,出招快得好似雷電,另一掌直擊對手胸口,當然了收了幾分力氣,要不然,這位武師非煙消魂破不可。
僅僅半柱香的功夫,王府精挑細選出來的四個武師,逐一敗下陣來,而且是敗得一塌糊涂。成親王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十分開心,慶幸的是自己終于遇到了一位高人,自己的兒子也能拜位名師。性情中好酒好肉的伺候,盛情款待,又真情挽留,答應(yīng)今后要為這位高人謀上一官半爵,暫時留在王府里做成親王的客卿。這位“武圣人”其實來到京城也是為了投奔皇室勢力,如今遇到成親王也是盛情難卻,就答應(yīng)了王爺?shù)恼埱螅樟送鯛敹鹤又x梓恒為徒,細心教導他武功。
就此這位“武圣人”暫留在了王府,成親王為其在京城的順天府里面謀了個職位,平日里,“武圣人”就教教謝梓恒一些功夫,有時間就到順天府辦辦公事,晚上回王府休息。
一來二去的,大家也就越來越熟,漸漸地不分了彼此,成親王稱這位“武圣人”為“圣人”,而自己的兒子,則稱其為“師父”,關(guān)系越走越近,有些事情經(jīng)常和這位見多識廣“武圣人”商議,尋求應(yīng)對之策。家中的武師們也都很尊敬這位武功最高的“圣人”。
書中暗表:“武圣人”這名號出自于二十年前,如今早已被人遺忘,年輕一輩的武者也并不知曉這名號的來歷。這“武圣人”乃是封號,實際此人名曰“殷天宇”,多年前的人送稱號“赤掌昆侖”,二十多年前也是位少年豪杰。
在武圣人的教導下,謝梓恒苦學七年武藝,可以說是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只是年歲尚青,內(nèi)功不混厚,但掌、拳招式足已超越一般的俠客,甚至超過了他年少時的所有武師。在這七年間,朝廷、王府也都有了不少的變化,朝中分出三方勢力,其一是太師索尼、蘇克薩哈與其文政師生弟子一派,其二就鰲拜、遏必隆與其侄子親屬一派,這其三就是成親王與安親王協(xié)同皇室宗親一派,這三派實力分別把持著朝政,可謂是三足鼎立,各自為政。
就在這種背景下,成親王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所以在離京城不遠的地方建了一家庭院,這庭院方圓五里,以此為據(jù)點廣泛籠絡(luò)江湖能人。在林間公苑內(nèi)安設(shè)了上百間客房,足足住了近一百名各地的江湖俠士。這些能人俠士,都在“武圣人”的指揮下,為成親王辦事,可以說是從另一個側(cè)面在支持朝中的皇家一派。“魔挲僧”---摩羅玦、“雁刀冥”---陳景云也是在這一時期去的王府,這兩位算是百名俠士里面有頭有臉、武功不錯的人士,所以被“武圣人”加以重用。
太師索尼和鰲拜子弟眾多,在各省、各州,都安置好了人手,所以他們一呼,則有百應(yīng)。而成親王、安親王則是朝外無助,獨根一支。于是按照成親王和“武圣人”商議的決定,南方地域?qū)掗煟邑S衣足食,要是能在南方籠絡(luò)部分省份的官吏和綠林間的勢力,那一旦索尼、鰲拜在南方鬧起事來,自己一方也能在南方得到更多的支持。
就此先前書中所表的就是,成親王二兒子謝梓恒帶著“魔挲僧”---摩羅玦、“雁刀冥”---陳景云兩位高手親下江南,以求籠絡(luò)自己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