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冬宮 拷問我的想象(1)

【冬宮 拷問我的想象】

到圣彼得堡,自然要去看聞名遐邇的冬宮。

沒想到,汽車一拐上涅瓦河畔的大道,還沒見到什么巍峨的高樓,導游就伸手一指:喏,這就是冬宮。冬宮,就是這樣低矮地蟄居在平靜悠悠的涅瓦河畔的建筑?心里暗想:我們外灘哪一幢高樓都比之高大偉岸雄奇得多。然而再仔細地端詳,冬宮的富貴華麗、恢宏精美的氣質就愈益濃郁生發,那種輝煌奪人眼球,攝人魂魄。

確實不能小看了這僅有三層的樓房。它沿涅瓦河一字排開,長約230米,寬有140米,而高度不過22米,但幾百年來,它以自己獨有的形態和風格,征服了世人。在藍天白云和河流的溫情呵護之間,它的雄性壯美,熠熠生輝。整體建筑氣勢如虹。早在19世紀中葉,當時的俄國就頒布了一項特別法律,圣彼得堡所有的建筑,除了教堂之外,都不得超過冬宮。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筆者在圣彼得堡建筑保護委員會考察交流時,這個委員會的主席還頗為自豪地介紹,他們堅持限高至今,無論什么時候,都沒有突破,這是這座城市的驕傲。誠然斯言,站在涅瓦河畔的橋梁上,極目兩岸,建筑與天空的黃金分割比例,仿佛在這里發揮到了極致,天空是美的,河流是美的,而人為的建筑也是十分和諧的。我不禁感慨:中國古人推崇的“天人合一”,在西方的建筑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走近冬宮,這巴洛克式建筑風采更加絢爛。蔚藍色與白色相間,外部結構和裝飾注重嚴格規整,雕飾也豐富氣派。阿特拉斯的巨神群像提升了一種藝術震撼。而四周的柱廊,對稱相應,又平添幾分莊嚴。令人稱奇的是:冬宮在壯觀之余,一些細部的雕飾精致入微,頗見匠心獨運。這種精致,在外墻樓角,在窗上飾框,也在浮雕的布設上充分展現,且不說室內的裝潢是修舊如舊,保持了原創風格。緊挨著冬宮行走,藝術想象的翅膀會情不自禁地舒展,這一刻無比美好。

但是,還是難以想象,這樣一個建筑,在我們的腦海里是與戰爭、起義、炮火一類的字眼所關聯的,而如今竟是完好無損,它竟然是當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它的館藏一點也不遜于盧浮宮!據史料記載,葉卡捷琳娜二世,十八世紀的俄國女皇,最初從德國購置了數百幅名畫,藏于樓內,并將此樓命名為“艾爾米塔奇”(隱宮)。從此開始,冬宮開始兼容并蓄天下寶物。直至今天,這巨大的博物館已擁有各類珍貴藏品達到270余萬件。這些藏品有代表史前文化的物品,也有來自巴比倫文化的埃及藝術作品,以歐洲國家為主的油畫和雕刻是這里的主角,俄羅斯本身的藝術品自然也添列其中,由此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震撼力。這里有幾處本文不能不點到。在小埃爾米塔室的鐵孔雀是天下一奇,那個金燦燦的鐵孔雀,栩栩如生,翅膀上鑲嵌了許多粲然奪目的寶石,這鐵孔雀和另一只鐵山雞、鐵貓頭鷹組合成一臺精彩的演繹。當工作人員啟動發條后,孔雀會緩緩開屏,而且張著美麗奪目的翅膀旋轉,鐵山雞則發出啁啾的鳴聲,貓頭鷹的雙目炯炯,也有一次華麗的轉身,給所有游客都帶來驚喜和歡笑。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圣母麗達》也是觀眾矚目之處。它和盧浮宮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圣母那份安詳,凝視一刻足以回味終生!倫勃朗,這位荷蘭偉大的寫生派畫家,也在這里展示了他的天才的杰作。彼得大帝創造了圣彼得堡的奇跡,他被后人尊崇也是情理之中。冬宮就有彼得大帝的專門展廳,彼得大帝生前的用品,在這令人駐足。他的蠟坐像,更是令人注目。據說,蠟坐像的頭發是其本人的真發,由此可見館藏如何珍貴了。

在冬宮,真的難以想象,據說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制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它們和冬宮自身的建筑,相互輝映,從而使得這個建筑宮殿更加富有內涵,更加具有生命力。

這本來屬于皇室的冬宮,初建于1754-1762年,戰火中兩度毀建。我更難以想象,站在涅瓦河對面,今天還可看見20世紀初的“阿芙樂爾”艦,它的炮口仍然直對著冬宮。當時,只要它發怒,冬宮迅即殘破不全了。那時資產階級政府正占據冬宮,那隆隆的炮火一定會讓十月革命者十分解渴,那些大理石,孔雀石以及包金、鍍銅裝飾,也許瞬間灰飛煙滅。但這一切并未發生。它只是放了一下“空炮”,作為攻打冬宮的信號。冬宮完好無損,依然靜臥在涅瓦河畔,并更具魅力。俄國人,這一點,真讓人佩服!

在廣場中央,又見一根紀念柱,名叫亞歷山大紀念柱,高聳入云。據說,它重達600噸,是用整塊花崗石制作而成的,它穩穩地站立在基石上,一切靠的是自身力量,頂尖有個天使,又給人以諸多想象……

冬宮/你以你的恢宏和瑰麗/改變了我的印象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轟/和工人士兵的起義/熔鑄了你的形象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珍藏/被一絲硝煙/粗暴地遮擋

十月革命/還你清雅和/艾爾米塔什的芳香

拉斐爾長廊/濺起/世人驚奇的擊掌

埃米爾塔什宮/綻放/孔雀開屏的燦爛金光

倫勃朗/讓浪子回頭/丹娜埃也令人神往

達·芬奇/令游客止步/圣母麗達何等安詳

這古老的綠色的建筑/本身就是/涅瓦河畔的藝術張揚

真像一個套娃/層層疊疊/拷問著我的想象

盧浮宮和大都會/一定妒羨/你的無可比擬的庫藏

我匆匆一瞥/也把你/收進自己的心房

【普希金,我失禮了】

我少時莫大的遺憾,就是未能與普希金生于同一年代,因為那就永遠失去了和詩人飲酒論詩、促膝論文的機會。可以想見,這一次俄羅斯之行,我對拜謁普希金故居是多么憧憬。很遺憾,這一次還是被搞砸了。

在莫斯科,我已在普希金與其嬌妻的雙人雕塑前,無限虔誠地留了影。凝望著凝固的普希金,他那音樂一般的詩句又在我的心里流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

可到了圣彼得堡,一切都被一個導游給忽悠了。這個導游其實是一個中國留學生。他是在讀書之余攬上這份為國人做導游的活。小伙子二十左右,在這個年齡,吾輩不少人已熟讀甚至能背誦普希金的詩了。作為當時的文學青年,我的抽屜里已積淀了百十首詩作,雖然未公開發表,但那份澎湃詩情,至今仍難抑制。小伙子本來蠻可愛,有問必答,顯得熱情而從容。一路上按既定的景點線路,倒也順順當當。圣彼得堡如貴婦人一般的神韻讓人頗有感受。在車上,小伙子竭力向我們介紹了涅瓦河畔的夜景,說是在涅瓦河畔游覽,更能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船上還有民族歌舞,有美食小吃,不游的話,一定十分遺憾。我們被說動了,也沒在意要加多少錢,反正晚上空著,就讓他趕緊預訂了。到了下午,我還惦記著普希金,惦記著皇村,連忙催問何時到皇村參觀,小伙子似乎很誠懇地說:“你看,都下雨了,再去皇村已來不及了,到了也該關門了。”我有點發急:“那怎么行,皇村一定要去看的。”“但去了也關門了,還要耽擱我們上船游涅瓦河。”小伙子說。小伙子是這里的權威,既然這么說了,去了就折騰了,我頓時感到悵然若失,直后悔怎么就沒提個醒,拉掉一個景點,也可去皇村看看呀。同伴們心是向著我的,對導游事先不告知也都有不滿。但事已至此,也不能掃了后邊的游興,也只能就此安排了。我不吭聲,大家也就作罷了。或許涅瓦河上的游覽可以找回那份愉悅吧。

滿懷期望地登上了游船,可船剛出碼頭,就明顯感覺上導游當了。船艙逼仄壓抑自不用說,兩旁的玻璃窗緊緊封閉著,也感覺不爽。表演的明顯是一個草臺班子,歌之舞之,倒有點俄羅斯味道,可品位并不佳。每一段表演之后,到游客身邊又咕嚕和舞蹈一番。這粗俗的熱情,有些讓人承受不住。末了,還變著法子要小費,你不給,她(或他)就在你身邊逗留不走,搞得也挺狼狽。小伙子在一旁閉目養神。后來知道,導游之前報的價是包含小費的,但他裝模作樣,最后我們只能多掏了小費,至少不想當場讓俄羅斯人下不來臺。那晚的游覽效果可想而知,心情不佳,再好的景致也要大打折扣了。我們這個文化貧乏的小伙子拿走了精髓,可給了我們粗鄙,感覺實在不妙。小伙子是知道普希金的,但他絕沒有我們這上了年紀的人對詩人的摯愛和感佩。俄羅斯人自然對普希金也是頗感驕傲自豪,甚至有些頂禮膜拜,據說,20人就擁有一套普希金詩集,于此可見一斑了。可在俄羅斯,我還是與皇村失之交臂。

那天清晨,我很早即醒,寫了一首三十六行詩,寫給普希金:

你是詩歌王子/謳歌大海/謳歌愛情、自由

你音樂一般的詩句/長久地/在我的心靈鳴奏

我少時莫大的遺憾/是未能與你/生于同一年代

那就永遠失去了/和你飲酒作詩/促膝論文

甚至于不能/阻止你無聊的決斗/乃至拋棄了所有

這是詩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滑鐵盧/時間仿佛已經停留

然而真的失禮了/皇村,我竟擦肩而過/一切迷失于一個文化貧血的導游

就像多年鬼使神差/我棄最愛的文學而走/至今在詩歌之門晃悠

我看見你的海了/波羅的海/那么平靜悠悠

那是你詩歌的元素/是充滿激情的因子/此刻竟會如此安謐

也許決斗使你解脫/死亡/讓你走向了真正的自由

普希金/為何到了你的故鄉/我卻這么輕易就被忽悠……

【太近的災難】

五月,本來是一個紅火的季節,現在,它讓國人的心中多了一道傷口,永遠無法結痂的傷口。今年(2011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三周年。想起了這幾年頻發的一連串的災難,不由得又陷入一種沉思之中。

三年前,汶川地震的實景通過電視畫面殘酷地展示在國人面前,讓我們身臨其境,仿佛就在我們眼前發生似的。慘烈的鏡頭,令我們震驚、悲慟,又為其中不斷呈現的人間大愛而深深感動。那幾天晚上,我都守候在電視機前,眼淚幾乎都來不及擦拭,任其潺潺流淌。是的,如果說,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令世人震驚,那么,汶川大地震,帶來的是更巨大的震驚。這并非震級決定,因為現代的媒體時時刻刻都把我們的弦繃得很緊,也因為,開始富裕和更加理性的國人,對生命,對同胞又有了更多的尊重。而抗震救災中,一個個充滿人性的鏡頭和故事,又再一次沖擊了國人的靈魂,多少人淚水潸然,那是對心靈的一次洗濯。行軍禮的小男孩,用自己的奶水喂哺傷員的女干警,乃至用自行車扛著遇難妻子的中年男子……都引發了多少唏噓和感喟。汶川地震,也讓國人更加團結,大家不約而同地投身各種方式的抗震救災的工作之中。我在地震的第二天,便寫了一首詩歌,題目為《四川,我們和你在一起》。很快見報,成為國內正式報刊最先發表的有關汶川地震的詩歌,也引起一片響應,成為一些專家學者關注的現象。這些日子,據說很多地方的刑事案件等也有明顯下降,災難的突來,有一種威懾力,也有一種人心的向善力。

之后,2010年8月7日舟曲又爆發了巨大的泥石流,吞噬了多少生命!自然的現實,又一次重重地撞擊著國人。面對洪水和淤泥里依舊掩埋著的同胞的尸體,深切的疼痛,在國人的心里劇烈發生著。多少人夜不能寐,多少人淚不能止。又有多少人又一次投身捐獻或者志愿者的隊伍,向需要幫忙的同胞,伸出了援助的手。

淚紛紛灑落。這淚不只是悲憫,還凝聚著一種真情,凝聚著一種深摯的感動。國人的心,仿佛也更近了。

多少動人的故事也不斷地在發生著,有一段時間,我被電視報道中的香港男子阿福的事跡深深感動。這位生于香港長于香港的男人,將在危難之中拯救受難者為己任,無數次義無反顧地走向了災難現場。四十又六了,他尚未娶妻也無子嗣,但十年來,他志愿為公益而奔忙,從容淡定,把厚實的愛給了最期盼幫助的孩子。玉樹地震之后,他迅速趕赴現場。那一天,正巧在孤兒院,地震發生了,他完全可以脫逃,但他把孤兒院師生的生命看得很重很重。他拼死要把他們拽出死亡的影子。那一幕在電視屏幕傳送,我看得十分真切:他最后的一抹微笑,仍是憨憨的,還在關注別人。那微笑所迸發出的力量,驚天動地,讓山脊挺直。

我真正的感嘆是:誰說這并非英雄的時代,這時代最珍貴的,一定是大愛無疆!英雄阿福呀,用他的深愛,用他的行動,又做出了嶄新而實在的詮釋!

四月的玉樹,揪緊了億萬人的心。你是祖國的傷痛,那驟然而至的震裂,撕碎了多少人的神經,也驚醒了世俗的懵懂。四月,飄逝的靈魂,不會遠去,已矗立成那一棵棵青松。祖國呀,我們都在為你祈福,玉樹臨風,你會在四月還大地一個神奇的激動!

四月又讓隨之而來的五月更增加了一份凝重,成為國人的難忘的月份!是應該感傷還是激奮?

我們無法躲避,但我們可以選擇應對!

我們可能失敗,但必須盡心竭力!

在大自然的災難面前,我們沉思。沉思,就是為了獲取明天的自信。

有一位同事就曾對我說過,經歷了這幾次大的災難,他覺得人與人之間又多了一番親情和關切。原本“各人自掃門前雪”的鄰居街坊,也親密許多。相同的命運,會促成人們互相有更多的感情的交流甚或依賴。大家是作為人類這個整體的一份子,才在同一個地球生活的,沒有理由互不理睬甚或心生隔閡。

今年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嘯,又一次沖擊著國人。災難,又一次如此近距離地再現在我們的面前,即便是曾經對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國,我們也不可能無動于衷。作為次生災害的核電能的泄露,也引起世人的關注,心都被揪緊了,也為日本人民祈福,但愿平安吉祥。

太近的災難,不會讓我們猶豫什么,彷徨幾多。原來人間有愛,人間大愛是至高無上的愛呀,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需要淡定,需要堅韌,但我們同樣需要用愛去挽救那些受傷的心靈。

太近的災難,也讓我們懂得許多,徹悟許多。人類本來就是一個地球村的人,在艱難中要抱團取暖,在社會生活中,也要互相支持和關切。人啊人,只要有愛,就沒有什么可以畏懼的災難。

讓災難成為人類的一次洗禮吧。這樣,人類的發展,才會繼往開來!

品牌:百花洲文藝
上架時間:2018-01-10 14:27:41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百花洲文藝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肇州县| 神木县| 枣庄市| 镇雄县| 五指山市| 铜山县| 鹤岗市| 彝良县| 临朐县| 黄骅市| 冷水江市| 崇义县| 凤城市| 永新县| 咸阳市| 赞皇县| 隆子县| 营口市| 桑植县| 文安县| 洛宁县| 广平县| 凌源市| 冷水江市| 阜康市| 诏安县| 叙永县| 仁布县| 墨竹工卡县| 苏州市| 温泉县| 高平市| 抚远县| 德格县| 遵化市| 乌兰浩特市| 天峻县| 皮山县| 乡宁县|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