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心理學:投資其實是一場心理游戲
最新章節
- 第9章 不經意間被偷走的錢——如何歷練“投資者情懷”
- 第8章 人人都是冒險家——過度自信是毀滅的開始
- 第7章 五花八門的生財之道——直覺判斷與理性選擇
- 第6章 要固定還是要流動——涇渭分明的態度理論
- 第5章 眷戀過去只會深陷沼澤——有限理性前提下的最優決策
- 第4章 買與賣的心理較量——遠離恐慌的預期理論
第1章 前言 無投資,不能活——做好投資前的心理建設
曾經,央視的一項社會調查引發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網友的熱議——“你幸福嗎?”面對這個問題,有人點頭,有人搖頭,也有人一本正經地逗趣道:“我姓王。”調侃歸調侃,但在一陣喧囂之后,大家大多會停下匆忙的腳步,卸下輕淺的微笑,很認真地問一問自己:我幸福嗎?
世間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坦白地說,我們總會對自己的生活有各種大大小小的不滿足。對此,灑脫的人一笑了之,較勁的人則會心氣不順。有人將問題的根源簡而言之——“都是錢鬧的”,我們斥其片面的同時,卻也覺得此話有理,錢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卻也一定是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一個方面。往小處說,它能滿足我們的一些物質需求,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往大了說,它能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甚至顛覆我們的人生。既然大家都承認錢是重要的,那么,錢到底能從哪里來呢?工作、做生意、投資……這些都可以賺錢,也都很有效,能幫助我們進行初步的財富積累。可它們都不算什么容易的事兒,工作要勤勤懇懇,做生意要八面逢源,投資理財更不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能說盡的。在開始投資之前,我們要做好各種各樣的準備,除了原始資金和知識儲備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前期的投資心理建設,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以及該怎樣去做。
在天主教的教義中有“七宗罪”之說,羅列了人的七種原罪:貪婪、懶惰、色欲、暴食、妒忌、暴怒、傲慢。這些人性的弱點都是客觀存在且無法根除的,正是它們,成了我們致富路上的攔路虎。想要通過理財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我們就必須認清這些人性中的“軟肋”,端正投資心態,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設,迎接可能遇到的一切變故。否則,不但無法快速積累財富、令手中的資本增值,反而可能遭受損失,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
本書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列舉了風險厭惡、證實偏見、刻板印象、后見之明、心理賬戶差異等一系列投資中常見的心理誤區,并結合實際投資案例,通過“鱷魚法則”“蝴蝶效應”“卡貝定理”等心理學效應對其進行解釋說明。同時,也針對性地提出了克服以上心理誤區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希望朋友們在閱讀之后,不僅能學習到投資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還能舉一反三地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投資實踐之中,在制定投資決策時準確地繞開心理陷阱,有效地規避投資風險,實現資本的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