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不要找別人要存在感:每天讀點黑格爾
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引言:存在即是合理
2000年前,在盛產神話故事的古希臘,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
在一個滿天星斗的晚上,哲學家泰勒斯一邊走一邊抬頭望天,口中還念念有詞……不久,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明天要下雨啊!他正準備為自己的發現振臂歡呼,卻一不小心掉進一個坑里。有路人將他救起,作為回報,他將明天將要下雨的預言告訴了對方。望了一下滿天星斗的晴朗夜空和摔得灰頭土臉的泰勒斯,對方只回了一句:這真是笑話!
一傳十,十傳百……哲學家一夜之間就成了“只關注天空,不理現實”的代名詞。可是,第二天,天,卻真的下雨了……
2000年后,在德國,有一個叫格奧格爾·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人,以一番“仰望天空”的話,為哲學家們正了名。
黑格爾,19世紀著名的德國古典哲學家、辯證法大師、知識淵博的學者。他是德國哲學的代表之一,哲學發展史上第一個系統地闡述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
他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
他還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1770年8月27日,黑格爾出生在德國符騰堡斯圖加特城的一個公務員之家。幼年的黑格爾,相貌平平,瘦長的臉給人以營養不良的印象,低垂的眼皮,使人感覺他好像萎靡不振。任何見過少年黑格爾的人,都會認為他不僅沒有什么天分,而且還是一個神色拘謹、表情木訥、不善言詞的孩子。只有他常去讀書的圖書館的館員看法與眾不同。因為,圖書館員看到了小黑格爾制作的讀書卡片。這小小的讀書卡片,為黑格爾日后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他1787年的中學畢業演講,也讓“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因為他演講的篇目名叫《土耳其統治下的應用藝術與科學之衰落》,再加上他之前寫的兩篇作文《論希臘和羅馬人的宗教》《論古代詩人的若干特征》,都是一般中學生做不到的。由此可見少年黑格爾對古典文學和希臘、羅馬、土耳其的文化知識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了吧!
憑著這次畢業演講,黑格爾獲得了政府提供的獎學金,于1788年順利地進入了培養未來教師與牧師的一座古老學府——杜賓根神學院。
在杜賓根神學院,黑格爾很少參加擊劍和騎馬這些體育活動,雖然,擊劍和騎馬,這是當時進入上流社會的人所必須具備的技能。黑格爾一如既往地埋頭苦讀。因此,一些同學對黑格爾頗有看法,就私下里畫了一幅漫畫來嘲笑他。漫畫中的黑格爾是一個駝背、拄拐杖的小老頭。黑格爾看到了,但他沒有任何表示,只是寬容地笑了笑。有人問他,何以如此謙和?他說,他只是想起了父親的告誡:“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
在杜賓根神學院,黑格爾只用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哲學碩士論文。當1793年通過哲學博士論文后,黑格爾放棄了成為一名收入高、生活穩定的牧師的機會,寧可去當家庭教師——只因為他能充分運用主人家那些豐富的藏書來研究學問。就這樣,在伯爾尼和法蘭克福,黑格爾當了七年的家庭教師。
1800年,黑格爾來到耶拿,與好友謝林共同創辦了《哲學評論》雜志。這也是他將哲學觀點公布于眾的初步嘗試,雖然備受打壓和干擾,但畢竟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這次當編輯的體驗,又使黑格爾具備了哲學家首先要具備的作家素養。
從1801年開始,黑格爾成為耶拿大學編外教師,四年之后又成了副教授。此時,拿破侖軍隊正在歐洲攻城略地。1806年10月的一天,法軍攻入了耶拿,黑格爾目睹拿破侖騎馬巡視耶拿的情景,內心對他涌起一種近似于崇拜的感覺,但同時,他更擔心自己幾天前寄出的《精神現象學》書稿是否會毀于這場戰爭。
終于,1807年,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現象學》出版了。這本《精神現象學》是他數年心血的結晶!
同時黑格爾還是一個具有超強邏輯思維的人,而這正是成為一個卓越哲學家應有的素質。
1808年~1816年,黑格爾在紐倫堡當了八年的中學校長,這八年中,他最主要的學術成果就是完成了一本《邏輯學》,也被稱為大邏輯。
因為黑格爾的學術成就,1816年,他被聘為海德堡大學教授。1817年他出版了《哲學全書》。在這本書里,黑格爾論述了絕對精神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其中的邏輯學部分,被簡稱為小邏輯。
1818年黑格爾又擔任了柏林大學教授。而經過多年的研究,他于1821年出版了《法哲學原理》一書。
至此,黑格爾基本建立起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被認為是最艱深難懂的一套體系。
在他親自授課的時候,就曾經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因為他的思想太過晦澀難懂,整個教室只來了一個學生,而這個學生,還是因為走錯門,而又不好意思離開才留下來的。
然而,這并不妨礙他的講演和理論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
事實上,黑格爾專注于學習研究,卻不是一個只埋頭于書齋的老學究。他對生活中的美有著非凡的敏感。
朋友們,向太陽,讓人類的幸福之果快快成熟!幾莖殘枝、幾片碎葉,怎能把太陽的光輝遮住?要穿過這些殘枝碎葉,奔向太陽邊去,吸吮著他的熱和光,不要顧慮——黑格爾以此自勉,也激勵他的學生們共同去探索真理!
黑格爾執著地追求真理,同時又不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所迷惑。“我不能滿足于開始人類低級需要的科學教育,我必須攀登科學的高峰。”
黑格爾有一雙貓頭鷹似的眼睛,黃昏就起飛。
1829年,黑格爾憑借著他的學術成就,被任命為柏林大學校長和政府代表。然而令人遺憾的是,1831年,意氣風發的黑格爾卻因患霍亂而病逝。
黑格爾去世后,他在柏林大學的講稿被整理為《哲學史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和《宗教哲學講演錄》,被后世所傳頌。
可以說,黑格爾達到了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頂峰,對后世哲學流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連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辯證法,都是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的產物。
到了20世紀,對黑格爾哲學的研究成了國際現象。東西方很少有哲學家和哲學派別不同黑格爾發生直接或間接的關系,黑格爾派或新黑格爾主義也成了歷史現象。
即便是21世紀的今天,在中國,在世界,黑格爾哲學穿越時空,依然給予人們的思想、靈魂、思維甚至是語言和行為以啟迪。
要知道哲學除了表述之外,還是方向的指引者。進入現代文明的人們,將如何去粗取精地汲取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又應該怎么樣探究人生,提高幸福指數,擺脫彷徨困頓和浮躁焦慮的情緒,讓圣人的智慧成為我們取得成功,照耀我們前行的靈光?下面,就讓我們沿著黑格爾的人生軌跡,去尋找一個哲學家的哲學思想根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