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王元鼎:千古只是一夢
【醉太平】·寒食 其二
聲聲啼乳鴉。生叫破韶華。
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
畫樓洗凈鴛鴦瓦。彩繩半濕秋千架。
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
史書翻開新的一頁之前,在故事正要開始下半部的時候,我們總會被那歷史的縫隙里豁然傳來的鳥鳴、水聲、落花聲、金戈碰撞鎧甲的鏗鏘喚醒想象力。長慶四年(824年)的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謫和州,沿著江面向東而去,過西塞山的時候寫下了一首關于金陵城的吊古傷今之作。船槳和水聲帶來的小插曲,讓人疑是身在金陵舊夢,愁緒不可排遣。
金陵城千古依舊,無論是建安十六年還是元朝末年,它的存在常讓人夢到那古老的蒼龍、白虎。在這神奇的傳說之中,此時春已過半,寒食來臨,金陵城的歷史悄悄地展開。陸游曾經在《會稽志序》中說到:“中原未清,今天下巨鎮,惟金陵與會稽耳。”這個金陵,在歷代文人心目中顯然已經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雖然在更多的時候你會覺得它是繁華而陌生的城市。
元代的金陵城,有隱士、道士,儒生瘋癲之人,是一個妙趣橫生又紛繁復雜的地方。飽讀詩書的才子在這里會看到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的建筑群;而善寫人情冷暖的散曲家則看到的是那秦淮河的悠長故事,風月佳人。
關于王元鼎,歷史的記載不慎詳盡。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說他為西域人。天一閣本《錄鬼簿》在“前輩名公”中列有其名稱為“王元鼎學士”?!短驼糇V》把他列入“詞林英杰”中。似乎他是隱居在這座石頭城里,平生寄身于此,很難尋找他的行蹤。玄武湖畔,棲霞山沒有他的影蹤,其次便是在《吳文正公集》里有關于他的記載,“學者阿魯丁,以玉氏,以元鼎字。其先西域人也,始祖玉速阿剌,從太祖皇帝出征,同飲黑河之水,為勛舊世臣家,名載國史?!泵髑鍟r期的金陵城極盡繁華,但是時光往前推移到了元朝卻顯得晦暗不清。鳳凰臺已經落滿塵埃,燕子磯也漸被風霜掩蓋,這個城市的傳奇故事陸續被路過的大師們寫進筆下,為后世現象它昔時的浮華與光輝留下了可靠的線索。金陵城永遠不會成為一座遺城,如果你對它的歷史有足夠多的理解。對于這個城市,用單純的浪漫或者繁華這樣的詞語來修飾、形容都是一種淺薄的錯誤?;蛘哒f,在歷史的長長河流里,它已經拒絕也無需更多詩人,散曲家來給它命名。沒有人能拋棄這個城市,或者以歷史的代言人的身份來質疑它的存在。如果你的目光越過棲霞山,注視這座傳說中的金陵城,你會發現它遠比真實的歷史典籍描述的更加特別。當年的朱雀橋、烏衣巷不知是否還在,這是幾百年前月明星稀的夜晚,它曾經激發了金陵城的才子、士人們最浪漫的詩情。
關于金陵,你需要知道它并非是一座被虛擬出來的古城,包括那些山寺、湖泊都已經歷經六朝的風雪,它們是不可替代的。諸多古代文獻記載里卻并不難找到這座金陵城,它甚至與洛陽,長安,元大都一樣的名重天下。在《魏書》里的金陵城是有著瑞祥之氣的,“金陵王氣兆于先代,黃旗紫蓋,本出東南,君臨萬邦,故宜在此?!辈恢@是不是王元鼎傾心于金陵的原因,透過萬古的滄桑往事他第一次追溯起自己的人生,看到金陵城的繁華也看到過落寞。
于是,在我們的閱讀視野里終于有一個人第一次與金陵城的歷史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這種聯系之中建立起來的生活方式與自給自足的田園式不同,士子們須得將自己的性情、氣質與這個城市有默契的融合。
這個城市拒絕驚鴻一瞥的妖艷,雖然它也是有過極其浮華的時光;它有點保守,顯得木訥,但那只是在歷史的夾角里短暫的一小段時光,更多的時候它是明朗而極具包容性的。古人想通過風水術、星象術來為這個城市的命運和未來做一個預測,但終歸不能得起要領。十里長堤,翠煙升起,往來如梭的士人們在足夠長的歲月里已經為它見證了這此種滄桑。
在這么一座城市里,你能尋找到太多千奇百怪的瑣事以及有趣的地方。這是一座夢中的城市,王元鼎在寒食的時節開始留意它密集的建筑群、渡口、歌女、朱雀橋等等。他想從這做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城市里發現一些未有的新奇事物,想從古人對這個城市的描述中跳出來,找到那個被人們和時光遺忘的金陵。也許在整個古代很少將城市與那些天生具有藝術敏感的士子聯系起來,因為在常人看來他們的歸宿不在于城市,而是湖畔、群山或者田野。王元鼎的意義就在于他開始描述他所置身的城市,并且想有一個清楚而全面的理解。
金陵城,這么一個古老的城市,王元鼎很容易將它和時間的流逝,人生的無常聯系起來。無需去了解它的地勢、位置、時間如沙漏,如流沙,被秦淮河的流水帶往未知的地方,而隨著夜晚的燈光亮起來,我們關于這個城市的意象和影蹤也隨著王元鼎的曲句漸漸地清晰明朗起來。而那南朝詩人的詩句似乎又依稀回響在耳際:“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睔v史的時間和人生的時間,在具體的生活際遇中交匯。
元代趙孟礜《松雪齋文集》卷六有《古今歷代啟蒙序》是記述王元鼎的:“金陵王君元鼎,取自三皇五帝以來事跡,編為四言,又韻其語,欲以教童蒙,使之誦習,俾知古今。攜以見示,求為序引。蓋自唐李翰已有《蒙求》矣。然不若王君所編為包括古今,該備治亂,不悖于先儒之論議,于小學不為無補。然余疾讀一過,猶以事跡之繁非童子所能悉者,雖成人亦可讀之以為歷代史記之目也。若王君之用心不既勤矣乎?敬題卷首而歸之?!边@段話是對王元鼎的才識和學力的明證。但是在整個曲史的角度來說,王元鼎卻有點類似于一個任性的詩人,他是生活在那個歷史上已消逝的金陵城里,而非元末日常生活智中的那個金陵?;蛘咚前炎约寒斪鲏糁腥?,在整個黃昏都是夢游,偌大的金陵城,他敲敲石子,逗弄花鳥,那酒旗戲鼓,尋常巷陌都能見到他的影子。
那玉簪螺髻的女子,品嘗鱸魚的食客,失神落魄的江南士子,盈盈翠袖的戲子都在這寒食時節闖進了金陵城,仿佛他們是隨著節氣的變化而突然走進這個城市的。那哀傷的古箏曲,那閑愁千斛的王元鼎與這些人結伴而行,隨著這個城市的情緒和欲望而深陷其中。真像是失去記憶之后面對陌生的事物所產生的痛苦,人人都迫不及待地幾欲醉去。
金陵酒肆里的詩人,寫曲子的人聽到鴉雀的鳴叫,在閑暇光陰里突然有了幾分閑愁?!奥暵曁淙轼f。生叫破韶華”。這鳴叫聲讓他們想起似乎很久沒有出遠門了,也忘記去念叨到底在這個城市里生活了多少年。白發蒼蒼的士子們只知道每年雨雪時節看著瓦藍瓦藍的天空,栽種一些花草,去城墻邊閑逛。小鴉的啼叫,忽而停下來,不知多少春光韶華已逝去。畫卷中的女子,經過秦淮河,穿過金陵的大街走到城市的另一側,她卻已經韶華即逝,紅顏老去。她的衣袖輕輕揮舞,古今只是片刻之間,六朝仿佛猶在夢中,盛宴剛剛開始,笙歌輕輕奏起。玄武湖畔煙波浩渺,那年華付諸流水,春盡之時無盡的感傷都在朵朵白色云層里,飄在金陵城的上空。仿佛就在這個時候,整個城市的蒼涼悲壯都融入你的心懷,千年的玄武湖畔雞鳴寺的鐘聲隱隱傳來,秦淮河畔的燈樓畫舫在光影中搖曳。而當你欲舉杯同醉的時候,卻聽到了鴉雀的鳴叫,良久不能回過神來。
寒食是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這聲聲啼鳴,讓王元鼎想起靈谷寺的鐘聲,風吹過煙塵,那綿延不絕的鐘聲從山間傳來,頓時就感覺身心一片寂靜。而所謂的“生叫破韶華”,一個“破”字就生動地點明了其時的心境,對時間匆匆逝去的憂慮讓他滿懷感傷。乳鴉,即是雛鴉。對于這個“生”字,則是指偏偏,硬是。小鴉的啼叫喚起他對時間的流逝感,小鴉的鳴叫更容易讓作者察覺到時間的流逝,生命一代一代地相繼,而城市是巍然不動。時間對于一座城市和一個人的感覺是不對稱的。王元鼎在金陵城的生活以它自身所固有的節奏進行的時候,突然被這種自然界細微的事物和現象喚醒。于是他不由地思考是不是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事物的變化才構成了金陵城這樣奇妙的形態和氛圍。在這座南朝佛寺中惟一留存至今的寺院里,他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
風塵從金陵城的上空吹過,他驀然被這來自大自然的精靈的啼鳴喚醒了心神。這是一起奇妙的瞬間體驗。很多次他在和伶人,說書人一起談論這個城市的故事的時候總是忽略了在浮華的夜色背后這個城市原來還是有人情味的。在有月光的晚上,金陵城燈紅酒綠,官宦、說書人都在沉迷于故事的疑團,而賣茶水的小販生意尚好,模模糊糊之中覺得困倦。
對俗世生活的敬畏之心,機巧和附庸風雅的文人是不曾有的。獻媚的為人只會在秦淮河的倒影中信筆虛構人情世故,他們像是蒼白的植物游蕩于河流兩岸的渡口和巷子,生命是欠缺飽滿的。王元鼎則是追求另一種緩和的生活態度,無關諂媚與趨炎附勢,就像陽光下的植物那樣生長,沐浴金陵古城的雨水,春天的時候能茁長出更茂盛的枝干。他與從名門走入市井之后的紈绔弟子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灑脫與仗義的氣質是難于為人效仿的。
秦淮舊夢,豁然醒來的時候,你就在金陵城的街頭了。依稀還是當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尋找白鷺洲的人已經感覺到自己的蒼老,對這金陵城的四季變化顯得遲鈍,甚至也記不起一個遇到過的女子的名字。這是一種那個奇異的陌生感,你想象它是一個可以給你幸福的城市,比如那渺茫不清的東吳故地以及元嘉年間的某個小城。
舊夢是六朝的舊夢,千古只是一夢,醒來東吳的船只已經離岸,江水浩蕩已經留不住昨日的容顏?!耙股钗⒂隄櫟躺?,”夜雨總是如此迷人,讓悲傷得于洗滌,內心如明凈的壇水。仿佛金陵的雨季總是能使這古老的城市內在的光澤閃現,映照出它所經歷的所有。而王元鼎則是站在城外江面一葉孤舟上,看煙波浩渺的水面逐漸浮出的一頁頁往事。
金陵城的雨水讓人傷懷而心生悲慨。夜深的時候,雨水淅淅瀝瀝地落在金陵城那些青灰色的屋瓦上,這段歷史就顯得煙波浩渺,總讓人捉摸不定。雨夜的詩意與王元鼎對這時光易逝的困惑形成鮮明的對照。
但是如果提到王元鼎,首先想到的就是金陵城和秦淮河。金陵城不是一座石頭城,在它那秦淮河的光影中有著深邃而悠長的故事。秦淮河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千百年來歷經滄桑,見證過六朝的繁華與蒼涼,對于這座城市來說它就是一個不老的傳奇。元代至治、天歷年間的王元鼎(1321~1330)曾為翰林學士,在這座金陵城內他應該是讀了很多書,看過不少海棠,熟知江南的風土人情。他也許思考過關于金陵城的浮華,山林幽隱的江南士子選擇的人生道路,或者是更為遙遠的西域。
在這樣一座傳奇的城市里流傳下來的曲子,總是有著悠長的悲傷氣息。一座城市經歷了太多的夢想破滅。畫樓洗凈鴛鴦瓦,琉璃色的墻角那雁羽般的飛檐在陽光下肅穆而沉靜。金陵古城,享樂主義者包括那些公子哥兒,逞逗鸚鵡的文人,都會被這流水的倒流所迷惑。誰也不知道這秦淮河的流水沉積了多少傳奇故事,“彩繩半濕秋千架”,才一轉身的時間一切世相就變得撲朔迷離。驀然想到這是寒食時節,卻不知自己如何應對。
那云霓中的蒼松翠柏,雨水將塵埃洗盡,翠綠的色澤襯著金陵城的古建筑,王元鼎從中國舊朝代的文化傳統之中以悠游者的身份參與到這場精神放逐的游戲中來。只是這游戲沒有傳奇小說里的連環疑團,人類卑微的命運和宿命感,歸宿感都被濃縮在這些元代暗角的劇本里。每一個劇本都有快馬輕裘的俠義之士在尋求生存的真實意義與虛無的快感,這種人生不同的矛盾交織在一起,造就了金陵城一批玩世不恭的文人。
琵琶和笛聲纏綿婉轉,驀然驚響之處,卻是急如雨點的鑼鼓聲,由滿變快,聲聲清脆入耳,有一種金石的聲音。
王元鼎的曲子與這座城市的欲望、秘密之間并無直接的關系。他的曲子并不是作為金陵城或者某個城市的記述而存在,它是在表現作者對一個城市的思考與反省。
無論如何,作為六朝古都,王元鼎在秦淮河畔寫下的散文,以及無數的小令在中國古代的士人們一般有兩種人生選擇,第一就是身在廟堂,以儒家兼濟天下的情懷為根本,入仕為官,其次是以凡俗之心,回歸山水田園,挑水、砍柴、種菜,融入日常生活,它包括山居的士人,隱士,以及著重人生趣味雅俗共賞的散曲家。
蒼蒼竹林,云朵后是王元鼎策馬賞花,無論哪一種文化身份,參悟壺中乾坤,一聲聲,小烏鴉不停地歡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來了春日光華。昨夜里微微春雨潤濕了江堤軟沙,陣陣香風溢滿萬家。把畫樓的鴛鴦瓦洗得干干凈凈,還打濕了系著彩繩的秋千架。一覺醒來時紅日已照著窗紗,聽到街上有人在叫賣杏花。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王元鼎的這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里引起的豐富、復雜的感受,或惹動莫名的困倦,或撩撥纏綿的情思,或萌發及時作歡的欲念,主觀色彩表現得比較濃烈。這一首卻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寫手法,把對春天的喜悅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機勃勃、情趣盎然的聲光畫面之中。韶華:美好時光,引指春光。鴛鴦瓦:成對的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