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科學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1)

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不懈地依靠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并進行了全面部署。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執行。

一、正確認識新常態的科學內涵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要更好適應和引領新常態,首先要按照中央要求,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新常態。

要正確認識新常態下的發展問題。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水平仍然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而按照綜合衡量社會發展程度的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我國則排在全球第100位左右。同時,我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也相當突出。解決這些問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從根本上說仍然要靠發展。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有變有不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總體向好的基本面、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變,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經濟發展的方式和結構。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要正確認識新常態下速度與結構、效益的關系問題。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但這不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就無足輕重了,更不意味著速度越低越好。速度與結構、效益的關系極為復雜,既有相互促進的一面,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不能用片面的、簡單的、靜止的觀點來看。從長期看,速度與結構、效益之間是正相關的,結構調整了、效益提高了有利于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反之亦然。但從短期看,增長速度與結構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速度下降既有可能促進結構調整,但也存在著相反的可能;而增長速度與效益之間關系則帶有同步性,增長速度下來會導致效益下降,因為我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仍具有速度效益型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把握好增長速度與結構調整的平衡點。如果增長速度適當下來一些,但相應地結構優化了、效益提高了,這是理想的結果。然而如果增長速度下降過快、增速過低,企業利潤、居民收入、財政收入也要隨之下降,用于技術改造、發展新興產業等的投資增長就會面臨困難,結構調整就難以進行;同時就業會大幅下降,在我國城鄉新增勞動力每年超過2000萬的情況下,這是很危險的;另外,此前被高速增長所掩蓋的許多經濟社會矛盾也會暴露出來,那將陷入極大的被動。我們必須有底線思維,竭力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綜合考慮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并與調整結構、提高效益相匹配,今后一個時期經濟應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各地情況不同,要從實際出發,在結構優化和效益提高基礎上努力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

要正確認識新常態下國內生產總值問題。在這一問題上,要防止片面化、絕對化、極端化。作為全面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總體狀況和態勢的綜合衡量指數,國內生產總值(GDP)這一指標確實有諸多缺陷,比如,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增長的社會成本、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經濟增長質量等問題。針對這些缺陷,近些年來國際有關機構、很多國家一直在進行研究,雖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到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更具先進性、可行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綜合指標。GDP仍被世界組織和各國官方普遍認可、廣泛采用。我們過去存在著GDP崇拜,用它來代表一切,使其承受不可承受之重,才導致了一些不良后果。所以問題不是出在GDP指標本身,而在于人們沒有正確地使用它。中央強調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是為了糾正過去的偏向,但不意味著不要GDP指標。現在一些地方以淡化、弱化GDP為榮,個別地方甚至干脆取消了GDP增長的預期指標,這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了。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如果大家都不關心GDP指標,對經濟發展總體狀況和態勢心中無數,那就會出大的問題。在新常態下,正確的態度應是,在世界上沒有普遍采用其他替代指標之前,在中央沒有統一部署之前,要繼續堅持把GDP作為政府工作重要的預期性綜合經濟指標,并配合以就業、物價、進出口、收入分配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指標,以更全面、更科學地衡量發展成果。

要正確認識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趨勢性和階段性特點問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這就說明,新常態指明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征,而非是現實的結果。從現在的“轉向”到最終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個過程,其間會遇到風險、經歷陣痛,對此我們必須有憂患意識和充分的應對準備;它也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達到的,需要我們努力爭取、積極作為。新常態是一個發展轉型階段,要正確認識“新”與“舊”的關系。新常態下需要有新思路、新辦法,但不能否定那些仍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簡單地另起爐灶、推倒重來;新常態下需要培育新動力、新優勢,但要看到其發展壯大并成為主導因素需要時日,“舊”力量與原有優勢相當時間內仍將發揮作用,必須加以利用,使之與新動力、新優勢雙輪驅動,否則經濟發展就可能出現斷崖式下降;新常態需要有新政策、新舉措,但要在保持基本政策和重大舉措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進行,適時適度地調整完善,不能來個180度大轉彎。總之,在新常態下要堅持“揚棄”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通過改革創新,重構我國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

二、新常態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

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面臨著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課題,宏觀經濟政策要服從服務于這三大課題,按照“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在保持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創新和完善。

一要堅持和完善新型宏觀調控體系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打破了傳統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在宏觀調控方式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創新。繼2013年實施“區間調控”后,2014年又推出“定向調控”,包括定向降準、結構性減稅等。這就初步形成了市場化的、總量性的區間調控與結構性的定向調控相結合的宏觀調控體系基本框架。即通過總量性調控,使經濟在合理區間“箱體運行”,避免大起大落;通過結構性調控,或“定向寬松”或“定向收緊”,有扶有控、有保有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形成協同調控、系統調控格局,實現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和協調,在經濟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在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基礎上實現更持久、更高效的增長。在宏觀調控過程中,要注重預調、微調和精準調控,瞄準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區別情況、分類施策,確定調控“靶點”,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同時,注重預期調控,增加透明度,使市場主體的行為符合政府調控方向。這些創新性的宏觀調控方式,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適應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求,也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今后將繼續堅持并不斷完善,特別要注重與改革舉措聯動,努力為改革發展創造必要的宏觀環境。

品牌:中國言實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6-08-15 16:26:25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國言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武强县| 苏州市| 东乌| 克山县| 呼伦贝尔市| 阜新市| 元江| 拜城县| 民乐县| 德庆县| 横峰县| 收藏| 吉隆县| 拜泉县| 临桂县| 内黄县| 将乐县| 密云县| 深泽县| 个旧市| 南乐县| 平武县| 涪陵区| 股票| 黄梅县| 景宁| 十堰市| 嘉峪关市| 梁山县| 横山县| 延川县| 贺兰县| 盘山县| 新乐市| 准格尔旗| 丹阳市| 蛟河市| 嫩江县| 安远县| 奉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