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正編風病諸候上

風偏枯候

屬性: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列于后。《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疝大風,偏枯諸風痹。(補養宜導,每門皆有此語,今只一見。)又云∶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常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又云∶以背正倚展兩足及趾,瞑心從頭上引氣,想以達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氣止。蓋謂上引泥丸,下達涌泉是也。

又云∶正柱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始止,治痹大風偏枯。

又云∶一足翕地足不動,一足向側相轉,身欹勢,并手盡急回左右迭三七,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風失音不語候

屬性:《養生方》云∶醉臥當風,使人發喑。

風口候

屬性:《養生方》云∶夜臥當耳,勿得有孔,風入耳中,喜令口 。

風四肢拘攣不得屈伸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手前后遁互拓極勢三七,手掌向下,頭低面心氣向下至涌泉倉門,卻努一時取勢,散氣放縱,身氣平,頭動膊,前后欹側,柔轉二七,去 井冷血,筋急漸漸如消。

又云∶兩手抱左膝伸腰,鼻內氣七息,展右足,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痛萎。

又云∶兩手抱右膝著膺,除下重難屈伸。

又云∶踞坐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痹。

又云∶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推物勢,一手向下,如捺物極勢,上下來去,換易四七,去膊內風,兩膊井內冷血,兩掖筋脈攣急。

又云∶踞伸左腳,兩手抱右膝,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

風身體兩足不隨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極力右掖振兩臀,不息九通,愈臀痛勞倦,風氣不隨。振兩臀者,更互蹄踩猶言厥,九通中間偃伏皆為之,名蝦蟆行氣不已,愈臀痛勞倦,風氣不隨,久行不覺痛癢,作種種形狀。

又云∶偃臥合兩膝,布兩足生腰,口內氣,振腹七息,除壯熱疼痛,兩脛不隨。

又云∶治四肢疼悶及不隨,腹內積氣,壯席必須平穩,正身仰臥,緩解衣帶,枕高三寸。握固者,以兩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兩腳豎趾,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調和氣息,莫思余事,專意念氣。徐徐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齒,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氣,鼻引氣入喉,須微微緩作,不可卒急強作。待好調和引氣,勿令自聞出入之聲,每引氣心心念送之,從腳趾頭使氣出,引氣五息六息,一出入為一息,一息數至十息,漸漸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魚肥肉,大飽食后,喜怒憂恚,悉不得輒行氣。惟須向曉清靜時,行氣大佳,能愈萬病。

風鰍手足不隨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左右拱手,兩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勞倦,風痹不隨。

偏風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一手長舒仰掌合掌,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勢急挽之二七,去頭骨急強,頭風腦旋,候痹,膊內冷注偏風。

又云∶一足翕地,一手后向長舒?努之,一手捉涌泉,急挽足努手挽,一時極勢左右易,俱二七,治上下偏風,陰氣不和。

風不仁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赤松子曰∶偃臥展,兩脛兩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死肌不仁足寒。

又云∶展兩足上,除不仁脛寒之疾也。

風濕痹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任臂不息十二通,愈足濕痹不任行,腰脊痹痛。又正臥疊兩手,著背下伸兩腳,不息十二通,愈足濕痹不任行,腰脊痛。痹有偏患者,患左壓右足,患右壓左足,久行手亦如足用,行滿十方止。

又云∶以手摩腹,從足至頭,正臥蜷臂導引,以手持引足住任臂,閉氣不息十二通。以治痹濕不可任,腰脊痛。

風濕候

屬性:《養生方》真誥云∶櫛頭理發,欲得多過,通流血脈,散風濕,數易櫛,更番用之。

風鰍候

屬性:《養生方》云∶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風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兩手更引足跗置膝上,除體痹。

又云∶因汗入水,即成骨痹。

又云∶偃臥合兩膝頭,翻兩足,伸腰坐,口內氣,脹腹自極七息。除痹痛熱痛,兩脛不隨。

又云∶踞坐伸腰,以兩手引兩踵,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布兩膝頭,隊痹嘔引兩手。

又云∶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又云∶偃臥端展兩手足臂,以鼻內氣,自極七息,搖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又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大風偏枯諸痹。

又云∶左右手夾據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竅。

又云∶仰兩足趾,引五息止,腰背痹枯,令人耳聞聲,久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又云∶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痛疼痹。

又云∶左右拱兩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疼勞倦,風痹不隨。

又云∶凡人常覺脊倔強而悶,仰面努膊,并向上頭左右兩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后急,不能先急后緩。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如用辰別二七,除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兩膝頸頭。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腰痹背痛,口內生瘡,牙齒風頭眩盡除。

又云∶大汗勿偏脫衣,喜偏風,半身不隨。

《養生經要集》云∶大汗急敷粉,著汗濕衣,令人得瘡,大小便不利。

風驚候

屬性:《養生方》云∶精藏于玉房,交接太數,則失精。失精者,令人悵悵,心常驚悸。

正編風病諸候下

風冷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一足翕地,足不動,一足向側如丁字樣,轉身欹勢,并手盡急回,左右迭互。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又云∶蹲坐身正頭平,叉手安頦下,頭不動,兩肘向上正搖,上下來去七七,亦持三七,放縱身心。去乳房風冷腫悶,魚寸不調,日日損。

又云∶坐兩足長舒自縱,身內氣向下,使心內柔和適散。然始屈一足安膝下,長舒一足,仰足趾向上,使急仰眠,頭不至席,兩手急努向前,頭向上努挽,一時各各取勢,來去二七,迭互亦然。去腳疼腰膊,冷血冷風,日日漸損。

又云∶長舒足,肚腹著席安,徐看氣向下,知有去處。然使著兩手掌拓席,努使臂直,散脊背氣,向下漸漸盡勢來去二七。除臟腑內宿冷,脈急腰膊風冷。

又云∶欲以氣出汗,拳手屈膝側臥,閉氣自極欲息,氣定復閉氣,如此汗出乃止。復轉臥,以下居上,復閉氣如前,汗大出乃止。此主治身中有風寒。欲治股脛手臂痛法,屈一脛一臂,伸所病者正偃臥,以鼻引氣令腹滿,以意推之,想氣行至上,溫熱即愈。

又云∶肚腹著席,長舒一足,向后急努足趾,一手舒向前盡勢,將一手向背上挽足倒極勢頭仰蹙背使急,先用手足斜長舒者,兩向自相挽急,始屈手足共頭,一時取勢常記動手足。

先后交番,上下來去二七,左右亦然。去背項腰膝膊,并風冷疼悶,脊里倔強。

又云∶坐正兩手向后,捉腕反向,拓席盡勢,使復眩眩,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損腹肚冷風,宿氣積,胃口冷,食飲進退,吐逆不下。

又云∶凡學將息人,先須正坐,并膝頭足。初坐先足趾相對,足跟外扒坐上。欲安穩,須兩足跟向內,相對坐上,足趾外扒。覺悶痛,漸漸舉身,似疑便坐上,待共內坐相似不痛,如雙豎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每坐常去膀胱內氣,膝冷,兩足冷疼,上氣腰痛,盡自消適。

又云∶長舒一足一腳,屈兩手挽膝三里,努膝向前身卻挽,一時取勢,氣內散消。如似骨解,迭互換足,各別三七。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云∶手兩手向后倒挽兩足,極勢,頭仰足趾內外努之,緩急來去七。始手向前直舒。足自搖,膝不動,手足各二七。去脊腰悶風冷。

又云∶身平正舒兩手,向后極勢。屈肘向后,空捺四七,轉腰垂手向下,手掌四面轉之。去臂內筋急。

又云∶兩手長舒合掌向下,手高舉與膊齊,極勢使膊悶痛然,始上下搖之二七,手下至膊還,上下緩急,輕手前后散振七,去膊內風冷疼,日消散。雙手前拓,努手合掌向下又云∶手掌倒拓兩膊,并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手不移處,努兩肘上急勢上下,振搖二七,欲得拳兩手七,因相將三七,去項膊筋脈,急努一手屈拳向左,一手捉肘頭向內挽之,上下一時盡勢,屈手散放舒指三,方轉手皆極勢四七,調肘膊骨筋,急強兩手拓向上,極勢上下,來去三七。

又云∶手不動時,兩肘向上極勢七,不動手,肘臂側身極勢左右回三七,去頸骨冷氣風急。前一十二件有此法,能使氣人行之,須在疾中可量。

頭面風候

屬性:《養生方》云∶飽食仰臥久,成病氣頭風。

又云∶飽食沐發,作頭風。

又云∶夏不用露面臥,露下墮面上,令面皮濃,喜成癬。一云∶作面風,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養生方導引法》云∶一手拓頤向上極勢,一手向后長舒急努,四方顯手掌,一時俱極勢四七,左右換手皆然,拓頤手兩向,共頭欹側,轉身二七,去臂又云∶解發東向坐,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手掩兩耳,治頭風。令發不白,以手復捋頭五通脈也。

又云∶人常須日已沒食訖,食訖,即更不須飲酒,終天不干嘔,諸熱食膩物,不飲冷醋漿,喜失聲失咽。熱食枕手臥手,成頭風日澀。

又云∶端坐伸腰,左右傾頭,閉目以鼻內氣,除頭風,自極七息止。

又云∶頭痛以鼻內徐吐出氣三十過休。

又云∶抱兩膝自棄于地,不息八通。治胸中上至頭諸病,耳目鼻喉痛。

又云∶欲治頭痛閉氣,令鼻極偃臥乃息,汗出乃止。

又云∶叉兩手頭后極勢振搖二七,手掌翻覆安之二七,頭欲得向后仰之,一時一勢,欲得欹斜,四角急挽之三七,去頭掖膊肘風。

風頭眩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以兩手抱右膝著膺,除風眩。

又云∶以兩手承轆轤倒懸,令腳反在其上元,愈頭眩風癲。坐地舒兩腳,以繩 之,大繩訖,拖轆轤上來下去,以兩手挽繩,使腳上頭下,不使離地,自極十二通,愈頭眩風癲。久行,身臥空中而不墮落。

又云∶一手長舒,合掌仰,一手捉頤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偏風。

又云∶凡人常覺脊背倔強,不問時節縮咽膊內,仰面努膊井向上,頭左右兩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氣動住,然始更用。初緩后急,不得先急后緩。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辰別二七。除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口內生瘡,牙齒風頸頭眩,眾病盡除。

又云∶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上。治久寒,不然能自濕,耳不聞又云∶腳著項上不息十二通愈。

又云∶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病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也。

又云∶低頭不息六通,治耳聾目癲眩,咽喉不利。

又云∶伏前側牢,不息六通,愈耳聾目眩。隨左右聾,伏并兩膝,耳著地牢。強意多用力至大極,愈耳聾目眩病。久行不已,耳聞十方,亦能倒頭,則不眩也。八件有此術,亦在病疾難為。

風癲候

屬性:《養生方》云∶夫人見十步直墻,勿順墻而臥,風利吹人,必發癲癇及體重。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此是常法。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養生方導引法》云∶還向反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中病,寒熱癲疾,喉不利,咽干咽塞。

又云∶以兩手承轆轤倒懸,令腳反在上元,愈頭眩風癲。坐地舒兩腳,以繩 之,以大繩訖,拖轆轤上來下去,以兩手挽繩,使腳上頭下,不使離地,自極十三通,愈頭眩風癲。久行,身臥空中而不墮落。

風邪候

屬性:《養生方導引法》云∶脾主土,土暖如人肉,始得發汗,去風冷邪氣。若腹內有氣脹,先須暖足摩臍上下并氣海,不限遍數,多為佳,如得左回右轉三七,和氣如用,要用身內一百一十三法,回轉三百六十骨節,動脈搖筋,氣血布澤,二十四氣和潤。臟腑均調,和氣在用,頭轉動搖振。手氣向上,心氣則下,分明去知來,莫問平手欹腰,轉身摩氣,屈蹙回動,盡心氣放散,送至涌泉,一一不失氣之行度,用之導益,不解用者,疑如氣亂。

鬼邪候

屬性:《養生方》云∶上清真人訣曰,夜行常琢齒,殺鬼邪。

又云∶仙經治百病之道,叩齒二七過,輒咽氣二七過。如三百通乃止,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蠱伏尸皆去,面體光澤。又無生經曰∶治百邪鬼蟲毒,當正偃臥閉目閉氣,內視丹田,以鼻徐徐內氣,令腹極滿,徐徐以口吐之,勿令有聲,令人多出少,以微為之,故存視五臟,各如其形色,又存胃中,令解明潔白。如素,為之倦極,汗出乃止,以粉粉身,摩捋形體,汗不出而倦者,亦可止。明日復為之。

又云∶當存作大雷電,隆隆鬼鬼,走人腹中,為之不止,病自除去。

又云∶封君達常乘青年,魯女生常乘駁牛,孟子綽常乘駁馬,君公度常乘青騾,時人莫知其名字為誰,故曰欲得不死,當問青牛道士,欲得此色,駁牛為上,青牛次之,駁馬又次之。三色者,順生之氣也,故云青牛者,乃柏木之精,駁牛者,古之神宗之先,駁馬者,乃神龍之祖也。云道士乘此以行于路,百物之惡精,疫氣之癘鬼,長攝之焉。

風瘙身體隱軫候

屬性:《養生方》云∶汗出不可露臥及浴,使人身振寒熱風軫。

諸癩候

屬性:《養生禁忌》云∶醉酒露臥,不幸生癩。

又云∶魚無鰓不可食,食之令人五月發癩。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1-11 10:17:00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尚志市| 淮滨县| 临夏市| 那曲县| 儋州市| 陆良县| 桑植县| 南京市| 台中县| 电白县| 克东县| 正安县| 深泽县| 乐昌市| 鞍山市| 波密县| 阜南县| 盐亭县| 准格尔旗| 永德县| 宝清县| 伊川县| 大港区| 福清市| 锦屏县| 徐汇区| 探索| 南投市| 张家口市| 兰考县| 清新县| 扎兰屯市| 晋江市| 建平县| 临沂市| 封开县| 潼南县| 榆林市| 乌兰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