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1評論第1章 前言
精英的人格都是重口味的
有沒有可能存在“好的”精神病特質呢?
當然,這里的精神病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神病”,前者有著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但他們并沒有發瘋,是較輕度的精神障礙。而后者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情感和信念徹底崩潰,喪失了民事行為能力,也無法履行任何社會角色,屬于嚴重的精神障礙,通常被人們貼上“精神病”的標簽。本書中的人物多為前者,他們有輕度的精神障礙,但他們并沒有徹底地發瘋。
將包拯、普京、樸槿惠、左宗棠、可可·香奈兒、海瑞、邁克爾·杰克遜、凡·高、愛因斯坦、喬布斯放在一起,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不過,對于這些古今中外不同領域的精英們,作者通過觀察他們的言行以及歷史資料發現,他們的人格中竟然都有著重口味的一面,都面臨著精神障礙,而且他們的生活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
不僅僅是他們,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怪癖,毫不夸張地說,世界名人排行榜前100位中,一半的人有過精神障礙。精神病學家菲利克斯·波斯特博士[1]用現代精神病理學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近代300位名人后得出了以下結論:46%的作家、37%的畫家、31%的作曲家、26%的哲學家、18%的科學家、17%的政治家,有明顯的精神病特征。具有這種特征的名人中甚至不乏精神病學家,如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森田療法的創始人森田正馬。
這樣的人物數量如此之多,以至于有人要懷疑:莫非我們的文明就是由那些精神有“毛病”的人物創建并推動向前的?
事實大概就是如此,但也不盡然。這些人物的主要影響仍是正面的,他們的地位取決于他們做出的功績和貢獻。至于那些精神障礙,只不過讓他們更成功、更特別。正如弗洛伊德所說:“歷史上充斥著神經官能癥患者、偏執狂和精神病患者的名字,他們迅速地爬上權力的頂峰,對時代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或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恰恰就是因為他們性格中的病態特點,導致某些欲望不正常地、強烈地、無保留地獻身于一種唯一的目標,使他們具有力量,拖著其他人跟在他們后面,并戰勝世界的抵抗。”
這就回到了一開始的問題,精神病特質是否也有“好的”一面。
本書將24位精英名人,以現代的眼光分布到不同的領域,并結合心理學和社會學對他們做了一次精神剖析,分析他們的人格障礙或神經癥對特定行為的影響,或是由他們引起的歷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動機,揭示這些廣為人知的人物鮮為人知的一面。你會看到,這些心理障礙和人生困境,不但沒有成為他們的絆腳石,反而成為他們最獨特的一部分,讓他們發揮了一流的領導力或創造力,最終在人類社會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比如,喬布斯的一生中有著想要克服、最終卻無法如愿的遺憾。如果沒有這些缺失,他會生活得更快樂、更平和些,但可能就沒有那么偉大了。每個社會都需要一些瘋狂的、特別的人,他們不怕做出艱難的決定,敢于帶來變革,推動人類前進。
這就是本書最大的特點,試圖用正面、全面,甚至欣賞的觀點,來解讀這些精英的病態人格和負面心理,窺探他們的精神病特質如何發揮好的一面,讓他們成功。
既然是負面的,如何能帶來正面的結果呢?
首先說明,人格的健康和道德品質沒有直接關系,我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瘋子與惡魔之間有質的區別。精神障礙沒有道德的好壞之分,好壞的結果取決于操控方向的人。
加拿大著名生理學家漢斯·塞利提出過“積極的壓力”這一說法。普通的煩惱來自于沒有意義和不完整的生活,而積極的煩惱來自于個人面對有意義的活動時產生的壓力,能夠促進人的進步。如此看來,既然壓力和煩惱有積極的一面,那么人格缺陷也可以有積極的作用。這些內心的創傷,就像一個能量包,如果被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就會成為積極動力,助人成功;如果錯誤地堅持,就會成為消極因素,推動一個人走向痛苦甚至毀滅。
正確與錯誤,更多的來自于個人選擇的力量。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認為,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和我們的反應之間存在著空間,在那個空間里我們有選擇如何反應的自由和能力,人的成長和幸福全在自己的反應里。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會成為現在的樣子,不僅僅是因為外界環境的影響,更多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不論情況有多糟糕,我們都有選擇的可能,也有改變的能力,可以選擇成為好人,也可以選擇成為壞人。如果我們推卸責任,就會失去自我。這也就解釋了,同樣經歷苦難的人生,為什么有的人形成了悲天憫人的同情心,而有些人則憤世嫉俗、對社會充滿敵意。
這些精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找到了釋放壓力的更積極的途徑,即通過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來克服、利用或正確引導自己的心理缺陷,讓精神病特質發揮好的一面,并最終變廢為寶,取得成就。比如歷經苦難、有著抑郁癥的林肯,最終沒有變成希特勒或其他獨裁者,因為他讓良知和品德指引自己。這驗證了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我們對內在修養的追求將會改變外在現實。”
關心他們其實就是在關心我們自己。有誰敢說自己沒困惑過呢?你是否感覺不幸的事情正發生在你身上,你的人生失去了控制,而你卻無能為力?你是否感覺到現實的不公,而理想在逐漸遠去?你是否羨慕別人的能言會道,而自卑于自己的內向與無能……實際上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情況,人人的心理都有重口味的一面。
面對人生失意,要正視自己的缺陷,敢于接受不一樣,因為你的缺陷正是你的特別。讓良知、品格、奉獻和愛,以及一切正能量充分發揮作用,助你做出積極的選擇,你會發現自己遠比想象中要強大許多。性格內向敏感的能夠成為優秀的文學家或藝術家,具有表演性人格缺陷的可以去當演員,自大的可以成為英雄,離經叛道的能夠領導新思潮,虛榮的還可以嫁個有錢人……當缺點變成優點,即便不能像那些精英人物般攀爬巔峰,也可像他們那樣自強不息、努力拼搏并實現自我的價值,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你的短板也許正是人生的長板。
本書中的觀點只是一己之見、一家之言。也許并不全面,歡迎大家提出批評建議。如果僅有微小的部分觸動人心,也不枉成書了!
[1]英國《精神病理學》雜志,發表了菲利克斯·波斯特近十年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