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A.5 幾種小機型主板結構(代碼)
- A.4.11 EXXX LCD Codes
- A.4.10 Diagnostic Codes
- A.4.9 BOS Install Codes
- A.4.8 Boot and Install Codes
- A.4.7 Kernel Debugger Codes
上架時間:2016-09-08 15:58:14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 A.5 幾種小機型主板結構(代碼) 更新時間:2018-12-28 23:13:31
- A.4.11 EXXX LCD Codes
- A.4.10 Diagnostic Codes
- A.4.9 BOS Install Codes
- A.4.8 Boot and Install Codes
- A.4.7 Kernel Debugger Codes
- A.4.6 Diagnostics Load Progress Indicators
- A.4.5 AIX Event Indicators
- A.4.4 IPL ROS Flash EPROM Codes (301~326)
- A.4.3 POST Codes (200~299)
- A.4.2 BIST Codes (100~195)
- A.4.1 Dump Codes (0c1~0cc)
- A.4 AIX,pSeries故障碼速查表
- A.3 IBM AIX操作系統版本與pSeries服務器兼容列表
- A.2 主要商用處理器及說明
- A.1 RISC和CISC的定義
- APPENDIX A
- 9.5.9 如何刪除一個掛起的tty端口
- 9.5.8 如何把用絕對路徑tar的文件恢復到相對路徑
- 9.5.7 為什么會有getty spawning too rapidly提示
- 9.5.6 Kill,如何殺掉一個死進程
- 9.5.5 如果鍵盤連線被斷開后再接回系統,如何使其生效
- 9.5.4 解決目錄下文件過多無法刪除、顯示的問題
- 9.5.3 如何在系統啟動時同時啟動本地的daemon程序
- 9.5.2 如何看到主控臺的信息
- 9.5.1 系統缺少一個命令,如何確定需要安裝哪個軟件包
- 9.5 Console Shell操作
- 9.4.10 如何縮小/var/adm/wtmp的大小
- 9.4.9 如何更改類似每用戶可運行的最大進程數之類的選項
- 9.4.8 如何從另外一臺計算機復制用戶和組信息
- 9.4.7 為什么/etc/profile不起作用
- 9.4.6 PAM(Plugable Authorize Module)插入式認證模塊
- 9.4.5 password只限于8個字符嗎
- 9.4.4 安全相關網絡no參數
- 9.4.3 網絡服務安全分析
- 9.4.2 服務安全檢查內容
- 9.4.1 AIX的log文件都放在什么地方
- 9.4 安全管理
- 9.3.18 VIPA
- 9.3.17 SSH
- 9.3.16 TFTP Server
- 9.3.15 TCP Wrapper 屏蔽IP地址
- 9.3.14 SAMBA,提供Windows服務
- 9.3.13 當系統的mail經常漲滿/var目錄怎么辦
- 9.3.12 Mail
- 9.3.11 Network Interface Backup網卡備份
- 9.3.10 IP Sec
- 9.3.9 HTTP Web服務
- 9.3.8 FTP Anonymous FTP匿名FTP
- 9.3.7 如何能將用戶的ftp訪問操作記錄到文件
- 9.3.6 Ethernet Channel
- 9.3.5 DNS域名服務
- 9.3.4 如何通過網絡復制磁帶
- 9.3.3 如何通過網絡復制目錄下的全部文件,又保留用戶信息
- 9.3.2 Dead Gateway Detection(DGD)故障網關檢測
- 9.3.1 AIX出現藍屏怎么辦
- 9.3 網絡管理
- 9.2.23 為什么無法將一個磁盤添加到VG中
- 9.2.22 每個VG中對物理分區的限制是多少
- 9.2.21 如果VG被鎖住怎么辦
- 9.2.20 如何實現一盤磁帶多次使用而不刪除前面的數據
- 9.2.19 Split Mirror鏡像分離
- 9.2.18 Snapshot存儲快照
- 9.2.17 如何恢復錯誤的root VG LV定義
- 9.2.16 在根目錄(/)下執行了 rm *,如何恢復系統
- 9.2.15 RAM Disk創建內存磁盤
- 9.2.14 如何創建固定大小的文件(用于Log)
- 9.2.13 邏輯卷頭開始的4KB有什么用途(LVCB)
- 9.2.12 iSCSI
- 9.2.11 如何通過inode號得到文件名
- 9.2.10 Hot Spot Management熱點盤管理
- 9.2.9 Hot Spare Disk熱備份磁盤
- 9.2.8 如何刪除一個不存在的物理磁盤(Ghost Disk)
- 9.2.7 如何用fsck檢查根文件系統或者其他幾個重要的文件系統
- 9.2.6 如何創建可以容納超過2GB的文件的文件系統
- 9.2.5 如何重新組織邏輯磁盤的順序
- 9.2.4 如何在AIX和DOS間公用磁盤
- 9.2.3 如何直接備份到另一臺機器的磁帶機
- 9.2.2 能在AIX上播放audio CD嗎
- 9.2.1 AIO
- 9.2 存儲管理
- 9.1.8 Java Developer Kit
- 9.1.7 Netscape Browser
- 9.1.6 從mksysb中恢復特定的文件
- 9.1.5 制作可以用installp安裝的文件
- 9.1.4 制作CD系統備份
- 9.1.3 C語言編譯環境
- 9.1.2 Alternate Disk Install
- 9.1.1 Acrobat Reader
- 9.1 應用軟件及系統程序管理
- CHAPTER 9 尋找金鑰匙,開啟小型機功能
- 8.4.3 系統工程師工作范例——變更管理
- 8.4.2 小型機相關技術工作需求
- 8.4.1 小型機用途
- 8.4 小型機的用途和技術工作
- 8.3.4 如何從中級水平轉變為高級系統工程師
- 8.3.3 我剛得到第一份工作!下一步該怎么做
- 8.3.2 我怎樣得到第一份系統工程師工作
- 8.3.1 我是否希望成為系統工程師
- 8.3 如何發展
- 8.2.7 認證考試注意事項
- 8.2.6 如何參加認證考試
- 8.2.5 參考題型分析
- 8.2.4 如何準備認證考試
- 8.2.3 認證考試要點
- 8.2.2 認證路線圖
- 8.2.1 AIX pSeries相關認證
- 8.2 撿拾敲門磚,AIX認證考試
- 8.1.3 如何查找
- 8.1.2 如何提問
- 8.1.1 如何學習
- 8.1 如何學習小型機技術
- CHAPTER 8 第七日上帝休息了,我們卻剛剛醒來
- 7.2.4 補丁管理
- 7.2.3 安裝第三方軟件
- 7.2.2 安裝AIX標準安裝格式文件
- 7.2.1 安裝操作系統組件
- 7.2 軟件安裝
- 7.1.4 修改必要系統參數
- 7.1.3 重新啟動、登錄
- 7.1.2 光盤啟動(引導系統)
- 7.1.1 檢查設備及系統配置信息
- 7.1 啟動、安裝操作系統
- CHAPTER 7 第六日上帝說:“這里將孳生生命。”AIX被賦予那個奇妙的黑盒子,小型機誕生
- 6.5.3 NIM簡介
- 6.5.2 網絡時鐘同步
- 6.5.1 lsof使用介紹
- 6.5 網絡技術應用
- 6.4 資源控制
- 6.3.6 no命令詳解
- 6.3.5 網絡連接狀態
- 6.3.4 網絡工具
- 6.3.3 路由管理
- 6.3.2 配置網卡
- 6.3.1 配置IP地址和主機名
- 6.3 網絡技術
- 6.2.3 設備管理相關命令
- 6.2.2 設備類型
- 6.2.1 設備的三種狀態
- 6.2 設備管理
- 6.1.3 接口卡物理標準——FC接口設備協議的標準
- 6.1.2 接口卡物理標準——網絡GBIC接口
- 6.1.1 接口卡物理標準——PCI插槽
- 6.1 小型機接口卡(Interface Card)
- CHAPTER 6 第五日上帝說:“大家要聯結在一起。”網絡時代降臨
- 5.6.4 日常管理用Shell實例
- 5.6.3 Shell常用命令和句法
- 5.6.2 Shell變量
- 5.6.1 命令、I/O重定向和管道
- 5.6 Korn Shell操作
- 5.5.4 故障碼
- 5.5.3 Error Log(錯誤日志)
- 5.5.2 物理位置碼
- 5.5.1 位置代碼Location Code概念
- 5.5 小型機提示信息
- 5.4.2 用戶組管理
- 5.4.1 用戶管理
- 5.4 小型機用戶管理
- 5.3.3 DLpar動態分區管理
- 5.3.2 HMC基本功能操作
- 5.3.1 HMC網絡連接
- 5.3 小型機HMC操作
- 5.2 小型機SMS操作
- 5.1.4 終端操作技巧
- 5.1.3 X-Windows終端仿真
- 5.1.2 字符終端的特殊功能
- 5.1.1 字符終端仿真
- 5.1 小型機操作界面
- CHAPTER 5 第四日上帝說:“你應與我溝通。”終端由此產生
- 4.4 存儲的層次
- 4.3.16 系統備份
- 4.3.15 AIX 5L文件系統限制
- 4.3.14 LVM命令
- 4.3.13 系統修復、單用戶模式
- 4.3.12 磁盤引導boot
- 4.3.11 特殊的卷組rootvg
- 4.3.10 文件、文件系統信息
- 4.3.9 JFS2文件系統
- 4.3.8 File System:文件系統參數
- 4.3.7 Logical Volume(LV
- 4.3.6 Volume Group(VG):卷組參數
- 4.3.5 Physical Volume(PV)控制
- 4.3.4 Big VG Scalable VG
- 4.3.3 VGSA(Volume Group Status Area)
- 4.3.2 VGDA(Volume Group Descriptor Area)
- 4.3.1 LVM
- 4.3 存儲管理
- 4.2.4 DVD-RAM
- 4.2.3 CD-ROM
- 4.2.2 SCSI設備資源和SCSI技術
- 4.2.1 硬盤資源
- 4.2 存儲淘寶
- 4.1.15 磁帶庫
- 4.1.14 智能存儲
- 4.1.13 LUN
- 4.1.12 RAID技術
- 4.1.11 RAID磁盤陣列
- 4.1.10 JBOD
- 4.1.9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存儲)
- 4.1.8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網絡)
- 4.1.7 DAS(Directory Access Storage,直連存儲)
- 4.1.6 硬盤
- 4.1.5 軟盤
- 4.1.4 光盤
- 4.1.3 磁帶
- 4.1.2 外置存儲
- 4.1.1 內置存儲
- 4.1 存儲產品和技術
- CHAPTER 4 第三日上帝說:“數據要永不丟失。”因此創造了磁盤
- 3.4 內存優化
- 3.3.5 vmo內存控制
- 3.3.4 內存泄漏
- 3.3.3 系統剩余內存的思考
- 3.3.2 AIX內存分配、回收過程
- 3.3.1 AIX下內存種類
- 3.3 內存管理
- 3.2.6 交換區分配問題解釋
- 3.2.5 交換區分配策略
- 3.2.4 交換區不斷增長,直至100%怎么辦
- 3.2.3 如何縮小默認的交換區(hd6)
- 3.2.2 分配交換區的建議規則
- 3.2.1 交換區多大比較合適
- 3.2 Paging Space,交換區
- 3.1 內存芯片
- CHAPTER 3 第二日上帝說:“儲存與計算要分開。”便產生了內存
- 2.7.3 虛擬化的第三個關鍵詞:上下層之間的相關性
- 2.7.2 虛擬化的第二個關鍵詞:分配方式和顆粒度
- 2.7.1 虛擬化的第一個關鍵詞:資源共享和隔離
- 2.7 Simulation,Virtualization,虛擬化技術、分區
- 2.6 性能優化的概念
- 2.5.4 CORE DUMP
- 2.5.3 系統DUMP碼分析
- 2.5.2 估計DUMP大小
- 2.5.1 DUMP的概念
- 2.5 DUMP和DUMP分析
- 2.4.2 Cluster群集技術
- 2.4.1 SMP對稱多處理器的概念
- 2.4 SMP和群集
- 2.3.4 進程定時執行控制
- 2.3.3 zombie(僵尸進程)
- 2.3.2 查看系統進程情況
- 2.3.1 進程、線程、優先級概念
- 2.3 進程、線程
- 2.2.3 HMT,SMT,HT技術
- 2.2.2 查看CPU類型和主頻
- 2.2.1 32/64位問題
- 2.2 CPU特性
- 2.1.6 AIX的歷史
- 2.1.5 POWER CPU芯片封裝
- 2.1.4 IBM的芯片制造專利
- 2.1.3 Power PC系列
- 2.1.2 Star系列
- 2.1.1 POWER系列
- 2.1 POWER家族
- CHAPTER 2 第一日上帝說:“我要計算”便有了計算機
- 1.3.4 IBM相關基礎概念
- 1.3.3 攢機必備軟件
- 1.3.2 攢機必備工具
- 1.3.1 攢小型機的原材料
- 1.3 擁有你自己的IBM小型機
- 1.2.4 最后的對手
- 1.2.3 IBM eServer pSeries
- 1.2.2 競爭對手
- 1.2.1 IBM eServer pSeries發展歷史
- 1.2 藍色巨人和她的競爭對手
- 1.1.2 曾經繁星閃爍
- 1.1.1 RISC、CISC和CPU生產技術
- 1.1 小型機和小型機的歷史
- CHAPTER1 認識IBM小型機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CHAPTER1 認識IBM小型機
- 1.1 小型機和小型機的歷史
- 1.1.1 RISC、CISC和CPU生產技術
- 1.1.2 曾經繁星閃爍
- 1.2 藍色巨人和她的競爭對手
- 1.2.1 IBM eServer pSeries發展歷史
- 1.2.2 競爭對手
- 1.2.3 IBM eServer pSeries
- 1.2.4 最后的對手
- 1.3 擁有你自己的IBM小型機
- 1.3.1 攢小型機的原材料
- 1.3.2 攢機必備工具
- 1.3.3 攢機必備軟件
- 1.3.4 IBM相關基礎概念
- CHAPTER 2 第一日上帝說:“我要計算”便有了計算機
- 2.1 POWER家族
- 2.1.1 POWER系列
- 2.1.2 Star系列
- 2.1.3 Power PC系列
- 2.1.4 IBM的芯片制造專利
- 2.1.5 POWER CPU芯片封裝
- 2.1.6 AIX的歷史
- 2.2 CPU特性
- 2.2.1 32/64位問題
- 2.2.2 查看CPU類型和主頻
- 2.2.3 HMT,SMT,HT技術
- 2.3 進程、線程
- 2.3.1 進程、線程、優先級概念
- 2.3.2 查看系統進程情況
- 2.3.3 zombie(僵尸進程)
- 2.3.4 進程定時執行控制
- 2.4 SMP和群集
- 2.4.1 SMP對稱多處理器的概念
- 2.4.2 Cluster群集技術
- 2.5 DUMP和DUMP分析
- 2.5.1 DUMP的概念
- 2.5.2 估計DUMP大小
- 2.5.3 系統DUMP碼分析
- 2.5.4 CORE DUMP
- 2.6 性能優化的概念
- 2.7 Simulation,Virtualization,虛擬化技術、分區
- 2.7.1 虛擬化的第一個關鍵詞:資源共享和隔離
- 2.7.2 虛擬化的第二個關鍵詞:分配方式和顆粒度
- 2.7.3 虛擬化的第三個關鍵詞:上下層之間的相關性
- CHAPTER 3 第二日上帝說:“儲存與計算要分開。”便產生了內存
- 3.1 內存芯片
- 3.2 Paging Space,交換區
- 3.2.1 交換區多大比較合適
- 3.2.2 分配交換區的建議規則
- 3.2.3 如何縮小默認的交換區(hd6)
- 3.2.4 交換區不斷增長,直至100%怎么辦
- 3.2.5 交換區分配策略
- 3.2.6 交換區分配問題解釋
- 3.3 內存管理
- 3.3.1 AIX下內存種類
- 3.3.2 AIX內存分配、回收過程
- 3.3.3 系統剩余內存的思考
- 3.3.4 內存泄漏
- 3.3.5 vmo內存控制
- 3.4 內存優化
- CHAPTER 4 第三日上帝說:“數據要永不丟失。”因此創造了磁盤
- 4.1 存儲產品和技術
- 4.1.1 內置存儲
- 4.1.2 外置存儲
- 4.1.3 磁帶
- 4.1.4 光盤
- 4.1.5 軟盤
- 4.1.6 硬盤
- 4.1.7 DAS(Directory Access Storage,直連存儲)
- 4.1.8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網絡)
- 4.1.9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存儲)
- 4.1.10 JBOD
- 4.1.11 RAID磁盤陣列
- 4.1.12 RAID技術
- 4.1.13 LUN
- 4.1.14 智能存儲
- 4.1.15 磁帶庫
- 4.2 存儲淘寶
- 4.2.1 硬盤資源
- 4.2.2 SCSI設備資源和SCSI技術
- 4.2.3 CD-ROM
- 4.2.4 DVD-RAM
- 4.3 存儲管理
- 4.3.1 LVM
- 4.3.2 VGDA(Volume Group Descriptor Area)
- 4.3.3 VGSA(Volume Group Status Area)
- 4.3.4 Big VG Scalable VG
- 4.3.5 Physical Volume(PV)控制
- 4.3.6 Volume Group(VG):卷組參數
- 4.3.7 Logical Volume(LV
- 4.3.8 File System:文件系統參數
- 4.3.9 JFS2文件系統
- 4.3.10 文件、文件系統信息
- 4.3.11 特殊的卷組rootvg
- 4.3.12 磁盤引導boot
- 4.3.13 系統修復、單用戶模式
- 4.3.14 LVM命令
- 4.3.15 AIX 5L文件系統限制
- 4.3.16 系統備份
- 4.4 存儲的層次
- CHAPTER 5 第四日上帝說:“你應與我溝通。”終端由此產生
- 5.1 小型機操作界面
- 5.1.1 字符終端仿真
- 5.1.2 字符終端的特殊功能
- 5.1.3 X-Windows終端仿真
- 5.1.4 終端操作技巧
- 5.2 小型機SMS操作
- 5.3 小型機HMC操作
- 5.3.1 HMC網絡連接
- 5.3.2 HMC基本功能操作
- 5.3.3 DLpar動態分區管理
- 5.4 小型機用戶管理
- 5.4.1 用戶管理
- 5.4.2 用戶組管理
- 5.5 小型機提示信息
- 5.5.1 位置代碼Location Code概念
- 5.5.2 物理位置碼
- 5.5.3 Error Log(錯誤日志)
- 5.5.4 故障碼
- 5.6 Korn Shell操作
- 5.6.1 命令、I/O重定向和管道
- 5.6.2 Shell變量
- 5.6.3 Shell常用命令和句法
- 5.6.4 日常管理用Shell實例
- CHAPTER 6 第五日上帝說:“大家要聯結在一起。”網絡時代降臨
- 6.1 小型機接口卡(Interface Card)
- 6.1.1 接口卡物理標準——PCI插槽
- 6.1.2 接口卡物理標準——網絡GBIC接口
- 6.1.3 接口卡物理標準——FC接口設備協議的標準
- 6.2 設備管理
- 6.2.1 設備的三種狀態
- 6.2.2 設備類型
- 6.2.3 設備管理相關命令
- 6.3 網絡技術
- 6.3.1 配置IP地址和主機名
- 6.3.2 配置網卡
- 6.3.3 路由管理
- 6.3.4 網絡工具
- 6.3.5 網絡連接狀態
- 6.3.6 no命令詳解
- 6.4 資源控制
- 6.5 網絡技術應用
- 6.5.1 lsof使用介紹
- 6.5.2 網絡時鐘同步
- 6.5.3 NIM簡介
- CHAPTER 7 第六日上帝說:“這里將孳生生命。”AIX被賦予那個奇妙的黑盒子,小型機誕生
- 7.1 啟動、安裝操作系統
- 7.1.1 檢查設備及系統配置信息
- 7.1.2 光盤啟動(引導系統)
- 7.1.3 重新啟動、登錄
- 7.1.4 修改必要系統參數
- 7.2 軟件安裝
- 7.2.1 安裝操作系統組件
- 7.2.2 安裝AIX標準安裝格式文件
- 7.2.3 安裝第三方軟件
- 7.2.4 補丁管理
- CHAPTER 8 第七日上帝休息了,我們卻剛剛醒來
- 8.1 如何學習小型機技術
- 8.1.1 如何學習
- 8.1.2 如何提問
- 8.1.3 如何查找
- 8.2 撿拾敲門磚,AIX認證考試
- 8.2.1 AIX pSeries相關認證
- 8.2.2 認證路線圖
- 8.2.3 認證考試要點
- 8.2.4 如何準備認證考試
- 8.2.5 參考題型分析
- 8.2.6 如何參加認證考試
- 8.2.7 認證考試注意事項
- 8.3 如何發展
- 8.3.1 我是否希望成為系統工程師
- 8.3.2 我怎樣得到第一份系統工程師工作
- 8.3.3 我剛得到第一份工作!下一步該怎么做
- 8.3.4 如何從中級水平轉變為高級系統工程師
- 8.4 小型機的用途和技術工作
- 8.4.1 小型機用途
- 8.4.2 小型機相關技術工作需求
- 8.4.3 系統工程師工作范例——變更管理
- CHAPTER 9 尋找金鑰匙,開啟小型機功能
- 9.1 應用軟件及系統程序管理
- 9.1.1 Acrobat Reader
- 9.1.2 Alternate Disk Install
- 9.1.3 C語言編譯環境
- 9.1.4 制作CD系統備份
- 9.1.5 制作可以用installp安裝的文件
- 9.1.6 從mksysb中恢復特定的文件
- 9.1.7 Netscape Browser
- 9.1.8 Java Developer Kit
- 9.2 存儲管理
- 9.2.1 AIO
- 9.2.2 能在AIX上播放audio CD嗎
- 9.2.3 如何直接備份到另一臺機器的磁帶機
- 9.2.4 如何在AIX和DOS間公用磁盤
- 9.2.5 如何重新組織邏輯磁盤的順序
- 9.2.6 如何創建可以容納超過2GB的文件的文件系統
- 9.2.7 如何用fsck檢查根文件系統或者其他幾個重要的文件系統
- 9.2.8 如何刪除一個不存在的物理磁盤(Ghost Disk)
- 9.2.9 Hot Spare Disk熱備份磁盤
- 9.2.10 Hot Spot Management熱點盤管理
- 9.2.11 如何通過inode號得到文件名
- 9.2.12 iSCSI
- 9.2.13 邏輯卷頭開始的4KB有什么用途(LVCB)
- 9.2.14 如何創建固定大小的文件(用于Log)
- 9.2.15 RAM Disk創建內存磁盤
- 9.2.16 在根目錄(/)下執行了 rm *,如何恢復系統
- 9.2.17 如何恢復錯誤的root VG LV定義
- 9.2.18 Snapshot存儲快照
- 9.2.19 Split Mirror鏡像分離
- 9.2.20 如何實現一盤磁帶多次使用而不刪除前面的數據
- 9.2.21 如果VG被鎖住怎么辦
- 9.2.22 每個VG中對物理分區的限制是多少
- 9.2.23 為什么無法將一個磁盤添加到VG中
- 9.3 網絡管理
- 9.3.1 AIX出現藍屏怎么辦
- 9.3.2 Dead Gateway Detection(DGD)故障網關檢測
- 9.3.3 如何通過網絡復制目錄下的全部文件,又保留用戶信息
- 9.3.4 如何通過網絡復制磁帶
- 9.3.5 DNS域名服務
- 9.3.6 Ethernet Channel
- 9.3.7 如何能將用戶的ftp訪問操作記錄到文件
- 9.3.8 FTP Anonymous FTP匿名FTP
- 9.3.9 HTTP Web服務
- 9.3.10 IP Sec
- 9.3.11 Network Interface Backup網卡備份
- 9.3.12 Mail
- 9.3.13 當系統的mail經常漲滿/var目錄怎么辦
- 9.3.14 SAMBA,提供Windows服務
- 9.3.15 TCP Wrapper 屏蔽IP地址
- 9.3.16 TFTP Server
- 9.3.17 SSH
- 9.3.18 VIPA
- 9.4 安全管理
- 9.4.1 AIX的log文件都放在什么地方
- 9.4.2 服務安全檢查內容
- 9.4.3 網絡服務安全分析
- 9.4.4 安全相關網絡no參數
- 9.4.5 password只限于8個字符嗎
- 9.4.6 PAM(Plugable Authorize Module)插入式認證模塊
- 9.4.7 為什么/etc/profile不起作用
- 9.4.8 如何從另外一臺計算機復制用戶和組信息
- 9.4.9 如何更改類似每用戶可運行的最大進程數之類的選項
- 9.4.10 如何縮小/var/adm/wtmp的大小
- 9.5 Console Shell操作
- 9.5.1 系統缺少一個命令,如何確定需要安裝哪個軟件包
- 9.5.2 如何看到主控臺的信息
- 9.5.3 如何在系統啟動時同時啟動本地的daemon程序
- 9.5.4 解決目錄下文件過多無法刪除、顯示的問題
- 9.5.5 如果鍵盤連線被斷開后再接回系統,如何使其生效
- 9.5.6 Kill,如何殺掉一個死進程
- 9.5.7 為什么會有getty spawning too rapidly提示
- 9.5.8 如何把用絕對路徑tar的文件恢復到相對路徑
- 9.5.9 如何刪除一個掛起的tty端口
- APPENDIX A
- A.1 RISC和CISC的定義
- A.2 主要商用處理器及說明
- A.3 IBM AIX操作系統版本與pSeries服務器兼容列表
- A.4 AIX,pSeries故障碼速查表
- A.4.1 Dump Codes (0c1~0cc)
- A.4.2 BIST Codes (100~195)
- A.4.3 POST Codes (200~299)
- A.4.4 IPL ROS Flash EPROM Codes (301~326)
- A.4.5 AIX Event Indicators
- A.4.6 Diagnostics Load Progress Indicators
- A.4.7 Kernel Debugger Codes
- A.4.8 Boot and Install Codes
- A.4.9 BOS Install Codes
- A.4.10 Diagnostic Codes
- A.4.11 EXXX LCD Codes
- A.5 幾種小機型主板結構(代碼) 更新時間:2018-12-28 23: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