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袖珍館 達爾文筆記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動物(1)
馬
我曾穿過圣盧西亞河口,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雖然我們的馬不經(jīng)常游泳,但它們能非常容易地游過寬至少有600碼的河流。在蒙特維迪亞談?wù)摯耸聲r,有人對我說,一艘載有騙子和馬的船在拉普拉塔擱淺了,一匹馬曾游了7英里,然后上岸。那天,我們被一件事情逗樂了,一名高卓牧人驅(qū)使一匹犟馬游泳,他脫光身上所有衣服,跳到馬背上,騎入水中直至水漫過馬背,然后從馬背后滑抓住馬尾。馬兒每次轉(zhuǎn)頭,他都用手掌擊水潑濺馬臉,以驚嚇它。一旦馬臥入水底,他就立起來。在馬到達對岸前,他一手提韁,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B隳序T裸馬,確實是一道風景。我從未知曉這兩種動物是如此絕佳合配的一對。
馬尾確是非常有用的附屬肢體。和高卓人擺渡的方法一樣,我曾和4個人乘船擺渡過一條河。如果一人一馬要穿過一條寬河,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抓住馬鞍或馬鬃,并隨機利用另一只手。
在要穿過里奧·科羅拉多河時,我們被一群群的母馬耽擱了。這些過河的母馬,是想跟著先前的一支馬群去內(nèi)陸。從沒有如此搞笑的景象讓我如此著迷:成百上千的馬頭,豎起的耳朵,仰天的鼻孔,共朝一個方向。馬頭在水面上,就像一群兩棲動物在淺灘上一樣。母馬的肉是探險勇士的唯一食物。這給勇士們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出行條件。馬兒在這平原上的奔跑路程讓人相當吃驚。我確信一匹不負重的馬一天能跑一百英里,而且可以連跑幾天。
在拉斯維格斯附近的一個牧場,每周都有很多的母馬因它們的馬皮價值而被殺掉,雖然每張馬皮只值5美元。起初你會感到驚訝,只為了這么一點小錢就去殺掉母馬。
但是,在這個國家,馴服一匹母馬或去騎它都被認為是荒謬可笑的,母馬除了配種,別無價值。我在那里唯一看到母馬的用處是把小麥從麥穗里踩出。母馬在一個圍場里被趕著跑,場上散撒著一束束的麥穗。
在南美,當?shù)氐鸟R本應(yīng)生長、繁衍、進化、消失,但沒過幾代就被和西班牙殖民者一起到來的寥寥馬匹的大量后代取代了。這著實讓人驚奇。大象、乳齒象、馬、空角反芻動物,它們的遺骨可在西伯利亞和白令海峽兩邊找到。我們的想象也不由得被引導(dǎo)到了北美大陸的西北角,這應(yīng)是人們所說的新世界和舊世界的物種集散地。許多幸存的或滅絕的同類物種在舊世界生長。
北美的大象、乳齒象、馬、空角反芻動物,看起來很可能在海水還未完全吞沒白令海峽之前,從西伯利亞通過白令“路橋”到達北美,再從那里,在西印度群島淹沒以后通過陸地到達南美。
在南美,它們和帶有當?shù)靥卣鞯膭游锘炀右欢螘r間后,從此滅絕。西班牙人帶來的第一批馬于1537年到達布宜諾斯艾利斯,然而在那不久,這塊殖民地就被拋棄了,馬因而也變成了野馬。1580年,僅僅43年之后,我們聽說在麥哲倫海峽就有了這種馬。
騾子
在離波蒂略關(guān)口一半的路程時,我們看到一支由70頭騾子組成的大騾隊。聽趕騾人的吆喝,以及觀看長長的騾隊,真是一大樂事。騾子顯得很小,小得幾乎看不見,只在荒山襯托之下才依稀可見。“伴娘”(或叫教母)是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匹老成穩(wěn)健的母騾,脖子上繞著一個小鈴鐺。不管它走到哪里,那些騾子就像孩子一樣乖乖地跟著它。
這些動物對它們的“伴娘”的依賴免去了趕騾人不計其數(shù)的麻煩。如果早上要放幾大批騾子進入草場吃草,趕騾人只要把伴娘們各自帶到一邊,搖動鈴鐺。雖然可能有兩三百頭聚在一起,然而每頭騾子能立刻聽到它們自己的“伴娘”的鈴聲,并靠攏過來。老騾子的方向感很強,你幾乎不可能走失一頭老騾。如果你把一頭騾子“拘留”幾個小時,它能像狗一樣,憑著嗅覺找到同伴。一般不是伴娘去找它。據(jù)趕騾人說,伴娘是群騾的首要感情依靠對象。然而,我想的是——任何一頭佩帶鈴鐺的動物都可以成為“伴娘”。
在平地,每頭騾子能扛460磅;但如在山路,就扛不動100磅。然而這樣細膩的弱小肢體,沒有任何大塊的肌肉,這些動物卻能扛得住如此大的重量。對我來說,騾子是一種最神奇的動物。它是馬和驢的后代,應(yīng)該擁有比它的雙親更強的分析能力、記憶能力、執(zhí)著精神、社會情感、耐受能力和生命長度。這看起來意味著,在這方面科技藝術(shù)勝過自然。
牛
一個牧場的主要麻煩是每星期兩次把牛趕到一個中央場地去,其目的是為了馴服它們和點頭數(shù)。點頭數(shù)是很困難的,這些聚在一起的牛有時有1萬頭,有時甚至有1萬5千頭。管理這些牛的首要辦法是讓這些牛自己分成比較穩(wěn)定的小群,每群40至100頭。然后用特殊記號標記每群牛里一些牛。這些有特殊記號的牛數(shù)量是已知的。因此如果計數(shù)時牛少于1萬頭,那就應(yīng)該是還有小群的牛沒有到場。在暴風雨的夜晚,所有的牛都混雜在一起,但第二天早上就如同以往一樣地分開。因此看來,每頭牛都能從上萬頭牛中認出它們的伙伴。
狗
當騎馬走路時,你會常常發(fā)現(xiàn)在前方離房子或人幾英里處,有一兩只狗護衛(wèi)著一大群綿羊。我常常驚嘆:人狗及狗羊之間,是多么友好和牢固的關(guān)系啊!馴狗的辦法包括:在小狗還非常小的時候,就把它和母狗分開,然后使它習(xí)慣于和未來的伙伴——主人的生活。主人每天讓它舔母羊三四次,并在羊棚內(nèi)為它搭個毛窩。主人也從不允許小狗和其他的狗在一起,或和家里的小孩在一起玩。在受過這樣的馴化后,狗就再也沒有離開主人和這群羊的念頭了。就像其他的狗一樣,會保護主人,也會保護羊群。
當你走近一群羊,你會很有趣地看到,狗會立即開始上前吠叫,而綿羊則會躲到狗的后面,就好像躲在老綿羊后面一樣。你也很容易教狗在傍晚一定時段帶羊群回家。
牧羊犬最大的麻煩是:年輕的狗愛玩弄綿羊。這是它們的習(xí)性,它們有時會非常無情地拖著綿羊滿地打滾。
牧羊犬每天回來吃飯,每當人們把食物扔給它時,它會立即叼著躲閃開來,好像為自己感到羞恥一樣。在一些場合下,家狗會非常暴虐,但很少會攻擊和追趕陌生者。當牧羊犬回到羊群時,它左轉(zhuǎn)右轉(zhuǎn)開始吠叫,然后所有的家狗立即跟著號叫。同樣,一群饑餓的野狗也很少會去冒險攻擊哪怕是只有一只牧羊犬保護的羊群。在這種情況下,牧羊犬把綿羊當成了親密的“兄弟”,因而受到信任。當野狗看到一群羊由一只牧羊犬領(lǐng)著的時候,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敢冒險亂來的。
猴子
我在里約熱內(nèi)盧的那段日子里,我居住在博塔福戈(Botafogo)灣的一個村子里。一個葡萄牙老牧師帶我去打獵。這里的打獵就是和幾只狗埋伏起來,然后耐心地等待,向任何可能出現(xiàn)的獵物開火。我的伙伴——牧師前天就曾獵殺了兩只長胡子的大猴子。這些猴子是卷尾猴,有著伸手可握的尾巴,非常烈性,一只猴子即使死了,也還能站著。我們射的一只猴子受傷后,仍然迅速地躥到樹上;如果不砍倒這棵大樹,就得不到這只猴子。很快,樹倒了,猴子也撞了個血肉模糊。我們一天的狩獵所得,除了這只猴子,還有一些小小的綠鸚鵡和幾只巨嘴鳥。
駱馬
駱馬,或叫美洲野駝,是巴塔哥尼亞平原上一種獨具特色的四足動物;它是東方駱駝的南美“代表”,形體十分優(yōu)雅,有著細長的脖子和纖細的雙足。在這個大陸的溫和地帶,即使遠到南方的合恩角,也很常見。一般地說,它們6到30只一群。但在圣克魯茲河岸,我們看到的一群駝馬至少有500只。
它們一般很具野性,極其警覺。獵人經(jīng)常通過聽到它們在很遠地方的獨特的警惕性嘶叫聲就知道它們來了。如果駱馬專心看,它可能會看到遠處山路上的一群同類。當靠得更近時,它就會發(fā)出更多的長聲尖叫,然后沿著羊腸小道跑到鄰山,看起來很慢,實際上卻很快。如果它和單獨一只或少數(shù)幾只同類猝然而遇,它們通常會面無表情地站著,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對方,然后走上前幾米,轉(zhuǎn)下身子,再度注視。它們害羞的原因是什么?它們會把在遠處的人類誤認為是它們的天敵美洲獅?或者它們的好奇心會戰(zhàn)勝膽怯?它們的好奇心是顯然的。如果有人在地上做滑稽動作,比如把兩只腳伸向天空,它們通常會靠過來看個究竟。我們的獵手也常成功地玩弄這個花招。這個辦法很有效,能讓獵人爭取時間多射幾槍。這也成為獵人開獵的一部分內(nèi)容。在火地島,我曾不止一次看到過駱馬。靠近它們時,它們不僅鳴叫,后足立地騰躍,還會滑稽地跳動,顯得非常可笑。很顯然,它們是在抵制,也是在挑戰(zhàn)。這些動物很容易馴化,我曾看到它們被養(yǎng)在巴塔哥尼亞附近的一座房子里,主人也沒把它們?nèi)︷B(yǎng)或系住。
它們在一些情況下非常勇敢,會用雙膝攻擊人的后背。然而,野駱馬沒有防御概念,即便一條狗也會拖延一只大駝馬逃走的時間,以等獵人的到來。它們的一些習(xí)性很像綿羊,喜歡群居。當它們發(fā)現(xiàn)獵人從幾個方向逼近時,它們立時就變得糊涂了,不懂得該往哪個方向跑。這個特性很適合印第安人的狩獵模式,它們很容易地被趕到中心地帶,包圍起來。
駱馬經(jīng)常要飲水。有好幾次在瓦爾德斯港口,人們發(fā)現(xiàn)它們在從一個海島游到另一個海島。布賴恩說他在航海旅行時看到過駱馬喝咸水。我們的航行官員同樣也在布蘭科看到一群駱馬在喝水,很顯然它們在喝鹽澤里的咸水。我在想,在這個地方,如果它們不喝鹽水,它們就無水可喝了。中午時分,它們一般在碟子狀的山谷里滾爬戲水。駝馬有時看起來像要去遠征。在離海濱30英里的布蘭卡,這些動物非常罕見。有一次我看見30或40只一群的駱馬,直直地沿著潮濕的鹽水溪前進,它們可能認為自己在靠近大海,因為它們曾跟過一隊騎兵的車輪前進,并沿著它們走過的路回來。駱馬,就像綿羊,經(jīng)常走走過的路,美洲獅和禿鷲,以及別的食肉鷹,會跟蹤并捕食這些動物,在圣克魯茲的河岸,美洲豹的足跡到處都是。一些駝馬的骨骸,顯現(xiàn)出它們頭身分離,骨頭折斷,這也顯現(xiàn)它們是如何遭遇滅亡的。
美洲獅
美洲獅,或南美獅子,在智利并不罕見。這種動物的地理分布很寬廣,從赤道叢林穿過巴塔哥尼亞沙漠,甚至在南方遙遠寒冷高緯度的火地島(53~54度),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我曾在海拔至少10000英尺的中智利山脈看到過它們的足跡。在拉普拉塔,美洲獅主要獵食麋鹿、鴕鳥、絨鼠,和其他四足小動物。在那里,它很少攻擊牛或馬,也幾乎很少攻擊人。但是在智利,它會獵食很多小馬和牛,可能是因為那里缺乏其他四足動物。另外,我也聽說兩男一女被美洲獅戕害。據(jù)說,美洲獅發(fā)動進攻時,經(jīng)常把前肢壓在獵物肩部,然后用它的一只爪子把獵物的頭反轉(zhuǎn)過來,直至頸椎崩裂。
在美餐完獵物內(nèi)臟后,美洲獅用樹枝蓋住獵物的尸身,然后躺下守住。它的這種習(xí)性被其他動物摸透。禿鷲在天空盤旋,時不時俯沖下來分享美味,美洲獅氣沖沖地過來驅(qū)趕,禿鷲急忙叼了一塊飛回到天上。智利人聽到他們的家畜被美洲獅瞄住,立即互相通知,男人和狗集合后迅速追趕。
美洲獅子的肉和小牛肉在顏色和味道上很相似,令食客大快朵頤。
美洲虎
大河旁的樹林岸邊看起來是美洲虎常逗留的地方,但是在南拉普拉塔,有人對我說,它們經(jīng)常在湖邊蘆葦叢里出沒,看來,它們是喜水動物。它們最主要的獵物是河豬,因此通常來講,哪里有很多河豬,哪里的人就很安全。放鷹者說,在南拉普拉塔有許多美洲虎,它們主要以魚為食。我時不時地就會聽到這些:在普拉塔,它們咬死了許多砍柴人,在晚間還曾闖進貨船。當大水漫淹的時候,島上的這些動物就變得非常危險。有人對我說,幾年前,一只很大的老虎闖入圣·達菲的一個教堂,兩個前后腳進來的牧師,一個被戕害,一個踉踉蹌蹌地逃走。這個野獸后來被從一個沒有屋頂?shù)姆孔由鋪淼淖訌椛錃ⅰ?
近來,它們也糟蹋牛馬,造成很大的損失。據(jù)說,它們通過靠破壞獵物的脖子來殺死獵物。如果爭不到獵物尸體,它們很少再返回來爭搶。美洲虎是很會制造噪音的動物,晚上,它們會吼叫,特別會在壞天氣到來前怒吼。
一天,我在烏拉圭河岸打獵。有人告訴我,有三種樹,美洲虎用以磨利爪牙,有這些樹的地方也是美洲虎常出沒的地方。我看了這三種很普通的樹:前面的樹皮被磨平了,好像是由胸部磨的,兩邊的樹皮有很深的痕跡,或者說是深溝,有近一碼長。這些樹的傷痕是不同時間抓出來的。因此,要想知道附近是否有老虎出沒,檢查這些樹皮即可。我猜想,美洲虎的性格和普通的貓很相像,也許這些貓哪一天也會用長腿及鋒利的爪子去抓傷椅腳。
我聽說英格蘭的果園里的年輕果樹就是這樣被傷害的。美洲獅也有一些這樣的特點,在裸露貧瘠的巴塔哥尼亞硬地上,我常看到一些痕跡,它們是如此之深,應(yīng)該沒有其他的動物可以做得到。我相信,動物的這種做法,不是像高卓人所認為的是為了磨利爪牙,而是抹掉掌中的粗糙部位。人們在狗的幫助下,把一只老虎逼上一棵樹后,再加上幾發(fā)子彈,殺掉這只老虎也不算難。
高卓牧人對美洲虎的肉味好壞有著不同的意見,但他們一致認為美洲獅肉好吃。
絨鼠
潘帕斯(南美草原)的絨鼠有幾分像大兔子,但帶有嚙齒和長尾。它們所分布的地理區(qū)域有些奇怪:從東方班達到烏拉圭河?xùn)|岸的居民從未發(fā)現(xiàn)過絨鼠,然而這個地方有很多適合它們居住的平原。對絨鼠來說,盡管帕拉納河的障礙已被跨越,但烏拉圭河對它們的遷徙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在這兩大河流之間的省區(qū)恩特雷·里奧斯(EntreRios),絨鼠隨處可見;而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地區(qū)尤為普遍。它們喜愛逗留的地方是,在一年中半年里薊草覆蓋的平原的一部分。
高卓人稱絨鼠靠樹根生活,看看它們強有力的嚙齒,以及它們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這種說法還是挺有道理的。晚上的時候,絨鼠成群結(jié)對地出動,靜靜地坐在它們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的洞口。在這樣的時刻里,它們顯得非常馴化。它們跑起來顯得很笨拙。在逃離危險后,它們那翹起的尾巴以及短短的前肢看起來極像大兔子。它們的肉烤過之后很白,也很可口,但人們很少吃到。
絨鼠只有一種單一的愛好,那就是愛把硬東西搬到洞門口。在每一個地洞前,你會看到很多牛骨頭、石頭、薊莖、硬土塊和干糞便等,它們都被堆成不規(guī)則形狀的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