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我太傻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番外.工程村
工程村的晨光與羊湯香
雞叫頭遍時,工程村東頭的老槐樹剛抖落最后一滴露水,郝家的窗欞就透出了昏黃的光。郝齊齊趿著布鞋往灶房走,鼻尖先于腳步捕捉到了熟悉的香氣——她媽正往大鐵鍋里撒姜片,滾水咕嘟著,把昨夜就焯好的羊骨香逼得漫了一院子。
“齊齊,去叫孔蕊來吃早飯。”郝母揚著手里的長柄勺,鐵勺碰在鍋沿上,叮當聲驚飛了檐下的麻雀。
郝齊齊應著,抓了倆剛出鍋的玉米面餅子就往村西頭跑。工程村不算大,從東頭到西頭抄近路穿三條胡同就到,可她偏要繞著村中心的老井走——那里總蹲著幾個納鞋底的老太太,見了她就笑:“齊齊又給孔家丫頭送吃的?”
她咧著嘴跑,餅子的熱氣烘著掌心,像揣了團小太陽。孔蕊家的院門沒閂,輕輕一推就吱呀作響。西廂房的燈也亮著,孔蕊正趴在炕桌上寫作業,鬢角的碎發垂下來,被臺燈照得泛著淺金色。
“蕊蕊,我媽烙了玉米餅,配羊湯絕了!”郝齊齊把餅子往桌上一放,眼睛瞟到作業本上的紅叉,“喲,這道題又錯了?昨天不是剛給你講過嗎?”
孔蕊沒抬頭,筆尖在草稿紙上劃拉:“別吵,這是新題型。”她說話總是慢半拍,聲音軟乎乎的,像剛蒸好的米糕。郝齊齊卻知道,這丫頭看著溫吞,較真起來比誰都擰——就像去年夏天,為了弄明白蟬是怎么脫殼的,她能蹲在老槐樹下盯一下午,腿麻了都不帶動的。
倆人正湊在一塊兒講題,孔母端著個青花碗進來了,碗里臥著倆荷包蛋,蛋黃顫巍巍的。“齊齊也來一個?”她往郝齊齊面前遞。
“不了嬸子,我家鍋里還燉著羊骨呢!”郝齊齊擺手,眼睛卻直勾勾盯著荷包蛋——孔家總比郝家精細,郝母做飯向來是“大鍋菜管飽”,不像孔母,連煮雞蛋都要講究蛋白不破。
孔蕊推了推她:“吃吧,我不愛吃蛋黃。”說著就把碗往她那邊挪了挪。郝齊齊也不客氣,叉起一個就往嘴里塞,蛋黃流出來燙得她直哈氣,孔蕊在旁邊笑得肩膀直顫。
晨霧散的時候,村里的土路上開始有了動靜。騎三輪車的小販吆喝著“豆腐腦——”,扛鋤頭的老漢往地里去,褲腳沾著露水。最熱鬧的還得數村南頭的老六羊湯館,這會兒已經支起了紅漆大圓桌,老板娘正把一摞粗瓷碗擺得整整齊齊。
老六羊湯館的老板姓劉,排行老六,村里人都叫他六哥。他爹早年在邯鄲城里開羊湯館,傳到他這輩,愣是把鋪子搬回了工程村。有人說他傻,放著城里的生意不做,回村守著這幾畝地。六哥聽了只嘿嘿笑,手里的刀不停——他切羊肉有講究,必須順著紋理,薄得能透光,碼在碗里像朵白菊。
郝齊齊和孔蕊背著書包經過時,六哥準會喊住她們:“丫頭,喝碗羊湯再走?”
郝齊齊就踮著腳往屋里瞅,看灶上的大鍋里是不是飄著奶白色的湯。孔蕊總拉她的衣角:“快走吧,要遲到了。”
“就喝一小碗!”郝齊齊拽著她往里沖,書包往桌角一甩,“六哥,兩碗羊湯,多加香菜!”
六哥的媳婦從里屋出來,手里端著兩個粗瓷碗,湯面上浮著一層清亮的油花,撒著翠綠的香菜和鮮紅的辣椒面。“慢點喝,剛出鍋的燙。”她笑瞇瞇地看著倆丫頭,眼神軟得像棉花。
郝齊齊呼嚕呼嚕喝得急,熱湯燙得嗓子眼發麻,偏要跟孔蕊比誰喝得快。孔蕊總是小口小口抿,把碗里的羊肉挑出來,慢慢嚼。“你看你,吃個飯跟打仗似的。”她嗔怪道,把自己碗里的香菜夾到郝齊齊碗里——她不愛吃香菜,郝齊齊卻嗜香菜如命。
“吃完這碗,下午放學去摘酸棗不?”郝齊齊抹了把嘴,嘴角還沾著湯漬。
孔蕊抬頭看了看天,秋日的天空藍得像塊玻璃。“行啊,不過得早點回來,我媽讓我晚上練毛筆字。”
“知道了,‘小書法家’。”郝齊齊打趣她,倆人背著書包往村外的小學跑,身后的羊湯館飄出陣陣香氣,混著泥土和陽光的味道,在工程村的街巷里慢慢散開。
老井與秘密
工程村的中心有口老井,井沿是青石板的,被 generations的人踩得溜光,邊緣處磨出了深深的凹痕。井繩在轆轤上繞了一圈又一圈,木頭把手被摩挲得發亮,像裹了層包漿。
夏天最熱的時候,村里人都愛往老井邊湊。男人們光著膀子下棋,棋盤畫在石板上,馬走日象走田,爭執聲能傳到二里地外。女人們搬個小馬扎,湊在一塊兒納鞋底、扯家常,手里的線轱轆轉得飛快。孩子們最野,圍著井臺追逐打鬧,時不時停下來,趴在井沿上往下看,聽井底傳來嗡嗡的回聲。
郝齊齊和孔蕊也愛來老井邊,不過她們不愛湊大人們的熱鬧,總躲在井旁的老榆樹下。老榆樹得三個人才能合抱,枝繁葉茂,像把巨大的綠傘,投下一片濃蔭。
“你看我這個。”郝齊齊從兜里掏出個玻璃彈珠,陽光下閃著七彩的光。那是她用兩包辣條跟鄰村的男孩換的,寶貝得不行。
孔蕊接過來,小心翼翼地托在手心,對著太陽看:“真好看,像彩虹。”她從布兜里拿出個小布包,一層層打開,里面是片完整的蟬蛻,透明的翅膀還能看清紋路。“我昨天在槐樹上找到的,完整吧?”
“哇,比上次那個還大!”郝齊齊湊過去,倆人頭挨著頭,研究那片蟬蛻。蟬蛻很輕,捏在手里像層薄紙,卻能清晰地看出眼睛、腿爪的形狀,仿佛下一秒就會振翅飛走。
她們有個秘密基地,就在老榆樹的樹洞里。樹洞被歲月蛀得挺大,能塞進一個鐵皮餅干盒。盒子是孔蕊攢了半年的牙膏皮換的,里面裝著她們的寶貝:郝齊齊撿的漂亮石頭、孔蕊夾在書里的干花瓣、倆人攢的糖紙,還有一張用蠟筆畫的畫——兩個扎小辮的女孩手拉手,旁邊畫著一碗冒著熱氣的羊湯。
“六哥家的羊湯,為啥比別人家的香?”郝齊齊托著下巴,看著遠處的羊湯館。
孔蕊想了想:“我媽說,六哥家的羊都是自己養的,在村西的坡上放,吃的是野草,喝的是山泉水。”
“那羊骨頭熬湯的時候,是不是要放啥秘方?”郝齊齊皺著眉,像個小偵探,“我上次偷看六哥往湯里撒東西,黃黃的粉末,是不是香料?”
“可能是吧。”孔蕊沒那么好奇,她更在意的是六哥媳婦每次給她們盛湯時,總會多放幾塊肉,“六嬸人真好。”
正說著,六哥媳婦提著個竹籃從井邊過,籃子里裝著剛洗好的青菜。“齊齊,蕊蕊,在這兒玩呢?”她笑著打招呼,“晚上來家里吃餃子啊,羊肉餡的。”
郝齊齊眼睛一亮:“真的?”
“當然是真的,”六哥媳婦刮了下她的鼻子,“快去跟你媽說一聲,晚上早點來。”
等六哥媳婦走遠了,孔蕊拉了拉郝齊齊的衣角:“你看,六嬸是不是知道你愛吃羊肉餡餃子?”
郝齊齊撓撓頭,嘿嘿笑:“可能是吧,我上次跟六嬸說,我媽包餃子總放好多白菜,沒肉味兒。”
夕陽把老井的影子拉得很長,轆轤上的井繩晃啊晃,像個鐘擺。郝齊齊和孔蕊蹲在樹洞里,把蟬蛻小心翼翼地放進餅干盒。鐵皮盒子被曬得暖暖的,里面的寶貝們像是也在曬太陽,散發著淡淡的、屬于童年的味道。
羊湯館的冬天
工程村的冬天來得早,霜降過后,田里的麥子就蓋上了層白霜,清晨的土路凍得硬邦邦,踩上去咯吱響。這時候,老六羊湯館就成了村里最暖和的地方。
大鐵鍋從早到晚咕嘟著,羊骨和姜片在湯里翻滾,熱氣騰騰的白霧裹著香氣,從窗戶縫里鉆出去,在門口的地上凝結成一層薄冰。屋里生著個煤爐,鐵煙囪從房梁上繞過去,熏得梁木黑乎乎的,卻把整個屋子烘得暖洋洋的。
郝齊齊和孔蕊放了學,書包都來不及送回家,就往羊湯館跑。她們總坐在靠爐邊的小桌,郝齊齊愛把凍得通紅的手往爐邊湊,孔蕊就把她的手拽回來:“小心燙著。”
六哥媳婦端來羊湯,會額外給她們倆碗里各臥個雞蛋。“天兒冷,多吃點熱乎的。”她把筷子遞給她們,自己則轉身去招呼別的客人。
來喝羊湯的大多是村里的老漢,他們不愛坐桌,就蹲在爐邊的條凳上,端著碗羊湯,就著剛出爐的燒餅,邊吃邊聊天。張大爺總愛說他年輕時候趕車去邯鄲的事,說那時候的羊湯五分錢一碗,能就著倆燒餅吃;李大叔則愛講村西頭的坡上有只野山羊,他追了三天都沒追上,引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
郝齊齊聽得入迷,手里的勺子都忘了動。孔蕊就把她碗里的雞蛋戳破,蛋黃流出來,混著羊湯喝,香得她直咂嘴。“快喝,湯要涼了。”孔蕊提醒她。
“你說,野山羊的肉熬湯,會不會比家羊的香?”郝齊齊突然問。
旁邊的張大爺聽見了,嘿嘿笑:“傻丫頭,野山羊是保護動物,不能吃。再說了,六哥家的羊湯,用的是正經草料喂出來的羊,那味兒,野山羊可比不上。”
六哥正在案板上切肉,聽見這話,回頭沖她們笑:“還是張大爺懂行。我這羊,每天在坡上跑,肉緊實,熬出的湯才夠味。”他手里的刀快得像風,羊肉片在案板上堆成小山,薄厚均勻,看著就招人喜歡。
有一次下大雪,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村里的路都被埋了。郝齊齊踩著沒過膝蓋的雪去叫孔蕊,倆人深一腳淺一腳往羊湯館挪,棉鞋里全是雪,凍得腳趾頭發麻。
到了羊湯館,六哥媳婦趕緊把她們拉到爐邊,給她們換了雙干凈的棉拖鞋,又端來兩碗滾燙的羊湯。“快暖暖,看這小臉凍的。”她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她們的額頭,掌心的溫度燙得她們縮了縮脖子。
那天的羊湯里,六嬸多加了好多羊肉,還特意烤了倆燒餅,外酥里軟,抹上點羊油,香得能把舌頭吞下去。郝齊齊和孔蕊吃得滿頭大汗,棉鞋在爐邊烤得冒熱氣,屋里的笑聲混著湯的香氣,把窗外的風雪都擋在了外面。
“等開春了,我讓六哥教咱們熬羊湯吧?”郝齊齊舔了舔嘴角的油星。
孔蕊點點頭,眼睛亮晶晶的:“好啊,到時候咱們熬一大鍋,請全村人喝。”
離別的車票
郝齊齊收到高中錄取通知書那天,孔蕊正在羊湯館幫六嬸擇菜。通知書是紅色的,印著燙金的字,郝齊齊舉著它沖進羊湯館時,手都在抖。
“我考上啦!我考上邯鄲一中啦!”
孔蕊手里的菜掉在了盆里,她抬起頭,眼睛里先是驚喜,隨即又蒙上了一層霧。“真好,齊齊,你真厲害。”她的聲音有點啞。
那年夏天,孔蕊沒考上重點高中,去了鎮上的普通高中。工程村的路不好走,去鎮上要坐半個多小時的三輪車,顛簸得能把人骨頭散架。
郝齊齊收拾行李的時候,孔蕊坐在她旁邊,一句話也不說。郝齊齊的書包里塞滿了新課本,還有孔蕊給她繡的筆袋,上面繡著兩只小羊,歪歪扭扭的,卻看得出來很用心。
“蕊蕊,周末我回來,還去六哥家喝羊湯啊。”郝齊齊故作輕松地說。
孔蕊點點頭,從兜里掏出個小布包,塞給郝齊齊:“這個給你。”打開一看,是片壓平的酸棗葉,旁邊還放著顆玻璃彈珠,正是去年郝齊齊送給她的那顆。
“你留著吧,我在學校用不上。”郝齊齊推回去。
“你拿著,”孔蕊把布包往她手里按,“想我的時候,就看看。”
去邯鄲的那天,天剛蒙蒙亮。郝齊齊背著大包,孔蕊幫她提著網兜,里面裝著郝母烙的玉米餅。倆人沒說話,沿著村路慢慢走,露水打濕了褲腳,涼絲絲的。
路過羊湯館時,門已經開了,六哥正在灶前添柴,火苗舔著鍋底,把他的影子映在墻上,忽明忽暗。“六哥,早啊。”郝齊齊喊了一聲。
六哥回頭,看見她們,趕緊從鍋里舀了兩碗羊湯:“快,喝了再走,暖暖身子。”
這碗羊湯,六哥放了雙倍的羊肉,還臥了倆雞蛋。郝齊齊喝著喝著,眼淚就掉了下來,熱湯混著眼淚,咸咸的。孔蕊也紅了眼圈,卻使勁忍著,把碗里的香菜全夾給郝齊齊。
“到了學校,好好念書,”六哥蹲在她們對面,吧嗒著旱煙,“缺錢了就跟家里說,別委屈自己。”
“嗯。”郝齊齊使勁點頭,嘴里的羊肉堵得說不出話。
村口的三輪車來了,突突地冒著黑煙。郝齊齊上了車,孔蕊站在路邊,手里還攥著那個空網兜。車開了,孔蕊的身影越來越小,郝齊齊從包里掏出那個布包,酸棗葉的清香混著羊湯的味道,在車廂里慢慢散開。
邯鄲城很大,馬路寬得望不到頭,樓房比工程村的老槐樹還高。郝齊齊站在學校門口,看著來來往往的汽車,突然有點想家——想家里的玉米餅,想孔蕊的慢脾氣,更想老六羊湯館里那碗冒著熱氣的羊湯。
歸來的味道
郝齊齊第一次回家,是國慶節。她坐了兩個小時的長途汽車,到村口時,太陽已經快落山了。工程村還是老樣子,土路坑坑洼洼,老槐樹的葉子黃了一半,飄落在地上,踩上去沙沙響。
她提著給孔蕊買的筆記本,往村西頭跑。孔蕊家的院門虛掩著,她推開門,看見孔蕊正趴在炕桌上寫作業,旁邊放著個粗瓷碗,里面還剩小半碗羊湯。
“蕊蕊!”
孔蕊猛地抬起頭,手里的筆掉在了地上。“齊齊?你咋回來了?”她站起來,椅子腿在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音。
“想你了唄。”郝齊齊把筆記本遞過去,“給你的,鎮上買不到這種帶鎖的。”
孔蕊接過來,翻了兩頁,眼睛亮晶晶的:“真好看,謝謝你。”她拉著郝齊齊的手,往炕邊坐,往炕邊坐,“快坐,我去給你熱羊湯,六嬸今天特意給我留的。”
羊湯熱好了,還是那個粗瓷碗,上面飄著香菜和辣椒面。郝齊齊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就酸了——城里的飯館也有羊湯,可總覺得沒六哥家的香,湯里少了點啥,說不清楚,就是不對味。
“鎮上的高中咋樣?”郝齊齊問。
“還行,”孔蕊給她夾了塊羊肉,“就是功課有點難,數學總跟不上。”
“沒事,我周末回來給你補。”郝齊齊拍著胸脯保證,“包教包會,學費就是一碗羊湯。”
孔蕊笑了,眼睛彎成了月牙:“那我可賺了。”
第二天一早,倆人就往羊湯館跑。六哥看見郝齊齊,眼睛一亮:“丫頭回來啦!快,六嬸給你熬了新湯,加了當歸,補補身子。”
郝齊齊喝著湯,聽六哥講村里的事:張大爺家的孫子滿月了,李大叔家的羊下了三只小羊羔,村東頭的老槐樹被雷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