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舊地圖上的褶皺

我是在整理外公遺物時,第一次認真打量那張世界地圖的。

七月的梅雨季剛過,南方城市的空氣里還浮著化不開的潮意。外公住了四十年的老單元樓在拆遷名單上掛了半年,墻皮像受潮的餅干一樣卷曲脫落,露出底下暗黃色的磚。我蹲在客廳中央的紙箱堆里,指尖劃過地圖邊緣磨損的毛邊——那是一張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版本,紙質已經發脆,用透明膠帶在背面貼了三層,赤道附近有一道淺淺的折痕,像是被人反復摩挲過。

“這是你外公年輕時從畫報上剪下來拼的。“母親站在門口,手里捏著塊抹布,正猶豫著要不要擦掉門框上“光榮之家“的燙金大字。她的聲音混著窗外拆遷隊敲擊墻體的哐當聲,“那時候他總說,等退休了就帶著這地圖走,從越南開始,一直走到南非看企鵝。“

我把地圖鋪在膝蓋上,指腹按在“老撾“兩個字上。墨跡已經發灰,邊緣洇著淡淡的水痕,像是被人哭過。外公走的時候是去年冬天,肺癌晚期,彌留之際攥著我的手腕,枯瘦的手指在被子上劃來劃去,說的最后一句話是“瑯勃拉邦的和尚......“后面的字被痰音糊住了,我猜他想說的是布施。

那時候我還在市檔案館做檔案整理,每天的工作是把1950年代的土地契約錄入系統。辦公室在老樓的三層,窗戶正對著一棵半枯的懸鈴木,春天飄絮的時候,電腦屏幕上總落著一層白毛毛。同事老張比我大十五歲,抽屜里永遠放著治關節炎的膏藥,他說自己的理想是退休后去XJ騎駱駝,但上個月體檢報告出來,尿酸高得嚇人,現在連啤酒都戒了。

外公的葬禮結束后,我回單位請了三天假。第一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對著天花板數紋路;第二天去檔案館附近的巷口吃了碗牛肉面,老板娘問我怎么瘦了,我說天熱;第三天早上,我站在辦公室的打印機前,看著A4紙吐出剛印好的辭職信,突然發現紙上的字在發抖——不是因為害怕,是一種很輕的、像羽毛搔過心臟的顫。

現在我蹲在拆遷樓的灰塵里,把外公的地圖小心翼翼地折起來,塞進帆布包內側的口袋。包里還有他的老花鏡(鏡片上有一道裂紋)、一個掉漆的黃銅指南針(指針永遠偏向西北),以及我昨晚整理的辭職材料。檔案柜的鑰匙放在辦公桌上,旁邊壓著半塊沒吃完的薄荷糖,是老張上周分給我的。

離開老樓時,收廢品的三輪車正停在單元門口。穿藍布衫的老人把外公的藤椅往車上搬,椅面的藤條斷了兩根,是我小時候踩壞的。我走過去,從車斗里抽出那把用了二十年的竹制蒼蠅拍——拍面上還粘著半只干硬的蒼蠅,是外公去年夏天拍的。

“這個我要。“我說。

老人抬頭看了我一眼,露出缺了顆門牙的笑:“留著沒用,燒火都嫌煙大。“

我沒說話,把蒼蠅拍塞進帆布包。車斗里還有外公的搪瓷缸,印著“勞動最光榮“的字樣,缸口磕掉了一塊;還有他種死過五盆文竹的陶盆,盆底的透水孔被碎瓦片堵著。這些東西像拼圖一樣,拼出我二十八年的人生里,那些被忽略的、帶著煙火氣的褶皺。

去單位交辭職信的路上,經過街角的報刊亭。老板正把新到的《國家地理》擺上攤,封面是南極的冰川,藍得晃眼。我停下來翻了翻,在介紹老撾的那一頁停住——照片上,穿橙色僧袍的和尚赤著腳走在青石板路上,晨光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路邊的老婦人正把竹籃里的糯米飯捧出來。

“小伙子,買一本?“老板用蒲扇拍著柜臺,“這期講東南亞,有意思得很。“

我合上雜志,搖了搖頭。口袋里的舊地圖硌著肋骨,像一顆正在發芽的種子。

回到檔案館時,老張正對著電腦揉膝蓋。他的座位靠窗,懸鈴木的影子在他花白的頭發上晃。我把辭職信放在他桌上,他抬頭看了我一眼,沒說話,從抽屜里摸出個鐵皮盒子,倒出兩顆棕色的藥丸。

“尿酸又高了?“我問。

“老毛病了。“他把藥丸扔進嘴里,就著保溫杯的水咽下去,“你這是......“

“我想出去走走。“

老張盯著我的辭職信看了半晌,突然笑了。他的笑聲像破舊的風箱,震得眼角的皺紋更深了:“走?去哪兒?XJ?我跟你說,騎駱駝可顛得慌......“

“不止XJ。“我從帆布包里掏出外公的地圖,攤在辦公桌上,“我想把這上面的地方都走一遍。“

地圖上的字跡已經模糊,非洲的輪廓被膠帶粘得變了形。老張的手指點在“老撾“的位置,突然停住了——他的指甲縫里還沾著錄入檔案時蹭到的墨漬。

“你外公......“他頓了頓,喉結動了動,“他年輕時候是志愿軍,在朝鮮負的傷,一條腿不方便。那時候他總說,等腿腳利索了,就去看看沒打過仗的地方。“

我這才知道,外公的腿不是天生跛的。小時候我總問他為什么走路一瘸一拐,他只說是年輕時貪涼,在河邊睡覺凍壞了。

“這地圖......“老張的手指輕輕撫過赤道的折痕,“他退休那年,我跟他一起去公園打太極,他就揣著這張圖,說要從云南出境,先去老撾。結果剛把護照辦下來,查出來肺癌。“

窗外的懸鈴木突然落下一片葉子,正好飄在地圖上“瑯勃拉邦“的位置。我想起外公葬禮那天,母親從他枕頭底下摸出個鐵皮餅干盒,里面除了這張地圖,還有一張泛黃的照片——穿軍裝的年輕男人站在鴨綠江邊,笑得露出兩顆小虎牙,腿還好好的。

“去吧。“老張把辭職信推回給我,“趁年輕,別等像我這樣,想走都邁不動腿。“他從抽屜里拿出支鋼筆,在信的末尾簽了字,筆尖劃過紙頁的聲音很輕,“對了,到了老撾,替你外公看看瑯勃拉邦的和尚。他總念叨,說那里的和尚早上化緣,老百姓給的都是熱乎飯。“

離開檔案館時,我把外公的蒼蠅拍留給了老張。他捏著那根竹柄,突然紅了眼眶:“這玩意兒......他當年總說,拍蒼蠅要穩準狠,跟做人一樣。“

走出老樓,陽光把影子釘在地上。我抬頭看了看檔案館的窗戶,老張正站在那里揮手,他的白頭發在樹葉間一閃一閃,像落了場早來的雪。

回家收拾行李花了整整三天。我扔掉了七成的衣服,只留了三件T恤、兩條牛仔褲和一件防風外套。母親在旁邊不停地往我包里塞感冒藥、創可貼,還有她連夜烙的芝麻餅,說路上餓了可以墊墊。

“真要去啊?“她把餅放進密封袋時,手一直在抖,“老撾亂不亂?聽說有蛇......“

“不亂。“我從書架上拿下那本《國家地理》,翻到老撾的頁面給她看,“你看,這里的人都穿拖鞋,說話輕聲細語的。“

母親沒看雜志,伸手摸了摸我下巴上的胡茬:“你外公走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他總說你性子悶,怕你一個人受委屈。“

我把外公的地圖從帆布包拿出來,鋪平在桌面上。母親的手指落在“中國“兩個字上,突然哭了:“他當年從朝鮮回來,腿壞了,就再沒出過省。每次看這地圖,都要念叨'世界這么大'......“

我把地圖折成巴掌大,塞進貼身的口袋。那里還有外公的老花鏡和指南針,隔著布料,能感受到它們的溫度。

出發那天是陰天,母親堅持要送我去車站。公交車經過外公住的老樓時,拆遷隊正在拆屋頂,碎瓦片像雨點一樣往下掉。母親別過臉,從包里掏出個紅布包遞給我:“這是你外公的護身符,當年在朝鮮撿的,說能避子彈。“

紅布包里裹著塊生銹的彈片,邊緣被磨得很光滑,顯然被人摸了無數次。我捏著那塊冰冷的金屬,突然想起外公臨終前在被子上劃的痕跡,或許不是在說瑯勃拉邦的和尚,是想告訴我這個。

到昆明的火車要開十二個小時。我靠窗坐著,把外公的地圖鋪在小桌上。鄰座的老太太在織毛衣,毛線球滾到我腳邊,她彎腰去撿時,看見地圖上的折痕:“小伙子,要去旅行?“

“嗯,去老撾。“

“老撾好啊。“老太太把毛線球放在膝蓋上,“我年輕時候跟醫療隊去過,那里的人早上會給和尚送飯,用的竹籃可精致了。“她突然指著地圖上的瑯勃拉邦,“就在這兒,有個光西瀑布,水是藍的,當地人都在里面游泳,連和尚都去。“

我拿出隨身攜帶的素描本,按照老太太說的,在地圖旁邊畫了個小小的瀑布。筆尖劃過紙頁時,想起外公的餅干盒里,除了照片和地圖,還有一張沒寫完的明信片,收信人是他自己,地址欄寫著“瑯勃拉邦光西瀑布“,內容只有三個字:“水很涼“。

火車過了玉溪,窗外的山漸漸多了起來。玉米地沿著坡地鋪開,綠得像潑翻的顏料。有穿靛藍土布的婦女在地里干活,頭上裹著白毛巾,遠遠看去像一朵朵移動的云。我想起外公的地圖上,云南和老撾的邊界線是用紅色圓珠筆描過的,旁邊寫著一行小字:“走路三天能到“。

晚上十點,火車在普洱站停靠。月臺上賣煮玉米的阿姨操著口音很重的普通話吆喝,蒸汽從保溫桶里冒出來,混著桂花香。我買了一根,玉米須上還沾著濕土。咬第一口時,突然明白外公為什么總說“熱乎飯最養人“——那股子帶著土氣的甜,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讓人踏實。

凌晨三點,我被一陣顛簸晃醒。火車正穿過隧道,窗外的黑暗里偶爾閃過一盞信號燈,像流星一樣快。我摸出外公的指南針,在微弱的手機光下看,指針果然還是偏向西北。老張說過,有些東西舊了就會失靈,但失靈的東西往往藏著最多的故事。

第二天下午,火車抵達昆明。我沒去市區,直接轉乘去磨憨的大巴。車過西雙版納時,路邊開始出現傣家竹樓,尖尖的屋頂上曬著金黃色的稻穗。穿筒裙的姑娘背著竹簍從車邊走過,簍子里裝著青綠的柚子,陽光透過簍子的縫隙,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

大巴在邊境小鎮停下時,已經是第三天的清晨。我背著帆布包站在界碑前,左邊是“中國“,右邊是“老撾“,水泥地上還留著昨晚的雨水,把兩個字映得格外清晰。有穿藍色制服的邊檢人員走過,笑著問我:“第一次來?“

“嗯。“

“過去吧,老撾的早市剛開,能買到新鮮的芒果。“他朝對面指了指,“過了橋就是瑯勃拉邦省,當地人說'歡迎'是'撒拜迪'。“

我踩著水洼走過界橋,木板在腳下咯吱作響。橋中間有一條淺淺的刻痕,是兩國的分界線。跨過去的那一刻,我摸了摸口袋里的地圖,突然覺得外公的手正搭在我的肩上——就像小時候他帶我去公園,總是這樣牽著我的手,一步一步走得很慢。

老撾的邊境小鎮飄著煮咖啡的香氣。穿絳紅色僧袍的和尚背著鋁制的缽盂,赤著腳走在石板路上,腳趾縫里還沾著露水。路邊的竹筐里擺著青綠色的龍功果,攤主是個老太太,看見我就笑著說“撒拜迪“,皺紋里盛著晨光。

我從帆布包里掏出外公的地圖,鋪在路邊的石桌上。晨風吹過,地圖的邊角輕輕揚起,像一只想要飛的鳥。我拿出素描本,在“老撾“兩個字旁邊畫了個小小的僧袍剪影,筆尖停頓的時候,突然想起老張的話——有些路,總得有人替前輩走下去。

早市的炊煙漸漸升起,混著咖啡豆的焦香和芒果的甜氣。我把地圖折好,放進帆布包最里層,然后朝著第一個陌生的村莊走去。腳下的土路有點硌腳,像外公那只跛了的腳踩過的痕跡,但陽光很暖,照在背上,像揣著一整個春天的希望。

版權:創世中文網
同類熱門書
重生之女將星
會員
我的1979
超級大忽悠
秘戰無聲
老兵新警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定远县| 明水县| 修文县| 天镇县| 阜城县| 萝北县| 嘉荫县| 周至县| 澄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龙里县| 鄂尔多斯市| 博客| 贵德县| 乐昌市| 商都县| 大英县| 鸡东县| 鲁山县| 哈巴河县| 洛阳市| 专栏| 青川县| 托里县| 怀集县| 沁水县| 海南省| 宁蒗| 南召县| 呼伦贝尔市| 南川市| 富宁县| 乳源| 九龙城区| 阳城县| 改则县| 景谷| 镇沅| 堆龙德庆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