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人之初,性本?(廣義抽象化個人行為及思想驅動)
人生下來就是善或惡是古人最早辨論的觀點。
但很可惜,人離進化到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人性已經在幾千年里,以各種間接或直接的目的,打了不知多少補丁。
因此,單以善惡論人性的話,明顯只能體現自己知識的匱乏。
人性從古至今都會討論,可都走錯了方向。
要么是框在善惡中,用“割圓法”打補丁。
要么是搓著善惡法,以“大一統”找平衡。
可是人應該如何將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①算盡呢?
更何況再觀古今,雖理論已經成熟(補丁快補完了。)但偽道終是偽道,依舊只能事后盤算。
比如在現代心理學中,已經摒棄了善與惡的概括描述,轉向了更加細致的各種環境、遺傳(種族),對其目標對象施加特定影響而后對象產生特定后續行為的描述。以此作為現實依據來進行“大一統”。其根本論證方法是求極限,永遠只能無限接近。
而我認為人之初,性本欲。
人是由欲望驅動的。欲望才是“人性”的未知數,它與目的存在相似性,區別是刻意的②程度不同。
那么人隨著年齡增長產生的不同心緒又是怎么一會事呢?
因為欲望是在變的。它被滿足了不會減少,被虧削了卻會增加。
而欲望的來源是生理欲望與心理欲望,前者是因為“自私”的基因③,后者則是因為要給基因打補丁。二者共同影響所有決策與行為,其中的區別只有二者對目的的影響來決定。并且每一個完整概括的欲望都是二者的結合體。
那人的成長又是怎么一回事?一個能在一瞬間明確自己的所有欲望,并列個表出來么?“開卷考”④都不一定能完整,客觀的寫出自已的欲望。因為欲望的本質是“受擊反應式”的,詳細為:人不能想象出未曾出現的世物。只有在感受過后才會產生相關的欲望。
所以人的成長是不斷接觸新鮮事物并產生相關的欲望?
不,成長是學會否決欲望⑤。成長是在認識到自已精力⑥有限時,為了更大的欲望舍棄其他與該欲望不可同時發生或有影響的欲望。
那么,欲望,有極限么?
欲望不只依托于現實基礎也需要想象。
現實物質基礎由科技技術決定,它必然是有盡頭的。
想象能力本質是為了溝通,以此使他人看見自己看到過的世事,自然是有盡頭的。
而欲望則是二者做算法。無論如何算都能做出確切的數值。
因此欲望是有極限的。
①無限不循環小數又名有理數。其特點是:雖然其數值確定,但是小數點后面的數是無限多的。
②刻意的:當下思考的次數過1。思考一次:對某一概念的決定進行一種結果推演至一階段。
③“自私”的基因:指生理本能(特指非條件反射)。
④“開卷考”:人生中所有做過的事編輯成一本書,事無巨細的。講解每一刻的生理,心理,還有外界因素施加的狀態,以文學加工的形式描述出來。
⑤否決欲望:在心理層面上拒絕某一種行為的產生。
⑥精力: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定的工作量。由生理極限與心理極限共同決定。
個人能力自測
古今對人性的探討的本質是?
人性欲望論的切入原點是?
不對,覺得作者說的不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