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末日余溫
2053年的夏季如同地獄的預告片:天地之間仿佛失去了溫度的邊界,赤紅的余暉照耀在大地上,卻只帶來灼熱與干渴。天空中偶爾翻滾的黃沙夾雜著微小的塵粒,遮蔽了太陽的真容,仿佛吞噬著人們最后的希望。全球氣候惡化已成共識——連續數年的風暴、洪澇、干旱與高溫,仿佛大自然正在向人類償還曾經的傷害。林牧站在自家老宅前的荒地上,凝視那一望無際的裂痕與枯草,心中既驚駭又惆悵:這里曾是祖父辛勤耕作的田地,如今卻被天地之力撕裂,晦暗的土地似乎在嘆息。
他緩緩走向早已廢棄的地窖入口,石門半掩,發出低沉的吱呀聲。這條地窖曾是祖父留給他的神秘空間,林牧從小只在傳言中聽說其中藏著一些“老物件”,卻從未真正探尋。如今氣候急劇惡化,他身為年輕一代,自感肩負改變荒土的使命,卻苦于資源匱乏、技術受限,內心焦躁不安。思量再三,他決定冒險一探,也許能從先人遺留的秘密中找到一點線索,哪怕是一絲微光。
走下臺階,陰冷潮濕的空氣立刻包裹而來,仿佛另一種世界。墻壁上斑駁的石磚隱約染著歲月的痕跡,腳下的青苔似乎在低語。手電筒光束搖晃中,他看見墻角堆放著一張早已塵封的木桌,桌面布滿灰塵,幾臺古舊設備散落其上:有些類似原始的主機箱,有些像是老式的儀器面板,上面掛著褪色的銘牌,字跡模糊難辨。林牧輕撫桌沿,腦海里浮現祖父曾提到的“靈根 AI v0.9”,雖好奇卻不知具體何物。此刻,他深吸一口氣,將地窖深處探出的電源線拔了整齊,回到桌前,抹去厚重灰塵,嘗試尋找開機按鈕。
忽然,一縷微弱的指示燈光在機箱面板上閃爍,一段斷續嗡鳴隨之而起:仿佛沉睡已久的存在被喚醒。屏幕閃現綠色的字符流,伴隨著微弱機械音:“初始化中……檢測外部環境指標……用戶身份未識別,請輸入密鑰或啟動學習模式。”林牧心跳加速:他沒有密鑰,但機身旁放置著一本古舊筆記,正是祖父記錄的手稿。筆記中記錄了若干字符組合,看似無解,卻或許就是密鑰所在。他按照筆記提示輸入字符,屏幕反復驗證后,居然接受了輸入。隨后,界面轉為簡潔的文本交互模式:“歡迎,林牧。喚醒模式啟動。請允許系統進行初次體質與環境檢測。”
林牧揉了揉因激動而微微顫抖的雙手,將此前佩戴的手環與主機通過無線鏈路連通。手環是他近來依賴的健康監測設備,雖功能有限,但可讀取心率、血氧、體溫、睡眠質量等數據。AI迅速調取數據,并結合歷史記錄進行初步分析:“檢測到心率略微偏高,睡眠周期時常被夜間干熱風擾動影響;長期環境壓力可能導致脾腎兩虛傾向。建議進行中醫辨識干預評估,配合藥膳調理與生活作息優化。”林牧心中一驚:他并非病弱之人,自覺飲食尚算規律,可世代荒地勞作,此刻身體潛藏的虧虛卻被輕易洞悉。AI接著提供了一份初步問診方案,通過交互式對話詢問他過去幾個月的精神狀態、飲食結構、作息時間,以及家族遺傳病史等信息。
在昏暗地窖里,綠色的屏幕光照映在林牧的臉上,他一邊回答AI的問題,一邊思忖:這臺靈根AI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祖父為何將其隱藏到這里?AI不僅能診斷人體脾腎,兩虛的中醫術語令他感到熟悉卻又陌生。隨著問診深入,AI提出用黃芪與紅薯為基礎的藥膳配方,并列出精準劑量與烹飪要點。林牧想起村里常見的黃芪和紅薯,但要達到療效,他需嚴格控制分量與烹飪方式:先將黃芪浸泡,紅薯切塊,再與水文火慢燉,最后加少許蜂蜜提味。AI還提出監測指標:煮好后,讓他通過手環定時記錄心率和體溫變化,觀察療效反應。
他決定立即嘗試。拔掉與機箱的連線后,捧著筆記走出地窖,夜色中,他踩著泥土回到屋內,為自己和家中的儲糧翻出黃芪和紅薯,動手準備藥膳。灶火在古老灶臺上跳動,紅薯的清香與黃芪的藥香緩緩混合在蒸汽里。微風透過破損的窗戶吹進,帶來一絲塵土氣息,也帶來久違的生機希望:也許這臺AI能幫助他更好地理解自身體質,也能指導荒地改良。然而,他隱約感覺到,AI背后還藏著更多秘密:在系統初始化時,他看到一行注釋殘片閃過:“DreamFlow土壤光譜分析模塊,公測樣本1%體質數據庫”——這些字眼像是線索,卻無法立即解讀。
夜深人靜時,林牧回到地窖,借著屏幕光繼續與靈根AI對話。他詢問系統:“祖父當年為何研發這套系統?為何將它隱藏?”
AI沉默片刻,才回應:“系統啟動權限為多級加密模式,與用戶家族歷史數據高度綁定。根據初步分析,系統含有DreamFlow項目早期土壤光譜算法注釋,可用于精準識別不同土壤成分,實現微生物與菌草配比優化。祖父參與2039年Project 500數據采樣,靈根AI包含1%公開體質樣本,用于算法訓練與環境適應研究。當前環境指標與先前項目數據存在一定共振可能性,建議謹慎使用。”
林牧心中為之一振:2039年的Project 500,他只在零散傳聞中聽聞那是一次關于人體樣本采集與基因實驗的隱秘計劃,有人說其成果對后世影響深遠,卻也伴隨無數倫理爭議。祖父居然參與其中,且將樣本片段融入AI體質診斷與生態改良系統?這背后隱藏的關系,可能牽動更巨大的故事。他繼續追問:“所謂共振可能性,具體指什么?對當前使用是否有風險?”
AI回答:“基于與歷史采樣數據的比對,當前氣候極端變化可能引發與先前體質實驗結果的潛在關聯效應。例如環境壓力下的體質異常反應、土壤與人體健康交互的未知變量等尚未完全評估。建議在中醫藥調理的基礎上,關注生態系統整體改良,不可單純依賴AI建議,應結合當地資源與傳統經驗進行驗證。同時,系統監測到的DreamFlow注釋片段或含有未公開算法邏輯,需在更高權限解鎖后方可深入研究。”
林牧默然。他回想起小時候祖父在庭院講述的故事:那時他只懂得“祖父喜歡折騰奇怪的實驗”,卻未曾深究。如今在極端氣候面前,這些實驗或許正是拯救荒土的關鍵。他暗下決心:在保持謹慎的前提下,要一步步解鎖AI更深層功能,同時搜集周圍環境與身體狀況的數據,嘗試小范圍試驗。從今晚的藥膳開始,他將嚴格記錄反應,并觀察荒地改良的初步可能。
夜色漸深,地窖中屏幕的綠色光息息閃動,如同古老與未來交匯的脈絡。林牧在心中默念:或許這是命運的召喚,也是對祖父遺志的延續。他必須既尊重傳統醫理,又借助AI提供的技術指導,更要警惕潛藏的風險。片刻后,他關閉對話界面,系統進入待機狀態,留下僅有的提示:“繼續監測中:人體指標、環境參數已記錄;待下一次喚醒時更新數據。謹慎開啟后續功能時,請確保安全備份與多方驗證。”光束熄滅,地窖再次回復寧靜,卻也仿佛被點燃了新的希望之火。
林牧抬頭仰望地面那道裂隙,夜風挾帶著遠處干枯枯葉的沙沙聲。他知道,這一夜只是開始:荒土的命運、祖父的遺產、AI的秘密,都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交織出更大的圖景。他輕聲自語:“末日余溫尚存,但重生或許從此刻啟動。”這一句在寂靜中回蕩,也像是一記鉤子,牽引他踏上一條未知而充滿挑戰的道路。未來如何,沒有人能預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靈根AI v0.9只是序章,等待他去探索、驗證、突破,也可能面臨選擇與抉擇。月光透過縫隙灑下,照亮地窖入口,仿佛暗示:重生的契機,就在這荒蕪之下的光影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