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一九九四年的盛夏,劉華和他的五名同學,坐著綠皮火車,經過十小時的顛簸,終于來到了他們要為之奮斗終身的地方:某軍區后勤部某醫院。
之所以選擇這所醫院,一來是因為離老家較近,二來是因為在大學期間,就一直幻想著穿上一身綠軍裝。
作為七零后,劉華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就是:做一個象雷鋒、白求恩一樣的人,外婆在他考上醫科大學后,不止一次告訴他:你要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學成歸來,你要象中醫院的黃醫師那樣受人敬仰。
外婆口中的黃醫師是市中醫院的院長,一名在當地家喻戶曉的外科醫師,當地人對其推崇備至,一來是因為他的性格親和,二來出于民眾對專家的盲目崇拜和敬仰。多年之后,劉華才知道: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黃醫師,尤其是一些小城鎮,醫院需要一個權威,而老百姓更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專家級人物。
其實那個年代,人的平均壽命還是比較低的,整體醫療水平落后,而由于缺乏CT,MRI.彩超等檢查設施,醫院只能依靠傳統X光,B超等檢查方法,這些檢查設施用的又是國產的設備,分辨力低,圖像不清,致使很多疾病無法得到及時診斷。而傳統中醫的優勢就體現了,望聞問切,辨證論治。黃院長擅長中醫,尤其是針灸。照現在的觀點來看,一名外科醫生干中醫的活,有點不倫不類,但在那個時代,是很普遍的現象。
作為五年制醫學本科生,劉華是不太感冒中醫的,因為大學里學的東西:從人體解剖到基礎的病理、生理以及臨床內外婦兒傳,基本沒有中醫的內容,因為中西醫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編寫教材的人沒辦法將其融合,而西醫自從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歷經百年,發展不可謂不快,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西醫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中醫解決不了的問題,西醫都解決了,人的平均壽命也從清末的三十多歲,延長到六七十歲。
劉華對像黃院長這樣的醫生是嗤之以鼻的,畢竟剛跨出校門,年輕氣盛,缺乏敬畏之心。
劉華和五名同學到醫務科報道,第二天,醫院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召集各臨床科室主任和政治處,后勤處的主事人員,算是一個簡短的歡迎儀式。后來劉華才知道,他們這批人是首批部隊從地方大學招驀的人才,當時的軍醫大學只有四個,每年的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部隊的需求,所以才會從地方招驀大學生入伍。
歡迎儀式結束,后勤處給幾個人安排了一個住處,原來是一名內科老主任住的,退休后回了老家。
有兩個房間,三個人住一間,房屋結構是當地傳統的黃石搭建的,夏天特別悶熱,而且蚊蟲特多,劉華在房間里呆了一小會,就打死了七八只蚊子,都是很小的,帶花紋的。沒辦法,幾個人去了醫院門口的雜貨店,買了兩盒蚊香,到脕上,每個人床邊點一根,才算擺脫蚊子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