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浴血山河: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3·淪陷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徐州會戰初期戰斗
南京淪陷后,中日兩國戰略調整
攻陷南京后,日本因在初期戰爭中投入巨大,武器彈藥、裝備器材等都嚴重短缺,加上兵源不足,軍隊疲乏,軍隊戰斗力明顯下降。對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1938年1月,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在內閣會議上提議建立國家總體戰體制,統一部署國家的全部力量,為軍隊和戰爭服務。內閣表示支持,通過了“國家總動員法”,要求國民生產首先要保證滿足軍隊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確保法西斯總體戰的進行。日本政府強迫一些民用工廠轉變為軍工廠,并撥款48億日元作為軍事預算,用于生產戰略物資。
為繼續擴大對華侵略,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日本還決定擴充軍隊。日本參謀本部計劃1938年上半年新成立了11個師團,并儲備了50個師團基數的武器彈藥、器材裝備等,到1940年建成60個正規師團、30個暫編師團,以及250個飛行中隊。日本政府還要求軍工廠擴大生產,武器彈藥等要能裝備120個師團和3500架飛機。
日本還重新整編了在華軍隊。此前,華中有華中方面軍、上海派遣軍、第10軍三個司令部,現在全部取消,建立了華中派遣軍司令部,統一指揮華中地區日軍。華北方面,由于中國軍隊堅持打游擊,日軍后方不穩,決定在華北增加2個師團,將第16師團、第114師團調往華北。
另外,隨著日軍在中國的占領區不斷擴大,日軍為維持占領區治安投入的部隊越來越多,投入戰斗的部隊逐漸減少。為了讓更多的軍隊投入到前線的戰斗中,日軍在占領區建立了傀儡政權,招募偽警察維持治安,對中國民眾實施殘暴的統治。
南京淪陷后,國民政府也調整了戰略。1937年12月13日,軍事委員會下達了新的作戰計劃,明確提出在抗戰中應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盡量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阻止日軍速戰速決,要打持久戰,拖垮日軍。作戰計劃還要求加強游擊戰,避免與日軍正面硬碰硬,用各種手段打擊日軍。
1938年3月29日,國民政府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討論黨務政治改革方案和抗戰施政方針。會議決定確立全黨領袖制,選舉蔣介石為國民黨總裁,汪精衛為副總裁。中共和其他黨派都堅決擁護國民黨領導中國抗戰。4月初,周恩來、王明來到當時國民政府辦公的武漢,重申國共合作精神。國家社會黨領袖張君勱寫信給蔣介石:“方今民族存亡,間不容發,除萬眾一心,對于國民政府一致擁護而外,別無起死回生之途。”青年黨領袖左舜生也寫信給蔣介石:“睹目前之巨艱,念來日之大難,僅有與國民黨共患難之一念外,他都非所計及;僅知國家不能不團結以求生存,舍此亦無所企圖。”
這次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還擬定了《大會宣言》和《抗戰建國綱領》,提出調動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擊日本侵略者。
《大會宣言》表示,抗日戰爭不是政府和軍隊的戰爭,而是全民族的戰爭,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戰爭。只有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才能挽救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放下成見,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戰爭中去,用自己的生命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
《抗戰建國綱領》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幾方面號召開展全國抗戰和全民族抗戰。政治上,團結全國力量,組織國民參政機關,讓所有人都參與到政治中去,改善各地政治機構,加強地方自治,適應戰時需要。軍事上,加強宣傳,加強軍隊政治訓練,讓所有官兵都明白全國抗戰的意義,同時對普通民眾加以訓練,一方面能補充抗戰部隊的損失,另一方面也能組織起來配合正規部隊作戰。普通民眾應聯合起來保衛家鄉,牽制日軍兵力。只有人民真正參與到戰爭中,才能明白全國抗戰、全民族抗戰真正的意義。要發動民眾運動,動員全國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所有人都投入到抗戰之中。外交上,與日本斷絕外交關系,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即全世界所有反對法西斯的力量,對抗日本的侵略。
大戰前的第五戰區
南京淪陷后,華北幾乎全境失守,華東的上海、南京和長江下游也幾乎全部淪陷,戰爭的中心轉移到華中,中國軍隊的主力都集中到這一帶。1938年1月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組,全國陸海空軍大元帥蔣介石兼任委員長,何應欽任參謀總長。為推動接下來的抗戰,軍委會重新劃分了戰區。其中,第五戰區為天津到南京浦口的華東一帶,即津浦鐵路沿線,成為接下來的主要戰場。
早在1937年10月,李宗仁便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在徐州。李宗仁知道蔣介石指揮戰事時一向喜歡越級下令,上任之前曾半開玩笑地對蔣說:“委員長,我很感激你這樣看重我,使我負這樣重要的職務。不過古代戰略家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希望你不要打電話直接指揮五戰區的部隊啊!”蔣介石笑道:“五戰區我不打電話,對你我放心得過,放心得過。”蔣介石果然信守諾言,李宗仁在第五戰區指揮作戰期間,蔣介石始終沒有打電話越級指揮,甚至很少跟李宗仁通話。這可能是因為兩人在電話中溝通吃力,蔣介石一口濃重的寧波腔,面對面交談時,李宗仁勉強能領會他的意思,打電話看不到他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李宗仁經常聽不懂他在說什么,打電話也沒用。李宗仁認為,第五戰區能取得臺兒莊戰役等幾次重大勝利,跟蔣介石沒有過分插手不無關聯。
1937年11月,李宗仁來到徐州走馬上任,發現當地居民幾乎遷徙一空,市面蕭條,形同死城。李宗仁馬上行動起來,召開民眾代表大會,動員民眾抗戰,勉勵大家寸土必爭。為安定民心,李宗仁每天早上或午后都會騎馬到主要街道巡視。國難當頭,李宗仁心情十分沉重,但仍裝出一副悠閑的樣子。民眾見司令長官這么有閑情逸致騎馬游逛,都對接下來的戰事有了信心。商人們重新開門做生意,市面上重新熱鬧起來,人心安定,物質充足。
在徐州期間,李宗仁還成立了第五戰區抗戰青年團,接收了很多流亡學生。
1937年底,上海、南京相繼淪陷,第五戰區變得相當重要,徐州更成為接下來中日爭奪的焦點。徐州位于黃河和淮河之間,是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的重要交通樞紐,連接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對日軍來說,占領徐州主要有四大好處:一、打通津浦鐵路,連接南北戰場,方便軍隊轉運和部署;二、切斷隴海鐵路,阻止國軍出兵奪回上海、南京等地;三、威脅平漢路側后方,讓國軍不能集中全力防守武漢;四、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因此,日軍對徐州志在必得。
由于在此前的戰斗中消耗了大量中央軍精銳,蔣介石幾乎無兵可派,加上對第五戰區的戰斗缺乏信心,蔣介石只派了一群雜牌軍到第五戰區作戰。這些雜牌軍包括李宗仁的桂系軍隊,有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和廖磊的第21集團軍;東北軍于學忠的第51軍;川軍鄧錫侯的第22集團軍和楊森的第27集團軍;西北軍韓復榘的孫桐萱第12軍、曹福林第55軍,以及西北軍龐炳勛的第3軍團。
在此之前,川軍出川到山西抗戰,閻錫山拒絕為他們提供武器彈藥。后來,晉綏軍敗退,當地百姓告訴川軍,晉綏軍留下的倉庫里有武器裝備和彈藥,讓川軍去取,否則就要便宜日本人了。川軍遂將倉庫里的軍械彈藥全都帶走了。閻錫山得知此事,將其定義為搶劫,認為川軍是“抗日不足,擾民有余”的“土匪軍”。閻錫山將此事報告南京中央,要求將這群土匪調走。
中央想把這支川軍調到第一戰區或第二戰區,都被拒絕。軍令部次長林蔚向蔣介石請示辦法。正好南京淪陷,蔣介石情緒極為惡劣,勃然大怒道:“把他們調回去,讓他們回到四川去稱王稱帝吧!”白崇禧剛好在旁邊,便說:“讓我打電話到徐州去,問問五戰區李長官要不要?”第五戰區正急需部隊,李宗仁馬上答應下來,說:“好得很啊!好得很啊!我現在正需要兵,請趕快把他們調到徐州來!”白崇禧提醒他:“他們的作戰能力當然要差一點。”李宗仁說:“諸葛亮扎草人做疑兵,他們總比草人好些吧?請你快調來!”就這樣,川軍第22集團軍調到了徐州。
為團結抗戰,川軍來到第五戰區后,李宗仁親自接見了鄧錫侯等將領。鄧錫侯等人很感激李宗仁能收留他們,說:“一、二兩戰區都不要我們,天下之大,無處容身。李長官肯要我們到五戰區來,真是恩高德厚!長官有什么吩咐,我們絕對服從命令!”李宗仁問他們有什么需要。得知川軍最大的問題是武器裝備落后,子彈太少,李宗仁立刻致電軍委會,得到新槍500支,分給川軍。李宗仁還從第五戰區庫存的武器彈藥中撥出大量子彈和迫擊炮補充川軍。川軍將士都非常高興。
不只是川軍,第五戰區其他雜牌軍也多被李宗仁收伏。這些雜牌軍總共只有不到7個軍,兵力不足,裝備更無法與中央軍相比,訓練也比較落后,跟此前在淞滬戰場上作戰的軍隊相比只能算三四流貨色。可是這些雜牌軍也有優點:一、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內戰頻繁,這些雜牌軍將領都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二、這些雜牌軍分屬于不同的派系,過去多有矛盾,要將他們團結起來原本絕非易事,但如今國難當頭,這些雜牌軍普遍都滿懷愛國熱忱,愿與日軍拼死一搏。以第11集團軍第31軍為例,這個軍是抗戰爆發后桂系3個師在南寧合并成立的,雖只成立了幾個月,但全軍上下士氣高漲,足堪一戰。當時剛好有個廣西籍排長到31軍報告,他參加了淞滬會戰,遭到俘虜,謊稱自己只是個炊事兵,被日軍安排去挑伙食擔。行軍途中,他親眼看到日軍砍死中國農民,割下其身上的肉放進飯盒,晚上宿營時拿出來烤熟了吃。不久,這位排長僥幸逃走,將日軍的獸行說給第31軍將士聽。將士們都義憤填膺,立誓要與日軍血戰到底。在接下來的戰斗中,這些滿懷愛國熱忱的雜牌軍在第五戰區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津浦路南段和北段的初期戰況
1937年12月中旬,日軍剛剛攻占南京,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便集合了約8萬兵力,分別從鎮江、南京、蕪湖渡江北上,沿津浦路向北進攻。國軍一方面沿津浦路組織有力的抵抗,并組織敵后游擊戰,騷擾日軍,遲滯日軍的前進速度;另一方面從各地調兵,鞏固徐州及其附近地區的防守。
在津浦路南段,日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占領了滁縣、盱眙等地,兵臨第31軍防守的安徽明光。第31軍早有準備,提前炸毀了明光火車站西南池河上的明光鐵路橋,沿池河兩岸部署陣地,阻止日軍北進。
12月20日,日軍開始沿津浦線向明光突進。第31軍在張八嶺和自來橋與日軍交火,迫使日軍停止前進。同時,第31軍派出小股部隊不間斷地偷襲日軍。在第31軍的阻撓下,日軍有半個月沒能前進一步。
1938年1月14日,日軍旅團長沼田德重指揮第26旅團兵分兩路,直撲定遠、明光。第31軍軍長劉士毅利用山區地形,在明光設下“空城計”,暗中將主力部隊集中在定遠。日軍發現明光城內兵力空虛,迅速將其占領。當天夜里,趁著城中日軍放松警惕時,劉士毅率部沖進城中,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1月15日清晨,第31軍收復明光,城內日軍只有100多人逃走,其余全部被殲。
日軍不甘心失敗,很快調動飛機、坦克配合步兵,再次對明光城發起猛攻。守軍英勇抵抗,消耗了日軍大量彈藥。兩軍在明光激戰超過一個月。
畑俊六十分心急,從南京調來援軍,在淮河遭遇了布防在北岸的東北軍于學忠第51軍。雙方在淮河岸邊展開拉鋸戰。戰斗到2月13日,第51軍傷亡慘重,難以支撐。就在這時,張自忠率第59軍趕來,接手第51軍的陣地,第51軍撤到后方休整。
張自忠迅速做出部署,2月14日便對日軍發起反擊,當天奪回了除小蚌埠以外所有被日軍占領的據點。2月16日,第59軍收復小蚌埠,將日軍全部趕回淮河南岸。
2月17日,第59軍把淮河防線重新交給第51軍,向北進發,到滕縣集結,準備參加臨沂的戰斗。第51軍繼續在淮河北岸與日軍對峙。
以上是津浦路南段的作戰情況。徐州把津浦鐵路分為南北兩段,第五戰區的戰斗也分為南北兩段。李宗仁主要負責津浦路南段,北段主要由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負責。就在津浦路南段取得一系列勝利之際,韓復榘在津浦路北段的黃河防務卻令人大失所望。
此前,李宗仁在濟南召開軍事會議時,將阻止日軍渡過黃河的重任交給韓復榘。韓復榘要求李宗仁提供30門重炮,這樣才可能守住黃河。李宗仁將徐州的中央軍史文桂重炮旅調到泰安,交給韓復榘指揮。可蔣介石無法信任韓復榘,不久又將重炮旅調走。韓復榘十分惱火,為了報復,將此前派去津浦線北段抗日的兩個師調回來。韓復榘一方面懷疑蔣介石想借抗日的機會鏟除自己這支雜牌軍,另一方面又對抗日前途缺乏信心,表現越來越消極。李宗仁了解到韓復榘的心理,特意到濟南走了一趟,在韓復榘的司令部與他談了一整夜。
據李宗仁回憶,韓復榘一見到他就問:“長官,你看我們抗戰有把握嗎?”李宗仁說:“抗戰有把握,最后勝利必屬于我們!”然后,李宗仁詳細解釋了為什么最后勝利必屬于我們:中國抗戰是不得已,日本人逼得中國人無路可走,要么抗戰,要么亡國,中國人只能選擇抗戰。而日本侵華不只是中、日兩國的事,而是一個重大的國際性問題。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國聯未能發揮任何作用,不僅鼓勵了日本,也鼓勵了德國、意大利。西方法西斯侵略勢力膨脹,又給了日本勇氣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東西方法西斯勢力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如今,日本侵華得手,世界各國都對其毫無辦法。德、意必然會效仿日本,在歐洲發動侵略。一旦歐戰爆發,英、法等國自顧不暇,日本必然會趁機南下搶奪他們在遠東的殖民地。英、法等國無力東顧,美國必不會坐視法西斯勢力成為歐亞霸主,威脅自己的生存,一定會站出來對日作戰。到時歐亞反侵略戰爭合為一體,中國抗戰就會出現轉機。李宗仁告訴韓復榘,現在要以空間換取時間,盡量拖延,等待世界局勢的轉變,絕不能中途投降。聽了李宗仁的分析,韓復榘如醍醐灌頂,再三追問:“長官,你看歐戰什么時候可以爆發呢?”李宗仁說:“遲早總歸要爆發的,至于確定的日期,則誰也不敢說了。”
李宗仁的本意是想勸說韓復榘積極抗戰,但韓復榘考慮的卻是如何在歐戰爆發前盡量保存自身實力。為此,韓復榘一味消極應戰。日軍在津浦路北段連戰連勝,推進到黃河北岸,用大炮炮轟省城濟南。第56軍軍長谷良民試圖阻擊日軍,韓復榘卻命令該部撤退到泰安,直接放棄了濟南。蔣介石派駐濟南的總參議蔣伯誠勸韓復榘不要急著撤退,先請示一下南京中央的意見。韓復榘不予理睬,率主力撤離,只留下一個師防守濟南。黃河南岸和濟南周邊地區的軍隊見韓復榘都逃走了,紛紛棄守陣地,各自逃命。1937年12月27日,日軍輕輕松松占領了濟南城。至此,盧溝橋事變爆發不過五個多月,日軍已吞并了華北四個半省,分別是河北、察哈爾、綏遠、山西以及半個山東。
得知黃河天險失守,濟南淪陷,蔣介石和李宗仁都十分震驚。無奈事情已成定局,兩人只能致電韓復榘,要求他不能再擅自撤退,要在泰安至臨沂一線設險固守。在電報中,蔣介石誠懇地表示:“萬勿使倭寇垂手而定全魯。”
韓復榘認為泰安根本守不住,在電報中對李宗仁說:“全面抗戰,何分彼此,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宗仁憤而將韓復榘的回復轉告蔣介石,蔣介石怒不可遏。韓復榘還對自己的部隊下令“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李宗仁不愿放棄,致電韓復榘:“兄治魯七載,對魯省錦繡河山、馴良人民,戀戀之情,較弟為深……務請兄于運河之線竭力支持……”李宗仁還派川軍去支援韓復榘。然而,無論蔣介石、李宗仁怎樣勸說,韓復榘還是率領主力部隊撤走了,從泰安撤到兗州,再撤到濟寧,最后撤到曹縣。曹縣位于山東、河南兩省交界處,再撤就要到河南了,韓復榘暫時停下來。
韓復榘擅自撤退,導致津浦路北段正面門戶大開。日軍沿韓復榘撤退的路線一路攻城略地,先后占領了泰安、大汶口、兗州、濟寧等地,橫掃齊魯大地,逼近徐州。第五戰區的局勢一下變得相當危急。
為穩住津浦路北段,確保徐州的安全,李宗仁決定以攻代守,對濟寧、鄒縣一帶發動反攻,成功阻止了日軍南下。津浦路北段暫時穩定下來。
經過這次危機,蔣介石很擔心徐州開戰后,城內的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來不及撤退,包括李宗仁在內的高級將領被日軍俘虜,會對抗戰造成相當惡劣的影響。蔣介石提議將長官司令部轉移到別處,將此事交由軍令部研究。軍令部確定了河南歸德、安徽亳縣兩個地點,讓李宗仁二選一,盡快把長官司令部遷過去。李宗仁卻認為應該留在徐州,理由如下:接下來的徐州會戰必須不惜任何犧牲拖住日軍,爭取時間部署武漢保衛戰。若將司令長官部遷出徐州,必會動搖軍心民心,對徐州會戰的前途十分不利。而且徐州鐵路、電話、電報四通八達,若遷到落后的歸德或亳縣,只能依靠無線電跟前線、中央聯絡。無線電每天只能在特定時間拍發電報,長官司令部無法及時了解前線戰況,何談指揮作戰?至于去前線督戰,鼓舞軍心,就更加不可能了。
不過,中央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長官司令部和相關機構很多人員也都表示贊同,李宗仁不便公開反對,便采取了拖延的辦法。他派出一個小組去歸德、亳縣考察,說要比較哪個地方更合適,一來一往就耗費了半個月。這時,徐州的局勢已變得十分緊張,長官司令部無法遷走,只能就地指揮戰事。
交戰期間,長官司令部果然變得相當危險。尤其是臺兒莊告急時,日軍派出飛機不分晝夜對徐州狂轟濫炸,長官司令部人員經常需要躲進防空洞躲避。這時,徐州已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各國軍事人員、國內外記者、慰問團體紛紛來到這里,長官司令部每天人來人往。每次遇到空襲,眾人便在長官司令部狹小的防空洞內擠作一團。李宗仁認為自己作為司令長官,不應跟大家一起擠來擠去,太過怯懦。于是,空襲來臨時,李宗仁要么到辦公室外的草地上看敵機投彈,要么繼續留在室內與訪客交談。大家見他如此臨危不懼,都非常欽佩,也不再那么恐慌了。
處決韓復榘
韓復榘在津浦路北段消極避戰,令第五戰區損失慘重。蔣介石對其極為不滿,為了抗戰大劇,決定將其處決,以儆效尤。蔣介石曾召集李宗仁、白崇禧、程潛商議是否要嚴懲韓復榘,幾個人都沒有任何異議,處決韓復榘便被提上了日程。考慮到韓復榘手上還有很多軍隊,為免引發兵變,蔣介石準備先誘捕韓復榘,再將其處決。
1938年1月9日,蔣介石致電邀請第一戰區、第五戰區數十名高級軍官到河南開封召開軍事會議,韓復榘也在被邀請之列。韓復榘擔心蔣介石趁機對自己不利,原本不想去參加。蔣介石便派人放出消息,說打算把第五戰區劃分為兩個戰區,其中魯豫戰區考慮由韓復榘擔任司令長官。韓復榘生怕自己不出席這次軍事會議,戰區司令長官的職位會被其他人搶走,便決定去冒一次險。為防不測,韓復榘特意帶了一個營的士兵來到開封。
1月11日晚,韓復榘一行人抵達開封。李宗仁以城內駐軍太多為由,不同意韓復榘帶來的士兵進城。最終,一個營的士兵被留在城外,韓復榘只帶著衛士進城,很快來到河南省政府,會議就在這里舉行。在省政府大門口,韓復榘下車,帶著衛士往里走。到了隨員接待處,韓復榘按照規定把衛士留下,繼續往里走。走到副官處被告知:所有與會軍官都不得帶武器進入會議廳,要將身上的武器交由副官長保管,會后再取回。韓復榘看到其他軍官都把配槍上交,便交出了自己的配槍。就這樣,韓復榘一步步落入了蔣介石的圈套。
在1月11日晚的會議上,蔣介石親自擔任主持。會議一開始,蔣介石就把矛頭對準了韓復榘:“我們抗日是全國一致的,這是我們每個將領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可是竟有一個高級將領放棄山東黃河天險的陣地,違抗命令,接連失陷數大城市,使日寇順利地進入山東,影響極為惡劣。韓主席,你不發一槍,從山東黃河北岸一再向后撤退,放棄濟南、泰安,使后方動搖,這個責任應該由你來負!”韓復榘反唇相譏:“山東丟失是我的責任,南京丟失又是誰的責任?”蔣介石說:“現在我問的是山東,不是南京。南京丟失,自然有人負責!”
韓復榘還要說話,坐在他身旁的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劉峙勸他不要再頂撞正在氣頭上的委員長,不如去自己的辦公室休息片刻再說。韓復榘并未起疑心,跟著劉峙離開會議廳,進入院子,看到了一輛汽車。劉峙說這輛車是自己的,讓韓復榘坐車去自己的辦公室休息,劉峙本人卻沒上車,說還要回去開會。韓復榘坐到了車后座上,前座兩個人忽然爬到后座,坐到韓復榘左右兩邊。韓復榘起初以為他們是劉峙的副官,很快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兩人拿出逮捕令,宣布要逮捕韓復榘。逮捕令上羅列著韓復榘不守命令、擅自撤退、侵吞公款等多項罪狀,并寫明革除韓復榘所有軍政職位。韓復榘這才知道自己上了蔣介石的當,劉峙也是蔣介石的幫兇。
韓復榘被汽車送到火車站,然后由軍統負責人戴笠親自押解到武昌,軟禁在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一座二層小樓上,等待接受高等軍法會審。很快,會審開始,何應欽親自擔任審判長。由于罪名已在逮捕令上寫明,會審就等于宣判。韓復榘明白辯解也沒用,會審期間一直保持沉默。1月24日晚,韓復榘被特務槍決。
處死韓復榘后,蔣介石對外公開了他的幾大罪名。由于設計逮捕韓復榘的行為不太光彩,此處細節并未公開。為警告全軍將領不要步韓復榘的后塵,蔣介石通電表示:“今后如再有不奉命令,無故放棄領土,不盡抗戰為能事者,法無二例,決不寬貸。”處決韓復榘是南京陷落后鞭策軍心最重要的舉措,國軍的士氣為之一振。在此后的抗戰中,特別是在接下來的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當中,絕大多數國軍將領都能做到堅持戰斗,不再隨意逃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韓復榘死后,如何安撫他留下來的軍隊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早在1933年蔣介石就暗中收買了韓復榘的心腹將領孫桐萱。在孫桐萱的幫助下,韓復榘部在失去統帥后很快安定下來,沒鬧出什么事。
歸德空戰
3月上旬,津浦線戰事吃緊,李宗仁請求空軍支援。他要求不高,既不要求空軍保衛指揮中心徐州,也不要求空軍長期配合陸軍作戰,只要求空軍派飛機在前線敵陣上盤旋幾圈,丟下幾枚炸彈,再從我軍陣地低空飛過,讓我軍戰士親眼看到中國是有空軍支援的,鼓舞士氣。
空軍第3大隊第7、8中隊奉命前去支援。第7中隊正駐在湖北孝感機場,協同負責武漢的空防任務。第8中隊駐在河南信陽機場,負責京漢鐵路南的空防任務。由于飛機裝載的汽油有限,第7、8中隊無法從孝感、信陽往返徐州前線,便以河南駐馬店機場作為中間站,河南歸德機場作為前進基地,執行任務時先飛到駐馬店機場,再到歸德機場,從這里去前線。
3月18日,第7、8中隊分別出動9架飛機,前往徐州前線。大約40分鐘后,飛機抵達津浦線北段的兗州、鄒縣、滕縣上空。第8中隊負責空中警戒,第7中隊低飛對敵進攻。起初,日軍誤以為是己方的飛機來了,不予理睬。等到第7中隊突然降低高度,向地面投擲炸彈時,日軍才發現大事不妙。每架飛機都運載了64公斤炸彈,一次全部投下。敵軍陣地頓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大批敵軍被炸死,幸存者四下逃竄,陣地上一片混亂。
第一波空襲完畢,第7、8中隊駕駛飛機低空飛過國軍陣地上空,擺動機翼露出國軍的標志,讓戰士們知道空軍來支援他們了。國軍戰士欣喜若狂,紛紛跳出戰壕,揮舞著軍帽和槍向飛機歡呼。
接下來,第7中隊負責空中警戒,第8中隊向日軍陣地發起了第二波進攻。驚魂未定的日軍再次陷入混亂,狼狽不堪。
第二次空襲結束后,第7、8中隊再次來到國軍陣地上空,向戰友們致敬。就在這時,日軍2架轟炸機忽然從徐州方向飛來。第7中隊分隊長歐陽森馬上率領3架飛機沖上去,將2架敵機擊毀。歐陽森左手負傷,好在并無大礙。
這一天,第7、8中隊總共在兩軍陣地上空停留了不到20分鐘,卻大大震懾了日軍,鼓舞了國軍。返回歸德機場后,大隊長吳漢鎏與徐州司令長官部通電話,報告剛才的戰況。李宗仁親自來接電話。第7、8中隊原本屬于廣西空軍,抗戰爆發后編入中國空軍。李宗仁得知自己的前部下打了一場漂亮的空戰,在電話中連聲夸贊:“好得很!好得很!”李宗仁還說空軍戰士打下來的兩架敵機最近天天早中晚在徐州轟炸,十分可惡,現在終于出了口惡氣。吳漢鎏將李宗仁的夸獎轉告部下,空軍戰士們都很欣慰。
徐州會戰期間,第7、8中隊先后數次從歸德機場出發,與日軍開戰。
3月25日凌晨,第8中隊副中隊長何信又率領14架飛機大戰敵機,成功擊落6架敵機,己方飛機卻沒有任何損失,大獲全勝。然而,歸途經過馬集上空時,我方飛機遭遇了24架日軍驅逐機截擊。敵機占據了絕對優勢,加上我方剛剛結束一場激烈的空戰,缺少汽油、彈藥,機上人員也已十分疲憊,這一戰的結果可想而知。何信抱定必死的信念,率部沖進敵機群,與之展開殊死搏斗。很快,何信的飛機被敵機包圍,他本人胸部中了三彈,危在旦夕。最后關頭,何信直接操縱飛機撞向領頭的敵機。敵機慌忙躲避,但還是被何信的飛機射出的一排子彈擊中,當場墜落。何信繼續操縱飛機撞上另外一架敵機,同歸于盡。
何信犧牲時不過二十五歲,軍事委員會授予他“空軍烈士”的稱號。臺兒莊當地有位大財主主動捐出自己的棺木,裝殮烈士的遺體。遺體運到武漢后,又換成楠木棺。不久,何信的遺體被運回桂林老家安葬,當地為他舉辦了為期三晝夜的公祭,大批百姓前來憑吊。
何信犧牲后,他在出征前寫給母親和妻子的家書廣為流傳,激勵著千千萬萬中國軍民。
在給母親的家書中,何信寫道:“親愛的母親:你老人家安好,明天一早,我們就要出發飛到徐州參加戰斗了!在那兒信回家是寄不通了。當然,很快就會南返的,但是一定會經過一場激烈的廝殺。我是抱著必勝的決心去的,很快就會平安歸來。我要用子彈射向敵人的腦海和心窩中去!但如果我犧牲了,您也不要難過,因為兒是為國家而犧牲的!你應該感到高興和自豪!”
在給妻子的家書中,何信寫道:“我們的兒子球球已經八個月大了,要學著說話了,不要教他說爸爸、媽媽,一定讓他先學會‘抗日’兩個字!日寇一天不打倒,就沒有國,也就沒有家!……此去如不能如期歸來,你不要悲傷,不要難過,好男兒戰死沙場,馬革裹尸骨也香。”
4月10日,我軍已取得臺兒莊大捷,正在追擊日軍。空軍第3大隊第7、8中隊再次出動9架戰斗機,與空軍第4大隊從河南周家口機場出發的第22、23中隊轟炸機會合,到魯南嶧縣、棗莊一帶轟炸敵軍。
轟炸完畢,第7中隊隊長呂天龍發現敵軍陣地上空有一架雙座偵察機正在執行觀測任務,馬上俯沖向其射擊。敵機飛行員一邊急轉彎,一邊降低高度躲避。呂天龍幾次俯沖射擊,但因速度太快,時間太短,無法瞄準,始終未能擊中敵機要害。敵機高度已降至最低,呂天龍又從后方對其進行尾隨攻擊。敵機在日軍陣地上空掠地而過,陣地上的日軍都大吃一驚。隨后,敵機不斷向左向右急轉彎,拼命想要擺脫追擊。呂天龍死死咬住不放。追擊中,呂天龍發現敵機后座沒人,斷定后座機槍手已被射殺,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便進一步接近敵機機尾,闖入敵機飛行員的視線死角。敵機飛行員發現我軍飛機突然消失,驚慌失措,操縱失誤,飛機失速,在日軍陣地上墜毀。
呂天龍完成任務,正準備離開,忽有一顆子彈從下方射過來,穿透了他的右手掌,鮮血直流。呂天龍反應過來,飛機距離地面太近,地面日軍在向自己射擊,一定要迅速飛離敵軍陣地上空。呂天龍無法用受傷的右手操縱駕駛桿,只能用左手用力抓住駕駛桿,加速離開。
返航途中,呂天龍因失血過多,神志不清。戰斗機在他的操縱下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危險萬分。好在最終有驚無險,飛機安全降落在歸德機場。戰友們將他送進醫院搶救,他脫離了生命危險。
事后,戰友們分析,呂天龍追擊的敵機降低高度,在日軍陣地上飛行,可能是想跟地面的日軍配合,共同夾擊我軍飛機。呂天龍的飛機機身、機翼上布滿彈痕,可作為證據。他能平安歸來,戰友們都很慶幸。
呂天龍追擊敵機時,參與此次空襲作戰的我軍戰斗機、轟炸機都已返航。第3大隊的飛機途中經過歸德以東的牧馬集時,遇到了埋伏在此的敵機。敵機利用高度優勢發起攻擊。雙方激烈交鋒,第3大隊落入下風,好在第4大隊及時趕來支援,將敵機擊退。
在這次戰斗中,第4大隊第22中隊飛行員張明生駕駛的飛機被敵機擊中,從3000米的高空向地面墜落。張明生試圖把飛機頭拉起來,試了幾次都沒成功。此時,飛機的高度快降到1000米了,張明生舍不得拋下飛機跳傘,無意間觸碰到油門,發現油門開著,便將其關閉,再用力扳一下平衡器,飛機竟恢復了平衡。這時,飛機距離地面不過500米,且飛機仍在下降。張明生冒險操縱飛機側滑下去,安全迫降在歸德附近一座村莊。張明生跳下飛機,發現機身滿是彈痕,發動機排氣管被擊中,潤滑油流出來,油箱也中了好幾彈。幸好油箱沒有穿透,否則早就爆炸了。
附近村民都趕來看熱鬧,還有人在旁邊抽起了煙。張明生擔心火星會將漏油的飛機引爆,也擔心敵機發現這架飛機,過來投擲炸彈,誤傷村民。權衡之下,張明生決定將嚴重受損的飛機開到歸德機場。此舉相當冒險,但張明生竟奇跡般做到了,戰友們都嘖嘖稱奇。
在牧馬集一戰中,日軍損失了5架飛機,我軍損失了4架飛機,另有8架受損,飛行員孫金鑒、梁志航犧牲。
經過一個多月的戰斗,第3大隊飛機損失和人員傷亡都很嚴重。4月中旬,第3大隊撤離徐州,到武漢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