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徒花微笑[1]
終于可以一睹被珍藏了八十多年的他的新作品了。
而且是有可能成為他全新代表作中的杰作。
鷲尾鶇的心頭滿是期待和興奮,因此無論是把車停在停車場,一開車門便如暴風驟雨般涌進來的蟬鳴,還是幾欲將柏油路面融化的熱浪,都只讓她在瞬間生出怯意。
鶇拿著用單位打印機打印出來的、標注了目的地的地圖,和手機上顯示的地圖比對。這算是傳統(tǒng)還是現(xiàn)代,她自己也不甚清楚,不過這法子是最不會錯的。她皺著眉頭,把地圖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己也跟著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她真的不擅長看地圖。
應該是這個方向吧。她總算拿定了主意,邁開步伐,不多時便熱得汗流浹背,白襯衫黏在身上。
那是位于群馬縣前橋市內(nèi)的住宅區(qū)。即便是附近沒有徒步可達的車站、遍布著廣袤農(nóng)田的鄉(xiāng)下小鎮(zhèn),也照樣逃不過這個夏天最毒辣的太陽洗禮。離開猶如森林般的那片樹叢后,蟬聲漸弱,但當頭灑下的陽光依舊炙烤著鶇的全身和地面。柏油路上映著讓人聯(lián)想到南國的濃重黑影,零星有車輛經(jīng)過的道路對面熱氣蒸騰。
大約三周前,她擔任學藝員[2]的美術館收到一封郵件,表示“希望捐贈作品”。
美術館主要收藏某位活躍于大正[3]時代、以美人畫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的知名畫家的畫作。那封郵件里要捐贈的,想必也是他的作品。如果只是鑒定真?zhèn)危佬g館通常都會謝絕,但若是捐贈就另當別論了。
近年來無論哪家美術館都預算吃緊,接受捐贈的情況增多了。不過三周內(nèi)就前往評估,動作也算相當快了。看了郵件里附上的照片,鶇直覺那是未發(fā)現(xiàn)的真品。自然,僅憑照片還不能下定論,但作品本身就是擁有那般魔力。她渴盼著早日一睹為快。
走完館里煩瑣的流程,安排評估的時間,今天終于可以直接去對方家中看畫了。
吸了汗的手帕已經(jīng)開始濕漉漉的時候,鶇終于抵達了清水家。她一邊心想謝天謝地沒迷路,一邊打量著這棟稱為“公館”也不過分的宅院。
這是棟古老的日式平房,矮樹籬笆的另一邊,可以看到白色石灰外墻的倉庫。不過年深日久,墻壁已經(jīng)發(fā)灰。穿過那道小巧的、帶有屋頂?shù)脑洪T,鶇按下玄關的門鈴。一位五十歲左右的豐腴婦人出現(xiàn),得知鶇的來意,立即將她引到面向庭院的房間。
屋外有呈鉤形的窄廊,風徐徐吹過。雖然沒有觀光景點的日本庭園那種幽雅的韻味,但隔著窄廊看到的樸素庭院里的綠意,確實帶來了涼爽,她感到汗水正舒暢地退去。屋檐下懸掛的風鈴的鈴聲和青草的氣息讓她心情趨于寧靜。連婦人送上的麥茶里冰塊撞擊的聲響,都透著與自己家中不同的風雅。
借著自然的涼意與冰冷的麥茶,身體的燥熱逐漸平復時,約好的人出現(xiàn)了。
那是這個家的主人,畫作的所有者清水萬壽夫。他看上去年逾七旬,在婦人的陪伴下緩步走進房間。鶇正欲起身,他以手勢制止。
“這么熱的天,還要特地跑一趟這種鄉(xiāng)下,真是辛苦您了。”
與腳步聲相反,他的聲音沉穩(wěn)有力,看得出精神頗為矍鑠。
“哪里,也不是很遠。”
見萬壽夫在無腿靠椅上落座,婦人輕輕點頭致意后便離去了。
隔著矮桌與鶇相對而坐的老人,臉上露出滿足而爽朗的笑容。禮節(jié)性地簡單寒暄幾句后,他立刻切入正題。
“閑話多說無益,不如這就來看畫吧?”
“是啊,多謝您了。”
“應該很快就會送過來。”
話音剛落,婦人便再度出現(xiàn),雙手捧著一個簡樸的畫框。看上去長約七十厘米,尺寸當是二十號。
婦人移開麥茶,將畫作在矮桌上放定。
鶇早已摘下手表和戒指,利落地戴上白手套。
“那么,容我品鑒。”
一望過去,鶇就被震懾住了。
雖然在電腦顯示器上看過圖片,但且不說尺寸上的差別,實物擁有的感染力畢竟不同。鶇不覺咽了口唾沫,下一瞬間,她全身都在微微顫抖。
這是幅絹本設色的日本畫,畫的是一名看似二十余歲女子的全身像。沒有背景,身穿和服、坐姿慵懶的女子凝視著觀眾。和服幾乎純白,僅衣擺微微染了顏色,女子的肌膚也白到透明。畫作整體缺乏色彩,在他的作品里是罕有的樸實無華,但女子的存在感卻非同尋常,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
美得不可方物。
雖然如此澄澈透明,但并非女神般無條件的美。女子充滿悖德感,那雙眼眸里蘊含著仿佛能窺視人心的狡黠,卻又不是惡女。從她滿足的笑容里可以感受到慈愛,似是娼妓,又似是貴婦。女子擁有的與生俱來的美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散發(fā)出難以名狀的氛圍。
不過,鶇覺得這種自作聰明的分析毫無意義。她甚至覺得,應該停止思考,純粹地欣賞女子的美。這幅畫就是如此有魅力。
“據(jù)說……”
萬壽夫的聲音響起,將深陷在白衣女子美貌中的鶇驚醒過來。
“這是家母由起子的母親——也就是我外婆的畫像。”
鶇將視線從畫中女子身上移開,望向眼前的老人。僅僅這樣一個動作,都需要極大的意志力。她感到自己的呼吸有些紊亂。
“這幅畫是他親手交給令堂的吧?”
此前的郵件往來中,她只聽對方提過,這幅畫是畫家本人送給其亡母的。
“是的。家母和他交情深厚,還親切地叫他‘茂次郎’。這是他過世前一年突然送過來的,說是‘終于能畫出來了’。”
他在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四十九歲時去世,前一年也就是昭和八年。鶇端正了坐姿。
“順帶問一句,令堂——由起子女士是何時仙逝的?”
“那是約在二十年前。”
“由起子女士向您提及的關于這幅畫的事,可否盡量詳細地告知我呢?無論多瑣碎都可以。”
這幅畫是在怎樣的情形下創(chuàng)作出來,交給萬壽夫的母親由起子的?不只是作為在美術館任職的學藝員,作為一個熱愛他作品的人,鶇對此產(chǎn)生了純粹的興趣。
說罷,宛如受到誘惑一般,鶇再次垂下視線,被矮桌上嫣然微笑的白衣女子深深吸引。
那雙眼眸深不見底,望向無垠的彼方。她仿佛聽到了女子含笑的語聲。世界如同女子的和服般,如同女子的肌膚般,逐漸發(fā)白、模糊。
鶇的意識陡然恍惚起來。
注釋
[1]徒花,指不結(jié)果的花。
[2]博物館或美術館里專門負責藏品收集、保管、展示等的專業(yè)人員。
[3]日本年號,指一九一二至一九二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