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亞洲文明奇跡》:石窟庵和佛國寺

慶州石窟庵和佛國寺,位于韓國東部慶尚北道的慶州市,距首都漢城280千米。作為一座擁有千年繁榮歷史的古都,慶州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7年古新羅建國。那時,國王樸赫居世在徐羅伐(慶州舊稱)建都,徐羅伐由此開始成為一個具有都市風貌的地方。公元677年,新羅國在中國唐朝的幫助下,消滅了高麗和百濟,建立了統一的新羅國,并定都徐羅伐。隨著統一的新羅國的建立,慶州的文化和宗教也逐漸繁榮起來。

佛國寺位于慶州吐含山的西南山麓,創建于公元530年,公元751年由金大城擴建,公元774年竣工。據說,當初寺內有80多座殿閣和樓閣。1592年在戰亂中被燒毀,朝鮮王朝時期重修了部分建筑。1970年,韓國政府全面修復佛國寺,原來僅留遺址的觀音殿、毗盧殿、回廊等建筑得以復原。佛國寺屬典型寺院布局形式,其特點之一是以大雄寶殿為中心,紫霞門、無說殿左右的回廊環繞的院落和以極樂殿為中心,從安養門左右至極樂殿后的回廊環繞的院落東西并列;另一個特點是釋迦塔和多寶塔雙塔式寺院建筑的形式。

石窟庵原為佛國寺的附屬部分,于751年佛國寺擴建同時建造,位于佛國寺后吐含山的峰頂處,是一座用天然巨石鑿成的洞窟寺院,由巧奪天工的石雕組合而成。它的布局是“前方后圓”,前方是一個方形的前室,后面則是一個圓形的主室。

佛國寺的石造古跡都是用花崗巖建造,無論菩薩和信徒的肖像及環繞在其四周的神仙,還是雕刻成頂部和基座的浮雕,無不逼真、精致,其形態、建筑方法均為當時土木建筑技術之精髓,風格華麗宏偉,是韓國石造藝術的寶庫。寺內雙塔,石塔陽剛,木塔陰柔,表現了一種無處不在的平衡和諧之美。石窟庵雕鑿手法奇特,被譽為新羅王朝在宗教、理論、科學及造型藝術全盛時期的空前絕后之作。它的營造計劃將建筑、水利、幾何學、物理學、宗教和藝術融入統一的整體,它的規模、雕刻之精巧以及空間布局都堪稱世界杰作。石窟庵和佛國寺的建筑與雕刻充分展現了新羅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韓國歷史文化長廊中的瑰寶。

佛國寺是慶州地區最大最富麗堂皇的佛教寺廟,被譽為韓國最精美的佛寺。佛國寺背依青山,碧溪川流,林木茂密,掩映在綠葉之中的山門上書有“吐含山佛國寺”6個金黃色大字。步入山門,并排而建的兩座雙層石壇迎面高聳,石壇的兩邊架有四座石橋。紫霞門有青龍、白云二橋,據說走過橋便是渡過彼岸到達佛國樂土;另一門安養門亦有蓮華、七寶二橋,據說通過安養門也代表進入了極樂凈土。橋下以前曾建有象征著寺院與塵世相隔的九品蓮池,后遭毀壞。沿寺院大門內的花崗巖石階向上,可到達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兩側各有一塔,東塔稱多寶塔,高10.4米,是建在雙層基座上的三層石塔,為新羅石造美術的代表作品,被列為韓國第二十號國寶。該塔雖為石造但卻采用木塔樣式而建。西塔稱釋迦塔,高8.2米,是新羅的典型石塔,外形質樸,勻稱美麗,被列為韓國第二十一號國寶。這兩座塔均是新羅時期寶塔中最精美的,曾經使當時的佛國寺成為最流行的“雙塔”格局的典型。

按照當年的設計,石窟庵是佛國寺的附屬部分。因其是在一個自然巨石鑿成的石窟之內建造的佛寺而得名“石窟庵”。石窟庵自身為一座完整的寺院,庵內由前室和后室兩部分組成。前室寬6.8米,長4.8米;后部的圓形主室,直徑7.2米,表示天界。兩室之間由寬3.6米、長2.9米的通道相連。前室為正方形廳堂,堂內石壁上雕有佛教八部神將和金賜力士。后室為主殿,拱形殿堂直徑遲6.85米。

吐含山是新羅王國防御外來入侵的天然屏障,石窟庵東面朝海,站在庵前可以眺望蒼郁的海面,觀賞美麗壯觀的東方日出。過去這里一直是人們進香許愿、祈求國泰民安的地方。

石窟庵的建造工程極其復雜且耗時。石窟庵的建造者們需要運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來鑿刻和雕塑石材。這些工匠們不僅需要具備卓越的技藝,還需要有非凡的耐心和毅力。石窟庵的每一處雕刻都需要經過精密的測量和細致的打磨,確保每一塊石材都能夠完美地嵌合在一起。石窟庵的雕塑以其細膩和逼真而著稱,每一尊佛像和神像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夠與人對話。

在修復過程中,工匠們需要謹慎地處理每一塊石材,確保不損壞任何一處雕刻。在1970年的全面修復中,韓國政府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力求恢復石窟庵和佛國寺的原貌。修復后的石窟庵和佛國寺不僅恢復了其歷史的輝煌,還成為了韓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明珠。

佛國寺不僅是一個宗教圣地,更是一個文化和藝術的殿堂。佛國寺的建筑和雕刻不僅展示了新羅時期的建筑技術和藝術成就,還體現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內涵。佛國寺的每一處建筑和雕刻都蘊含著豐富的宗教寓意,反映了佛教教義的博大精深。

佛國寺的雙塔結構象征著佛教中的陰陽平衡和和諧之美。多寶塔和釋迦塔的并列不僅是一種建筑布局,更是一種宗教象征,體現了佛教中的平等和包容精神。佛國寺的布局和雕刻不僅讓人嘆為觀止,更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和莊嚴的氛圍。

石窟庵和佛國寺的歷史不僅是一部建筑史和藝術史,更是一部宗教史和文化史。石窟庵和佛國寺的建造和修復歷程不僅反映了新羅時期的歷史變遷,還展示了佛教在韓國的傳播和影響。石窟庵和佛國寺不僅是新羅時期的文化瑰寶,更是韓國歷史文化長廊中的重要一環。

石窟庵和佛國寺已經成為韓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研究,感受這兩座歷史建筑的魅力。石窟庵和佛國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它們的存在不僅讓我們銘記歷史,更讓我們珍惜和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

品牌:聯合讀創
上架時間:2024-12-26 17:51:08
出版社:聯合讀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聯合讀創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进贤县| 永泰县| 开鲁县| 泸水县| 宣化县| 盐城市| 广昌县| 新丰县| 宜昌市| 青浦区| 托克逊县| 威宁| 湟中县| 澜沧| 思南县| 双柏县| 乌什县| 南郑县| 三亚市| 崇明县| 剑川县| 永康市| 太原市| 息烽县| 越西县| 阳谷县| 麦盖提县| 陈巴尔虎旗| 施甸县| 吴江市| 城市| 阳东县| 景东| 四子王旗| 咸宁市| 静宁县| 河间市| 明溪县| 邹城市| 庄河市|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