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佑赴粵庫書臨險象
承蒙諸位看官今日大駕光臨,齊聚這小小堂中,賞臉聽我在此絮叨。我這心里頭啊,滿是感激,先給各位作個揖了。我呢,不過是個走江湖、憑嘴皮子討生活的說書人,姓名、年歲于我而言,不過是過眼云煙,不值一提,諸位也不必掛懷。我在這尋了個安身之處,平日里,手持撫尺,輕搖折扇,悠悠哉哉,閑時閉目養神,靜候各位前來。承蒙各位厚愛,日子久了,都喚我一聲先生,我愧不敢當吶。今日還請各位看官多多捧場,有錢的呢,勞煩您動動你寶貴的手指給我點個收藏,權當是給我這把老骨頭的鼓勵;覺得我故事說得入您耳的,也請您高抬貴手,點個贊,讓我知曉您的認可。您這輕輕一點,對我而言,那可是如沐春風,我定會傾盡全力,為諸位演繹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故事,以報各位的知遇之恩吶。
我自己也清楚,我兩鬢早已花白,面容就像那穿了多年、飽經風霜的靴皮一般,滿是褶皺,歲月在我身上留下的刻痕太深,我已是個十足的老人了。咱這地兒乃交通要沖,每日里南來北往的能人異士就像那江里的鯽魚一般,一群接著一群,數都數不清。雖說我已年老,但仗著肚子里還有些墨水,說書時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所以倒也沒人敢小瞧于我。
剛剛說完一則故事,看著圍在周圍的聽書客們紛紛拍手叫好,我心中也滿是歡喜。我飲了幾口茶水,稍作歇息后,便又一搖折扇,待我娓娓道來“話說有一位姓周的人,名叫庸佑,別號棟臣。他在廣東也算是一段傳奇故事的主角。至于他生于什么時代,說書人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他祖籍是浙江。他長相圓潤,眼神中透著機靈,但沒讀過多少書,對愛國安民之類的事一竅不通,可要是說起追逐功名富貴,那他倒是很有一套。他常常嘴角帶笑,得意地宣稱:“富貴利祿,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怎能不盡力去謀取呢?”所以幾十年來,他都在這方面下功夫。他祖父在世時,家里還有些資產,他到廣東經商多年后,便把戶籍落在了南海縣。可惜自從父母去世后,他掌握了家中大權,肆意揮霍,沒多久就把大部分家財敗光了。幸好他父兄在世時結交廣泛,朋友大多是富貴之人,多少還能照應他一下。
其中有個叫傅成的,在家中排行老二,和周庸佑有甥舅關系。傅成中等身材,面容清瘦,眼神中透著精明,在廣東關部衙門擔任庫書一職。說起庫書這個職位,雖然名聲不太好聽,但每年的收入相當可觀。因為海關以前是個肥差,每年要辦理金葉運往京城,數額不下數萬兩。庫書就靠在這件事上動手腳,抬高金價,隨意開銷,或者暗中挪用公款,放貸收息。其他各種貪污手段,哪一樣不是中飽私囊呢?所以傅成靠這個職位發家,一年又一年積累下來,差不多有了數十萬的家產。
有一天,傅成突然得知姐夫去世了,只留下外甥周庸佑。周庸佑整日賭博玩樂,花錢如流水,毫無節制。傅成皺起眉頭,眼神里閃過一絲無奈,考慮到與姐夫的情分,還是決定幫襯一下周庸佑。況且庫書這個職位也需要用人,不如栽培自己的親戚。想到這里,他便寫了一封信,叫周庸佑到省城來,給他安排個職位。
周庸佑接到舅父的信后,眼睛一亮,心中暗喜,覺得在家鄉沒什么前途,如今有舅父這條路,說不定能借此飛黃騰達,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于是他打定主意,變賣了部分家產換成銀子帶在身邊,匆匆收拾了些行李。以往欠親友的債務,他都不敢聲張,偷偷地就出發了,一路上翻山越嶺、渡河過江,朝著省城趕來。好在他的家鄉大坑離城不遠,不到一天就到了廣州。只見這里背山靠海,房屋密集如云,果然是一座繁華的大都市,人來人往,商業繁榮,真是名不虛傳!周庸佑下船上岸后,雇了一個挑夫,挑著行李,從新基碼頭經過南關,徑直前往傅成的府上。到了那里,只見一座大宅邸,橫面很寬,大門外寫著“傅宅”兩個大字。周庸佑向守門人通報了姓名,說自己是大坑村來的周某,麻煩通報一聲。守門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看他帶著行李,料想不是主人的親朋好友就是親戚,便答應著,先讓挑夫放下行李,然后進去通報。
傅成聽到通報后,知道外甥來了,趕忙先到客廳坐下,然后讓守門人把周庸佑帶進來。周庸佑先進了大門,穿過一道屏風,沿著臺階走進正廳,看到傅成后,連忙鞠躬請安,站在一旁,臉上帶著討好的笑容。傅成讓他坐下,寒暄了幾句,又問了些他的家事和家鄉的情況,周庸佑都含糊地應付過去了。傅成隨后帶他到后堂,和他的舅媽以及表兄弟姐妹們一一相見,之后把他安置在書房里。看到他行李不齊全,傅成微微搖頭,又幫他添置了一些衣物。接連兩天,都是大擺宴席,親人團聚,熱鬧非凡。
過了幾天,傅成帶他到關部衙門,把自己負責的事務一一交代給他,就像把他當作管家一樣。自己則在外面照應,就這樣,原本重要的庫書職位,漸漸就好像被周庸佑一人掌控了。在關部的庫書部門里,所有辦事人員看到周庸佑是上司的親戚,都紛紛來巴結他。一時間,大家都只認識周庸佑,而不知道還有個傅成。周庸佑很有手段,善于拉攏人心,所以庫書部門的人員都齊心協力,每年的收入甚至比傅成在位時還多了一倍。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過了幾年。俗話說:“盛極必衰。”庫書說到底只是個小吏職位,如果不是靠貪污受賄,哪來這么多收入呢?沒想到這時來了一位張總督,他是順天直隸人,出身翰林院,為人精明,善于籌款。他早就聽聞關部里各種貪污舞弊的事,但以前因為金價平穩,關部收入豐厚,能在廣東關部任職的都是皇親國戚,勢力龐大,想要查辦根本無從下手,所以他決定避重就輕,打算先查辦庫書這個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