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新的征途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榆木川
寒風呼嘯,白雪漫天
華夏歷史上著名的馬上天子、五伐蒙古的主導者、七下西洋的倡導者,大明永樂皇帝朱棣吃力的睜開了眼,望著上方潔白的帳頂,感受著身體傳來的虛弱感。
朕的一生要結束了嗎?
可朕還有好多事沒做!
朱棣想掙扎起身,但身體實在是不允許,起了一半又倒了下去,并且還
咳咳咳!
劇烈的咳嗽聲瞬間驚動帳外守護的眾人。
“陛下!”
“陛下!”
“陛下還好嗎?太醫!太醫在哪里!”
帳外的人慌成一團。
而重新倒回床榻的朱棣卻笑了,因為剛才的剎那,朱棣似乎看見了她。
是妙云來接朕了!
朕的一生或許太累了,是時候該歇歇了。
不過,又該怎么見父皇呢?
朱棣有些擔憂....
不對!朕不用擔心這個,朕有十二弟!被朱允炆那小兔崽子逼得自焚的十二弟!
非朕貪圖皇位,實乃不仁不孝之徒自失天下!
并且朕用一生證明了,朕才是父皇最出色的孩子!
朕之戎馬一生,無愧于天下,無愧于父皇!
想到這里,朱棣雙眼射出精光,這次猛然坐起,喝聲說道:“楊榮、金幼孜!”
“陛下,臣在!有什么事要吩咐臣....”
兩名身穿大紅袍的文官從帳外急切地走了進來,并恭敬的站在一旁,只是當看到眼神灼灼的朱棣時,二人心中突然一咯噔。
陛下怎么突然精神起來了?明明這多日以來都是每況愈下,似風中殘燭!
就算有所好轉,也不至于突然好的這么快!
難道現在是回光返照?!!
一時間兩位深居高位、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文臣大儒只覺得喉嚨被堵住,話都只說一半。
朱棣淡然一笑:“朕走后,密不發喪,一切照舊,大軍南歸不可耽誤,同時派人迅報太子做好準備。”
“陛下!”X2
兩聲哀嚎,風雪更甚!
可朱棣的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
188年,中平五年,遼西管子城
朱棣又一次睜開眼睛,一臉懵逼的從床上爬起。
舉目望去,發現自己早已不在行軍帳篷,而是來到了一處陌生的房間,床頭掛著一副銀白色的盔甲,旁邊還杵著一把馬槊。
“這甲胄的風格有些古典,不似我大明的山文甲,一片片連接而成,倒像是漢代的魚鱗甲。”
朱棣從床上爬起身來,一邊撫摸盔甲一邊說道。
說完以后,朱棣又突然想到什么,低頭看向自己的手,皮膚緊致而有彈性!
朱棣只覺得不可思議,接著有些顫抖的摸向自己的臉,皺紋,滿臉的皺紋都不見了!
現在饒是永樂大帝都變得有些慌張,急急忙忙的找來一面銅鏡,看著鏡中那張正值壯年的面孔。
啪的一聲,銅鏡掉在地上摔碎。
這是怎么回事?!!
朱棣來到窗口,唯一不變的是,外面依舊下著鵝毛大雪!
“朕...”
啊!朱棣突然感覺腦海中被塞進好多東西,無數畫面如走馬觀燈般閃過。
當好不容易消化完以后,朱棣沉默了。
朕大明皇帝竟然成了漢末諸侯公孫瓚!
這...這...這太不可思議了!
可腦海中無數清晰真實的記憶又告訴自己這就是現實!
“東漢末年嘛...”
朱棣嘴里念叨著,腦海中前世的記憶也開始翻涌起來。
東漢末年分三國,英雄豪杰無數!
魏武昭烈與孫權,千古忠義屬關羽,智欺鬼神諸葛亮,鷹視狼顧司馬懿,赤壁風流美周郎!
朱棣突然感覺自己熱血起來,自己現在豈不是可以和這些人物一較高下!
哈哈哈!有意思,實在太有意思了!
同時腦海中還想三國之后的五胡亂華,朱棣重重一哼。
“朕既然來了,慘劇豈能重演!五胡、司馬都給朕等著!”
朱棣注視著窗外的漫天飛雪,新的征途將從這里開始!
對了,朱棣一拍大腿。
既然接受了新身份,那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解決眼前困境!
根據公孫瓚的記憶,現在自己正處于公孫瓚前期最大的危機!
前些年西涼韓遂勾結羌人反叛朝廷,天下震動,沒過多久又正好趕上黃巾起義,把朝廷忙得焦頭爛額,忽略了西涼的情況。
如今涼州已經動亂多年,朝廷終于下定決心從各地征調精兵,徹底圍剿叛賊!
而幽州突騎,就連光武帝都曾贊許過:吾聞突騎天下精兵!
自然也在征調的范圍中,幽州響應朝廷詔令,共組建三千幽州突騎!
兵有了,接著就是將領人選。
公孫瓚與漁陽豪強張純爭奪這個肥差,最后是公孫瓚勝出!
但失敗的張純心生怨恨,于是伙同同郡張舉,一起勾結烏桓丘力居反叛,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聚眾十余萬人,掠奪幽州、冀州。
甚至張舉自稱為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
幽州震動!
公孫瓚不得以中止前往西涼平叛的腳步,回頭收拾張舉、張純的叛亂。
剛開始倒是十分順利,張舉、張純、丘力居柀打得抱頭鼠竄!
可惜驕兵必敗,由于公孫瓚追擊過深,導致中了埋伏,現在被困在管子城里。
城外是數萬烏桓大軍,而城內只剩兩千出頭的騎兵。
如今的局面,讓朱棣想起了一位故人,一時間感慨萬千,最后化作一句:“朕非公孫瓚,更不是丘福!即便危難至此,亦可反敗為勝!”
朱棣拍案而起,渾身上下充滿了斗志!
“不過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讓朕想想,以前讀過的史書中關于這段的記載。”
朱棣開始認真回憶起前世的記憶。
與絕大部分人印象中不同的是,朱棣作為朱元璋四子,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已經打下了部分基業,其中南京都打下來了。
所以朱棣從小就在南京接受到了優良的教育,有關東漢末年這段的史書讀了不少。
并且朱棣還讀過《三國演義》,為了修撰《永樂大典》,朱棣讓解縉他們收集了不少民間書籍,其中就包括元末明初出版的《三國演義》。
朱棣還表示:寫的不錯,好看愛看!
所以朱棣對東漢末年的了解,可以說是相當不錯!
沒過一會,便想起了這件事后續的發展:
公孫瓚被張舉、張純、丘力居總共圍困兩百多天,最后彈盡糧絕,將士也快逃光了。
要不是這時候丘力居也因為糧食耗盡而退兵離開,不然的話歷史上恐怕要少了一位白馬將軍!
所以說現在的情況是敵眾我寡,無外援,不可謂不危急!
朱棣陷入深思:“如今已經被圍困三十余天,糧食是個大問題!還有士氣,曹劌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這么拖下去,情況只會對自己越來越不利!
當迅速想出破局之法....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