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戰(zhàn)寶山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七七事變
公元1937年7月7日,夜。
“嗶…”
隨著一聲尖利刺耳的銅哨音吹響,日軍駐北平豐臺一個中隊的日軍士兵在夜色中展開了奪取盧溝橋的模擬軍事演習。
“砰砰砰…”
子彈的彈道軌跡在夜色中看得分外清楚。
月光下,訓練有素的日軍按小隊配置躍進模擬攻擊。
影影綽綽的人影在黑暗中,根據訓練科目進行演練。
而盧溝橋上,中國第二十九軍部署在盧溝橋的守橋部隊,三營11連兩個排的中國守軍,則注視著夜色中的日軍演練攻擊、掩護等一系列軍事演習科目。
演習過程中,清點人員時,第3小隊匯報,二等兵志村菊次郎失蹤,中隊長清水節(jié)郎大尉向大隊長一木清直少佐報告了這個情況,真實的史實則是,這個情況的發(fā)生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第一聯隊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與一木清直少佐在聯隊部商量好的。
狂妄的日本軍人早就視中國為囊中之物,他們知道,日本皇室和內閣乃至軍部都有吞并中國的意圖,只是因為忌憚西方列強,擔心會引起國際干預,一直舉棋不定。
日本底層少壯派軍官一直是桀驁不馴的,他們根本沒有把西方列強放在眼里,強烈的軍國主義思想,讓他們對戰(zhàn)爭充滿了狂熱,對他們來說,廣袤的中國就是他們面前的一盤大餐,他們就是永不滿足的饕餮。
既然高層下不了決心,他們身為帝國軍人,要主動為天皇效力,分憂,因此,經過牟田口廉也聯隊長閣下一番熱血澎湃的鼓動,一木清直少佐決意借演習之機,炮制一出士兵失蹤的戲碼,并授意二等兵志村菊次郎(入伍前為報社記者)執(zhí)行此項任務,他們的目標是想以此為借口持槍進入宛平城,并借機占領。
這個理由遭到中國守軍的嚴詞拒絕。
牟田口廉也大佐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他轉過矮壯的身軀,大聲下令:“命令炮兵射擊宛平城,射擊過后,一木大隊即刻向宛平城發(fā)動攻擊。”
命令下達,炮兵小隊的兩門70毫米九二步兵炮瞄準了宛平城,在炮兵分隊長的指揮下,“轟,轟…”,大炮發(fā)出巨大的轟鳴,炮彈尖嘯著狠狠砸向宛平城內。
尖嘯聲中,炮彈落入宛平城內,巨大的爆炸過后,騰起一團團煙塵,火光映紅了半邊天,日軍的攻擊行動展開,步兵分隊迅速向盧溝橋撲過來,“啪啪啪”,一排子彈激射而至,守橋的中國軍隊十余人倒在血泊之中。
慌亂了一小會,第二十九軍守橋部隊開始還擊,可惜由于天黑,加上絲毫沒有想到日軍會真的發(fā)動攻擊,倉促應戰(zhàn)下,有心算無心,守橋部隊傷亡慘重。
日軍在輕重機槍的掩護下,迅疾突進,子彈潑風一般掃射到橋上,守橋部隊只有步槍,完全無法壓制日軍,彈雨橫掃中,反而被日軍打得抬不起頭來。
在宛平城內的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二一九團吉星文團長接到日軍突然發(fā)起攻擊,盧溝橋守軍情況危急的報告后,這個身材高大,身體壯實的西北大漢,立刻命令參謀長,組織一支150人的敢死隊,增援城外的盧溝橋守軍。
組織敢死隊,一直是第二十九軍作戰(zhàn)的鐵血風格,當年在長城喜峰口,第二十九軍與日軍展開白刃戰(zhàn),就是由敢死隊沖鋒在前,全軍人手一柄大刀,與日軍拼殺,最終殺得日軍大敗而逃,至此第二十九軍大刀隊的威名在全國傳揚開來。
敢死隊出城增援盧溝橋守軍,等他們趕到盧溝橋時,守軍兩個排已經大部戰(zhàn)死。
憤怒的敢死隊立即投入戰(zhàn)斗。
因為倉促應戰(zhàn),敢死隊浴血奮戰(zhàn),子彈打光后,抽出雪亮的大刀,與進攻日軍展開白刃戰(zhàn),經過一番肉搏,擊斃擊傷數十名日軍后,守住了盧溝橋。
日軍見正面攻擊沒有取得有利戰(zhàn)果,開始從側面強攻宛平城。
7月8日凌晨5時許,一木大隊向宛平縣城猛烈攻擊,占領了宛平東北沙崗,打響攻城第一槍。
吉星文怒不可遏,立即趕赴前線指揮作戰(zhàn),奮起還擊。
一天之內,日軍三次進攻宛平縣城,并向平漢鐵路橋及左側的回龍廟陣地中國守軍發(fā)動猛烈攻擊。
吉星文見日軍來勢洶洶,緊急向第110旅旅長何基灃報告,何基灃趕赴前線親臨指揮,并發(fā)出“與橋共存亡”的命令。
7月9日,何基灃指揮第110旅,全殲日軍一個中隊,收復了鐵路橋和回龍廟,日軍牟田口廉也大佐的狂妄氣焰遭到當頭猛擊,不得不暫時撤回休整,由日本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與第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秦德純談判和平解決事宜。
其實這是日軍慣常使用的伎倆,用談判來拖延時間,以便部隊增援運動到位。
7月11日,日本新上任的首相近衛(wèi)文磨迅速召開內閣決議,決定從關東軍、朝鮮軍和日本國內,派遣7個師團到華北,徹底占領華北,并在華北扶持一個與滿洲國相同的偽政權,通過漢奸偽政權維持大日本帝國統(tǒng)治,而華北日軍則可以南下或者向巴蜀進軍,以期在短時間內征服中國。
而7月11日起,牟田口廉也指揮牟田聯隊,用猛烈的炮火轟炸宛平縣城,城內居民多有死傷,連二一九團長吉星文也被炮彈所傷,不得已,二一九團撤出宛平縣城。
7月16日,東京五相會議,決議動員侵華日軍40萬人,確定迅速滅亡整個中國的政策,至此,日本正式露出了欲滅亡中國的獠牙,數十萬日軍整裝待發(fā)。
7月28日,日軍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牟田聯隊)以及從天津增援過來的中國駐屯軍第二聯隊(萱嶼聯隊),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向北平發(fā)動猛烈攻勢,在5個多小時的戰(zhàn)斗中,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相繼壯烈殉國,中國守軍犧牲2000余人,北平淪陷。
七七事變的槍聲,打響了日本侵華的第一槍,也打響了中國抗日救亡的第一槍,至此,中國拉開了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序幕。
七七事變之前,當時的國民政府一直對所謂的和談抱有幻想,遲遲不能下定與日軍作戰(zhàn)的決心,而盧溝橋的槍聲,才使得國民政府的希望破滅,開始正視抗日救亡的必然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