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她是一本書,每一頁都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和熱烈的追求。
——僅以此文獻給犧牲在2002~2003抗擊非典戰役中犧牲的英雄 葉欣
最早創作這本書的時候,它還只是一個懸疑推理的故事,在一個不存在的城市,一個不存在的醫院,一群原本不存在的人,因為一場不存在的突發疫情,漸漸變得血肉豐滿起來。
然而在創作中,我發現,越來越難理解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里的人,而是他們有著各自的人生走向,并不會因為我的安排而有任何的改變。
所以,我決定,讓這個故事更加豐滿,更加貼近現實,疫情爆發之時,那些沖在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究竟是怎樣的狀態?我想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到,那些與死亡打交道的人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無畏、無私。
2013年4月23日,這個我記憶中尤為深刻的日子,就在這一天,我了解到了10幾年間都被我忽略了的資料。
提起2002,我們總會想起歌手刀郎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卻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冬天,2002年11月,當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突然出現的時候,沒有人想到,短短幾個月后,它便爆發成了全球性的疫情,截止2003年8月5日,全球29個國家共報告臨床診斷病例8422例,死亡919例,病死率接近11%,是近年來致死率最高的一種傳染病。
疫情發生的時候,我和我的很多讀者一樣,或許稍大一點,當時我正在讀高中,而且在北方的城市,那場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除了幾次臨時的放假通知,沒有身處疫區的我,對那場戰役的慘烈并不了然,直到這個夜晚,直到我在網絡上翻查到了這些資料。
葉欣,原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也是廣東省中醫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護士長,在那場抗擊非典的戰役中,成為了第一位獻出了寶貴生命的醫務工作者。
2003春節前后,一種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開始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2月上旬剛過,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就開始收治確診或疑為“非典”的病人,最多時一天5人。面對增加了兩倍的工作量,葉欣周密籌劃、冷靜部署,重新調班時,安排了加強班。隨著“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廣東省中醫院當機立斷,緊急抽調二沙分院急診科部分護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診科護士力量出現了明顯的不足,葉欣身先士卒。
在對非典病人的治療中,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濃血痰排除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癥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面對肆虐的非典型肺炎,危險和死亡那么真切地走向醫務人員。
“這里危險,讓我來吧!”葉欣默默地作出一個真情無悔的選擇——盡量包攬對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檢查、搶救、治療、護理工作,有時甚至把同事關在門外,聲色俱厲,毫無協商的可能。他們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或少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他們心甘情愿!“不要靠近我,會傳染!”
2003年2月24日,對于葉欣來說是一個緊張而又尋常的日子。前天晚上值夜班時只覺得周身酸痛,疲倦得很。自從急診科出現“非典”患者以來,她已經沒有節日或周末的概念了。近一段時期以來,她明顯地感到精力不濟,尤其是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關節病一齊襲來,可急診科有太多的事需要她,她放不下。她更不敢將自己的病痛告訴同事和領導,否則她又要被強迫休息了。上午,一位懷疑腸梗阻的急腹癥患者前來急診,需要緊急手術,同時患者的某些癥狀引起了醫務人員的高度注意。隨著檢查結果的反饋,懷疑終于被證實:是非典型肺炎!緊接著,患者的病情急轉直下,一切嚴重的癥狀都出現了,這是一位“毒”性極大的重癥患者!葉欣與專家組的成員迅速展開了搶救工作:氣管插管、上呼吸機。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患者終于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可“非典”病毒就在這個時候闖進了已經在一線連續奮戰了多天的葉欣身體。
3月4日,葉欣仍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科室:巡視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離病房……雖然上班前她就感覺到身體疲倦不適,但還是堅持在科室里忙碌著,密切注意著每一個患者的病情。勞累了一上午,水沒喝一口,飯沒吃一口,只覺得周身困痛,不得不費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剛過,極度疲倦的葉護士長開始出現發熱癥狀,不得不到病房隔離留觀。體溫在升,補液在滴,但葉護士長記掛的還是科室里的幾個危重病人。通過呼叫儀,急診科的同事們又聽到她那微弱但親切的聲音:“9床上呼吸機后,血氧飽和度上去沒有?下午每隔兩小時的吸痰量多不多?”“7床每兩小時尿量有多少?危重病人可要按時翻身并做好皮膚、口腔護理哦!”
3月4日清晨,病魔終于沒有放過她。經確診,葉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進了她為之工作了27年的省中醫院總部。在她剛進呼吸科的那幾天,每當醫護人員前來檢查和治療,她總是再三叮囑他們多穿一套隔離衣,多戴幾層口罩。她甚至提出自己護理自己:“我是老護士長了,什么不行?”院領導前來探望,她首先講的不是自己的疾患,而是檢討自己的不足,責怪自己不慎染病,給醫院和領導添了麻煩。她甚至詢問自己科室的覃醫生看看還有沒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干的工作讓她在病床上完成。
在葉欣轉入ICU病房不久,由于戴上了面罩,她已經不方便講話了。一天,面對前來治療的醫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護士遞給她紙和筆,顫顫巍巍地寫道:“不要靠近我,會傳染。”護士含淚把紙遞給了同事,但大家仍不怕危險,積極搶救。院長呂玉波回憶:“葉欣剛入院時,我去看她,為怕我靠近,隔著老遠她就說,‘我39攝氏度,能頂住!’”
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葉欣匆匆離去的腳步!就在她最后所搶救的、也是傳染給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個星期,3月25日凌晨1:30,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
那年,她只有47歲。
作為一個曾經的醫務工作者,我為這個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深深震撼。
盡管我只是負責宣傳,從未真正救治過哪怕一個病人,我卻依然深深地感到無比的羞愧,在某些方面來講,我是這個行業的恥辱,因為我選擇了逃離,選擇了離開那個可以為無數人緩解病痛的醫院。
也許,如今選擇以寫作為職業的我,應該為這段已經漸漸被遺忘的歷史留下些什么,抗擊非典英勇犧牲的葉欣,不眠不休七天完工的北京小湯山非典型性肺炎定點醫院,還有很多很多,這一切都不應該被遺忘,都應該永遠被人們銘記,這就是這本書最后的創作初衷,我想用我手中的筆,重現那段輝煌的日子,讓那些沒有經歷過那段日子的人永遠記得,在那一年,在那個寒冷的冬天,有無數像葉欣一樣英雄的人們為我們默默地奉獻著,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安康。
所以,請允許我,一個卑微的寫字的人,用我自己的方式向葉欣,向在那場戰役中無私奉獻的醫務工作者們致以最衷心的敬意!
我們從來沒有忘記你,從來沒有忘記你們!
謹以此書獻給葉欣,獻給在那場戰役中默默奉獻的人們,愿葉欣在天堂安好,愿你們每一個人,安好!
2013年4月24日凌晨1點44分,于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