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譯者:陳凱等
上架時間:2024-04-15 11:32:35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4-15 12:07:21
- 封面簡介
- 作者簡介
- 24.8 高階函數與Option值
- 24.7 構建模塊化系統
- 24.6 Option、Try和Either
- 24.5 消除null值
- 24.4 match表達式與模式匹配
- 24.3 表達式
- 24.2 不可變量與集合
- 24.1 純函數
- 第24章 最佳實踐
- 23.12 CanEqual類型族
- 23.11 通過跨界相等性比較類
- 23.10 類型的組合
- 23.9 并集類型與動態類型
- 23.8 given和using的術語推斷
- 23.7 不透明類型與類型名稱
- 23.6 duck類型(結構化類型)
- 23.5 類的泛型類型邊界
- 23.4 元素類型可變化的類
- 23.3 不可變泛型參數的協變
- 23.2 泛型類
- 23.1 泛型方法
- 第23章 類型
- 22.9 @SerialVersionUID和其他注解
- 22.8 @varargs注解
- 22.7 @throws注解
- 22.6 在Scala中使用Java的接口
- 22.5 在Java中使用Scala的特質
- 22.4 在Java中使用Scala的Option值
- 22.3 在Scala中使用Java的Optional值
- 22.2 在Java中使用Scala的集合
- 22.1 在Scala中使用Java的集合
- 第22章 Scala與Java集成
- 21.5 使用jpackage構建應用
- 21.4 使用GraalVM構建原生的可執行文件
- 21.3 使用Scala.js構建單頁面應用
- 21.2 使用Scala.js響應事件
- 21.1 初識Scala.js
- 第21章 Scala.js、GraalVM和jpackage
- 20.7 Spark批處理程序
- 20.6 針對多個文件的Spark SQL查詢
- 20.5 將數據文件讀入DataFrame
- 20.4 DataFrame
- 20.3 將CSV讀入RDD
- 20.2 將文件讀入RDD
- 20.1 初識Spark
- 第20章 Apache Spark
- 19.7 初識sttp
- 19.6 在非Play項目中使用Play JSON庫
- 19.5 將JSON反序列化成Scala對象
- 19.4 將Scala對象序列化成JSON
- 19.3 返回JSON的GET請求
- 19.2 創建Play的Web API
- 19.1 創建Play項目
- 第19章 Play框架和Web服務
- 18.8 創建有多種狀態的actor
- 18.7 向actor發消息
- 18.6 創建函數式風格的actor
- 18.5 創建面向對象風格的actor
- 18.4 多個Future的并行執行
- 18.3 返回Future的方法
- 18.2 Future的回調和轉換方法
- 18.1 創建Future
- 第18章 Scala Future和Akka actor的并發
- 17.12 發布類庫
- 17.11 部署一個可執行的JAR文件
- 17.10 指定sbt運行的mainClass
- 17.9 API文檔的生成
- 17.8 托管依賴的版本控制
- 17.7 依賴管理
- 17.6 持續的編譯和測試
- 17.5 其他sbt命令
- 17.4 編譯、運行和打包Scala項目
- 17.3 了解build.sbt語法風格
- 17.2 用sbt命令構建項目
- 17.1 新建sbt項目
- 第17章 sbt
- 16.10 構建外部命令的管道
- 16.9 命令的標準輸出和標準錯誤輸出
- 16.8 執行外部命令并讀取標準輸出
- 16.7 執行外部命令
- 16.6 目錄的遍歷
- 16.5 對象和文件間的序列化/反序列化
- 16.4 將字符串偽裝為文件
- 16.3 二進制文件的讀寫
- 16.2 文本文件的寫入
- 16.1 文本文件的讀取
- 第16章 文件和進程
- 15.7 創建和使用隊列
- 15.6 創建和使用棧
- 15.5 有序集
- 15.4 集的刪除操作
- 15.3 創建集并向其添加元素
- 15.2 創建范圍
- 15.1 元組與異構列表
- 第15章 集合:元組、范圍、集、棧和隊列
- 14.11 映射的過濾
- 14.10 根據鍵或值對映射排序
- 14.9 映射的遍歷
- 14.8 尋找映射中最大和最小的鍵或值
- 14.7 從映射中獲取所有的鍵或值
- 14.6 測試映射中鍵或值的存在
- 14.5 安全訪問映射值
- 14.4 可變映射的添加、更新和刪除操作
- 14.3 不可變映射的添加、更新和刪除操作
- 14.2 選擇合適的映射
- 14.1 創建和使用映射
- 第14章 集合:映射
- 13.15 mkString和addString方法
- 13.14 集合排序
- 13.13 序列的隨機化
- 13.12 序列的合并
- 13.11 序列的去重
- 13.10 reduce和fold方法
- 13.9 序列的拆分
- 13.8 從集合中提取元素序列
- 13.7 filter方法
- 13.6 flatten方法
- 13.5 map方法
- 13.4 zipWithIndex和zip方法
- 13.3 迭代器
- 13.2 foreach方法
- 13.1 選擇合適的集合方法
- 第13章 集合:常見的序列方法
- 12.11 數組排序
- 12.10 創建多維數組
- 12.9 創建并更新數組
- 12.8 Array和ArrayBuffer的刪除操作
- 12.7 ArrayBuffer
- 12.6 LazyList
- 12.5 使用ListBuffer創建可變列表
- 12.4 List和ListBuffer的刪除操作
- 12.3 List的添加操作
- 12.2 創建并填充List
- 12.1 Vector
- 第12章 集合:序列類
- 11.4 創建惰性視圖
- 11.3 不可變集合與可變變量
- 11.2 集合的性能對比
- 11.1 選擇合適的集合類
- 第11章 集合:介紹
- 10.10 實際案例:函數式領域建模
- 10.9 實際案例:在算法中傳遞函數
- 10.8 實現函數式錯誤處理
- 10.7 創建偏函數
- 10.6 創建返回函數的方法
- 10.5 使用部分應用函數
- 10.4 聲明高階函數
- 10.3 將函數作為方法的參數
- 10.2 將函數作為變量傳遞
- 10.1 使用函數字面量(匿名函數)
- 第10章 函數式編程
- 9.7 導入given
- 9.6 無處不在的導入語句
- 9.5 導入靜態成員
- 9.4 導入時隱藏類
- 9.3 導入并重命名成員
- 9.2 導入一個或多個成員
- 9.1 大括號風格的包語法
- 第9章 包和導入
- 8.9 擴展方法
- 8.8 支持鏈式調用風格
- 8.7 聲明異常
- 8.6 無括號的方法調用
- 8.5 可變參數
- 8.4 設置參數的默認值
- 8.3 調用方法時使用參數名稱
- 8.2 調用父類或特質的方法
- 8.1 控制方法的作用域
- 第8章 方法
- 7.8 unapply方法與模式匹配
- 7.7 將特質具體化成對象
- 7.6 用apply方法實現靜態工廠
- 7.5 用apply方法作為構造函數
- 7.4 用伴生對象創建靜態成員
- 7.3 用object創建單例對象
- 7.2 用classOf方法傳遞Class類型
- 7.1 對象的強制轉換
- 第7章 對象
- 6.13 用枚舉建模ADT
- 6.12 用枚舉創建命名值的集
- 6.11 特質與模塊
- 6.10 特質的構造參數
- 6.9 使用參數化特質
- 6.8 限制特質的拓展(僅支持特定的類)
- 6.7 限制特質的拓展(僅支持具有特定方法的類型)
- 6.6 限制特質的拓展(僅支持特定類型的子類)
- 6.5 多特質同名方法處理與super關鍵字
- 6.4 特質的混入用法
- 6.3 特質的抽象類用法
- 6.2 定義特質的抽象字段
- 6.1 特質的接口用法
- 第6章 特質和枚舉
- 5.15 定義樣例類的輔助構造函數
- 5.14 樣例類產生的模板代碼
- 5.13 設置未初始化的var字段
- 5.12 將代碼塊或函數賦值給惰性字段
- 5.11 覆蓋默認的訪問方法和修改方法
- 5.10 阻止生成訪問方法和修改方法
- 5.9 定義equals方法(對象相等性)
- 5.8 調用父類的構造函數
- 5.7 類繼承時的構造函數
- 5.6 構造函數參數的默認值
- 5.5 定義私有的主構造函數
- 5.4 定義輔助構造函數
- 5.3 控制構造函數字段的可見性
- 5.2 創建主構造函數
- 5.1 挑選合適的領域建模工具
- 第5章 類
- 4.17 創建自定義控制結構
- 4.16 try/catch/finally
- 4.15 用try/catch匹配一個或多個異常
- 4.14 match表達式與List
- 4.13 match表達式與isInstanceOf
- 4.12 case中的守衛語句
- 4.11 match表達式與枚舉和樣例類
- 4.10 match表達式與模式匹配
- 4.9 訪問match表達式的默認值
- 4.8 將match表達式的結果分配給變量
- 4.7 case的多條件匹配
- 4.6 match表達式
- 4.5 Scala中的“三元操作符”
- 4.4 集合中的for/yield
- 4.3 for循環中的守衛語句
- 4.2 多重for循環
- 4.1 for循環
- 第4章 控制結構
- 3.12 將字符串解析為日期
- 3.11 日期的格式化
- 3.10 計算日期的差值
- 3.9 創建新的日期和時間實例
- 3.8 數值和貨幣的格式化
- 3.7 生成隨機數
- 3.6 處理大數值
- 3.5 浮點數的比較
- 3.4 ++和--的替代方案
- 3.3 覆蓋默認的數值類型
- 3.2 數值類型間的轉換
- 3.1 將字符串解析為數值
- 第3章 數值和日期
- 2.12 創建隨機字符串
- 2.11 自定義字符串插值器
- 2.10 訪問字符串中的單個字符
- 2.9 使用模式匹配提取字符串
- 2.8 字符串的模式替換
- 2.7 字符串的模式查找
- 2.6 字符串的逐個字符處理
- 2.5 字符串輸出的格式化
- 2.4 字符串的變量代入
- 2.3 字符串的分割
- 2.2 多行字符串的創建
- 2.1 字符串的相等性判斷
- 第2章 字符串
- 1.6 運行JAR文件
- 1.5 反編譯Scala代碼
- 1.4 scalac和scala命令
- 1.3 初識Ammonite REPL
- 1.2 在REPL中使用源代碼和JAR文件
- 1.1 初識Scala REPL
- 第1章 命令行
- 前言
- 譯者序
- O'Reilly Media,Inc.介紹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O'Reilly Media,Inc.介紹
- 譯者序
- 前言
- 第1章 命令行
- 1.1 初識Scala REPL
- 1.2 在REPL中使用源代碼和JAR文件
- 1.3 初識Ammonite REPL
- 1.4 scalac和scala命令
- 1.5 反編譯Scala代碼
- 1.6 運行JAR文件
- 第2章 字符串
- 2.1 字符串的相等性判斷
- 2.2 多行字符串的創建
- 2.3 字符串的分割
- 2.4 字符串的變量代入
- 2.5 字符串輸出的格式化
- 2.6 字符串的逐個字符處理
- 2.7 字符串的模式查找
- 2.8 字符串的模式替換
- 2.9 使用模式匹配提取字符串
- 2.10 訪問字符串中的單個字符
- 2.11 自定義字符串插值器
- 2.12 創建隨機字符串
- 第3章 數值和日期
- 3.1 將字符串解析為數值
- 3.2 數值類型間的轉換
- 3.3 覆蓋默認的數值類型
- 3.4 ++和--的替代方案
- 3.5 浮點數的比較
- 3.6 處理大數值
- 3.7 生成隨機數
- 3.8 數值和貨幣的格式化
- 3.9 創建新的日期和時間實例
- 3.10 計算日期的差值
- 3.11 日期的格式化
- 3.12 將字符串解析為日期
- 第4章 控制結構
- 4.1 for循環
- 4.2 多重for循環
- 4.3 for循環中的守衛語句
- 4.4 集合中的for/yield
- 4.5 Scala中的“三元操作符”
- 4.6 match表達式
- 4.7 case的多條件匹配
- 4.8 將match表達式的結果分配給變量
- 4.9 訪問match表達式的默認值
- 4.10 match表達式與模式匹配
- 4.11 match表達式與枚舉和樣例類
- 4.12 case中的守衛語句
- 4.13 match表達式與isInstanceOf
- 4.14 match表達式與List
- 4.15 用try/catch匹配一個或多個異常
- 4.16 try/catch/finally
- 4.17 創建自定義控制結構
- 第5章 類
- 5.1 挑選合適的領域建模工具
- 5.2 創建主構造函數
- 5.3 控制構造函數字段的可見性
- 5.4 定義輔助構造函數
- 5.5 定義私有的主構造函數
- 5.6 構造函數參數的默認值
- 5.7 類繼承時的構造函數
- 5.8 調用父類的構造函數
- 5.9 定義equals方法(對象相等性)
- 5.10 阻止生成訪問方法和修改方法
- 5.11 覆蓋默認的訪問方法和修改方法
- 5.12 將代碼塊或函數賦值給惰性字段
- 5.13 設置未初始化的var字段
- 5.14 樣例類產生的模板代碼
- 5.15 定義樣例類的輔助構造函數
- 第6章 特質和枚舉
- 6.1 特質的接口用法
- 6.2 定義特質的抽象字段
- 6.3 特質的抽象類用法
- 6.4 特質的混入用法
- 6.5 多特質同名方法處理與super關鍵字
- 6.6 限制特質的拓展(僅支持特定類型的子類)
- 6.7 限制特質的拓展(僅支持具有特定方法的類型)
- 6.8 限制特質的拓展(僅支持特定的類)
- 6.9 使用參數化特質
- 6.10 特質的構造參數
- 6.11 特質與模塊
- 6.12 用枚舉創建命名值的集
- 6.13 用枚舉建模ADT
- 第7章 對象
- 7.1 對象的強制轉換
- 7.2 用classOf方法傳遞Class類型
- 7.3 用object創建單例對象
- 7.4 用伴生對象創建靜態成員
- 7.5 用apply方法作為構造函數
- 7.6 用apply方法實現靜態工廠
- 7.7 將特質具體化成對象
- 7.8 unapply方法與模式匹配
- 第8章 方法
- 8.1 控制方法的作用域
- 8.2 調用父類或特質的方法
- 8.3 調用方法時使用參數名稱
- 8.4 設置參數的默認值
- 8.5 可變參數
- 8.6 無括號的方法調用
- 8.7 聲明異常
- 8.8 支持鏈式調用風格
- 8.9 擴展方法
- 第9章 包和導入
- 9.1 大括號風格的包語法
- 9.2 導入一個或多個成員
- 9.3 導入并重命名成員
- 9.4 導入時隱藏類
- 9.5 導入靜態成員
- 9.6 無處不在的導入語句
- 9.7 導入given
- 第10章 函數式編程
- 10.1 使用函數字面量(匿名函數)
- 10.2 將函數作為變量傳遞
- 10.3 將函數作為方法的參數
- 10.4 聲明高階函數
- 10.5 使用部分應用函數
- 10.6 創建返回函數的方法
- 10.7 創建偏函數
- 10.8 實現函數式錯誤處理
- 10.9 實際案例:在算法中傳遞函數
- 10.10 實際案例:函數式領域建模
- 第11章 集合:介紹
- 11.1 選擇合適的集合類
- 11.2 集合的性能對比
- 11.3 不可變集合與可變變量
- 11.4 創建惰性視圖
- 第12章 集合:序列類
- 12.1 Vector
- 12.2 創建并填充List
- 12.3 List的添加操作
- 12.4 List和ListBuffer的刪除操作
- 12.5 使用ListBuffer創建可變列表
- 12.6 LazyList
- 12.7 ArrayBuffer
- 12.8 Array和ArrayBuffer的刪除操作
- 12.9 創建并更新數組
- 12.10 創建多維數組
- 12.11 數組排序
- 第13章 集合:常見的序列方法
- 13.1 選擇合適的集合方法
- 13.2 foreach方法
- 13.3 迭代器
- 13.4 zipWithIndex和zip方法
- 13.5 map方法
- 13.6 flatten方法
- 13.7 filter方法
- 13.8 從集合中提取元素序列
- 13.9 序列的拆分
- 13.10 reduce和fold方法
- 13.11 序列的去重
- 13.12 序列的合并
- 13.13 序列的隨機化
- 13.14 集合排序
- 13.15 mkString和addString方法
- 第14章 集合:映射
- 14.1 創建和使用映射
- 14.2 選擇合適的映射
- 14.3 不可變映射的添加、更新和刪除操作
- 14.4 可變映射的添加、更新和刪除操作
- 14.5 安全訪問映射值
- 14.6 測試映射中鍵或值的存在
- 14.7 從映射中獲取所有的鍵或值
- 14.8 尋找映射中最大和最小的鍵或值
- 14.9 映射的遍歷
- 14.10 根據鍵或值對映射排序
- 14.11 映射的過濾
- 第15章 集合:元組、范圍、集、棧和隊列
- 15.1 元組與異構列表
- 15.2 創建范圍
- 15.3 創建集并向其添加元素
- 15.4 集的刪除操作
- 15.5 有序集
- 15.6 創建和使用棧
- 15.7 創建和使用隊列
- 第16章 文件和進程
- 16.1 文本文件的讀取
- 16.2 文本文件的寫入
- 16.3 二進制文件的讀寫
- 16.4 將字符串偽裝為文件
- 16.5 對象和文件間的序列化/反序列化
- 16.6 目錄的遍歷
- 16.7 執行外部命令
- 16.8 執行外部命令并讀取標準輸出
- 16.9 命令的標準輸出和標準錯誤輸出
- 16.10 構建外部命令的管道
- 第17章 sbt
- 17.1 新建sbt項目
- 17.2 用sbt命令構建項目
- 17.3 了解build.sbt語法風格
- 17.4 編譯、運行和打包Scala項目
- 17.5 其他sbt命令
- 17.6 持續的編譯和測試
- 17.7 依賴管理
- 17.8 托管依賴的版本控制
- 17.9 API文檔的生成
- 17.10 指定sbt運行的mainClass
- 17.11 部署一個可執行的JAR文件
- 17.12 發布類庫
- 第18章 Scala Future和Akka actor的并發
- 18.1 創建Future
- 18.2 Future的回調和轉換方法
- 18.3 返回Future的方法
- 18.4 多個Future的并行執行
- 18.5 創建面向對象風格的actor
- 18.6 創建函數式風格的actor
- 18.7 向actor發消息
- 18.8 創建有多種狀態的actor
- 第19章 Play框架和Web服務
- 19.1 創建Play項目
- 19.2 創建Play的Web API
- 19.3 返回JSON的GET請求
- 19.4 將Scala對象序列化成JSON
- 19.5 將JSON反序列化成Scala對象
- 19.6 在非Play項目中使用Play JSON庫
- 19.7 初識sttp
- 第20章 Apache Spark
- 20.1 初識Spark
- 20.2 將文件讀入RDD
- 20.3 將CSV讀入RDD
- 20.4 DataFrame
- 20.5 將數據文件讀入DataFrame
- 20.6 針對多個文件的Spark SQL查詢
- 20.7 Spark批處理程序
- 第21章 Scala.js、GraalVM和jpackage
- 21.1 初識Scala.js
- 21.2 使用Scala.js響應事件
- 21.3 使用Scala.js構建單頁面應用
- 21.4 使用GraalVM構建原生的可執行文件
- 21.5 使用jpackage構建應用
- 第22章 Scala與Java集成
- 22.1 在Scala中使用Java的集合
- 22.2 在Java中使用Scala的集合
- 22.3 在Scala中使用Java的Optional值
- 22.4 在Java中使用Scala的Option值
- 22.5 在Java中使用Scala的特質
- 22.6 在Scala中使用Java的接口
- 22.7 @throws注解
- 22.8 @varargs注解
- 22.9 @SerialVersionUID和其他注解
- 第23章 類型
- 23.1 泛型方法
- 23.2 泛型類
- 23.3 不可變泛型參數的協變
- 23.4 元素類型可變化的類
- 23.5 類的泛型類型邊界
- 23.6 duck類型(結構化類型)
- 23.7 不透明類型與類型名稱
- 23.8 given和using的術語推斷
- 23.9 并集類型與動態類型
- 23.10 類型的組合
- 23.11 通過跨界相等性比較類
- 23.12 CanEqual類型族
- 第24章 最佳實踐
- 24.1 純函數
- 24.2 不可變量與集合
- 24.3 表達式
- 24.4 match表達式與模式匹配
- 24.5 消除null值
- 24.6 Option、Try和Either
- 24.7 構建模塊化系統
- 24.8 高階函數與Option值
- 作者簡介
- 封面簡介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4-15 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