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話大唐從金榜題名開始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0評論第1章 金榜題名
大唐,長安,金鑾殿。
“今有士子周元坤,文采斐然,才華橫溢,字字珠璣,圣上龍顏大悅,故欽點周元坤為今科狀元。”
威嚴的大殿內,文武百官站在兩旁,將中間的位置留給一眾殿試的士子們,今天他們才是主角。
眾士子紛紛將目光投向站在他們最中間的一個白衣青年,臉上浮現出羨慕之色。
“恭喜狀元爺了。”太監總管張阿難笑著拱手,道喜。
周元坤微微頷首,態度不卑不亢,引得其他人咋舌不已。
如此氣度,著實不凡。
文武百官眼中都帶上了一些贊許,就連上方的皇帝李世民,也微微頷首。
這才是他大唐狀元該有的風采。
大喜不驕,大悲不餒。
“終于成功了,狀元之后就該封官了,此后也就可以開始我儒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第三步,治國了。”
周元坤站在場中,心中暗道,也還是有些歡喜。
不是為自己成為大唐狀元,而是為自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修行了。
他本不是這個世界之人,忽然穿越過來,并且獲得了修煉儒道的能力。
讀書,明道理,可生出一口浩然氣。
浩然氣不凡,在身可養精氣神,讓精力充沛,氣血飽滿,思維活躍。
更能夠生出種種神異。
儒道四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中完成修身一步,體內生出書山,過往所看之書,皆入其中,可隨時觀看,并壯大浩然氣,隨著所看之書越多,所明之理越多,則書山越大,浩然氣也更大。
完成齊家一步,書山之下生出墨海,可書寫新書,將自身所明之理,寫出,化入書山之中。
書山與墨海相輔相成,同時孕育更多的浩然氣。
當浩然氣到一定的之后,可于書山之中凝出浩然字,每一字皆具備神異之效,堪比神話之中的神通;
于墨海之中凝出浩然墨,初步具備法則之力,以浩然墨書寫浩然字,則可訂立法則,讓萬物都遵循。
完成治國一步,可于書山,墨海之上,凝出鐵血丹心,容納浩然于心,以浩然墨書寫浩然字,化為文章,可得更進一步的規則,改天換地。
完成平天下一步,可鑄造太平盛世,字寫規則,文‘化’世界。
一篇文章就是一方完整的天下。
此儒道之法,強大至極,不弱他曾經看過的那些小說之中的任何一道法門。
只是,此法強大而難修,基礎為浩然氣,不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靠著所看之書,所明之理,繼而在時間之下,孕育更多的浩然氣。
只有足夠的浩然氣,方才能夠讓他具備儒道法門之中所言的巔峰威能。
而現在,他雖然完成了修身,齊家兩步,體內也生出了書山,墨海。
但到底是修煉時間短,所看之書是不少,但所明之理不多,書山之中只有一百二十三本書,墨海之墨,也只有八方。
以他全力,只可書寫八字,初步涉及法則,威能不算多強。
他之前測試過,他所書寫之字,不能讓江河倒流,不可讓日月顛倒,最多可改小范圍的法則。
例如百丈之內的草木生長,生出無形之牢,讓百丈之內的生靈,無法出去。
換算下來,大致相當于神話之中的畫地成牢,定身法,之類的。
不過,這只是開始,隨著他年紀越大,所看之書越多,所明之理越多,所能書寫的文字也就越多,威能也就會越大。
更重要的是,他現在已經考上狀元,接下來封官之后,就可開始治國之道的修行,凝聚鐵血丹心。
在儒道法門之中有言,鐵血丹心對于浩然文字的增強極大,同樣的文字,有鐵血丹心和沒有鐵血丹心,是兩個模樣。
“圣上有旨。”這時,上方的李世民忽然瞥了一眼張阿難,于是張阿難高聲喊道,眾人齊齊看去。
“擢今科狀元周元坤為翰林行走,入翰林院。”
翰林院!
此言一出,頓時引得眾人咋舌,震驚不已。
要知道,翰林行走的官職雖然不大,只是正七品上,相對于當朝狀元而言,不算什么。
可后者,入翰林院可就不一樣了。
在大唐有話言,不入翰林,不為宰相。
所有的宰相都是從翰林院出來的,哪怕是之前沒有,后面也會補上翰林院的職位,兼職。
按照往常而言,一般的狀元,大多數都是校書郎,正九品上,或者是國子四門博士,正七品上,這些都是得圣人恩寵,欲要培養的,留在京城。
而不看好的,則會封出京城,當個知府,巡撫什么的。
官職是要高的多,可是因為遠離中樞,想要升官極難,而想要當宰相,那就更沒什么可能了。
以往的宰相升職道路,都是從校書郎,國子四門博士,然后在翰林院中打雜,雖在其中,可不得入翰林院的職位。
后面得看重,才會加升入翰林院,而一旦有了后者,雖然官職品級未必提升,卻已經是簡在帝心,被皇帝所記,要重點培養。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很大可能成為宰相。
而周元坤,一開始就被入了翰林院,這證明圣上這個時候,就已經很看重他了,要將他的那個宰相培養。
如此恩寵,讓明白的人,頓時羨慕嫉妒的眼珠子都快紅了。
就連之前一直都站在兩旁,平靜而淡然的高官們,也都紛紛側目,態度變了,臉上的笑容更加的真誠。
“狀元公,還不領旨謝恩。”張阿難笑瞇瞇的提醒道。
周元坤表情平靜,躬身行禮,大聲道:“微臣周元坤,謝陛下。”
在大唐沒有后世那么多的骯臟,文人士子還沒變成奴才,就是面對皇帝,除非某些特殊時刻,也都可以不必跪拜的。
不過,如此恩寵下,如果是換成了其他士子,肯定早都已經激動的跪下了。
而周元坤則依舊是不溫不火,一副淡然的表情。
寵辱不驚,這一幕看的其他人驚愕,贊嘆。
對他更高看了一分。
“退下吧,朕等著你。”李世民更加滿意自己這個狀元了,不光是寫的一手好字,還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其這般態度,完美的符合了他心中對于文人士子的設想。
轟~
李世民的話剛說出口,眾人頓時紛紛色變,什么叫朕等著你?
等你做什么?
問題出現,很快就有了答案。
當然是等周元坤入尚書省,拜相了。
“陛下為何如此器重于他,不過才剛剛見面而已,為何,為何啊!”
現在,眾人的眼珠已經不是似乎要紅了,而是已經要紅了。
他們十分的不明白,為何周元坤能夠在初一見面,就得陛下如此恩寵,完全無法理解啊!
就是原本還老神在在的一眾大堂權重,宰相,將軍們,再看周元坤的表現都開始變了。
如果說,在陛下說下這番話之前,周元坤只是有可能成為宰相,那么現在,幾乎是必然成為宰相了。
只要他不是蠢笨如豬,不可造就,否則…
想也知道,能成為狀元的,怎么可能是傻的,所以…基本上,周元坤就是未來的宰相了。
故而,眾宰相,將軍們乃至是王孫貴族們,看著周元坤的目光都變得火熱起來,心生結交之意。
“遵旨。”
周元坤微微躬身,哪怕是面對如此恩寵,也都依舊不見驕狂,色變,依舊如初。
正著退下,走出大殿之后,方才轉身。
“翰林行走,負責行走大唐疆域,觀看百姓生活,雖無權,只能看,但卻是了解大唐的必須。”
走在路上,周元坤整理思緒,為自己未來的治國修煉做計劃。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翰林行走就是為了未來的施政天下,打造基礎。
翰林院有諸多官職,如翰林編修,翰林學士,翰林侍讀之類的,但翰林行走卻不多。
前者負責讀,后者負責行。
按照他所知道的情況,翰林行走者,初期位不高,權不重,后期則皆可入中樞。
皇帝安排他為翰林行走,顯然是要重點培養他,不出意外的話,是真將他當宰相培養了。
雖然不知道皇帝為何如此看重他,不過,這對他來說乃是好事。
正好,穿越十三載,之前一直都在看書,整理,還未好好的見見這大唐。
書上的印象也只是書上,終究還是需要化為實物,如此也才好針對性的做出計劃。
心中有了定計,周元坤依舊保持著勻速,朝著皇宮之外走去。
出了宮門,四周一下變的熱鬧了起來,人流攢動,都在向著一個地方而去。
耳邊傳來的一些激動的話語,讓他第一次停下了腳步。
“快走啊,傳言有佛門高僧玄奘,正在白馬寺開講佛門經義,不可錯過,機會難得,大家可要抓緊機會啊。”
玄奘!
佛門!
白馬寺!
三個詞沒入腦中,周元坤心頭一動,看向那街道上興奮,激動的百姓們,有些意外:“唐玄奘?這個時候的他,在大唐就已經有如此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