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混沌
“我們年年都在虧損,關于對恒星熵增能源價格的調控,也是迫不得已才這么做的?!?
電子熒屏上,來自北冕座星系的盤古恒星能源開發公司,分公司董事長易千里,向熒屏下的觀眾們解釋道:
“我們將絕大部分科研經費,都投資在對黑洞的研究上,而所謂的投資,就是比別人更好的對未來做出精準預測。
誠然,人類文明在五千年前,就幾乎征服了銀河系,但我們已知的星系與區域越多,對未知的害怕和畏懼就越深,這也是為何我們的文明會停滯數千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經過我們盤古恒星能源開發公司的不懈努力,已經可以肯定,黑洞就是影響人類文明繼續進步的最大阻礙,而在銀河系的中心,黑洞‘人馬座A’,是目前已知的最大黑洞?!?
鏡頭一轉,熒屏上出現浩瀚無垠的星空,隨著畫面不斷放大,一個巨大的光團,逐漸出現在觀眾們的視線里。
這就是黑洞‘人馬座A’。
雖然它被巨大的光團環繞,但這并不是黑洞本身發出的光,而是來自黑洞周圍旋轉的吸積盤,宛如深淵巨獸一般,不斷的吸收和吞噬周圍的氣體和塵埃。
“截至目前,我們知道并理解黑洞外面的東西,但卻無法得知黑洞里面的樣子,即便我們向黑洞內部發射無數探測器,也無法在旅途中幸存下來,因為黑洞是密度極其強大的天體,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
易千里的身影出現,伸手指向黑洞影像,講述道:
“根據現今掌握的理論,科學家們預測,黑洞內部所有的物質,都集中在一個奇點上,而物理學中有兩個奇點,一個是造成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另一個就是黑洞內部的奇點。
正是黑洞內部蘊含的大到無法想象的能量,產生大爆炸,才誕生了宇宙,故而我們認為,黑洞內部的能量,才是宇宙的起源。
我們暫且將這股能量稱之為‘混沌’,不可否認,唯有了解并掌握‘混沌’的力量,人類或許才能從現今的四級文明,突破到假想中的五級文明,甚至更進一步……”
星際商船穿越著無垠的黑暗太空,宛如一顆流星劃過夜空的美妙景象,其龐大的身軀,由堅固的合金鑄就而成,在耀眼的星光照射下閃爍著銀白色的光芒。
冰冷寂靜的艙室里。
秦越揮揮手,通過光感效應,關閉浮現在自己面前的淡藍色熒光屏,那位盤古恒星能源分公司董事長,十年前的演講影像,也隨之消失。
他強忍胸口疼痛,用手臂支撐身子,艱難地從床榻上坐起來,靠在床頭柔軟的枕頭上,腦海中回想著分公司董事長的話語:
“黑洞是密度極其強大的天體,連光都無法逃脫,但我明明被黑洞吞噬,卻又出現于此,這該作何解釋?”
這個問題顯然是想破頭皮也不可能想明白的。
秦越嘆了口氣,揉著昏昏沉沉的腦袋,任由一幕幕恍若昨日的經歷,不斷在腦海浮現。
讓他想不到的是,從人類文明飛出太陽系,竟已過去多年之久,但他卻是來自一萬年前的人類。
一萬年啊,都趕上某個戴緊箍的猴子祈求上天給自己的期限了,對他而言,這一萬年卻好似一眨眼就過去了,都不知道自己經歷了什么。
這玩笑可有點開大了。
秦越恢復意識的這段時間里,每次回想起自己的經歷,都感到不可思議。
一萬年前,在地衛一的第五環形坑洞研究室里,由可控核聚變驅動的EA-5高能脈沖引擎,初次完成‘曲率航行’實驗,而后隨著9527號新型合成能源取代核聚變,徹底引領了曲率材料的變革,讓人類文明的‘星際旅行時代’由此拉開序幕。
但星際旅行剛剛起步,人類所居住的太陽系,便迎來毀滅性災難。
似是由于曲率航行的實驗成功,亦或者是新型合成能源打破了星系原有的某種微妙平衡,導致一個密度極大,被稱作‘混沌之眼’的黑洞,出現在太陽系。
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是如何出現的。
天體物理學家們向黑洞‘混沌之眼’的各個方位,發射上萬顆探測器。
盡管所有探測器全部石沉大海,但還是通過這上萬顆探測器失去聯系前,最后傳輸的零碎信息,對黑洞建立了模糊的數學模型。
根據巨型計算機對黑洞模型的計算結果,從而得知,五十年內,隨著黑洞‘混沌之眼’的逐漸膨脹,將吞噬整個太陽系。
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變的,哪怕是恒星也不是永恒的存在,哪怕它們可以存在幾十億年,也無法抵抗宇宙法則,更何況渺小的人類。
秦越天真的以為,掌握了‘曲率航行’的人類文明,在這生死存亡之際,集中科研力量,向外太空移民并非難事。
不曾想,等來的并不是萬眾一心的流浪地球,或類似于‘太陽之子’的星際移民計劃,而是永不休止的戰爭。
直到長達二十年的混戰結束,所居住的星球淪為充滿輻射的廢土世界后,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才絕望地得知一個難以接受的真相。
兩支被叫做‘諾亞方舟號’和‘避難者號’的龐大星際艦隊群,早在一年前就關閉艙門,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這滿目瘡痍的家園。
這很殘酷,也很現實。
秦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生于弱肉強食的廢土世界。
身為廢土拾荒者的他,也僅僅在文明的廢墟里,了解過人類曾經所居住的美麗星球,到底是如何淪為現今這幅樣子的。
在廢土世界這般沒有希望的日子里,一直持續到他二十五歲那年,被稱作‘混沌之眼’的黑洞,終于隨著不斷膨脹,從而接觸到大氣層。
沒有任何意外,黑洞宛如深淵巨口,吞噬了內里的一切。
秦越本以為自己這沒有指望的生活,都將因此結束。
沒想到,他被卷入黑洞內部那時間流速趨近于停滯的空間里,不僅僥幸生還,還來到了萬年后的人類文明世界。
從而讓他有機會得知,兩支叫做‘諾亞方舟號’和‘避難者號’的星際移民艦隊,其中‘避難者號’竟然在數百年后,真的于距離太陽系只有4.3光年的半人馬座比鄰星登陸,建立起人類文明的第二個家園。
只不過當時的人類文明,雖然已經掌握‘曲率航行’,具備星際旅行的能力,但探索的步伐,卻始終難以跨越數百光年的桎梏。
直到五十年后,停滯不前的科技瓶頸被突破。
一次高能曲率實驗,永久地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類似于時空蟲洞的‘空間共振點’被科學家們發現。
科學家們立即向里面投放無數的通訊信標。
在一段漫長的靜默后,自另一個星系的第一聲回響,終于傳回來,讓人類文明跨越數百光年外的星系航行,成為了可能。
事實正是如此,當空間共振定位實驗成功時,人類文明的足跡第一次出現在銀河系彼端,數萬光年外的北冕座星系。
從此‘空間共振技術’便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科學家們在不同星球的引力平衡處,發現了更多的空間共振現象。
他們展開了一場時間與技術的接力賽,傾注數百年的投入與無數資助者的心血,直到大質量物體傳輸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對巨型雙向傳送星門被建立,并成功投入使用。
至此,銀河系中,越來越多的星系被標記為出口,并建立起足以跨星系航行的星門。
無數星門有如廢土世界曾經的鐵路高鐵,被相互勾連在一起,共同組成:銀河網絡樞紐。
在這深邃宛如黑暗森林的宇宙,你可以不開火,但你必須得有槍。
戰艦和各種強大的武器系統,也在這個時代飛速發展。
以最基礎也是最好用的艦載火炮為起點,多種武器都相繼被人類開發出來,離子炮、殲星導彈、脈沖炮、制導導彈等,戰爭的硝煙也開始彌漫在銀河之中。
遠古人靠雙腳走出非洲,大航海用帆船探索出新大陸,而那時的人類文明,已經駕著成群結隊的護衛艦、驅逐艦、殲星艦、巡星艦、戰列巡星艦,甚至是航母編隊和有如戰爭要塞的星際空間站,航向了星辰云集的彼岸。
如果說曲率航行和銀河網絡樞紐的出現,對于人類文明而言,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那么人造天體‘戴森球’與打破基因鎖,完成生命本質的蛻變,則是將徹底將人類文明推上了巔峰。
這也難怪他們開始著手探索號稱宇宙起源之地的黑洞。
在文明等級步入瓶頸時,探索黑洞的確是個不錯的方向。
只不過作為從黑洞中幸存下來的人類,讓秦越感到不解的是,自己到底是穿越到了一萬年后的人類文明,還是真的被困在黑洞那近乎時間停滯的神秘能量,長達萬年之久。
想到這里,他再次通過光感效應,打開淡藍色的熒光屏幕,然后通過意念說出自己想要搜索的有關于太陽系和黑洞‘混沌之眼’的消息。
畫面一轉,網絡上一條條有關于太陽系最熱門的頭條信息,浮現在熒屏上:
「一萬年前,曾經吞噬太陽系的黑洞‘混沌之眼’,于半個月前神秘消失了,就有如它萬年前憑空浮現般,又消失不見?!?
「沒有人知道‘混沌之眼’是何原因消失,甚至連正在研究黑洞的盤古恒星能源公司,都無法對這神秘現象,給出合理解釋。」
「‘混沌之眼’的無故消失,意味著什么?是否意味著我們人類文明進度的阻礙,正是至今都沒有參透的黑洞?」
還有更極端的認為:
「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們人類走向星海,其實是一種新生和蛻變,發生在太陽系的人類歷史,就有如母親子宮里的搏動,星系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消失,才算正常,根本就不值得去懷念感傷?!?
「這特娘的跟老子不到三千的月薪有關系嗎?有那個閑工夫,還不如向錢看,向厚賺?!?
…………
“半個月前?”秦越關掉熒屏,微微皺眉,自語道:
“我不就是半個月前被一支路過的輕型武裝商船,在太空塵埃疏密區的前哨站救下來的,看來我并非是穿越者,更像是被困在了黑洞一萬年?!?
秦越對于自己猜測的真相,暗自感到心驚。
這時,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從星艦的艙門上傳來,打斷了他的沉思。
他神色恢復平靜,開口道:“請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