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2評論第1章 華工
遠處呼嘯而來的是清爽的海風,可是小島上卻充溢著撲鼻的惡臭。
島嶼的上空鳴叫盤旋著無以計數(shù)的海鳥。
各色鳥群遮天蔽日的擋下了小島上方的陽光,伴隨著雜亂的鳴叫聲的是一灘又一灘的黃白色鳥糞如同下雨般噗噗落下,幾乎將整個島嶼都給覆蓋了。
大海之上放眼望去只有著三個比鄰的小島,每個島上都是堆積如山的白色鳥糞,除此以外再無其他的顏色。
這三個島嶼就是秘魯共和國的搖錢樹——欽查群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鳥糞吃鳥糞,在目前這個還沒有化肥的年代,鳥糞就是發(fā)展種植業(yè)的一大利器,是極好的資源。
自從公元1853年秘魯政府登島后發(fā)現(xiàn)了無數(shù)的鳥糞礦后,這個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群島就成為了秘魯共和國的主要財政收入的貢獻地。
僅有不足二百萬人的秘魯想要發(fā)掘鳥糞和各種礦藏,還要發(fā)展種植業(yè)和漁業(yè),顯然是人口嚴重不足了。
不過黑奴買賣已經被英法等國廢除,秘魯政府和礦主、莊園主一開始考慮了南歐的窮苦白人做為工人,可是這些白人干活不多,薪水不少,讓秘魯?shù)睦蠣攤兪诸^疼。
直到踏實能干,老實本分的華工出現(xiàn)后,秘魯政府和礦主、農莊主們才驚喜的發(fā)現(xiàn)世上竟還有這種堪比黑奴的工人存在,于是數(shù)十萬的華人就在英法等國的人販子運到了拉丁美洲,運到了秘魯,成為了建設秘魯?shù)摹膀咇R跪族”。
現(xiàn)在是公元1864年11月18日,險些顛覆大清朝的太平天國的幼天王洪天貴福剛剛在南昌遭受了凌遲的極刑。
太平軍殘部和捻軍仍舊舍生忘死的投入到反清大業(yè)中,而沒了心腹大患的大清朝廷卻開始著手打壓救下了滿清半壁江山的漢臣們,首先開刀裁軍的便是剃頭大王手下的湘軍。
大清朝雖是異族政權,但是畢竟繼承了華夏數(shù)千年封建時代登峰造極的“核心技術”。
即使當前時代是五千年未有的大變局,清廷上下仍舊精研著防民愚民之法,想著愛新覺羅家能帶領著滿洲家奴跟士大夫們千秋萬代的共治天下。
在燕京紫禁城內兩宮太后護著同治小皇帝聽著京劇,南昌城洪天貴福挨著刀子呼爹喊娘,大唱“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的時候,在大清腳下對應的土地上,遠在近四萬里開外的南太平洋的欽查北島的一個破舊不堪的窩棚里,鄧青用破舊的衣袖捂住了口鼻,試圖擋下惡臭的鳥糞味。
此時恰逢黑夜,四面漏風的窩棚擋不住凌冽的海風,海鳥雜亂的鳴叫也讓人心生煩躁,可是小小的窩棚里此時卻是有上百人席地而眠,雖然每一個人都是滿身泥濘糞污,瘦弱不堪,但是他們卻也都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沉沉睡去了。
鄧青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穿著粗布衣,頭上只有發(fā)青的發(fā)茬,腦后則拖著一條沾著鳥毛和糞污的小辮子,他本是大清朝廷治下泉州崇武鎮(zhèn)的百姓,因為貧苦和官府的盤剝,自小家里就困苦不堪。
常年的積貧積弱使得父母接連病故,為了養(yǎng)活了年幼的幾個弟妹,鄧青就把登上了遠洋淘金的大船。
因為去拉丁美洲的船可以提前給一兩五錢的銀子,比去其他地方的條件好些,況且傳教士也把拉丁美洲說成了遍地淘金的天堂,鄧青腦子一熱就為了一兩五錢的安家銀子和虛無縹緲的前程登了船。
之后在海上苦苦捱了四個月終于到了這個欽查島,一百多天暗無天日的船底生活讓同船的八十多個福建老鄉(xiāng)病死了大半,幸存的大都是潮州、新安等地的人了。
如今也是鄧青在欽查島的第三個月,不過在島上挖鳥糞的高強度工作和惡劣的環(huán)境讓鄧青如同其他登島不久的華工一般病倒了。
這些病倒的華工只能靠體質硬抗,鄧青顯然沒有扛過去,于是也就換了一個百年以后的靈魂。
鄧青的靈魂原本是一個正在鵬城白忙村出租屋內發(fā)愁無處搬家,周邊房租暴漲的打工仔,因為煩悶喝了一杯四塊錢的“九江雙蒸”,而后便刷了半天的抖音,怒罵了西方萬惡的資本主義后就大醉睡下。
睡夢中的鄧青夢到了一百多年以前的華夏在歷史轉折期及時調整方向,抓住機遇,讓一百多年以后的子子孫孫都過上了北歐人那樣逍遙自在的好日子。
等到鄧青醒來便已經從欽查島的華工鄧青的體內復活了。
聞著令人頭暈目眩的惡臭,他開始無比的懷念當年痛恨多年的那個不見天日且與無數(shù)小強為伴的出租屋。
鄧青回顧了前身的記憶,搞明白了自己生活在海鳥糞坑里,每天還要為西班牙采集公司挖掘四噸糞便才能吃一頓香蕉玉米面糊糊的“大餐”,這種“好日子”讓鄧青頓時認清了現(xiàn)實,心中也緊張了起來。
因此在醒來以后,即使鄧青感到身體一陣虛弱,腹內饑餓難耐,頭腦也昏昏沉沉,但是聞著刺鼻欲嘔的鳥糞味,聽著窩棚外的鳥鳴和海浪拍岸聲,考慮到自己悲慘的未來,鄧青無論如何也睡不著。
不過越是身體不適,鄧青反而思維越靈敏,他拼命的回憶著自己對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歷史知識,尤其是關于南北美洲的變化。
最終的鄧青得出結論,美洲華工的悲慘命運似乎無法改變。
理應保護華工的清廷根本指望不上,隨著鴉片戰(zhàn)爭后,大清在國際上的地位會越來越低,大清的子民也就成了無根之萍,只會被外國人欺負。
更何況清政府主觀上也不愿意去管屁民的死活,甚至于在老佛爺和諸位王公大臣們的心中,海外的華工已經是目無君父的該死之人了。
鄧青認清了現(xiàn)實,他回想起前身那記憶中隔幾日就要死人的職業(yè)生涯,心中就一陣惡寒。
鄧青很清楚自己忍受不了欽查島的環(huán)境,也接受不了成為奴隸一樣的華工,更不愿意累死在秘魯,所以他即使仍舊病懨懨的,卻已經堅定了一個念頭——必須反他娘的!
待在島上必死無疑,可是想在孤立無援的島上逃走也是無計可施,因此唯一的選擇只有奮起反抗!
不過即使反抗,鄧青想到自己只有鐵鏟一把,面對島上的十幾個身強體壯的黑人監(jiān)工和碼頭那手握火槍的西班牙開采公司保安,他清楚自己除了送人頭沒有其他的可能。
不過與其憋屈的茍且偷生,慢慢被折磨死,還不如奮起反抗而亡,這樣心里還能痛快一些。
鄧青中學時背誦過的課文突然浮現(xiàn)在腦海里,他不禁低聲吟詠道:“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一時間,陳勝吳廣、王匡樊崇、張角、黃巢、韓山童、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等前輩出現(xiàn)在鄧青的意念之中,他嘿嘿冷笑,此時已經萌生了死志。
鄧青悶哼一聲,聽著窩棚內此起彼伏的呼嚕聲,心中想道:島上的華工有數(shù)千人,如果能團結起來也許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