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西方政治哲學史(全三卷)
劉瑋等主編 著
更新時間:2025-01-09 16:31:31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jié):
第三節(jié) 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之爭與新法蘭克福學派的轉型
本書分為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從霍布斯到黑格爾、20世紀的政治哲學三卷,第一卷論述了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城邦、正義、優(yōu)良秩序與平等的觀念,經(jīng)由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以及早期教父哲學以及經(jīng)院哲學時期的“神學-政治”,重點論述了柏拉圖的統(tǒng)一共同體:《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最佳政體、西塞羅的法權國家,以及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學、宗教改革時代的路德與加爾文的政治哲學思想。第二卷意圖勾勒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學的主要輪廓,凸顯這一時期核心的政治哲學論題,并且闡釋了在西方政治哲學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與思想影響的馬基雅維利、霍布斯、洛克、斯賓諾莎、盧梭、托克維爾、康德、黑格爾等人的政治哲學思想,在此基礎上梳理和總結了西方政治哲學的歷史流變。第三卷關注20世紀背景下各種政治哲學思潮的義理、觀念與特點。總體而言,本書是對西方政治哲學發(fā)展歷史和重要思想的一次系統(tǒng)梳理和深入分析。
最新章節(jié)
- 第三節(jié) 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之爭與新法蘭克福學派的轉型
- 第二節(jié) 羅爾斯、拉茲與社群主義
- 第一節(jié) 瞻前顧后的社群主義
- 第十一章 瞻前顧后的社群主義
- 第四節(jié) 對佩蒂特的一些批評
- 第三節(jié) 共和主義的“論辯式民主”
品牌:人大數(shù)字
上架時間:2025-01-09 16:25:4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由人大數(shù)字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 第三節(jié) 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之爭與新法蘭克福學派的轉型 更新時間:2025-01-09 16:31:31
- 第二節(jié) 羅爾斯、拉茲與社群主義
- 第一節(jié) 瞻前顧后的社群主義
- 第十一章 瞻前顧后的社群主義
- 第四節(jié) 對佩蒂特的一些批評
- 第三節(jié) 共和主義的“論辯式民主”
- 第二節(jié) 超越“兩種自由”的“無支配自由”
- 第一節(jié)“整體論的個人主義”與共和主義
- 第十章 佩蒂特:從“無支配自由”到“論辯式民主”
- 結語:平等主義還是后果主義?
- 第六節(jié) 平等的“唯一性”階段
- 第五節(jié) 平等的“現(xiàn)實可能性”階段
- 第四節(jié) 平等的規(guī)范可能性階段(二):平等與自我所有權的沖突
- 第三節(jié) 平等的規(guī)范可能性階段(一):平等與自由的沖突
- 第二節(jié) 平等的邏輯可能性階段
- 第一節(jié) 平等的必然性階段
- 第九章 G.A.柯恩:平等的虔誠信徒[1]
- 結語
- 第六節(jié) 政治自主性主張爭議種種
- 第五節(jié) 何為“政治”,如何“自主”?
- 第四節(jié) 現(xiàn)實主義、偶然性與“他者”問題
- 第三節(jié) 多元與競爭的政治
- 第二節(jié) 康德時刻與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批評理性主義與道德主義
- 第八章 威廉姆斯的政治哲學
- 結語
- 第七節(jié)“計劃經(jīng)濟”的幽靈:系統(tǒng)與生活世界的矛盾
- 第六節(jié) 對司法權運作樣態(tài)的考察:自我檢驗
- 第五節(jié) 民主法治國的分權邏輯
- 第四節(jié) 商談倫理學與基本權利體系的重構
- 第三節(jié) 法律的重要性:兩種有效性的張力
- 第二節(jié)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 第一節(jié) 商談倫理學與規(guī)范性事業(yè)的重構
- 第七章 輝煌的失敗:對哈貝馬斯民主法治國理論的方法論批判
- 第三節(jié) 正義第一原則與財產所有的民主制
- 第二節(jié) 財產所有的民主制:理論與現(xiàn)實
- 第一節(jié) 哈耶克與羅爾斯論社會正義
- 第六章 社會正義與理想制度:羅爾斯的政治哲學
- 結語
- 第三節(jié) 革命經(jīng)驗的重溫
- 第二節(jié) 阿倫特的行動理論
- 第一節(jié) 阿倫特與西方政治哲學傳統(tǒng)
- 第五章 漢娜·阿倫特與政治經(jīng)驗的詮釋
- 結語
- 第五節(jié) 哲學的天真及其危險
- 第四節(jié) 三種政治理念中的施特勞斯
- 第三節(jié) 政治哲學、隱微論與文明理想
- 第二節(jié) 耶路撒冷與雅典之爭
- 第一節(jié) 關于施特勞斯的兩個神話
- 第四章 論施特勞斯及其政治哲學[1]
- 結語
- 第六節(jié)“自由的憲法”
- 第五節(jié) 國家、運動、人民
- 第四節(jié) 危機時代的魏瑪法理學:施米特與海爾曼·海勒
- 第三節(jié) 合法與合法性
- 第二節(jié) 憲法的守護者
- 第一節(jié) 法治國-民主政體的法理學
- 第三章 卡爾·施米特的憲政理論
- 結語
- 第五節(jié) 法治聯(lián)合體與巴別塔
- 第四節(jié) 道德個體性
- 第三節(jié) 政治上的理性主義:奧克肖特與哈耶克[1]
- 第二節(jié)“最遠離我們所需要者,莫過于國君應是哲人”[1]
- 第一節(jié) 哲學及經(jīng)驗模式
- 第二章 奧克肖特的政治哲學:涯涘無盡之知、道德個體性、法治聯(lián)合體
- 第三節(jié) 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
- 第二節(jié) 價值多元論與當代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自由及其濫用
- 第一章 自由與多元論:伯林的政治思想
- 序言
- 總序
- 作者簡介
- 版權信息
- 第三卷
- 致謝
- 第四節(jié) 從合理性到現(xiàn)實性
- 第三節(jié) 從社會契約到自由的實現(xiàn)
- 第二節(jié) 從自然狀態(tài)到市民社會
- 第一節(jié) 從自然法到法哲學
- 第九章 黑格爾與近代自然法理論的終結
- 第五節(jié) 啟蒙與公民憲政理念的實現(xiàn)
- 第四節(jié) 對康德贊賞法國大革命立場的一致性的辯護
- 第三節(jié) 對康德反對革命權利理論的一致性的辯護
- 第二節(jié) 康德反對革命權利的五種論證
- 第一節(jié) 公民憲政的理念
- 第八章 革命、憲政與啟蒙:論康德的政治哲學
- 第五節(jié) 結語:道德哲學家托克維爾
- 第四節(jié) 宗教與自由民主社會的靈魂
- 第三節(jié) 家庭革命與自由民主社會秩序的重建
- 第二節(jié) 民主社會的兩種形態(tài)
- 第一節(jié) 民主革命:美國與法國
- 第七章 貴族、民主與自由:道德哲學家托克維爾
- 第三節(jié) 法律實證主義與自然法之爭
- 第二節(jié) 密爾:平民教育、言論自由與代議制
- 第一節(jié) 邊沁的功利主義:政治與法律哲學
- 第六章 效用、計算與自由:英國功利主義的政治哲學
- 第四節(jié) 民主政府:公意實現(xiàn)的制度條件
- 第三節(jié) 成熟的公民:公意實現(xiàn)的微觀基礎
- 第二節(jié) 公意:政治自由的保障
- 第一節(jié) 自由:盧梭的核心關懷
- 第五章 自由、公意和民主:盧梭的政治哲學
- 第五節(jié) 政治作為特殊德性的正義
- 第四節(jié) 是自然和諧還是擴展秩序?
- 第三節(jié) 休謨的政治哲學
- 第二節(jié) 自然和諧與社會形塑
- 第一節(jié) 發(fā)現(xiàn)國家與發(fā)現(xiàn)社會
- 第四章 政治的語法: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政治哲學
- 第四節(jié) 斯賓諾莎政治哲學的困難
- 第三節(jié) 政治與宗教
- 第二節(jié) 契約與國家
- 第一節(jié) 自然狀態(tài)與自然權利
- 第三章 理性自由與政治自由:斯賓諾莎的政治哲學
- 第六節(jié) 洛克正義觀的政治思想史意義
- 第五節(jié) 正義與慈善
- 第四節(jié) 不正義的根源
- 第三節(jié) 上帝的正義
- 第二節(jié) 正義與財產權
- 第一節(jié) 正義與自然法
- 第二章 自然法、財產權與上帝:論洛克的正義觀
- 第五節(jié) 自由與服從
- 第四節(jié) 駁斥經(jīng)典共和主義自由理論
- 第三節(jié) 自然的自由和臣民的自由
- 第二節(jié) 自由的定義
- 第一節(jié) 恰當?shù)姆椒?/span>
- 第一章 自然、自由與服從:霍布斯論自由的恰當意義
- 導言
- 總序
- 作者簡介
- 版權信息
- 第二卷
- 后記
- 索引
- 結語
- 第六節(jié) 后世加爾文主義者的兩種走向
- 第五節(jié) 加爾文對此世兩個國度的轉化
- 第四節(jié) 加爾文神學焦點的轉移
- 第三節(jié) 路德兩個國度學說的變種:再洗禮派
- 第二節(jié) 上帝的“左手”和“右手”:路德的兩個國度學說
- 第一節(jié) 路德的神學突破
- 第八章 宗教改革時代的“神學——政治”:路德與加爾文
- 結語
- 第三節(jié) 塔西佗主義與國家理性學說
- 第二節(jié) 馬基雅維利的“新方法與新秩序”
- 第一節(jié) 文藝復興的公民人文主義
- 第七章 馬基雅維利與文藝復興政治思想的流變
- 結語 阿奎那自然法與政治觀念的影響
- 第四節(jié) 政教關系與宗教不寬容
- 第三節(jié) 阿奎那論政體
- 第二節(jié) 如何理解阿奎那的自然法
- 第一節(jié) 法的種類與自然法
- 第六章 阿奎那論自然法與政體
- 結語 政治奧古斯丁主義:中世紀的修改
- 第五節(jié) 道成肉身與千年王國
- 第四節(jié) 基督徒皇帝:奧古斯丁的君主之鑒
- 第三節(jié) 塵世政治的價值
- 第二節(jié) 原罪與善惡
- 第一節(jié) 基督教化的羅馬帝國
- 第五章 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學與世界歷史
- 結語
- 第二節(jié) 西塞羅的法權國家思想
- 第一節(jié) 希臘化政治觀念
- 第四章 西塞羅與法權國家
- 結語
- 第四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最佳政體”
- 第三節(jié) 亞里士多德對現(xiàn)實政體的經(jīng)驗研究
- 第二節(jié) 亞里士多德對前人理論的批評
- 第一節(jié) 倫理的政治哲學與政治的倫理學
-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論最佳政體
- 結語
- 第四節(jié) 統(tǒng)一共同體:《禮法》
- 第三節(jié) 統(tǒng)一共同體:《理想國》
- 第二節(jié) 柏拉圖的政治困境
- 第一節(jié) 蘇格拉底與城邦
- 第二章 柏拉圖論統(tǒng)一城邦
- 結語
- 第四節(jié) 智者的探索
- 第三節(jié) 戲劇與政治思考
- 第二節(jié) 正義、優(yōu)良秩序與平等
- 第一節(jié) 城邦與希臘政治思考的開端
- 第一章 早期希臘政治思想:城邦與公民
- 前言
- 總序
- 作者簡介
- 版權信息
- 第一卷
- 封面
- 封面
- 第一卷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總序
- 前言
- 第一章 早期希臘政治思想:城邦與公民
- 第一節(jié) 城邦與希臘政治思考的開端
- 第二節(jié) 正義、優(yōu)良秩序與平等
- 第三節(jié) 戲劇與政治思考
- 第四節(jié) 智者的探索
- 結語
- 第二章 柏拉圖論統(tǒng)一城邦
- 第一節(jié) 蘇格拉底與城邦
- 第二節(jié) 柏拉圖的政治困境
- 第三節(jié) 統(tǒng)一共同體:《理想國》
- 第四節(jié) 統(tǒng)一共同體:《禮法》
- 結語
-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論最佳政體
- 第一節(jié) 倫理的政治哲學與政治的倫理學
- 第二節(jié) 亞里士多德對前人理論的批評
- 第三節(jié) 亞里士多德對現(xiàn)實政體的經(jīng)驗研究
- 第四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最佳政體”
- 結語
- 第四章 西塞羅與法權國家
- 第一節(jié) 希臘化政治觀念
- 第二節(jié) 西塞羅的法權國家思想
- 結語
- 第五章 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學與世界歷史
- 第一節(jié) 基督教化的羅馬帝國
- 第二節(jié) 原罪與善惡
- 第三節(jié) 塵世政治的價值
- 第四節(jié) 基督徒皇帝:奧古斯丁的君主之鑒
- 第五節(jié) 道成肉身與千年王國
- 結語 政治奧古斯丁主義:中世紀的修改
- 第六章 阿奎那論自然法與政體
- 第一節(jié) 法的種類與自然法
- 第二節(jié) 如何理解阿奎那的自然法
- 第三節(jié) 阿奎那論政體
- 第四節(jié) 政教關系與宗教不寬容
- 結語 阿奎那自然法與政治觀念的影響
- 第七章 馬基雅維利與文藝復興政治思想的流變
- 第一節(jié) 文藝復興的公民人文主義
- 第二節(jié) 馬基雅維利的“新方法與新秩序”
- 第三節(jié) 塔西佗主義與國家理性學說
- 結語
- 第八章 宗教改革時代的“神學——政治”:路德與加爾文
- 第一節(jié) 路德的神學突破
- 第二節(jié) 上帝的“左手”和“右手”:路德的兩個國度學說
- 第三節(jié) 路德兩個國度學說的變種:再洗禮派
- 第四節(jié) 加爾文神學焦點的轉移
- 第五節(jié) 加爾文對此世兩個國度的轉化
- 第六節(jié) 后世加爾文主義者的兩種走向
- 結語
- 索引
- 后記
- 第二卷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總序
- 導言
- 第一章 自然、自由與服從:霍布斯論自由的恰當意義
- 第一節(jié) 恰當?shù)姆椒?/span>
- 第二節(jié) 自由的定義
- 第三節(jié) 自然的自由和臣民的自由
- 第四節(jié) 駁斥經(jīng)典共和主義自由理論
- 第五節(jié) 自由與服從
- 第二章 自然法、財產權與上帝:論洛克的正義觀
- 第一節(jié) 正義與自然法
- 第二節(jié) 正義與財產權
- 第三節(jié) 上帝的正義
- 第四節(jié) 不正義的根源
- 第五節(jié) 正義與慈善
- 第六節(jié) 洛克正義觀的政治思想史意義
- 第三章 理性自由與政治自由:斯賓諾莎的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自然狀態(tài)與自然權利
- 第二節(jié) 契約與國家
- 第三節(jié) 政治與宗教
- 第四節(jié) 斯賓諾莎政治哲學的困難
- 第四章 政治的語法: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發(fā)現(xiàn)國家與發(fā)現(xiàn)社會
- 第二節(jié) 自然和諧與社會形塑
- 第三節(jié) 休謨的政治哲學
- 第四節(jié) 是自然和諧還是擴展秩序?
- 第五節(jié) 政治作為特殊德性的正義
- 第五章 自由、公意和民主:盧梭的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自由:盧梭的核心關懷
- 第二節(jié) 公意:政治自由的保障
- 第三節(jié) 成熟的公民:公意實現(xiàn)的微觀基礎
- 第四節(jié) 民主政府:公意實現(xiàn)的制度條件
- 第六章 效用、計算與自由:英國功利主義的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邊沁的功利主義:政治與法律哲學
- 第二節(jié) 密爾:平民教育、言論自由與代議制
- 第三節(jié) 法律實證主義與自然法之爭
- 第七章 貴族、民主與自由:道德哲學家托克維爾
- 第一節(jié) 民主革命:美國與法國
- 第二節(jié) 民主社會的兩種形態(tài)
- 第三節(jié) 家庭革命與自由民主社會秩序的重建
- 第四節(jié) 宗教與自由民主社會的靈魂
- 第五節(jié) 結語:道德哲學家托克維爾
- 第八章 革命、憲政與啟蒙:論康德的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公民憲政的理念
- 第二節(jié) 康德反對革命權利的五種論證
- 第三節(jié) 對康德反對革命權利理論的一致性的辯護
- 第四節(jié) 對康德贊賞法國大革命立場的一致性的辯護
- 第五節(jié) 啟蒙與公民憲政理念的實現(xiàn)
- 第九章 黑格爾與近代自然法理論的終結
- 第一節(jié) 從自然法到法哲學
- 第二節(jié) 從自然狀態(tài)到市民社會
- 第三節(jié) 從社會契約到自由的實現(xiàn)
- 第四節(jié) 從合理性到現(xiàn)實性
- 致謝
- 第三卷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總序
- 序言
- 第一章 自由與多元論:伯林的政治思想
- 第一節(jié) 自由及其濫用
- 第二節(jié) 價值多元論與當代政治哲學
- 第三節(jié) 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
- 第二章 奧克肖特的政治哲學:涯涘無盡之知、道德個體性、法治聯(lián)合體
- 第一節(jié) 哲學及經(jīng)驗模式
- 第二節(jié)“最遠離我們所需要者,莫過于國君應是哲人”[1]
- 第三節(jié) 政治上的理性主義:奧克肖特與哈耶克[1]
- 第四節(jié) 道德個體性
- 第五節(jié) 法治聯(lián)合體與巴別塔
- 結語
- 第三章 卡爾·施米特的憲政理論
- 第一節(jié) 法治國-民主政體的法理學
- 第二節(jié) 憲法的守護者
- 第三節(jié) 合法與合法性
- 第四節(jié) 危機時代的魏瑪法理學:施米特與海爾曼·海勒
- 第五節(jié) 國家、運動、人民
- 第六節(jié)“自由的憲法”
- 結語
- 第四章 論施特勞斯及其政治哲學[1]
- 第一節(jié) 關于施特勞斯的兩個神話
- 第二節(jié) 耶路撒冷與雅典之爭
- 第三節(jié) 政治哲學、隱微論與文明理想
- 第四節(jié) 三種政治理念中的施特勞斯
- 第五節(jié) 哲學的天真及其危險
- 結語
- 第五章 漢娜·阿倫特與政治經(jīng)驗的詮釋
- 第一節(jié) 阿倫特與西方政治哲學傳統(tǒng)
- 第二節(jié) 阿倫特的行動理論
- 第三節(jié) 革命經(jīng)驗的重溫
- 結語
- 第六章 社會正義與理想制度:羅爾斯的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哈耶克與羅爾斯論社會正義
- 第二節(jié) 財產所有的民主制:理論與現(xiàn)實
- 第三節(jié) 正義第一原則與財產所有的民主制
- 第七章 輝煌的失敗:對哈貝馬斯民主法治國理論的方法論批判
- 第一節(jié) 商談倫理學與規(guī)范性事業(yè)的重構
- 第二節(jié)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 第三節(jié) 法律的重要性:兩種有效性的張力
- 第四節(jié) 商談倫理學與基本權利體系的重構
- 第五節(jié) 民主法治國的分權邏輯
- 第六節(jié) 對司法權運作樣態(tài)的考察:自我檢驗
- 第七節(jié)“計劃經(jīng)濟”的幽靈:系統(tǒng)與生活世界的矛盾
- 結語
- 第八章 威廉姆斯的政治哲學
- 第一節(jié) 批評理性主義與道德主義
- 第二節(jié) 康德時刻與政治哲學
- 第三節(jié) 多元與競爭的政治
- 第四節(jié) 現(xiàn)實主義、偶然性與“他者”問題
- 第五節(jié) 何為“政治”,如何“自主”?
- 第六節(jié) 政治自主性主張爭議種種
- 結語
- 第九章 G.A.柯恩:平等的虔誠信徒[1]
- 第一節(jié) 平等的必然性階段
- 第二節(jié) 平等的邏輯可能性階段
- 第三節(jié) 平等的規(guī)范可能性階段(一):平等與自由的沖突
- 第四節(jié) 平等的規(guī)范可能性階段(二):平等與自我所有權的沖突
- 第五節(jié) 平等的“現(xiàn)實可能性”階段
- 第六節(jié) 平等的“唯一性”階段
- 結語:平等主義還是后果主義?
- 第十章 佩蒂特:從“無支配自由”到“論辯式民主”
- 第一節(jié)“整體論的個人主義”與共和主義
- 第二節(jié) 超越“兩種自由”的“無支配自由”
- 第三節(jié) 共和主義的“論辯式民主”
- 第四節(jié) 對佩蒂特的一些批評
- 第十一章 瞻前顧后的社群主義
- 第一節(jié) 瞻前顧后的社群主義
- 第二節(jié) 羅爾斯、拉茲與社群主義
- 第三節(jié) 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之爭與新法蘭克福學派的轉型 更新時間:2025-01-09 16:31:31